刘慧芳[1]2013年在《财政风险管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财政风险管理与政府会计关联十分密切。首先,政府会计提供的政府资产和政府债务信息是财政风险管理所需信息的重要来源。其次,各个国家面临的财务压力是政府进行政府会计改革的激励因素之一,从政府会计改革的实践来看,国家面临的财务压力越大,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越强。再次,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结构进行调整,实现与政府资产的规模和结构相匹配,以降低财政风险。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是表明政府信用情况的主要文件。一个完善的政府债券市场,离不开政府提供的政府财务报告。而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取决于一个国家政府会计准则制定的质量。最后,在面临内外部的预算约束时,政府往往会产生财政机会主义行为,具体表现为各种类型的政府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而收付实现制的政府会计给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的存在提供了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财政风险。所以,设计良好的政府会计可以更好地反映和预测财政风险状况,也是进行财政风险管理的基础性手段。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一方面需要政府会计在财政风险管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同时我国的政府会计还比较落后。财政风险管理是通过对政府债务和政府资产两方面的管理来实现的,而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不能提供真实可靠的政府资产和政府债务信息。原因在于政府会计主体的设置不科学、政府会计的目标定位不明确、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及缺少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改革的方向为:采用“双主体”的政府会计主体模式,“基金”主体和“组织”主体并存;分离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采用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并行的政府会计模式;将权责发生制逐步引入政府预算及政府会计领域,从政府会计到政府预算,从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从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到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在此基础上,将预算会计要素设置为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将政府财务会计要素设置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以政府资产负债表、运营表和现金流量表为核心,重构我国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对财政风险及政府会计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释。政府债务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财政风险的集中体现。但政府债务本身说明不了财政风险状况,关键是能否与政府资产相匹配。财政风险的资产负债表管理是将财政风险和政府会计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政府会计改革的过程是对政府会计模式选择的过程。政府会计主体的选择模式存在“组织”主体和“基金”主体两种;政府会计目标的定位也是政府预算与政府会计关系的处理;不同的会计基础下,政府会计提供侧重点不同的会计信息。第二,对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的财政风险管理作用的发挥做出了评价。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使得各预算单位提供的政府资产和政府债务信息相当不真实;不同的组织形式采用不同的会计制度使得政府合并财务报告的提供缺乏技术上的可能性;财政总预算会计本质上为资金会计,对实物资产不核算。这些造成了我国的政府会计无法提供进行财政风险管理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政府会计的目标定位不清,其次是政府会计主体设置不合理,最后是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第叁,阐明我国应选择“双主体”的政府会计主体模式、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并行的“双轨制”政府会计模式、会计基础选择权责发生制。在选择政府会计模式时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但更重要的是结合本国具体的政府会计环境。“双主体”为“基金”主体和“组织”主体并存的政府会计主体模式。我国的“双主体”具体形式为:对于符合“基金”确认条件的资金采用“基金”会计的模式,“基金”既为核算主体也为报告主体;对于政府其余的经济业务以“组织”为会计主体,其中,“机构”为核算主体和报告主体,“政府”为报告主体。“双轨制”政府会计模式指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并存。预算会计核算政府预算收支的整个过程,反映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对预算支出的核算以支付周期为主线:既核算预算金额也核算实际执行金额;预算会计为资金会计,不核算实物资产。政府财务会计核算政府所有的经济业务活动,包括与财政年度预算收支有关的活动,也包括与财政年度预算收支无关的活动;提供这些活动引起的会计期间内收入和费用的发生额、会计期末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的余额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分析财政风险状况至关重要。只有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下,政府会计提供的资产和负债信息才是最真实可靠的。但是,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也会带来一系列成本的增加。只有结合本国的政府会计环境,才能使得收益最大化。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步骤。地方政府对财政风险管理的需求大于中央政府,应先在地方政府债务核算及资产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预算在我国现阶段有存在的必要性,应先在政府会计系统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成熟之后,考虑在政府预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但政府预算与政府会计的会计基础差异不应是一种长期存在。第四,重新构造我国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政府财务报告由政府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附注构成,由政府财务会计系统产生。政府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运营表和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净资产;运营表要素包括收入和费用;现金流量表要素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和现金余额。其中,资产负债表和运营表基于相同的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表依据的为收付实现制。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由预算会计系统提供,预算会计要素设置为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反映收付实现制预算下,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信息为政府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之一。第五,财政风险分为广义的财政风险和狭义的财政风险。广义的财政风险为公共风险,狭义的财政风险为政府组织的财务风险。狭义的财政风险又可具体化为短期的财务风险和长期的财务风险。将社会各个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合并的国家资产负债表反映公共风险状况。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是国家资产负债表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分为叁个层次:依据政府会计准则编制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包括了政府财务报告中披露内容的资产负债表、包括了政府所有资产和负债的资产负债表。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反映狭义的财政风险状况,其中依据政府会计准则编制的政府资产负债表更侧重政府短期的财务风险。论文将政府会计主体设置、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分离及权责发生制在预算及政府会计中的运用融合在一起,使得方案的设计更具操作性。同时,将财政风险的层次性与政府财务报告的层次性对应,理清了财政风险管理的思路,结合具体财务指标的设计及运用,提高了政策的实用价值。
邓小兵[2]2008年在《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会计基础是用以决定何时确认会计事项以及什么样的事项应予以确认的标准或依据。对于政府会计来说,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它们的特征和功能,影响到政府部门财务与预算信息的类别、范围和报告的及时性,进而对公共财政管理和决策产生重要的和不同的影响。传统上一般将会计基础区分为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权责发生制是根据交易本身是否发生作为确认和记录交易的标准,适用于处理现金交易和全部的资产负债,因此在企业会计和报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时间作为确认、记录和报告交易的基础,适用于处理实际发生现金流量的交易,因此在早期强调控制现金支出的政府会计中收付实现制使用的更加普遍。随着环境的变化,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下的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政府部门在新形势下的管理要求。1998年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政府会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财政职能、财政预算管理、财政资金运动方式和预算会计信息需求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收付实现制的弊病日益突出,而权责发生制运用到现代政府的管理上,具有收付实现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采用权责发生制是新公共管理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提高我国政府运行效率,建立现代政府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健全而透明的政府会计建设是良好的政府部门治理的基石,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是实现政府以履行公共受托责任为核心的可核算管理的关键。我国应借鉴国际改革经验,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走一条从完善现有制度的创造条件阶段的改革到全面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体系的核心改革的“渐进式”改革之路,分阶段逐步扩展式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最后建立集权责发生制政府核算、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和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为一体的政府会计体系。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主要说明了选题背景、对作者形成观点影响较大的相关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分析和概念界定。首先介绍了政府组织的特征,政府会计的含义以及本文对政府会计的界定;然后介绍了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含义及其特点;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并介绍了这两个理论基础对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的启示。第叁部分是我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创立、发展以及不同阶段的法律法规对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规定;然后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收付实现制确认基础在政府会计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我国引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的总体设想。首先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改革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总体改革步骤的设想;然后分别从条件创造阶段、核心改革阶段和配套设施叁个方面论述了改革的推广措施,并重点研究了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模式——先从政府核算方面逐步引入,再编制权责发生制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最后待条件成熟时在政府预算中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第五部分是权责发生制在政府会计中的应用。首先,在政府核算方面介绍了资产、负债和收支类中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然后研究了基于权责发生制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内容,通过对国外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结构及中国企业财务报告结构经验的借鉴,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重新组建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新的财务报告共五部分,即政府审计报告、政府财务报表主表、政府财务报表附表、政府财务报表附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及其他信息;之后探讨了政府预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设想,在分析受托责任与权责发生制预算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权责发生制预算的框架,即先根据部门职能确定部门单项产出指标,再根据部门预算管理和报告的要求划分部门整体产出指标项目,接着确定部门成果指标和业绩考核指标,从而最终实现利于政府绩效考核的预算管理模式;最后通过简单案例介绍了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是:第一,从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角度研究了其对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的启示;第二,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思路——采用渐进式分阶段分步骤的改革模式,并研究了各阶段应解决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第叁,提出了我国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提出“两个体系、一项制度”的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框架;第四,研究了政府核算领域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分别从资产、负债和收支几大类别介绍了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引入措施;第五,研究了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政府财务报告内容,并提出了新的政府财务报告框架;第六,研究了受托责任与权责发生制预算的关系,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对权责发生制预算框架进行了设计;第七,运用案例分析了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的应用。
陆阳春[3]2013年在《中国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财政管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财政管理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等,公共财政框架逐步确立。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当前各种矛盾交织的关键期,把财政体制改革当作整个改革突破口的思路已经出现。国际上,政府会计改革已成为改进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增加财政透明度,提高财政信息的推动力量,其中尤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为代表。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已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理论上,政府会计属于会计的范畴,作为一种科学、规范的信息生成系统,其信息服务对象直接决定着信息的生成内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建立政府会计框架,所生成的信息也必须服务一定的信息使用者需求。从已实施政府会计改革的国家经验来看,财政管理特别是预算管理改革是实施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和决定因素,政府会计改革则为预算管理改革提供坚实的信息支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预算改革通常包括增强预算的约束性,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的效率与效益,更加关注财政长期可持续性,增强预算透明度。与此相配套,政府会计改革通过引入权责发生制,科学核算政府的运行成本,准确评估政府拥有的资源以及承担的债务,对外发布完整的政府财务信息报告,同时保留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准确、完整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说,国际上没有单纯实行政府会计改革的国家,政府会计改革根本目的是促进政府预算管理,进而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增强政府受托责任。中国的预算管理改革伴随着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在新一届政府提出的打造透明政府、绩效政府、责任政府的大背景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方向应当体现为:一是强化预算的合法性,也就是所有的政府收支都应当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所有预算执行都应当严格遵守经批准的预算,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二是强调预算绩效管理,也就是要对所有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由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具有非竞争性,政府不以盈利为目的,长期以来政府的成本意识较为薄弱,存在资金浪费的倾向,因此,应从制度上对政府活动成本产出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叁是强化财政风险防范,也就是不仅要关注当年的预算收支情况,而且要关注未来长期的财政收支趋势和支出压力,及早采取措施,防范财政风险。当前,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教训表明,预算管理要未雨绸缪,要有长期规划;四是强化民主预算,因为预算本质上是一份民主文件,更应强调民众对预算编制过程的参与,以及对预算执行和结果的监督,不仅指当年预算执行,而且包括以往政府活动所形成的资产和负债。但与我国预算改革方向不相适应的是,我们目前仍然实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仅能反映当年预算收入和支出情况,无法准确反映政府的运行成本,也无法促进预算绩效考核;无法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信息,不能体现政府“家底”,更不能体现财政面临的长期风险。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究竟需要哪些信息支持,对政府会计提出了哪些要求?中国政府会计体系应具体如何构建,才能满足预算管理的信息需求?从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信息需求角度研究政府会计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全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主要是讨论选题的背景、动机和意义。该选题是从我国当前预算管理改革的角度,分析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路径设计。将政府会计改革置身于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背景下,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政府会计的体系构建等各方面的问题才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否则,如果纯粹地从会计技术的角度讨论政府会计,政府会计就会失去其服务的目标,陷入纯技术争论。同时,也只有在政府会计改革的配合下,预算管理改革才有坚实的信息支持。第二部分,即第二章,主要是从理论上探讨政府会计与政府预算的内在联系。文章在分析政府会计的内涵和特征之后,重点讨论了预算管理的目标、要求和内容。然后,从政府财务管理运行周期的角度,提出预算与会计只是处于政府财务管理的不同阶段,政府会计为预算管理提供重要基础信息,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因此,预算改革与政府会计改革服务于同样的目标,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即第叁章,主要是讨论分析国际上政府预算与政府会计改革的做法和经验。国际经验表明,预算管理改革与政府会计改革是提高政府受托责任的重要做法,政府会计改革通常涵盖在预算管理改革的大框架内。绩效预算需要以政府成本会计为基础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中长期预算需要以政府财务会计为基础分析政府资产负债状况,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需要以政府预算会计为基础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我国实施政府会计改革,应借鉴国际上政府会计与预算管理密切联系的经验。第四部分,包括第四、五、六、七、八章。第四章主要分析了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方向,以及推进预算管理的信息需求。在分析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足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我国应构建叁元会计体系,即,政府预算会计体系,核算预算收支执行信息;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全面准确核算政府资产负债状况;政府成本会计体系,科学进行成本归集与分摊。第五章主要论述政府预算会计体系的构建。第六章主要论述政府财务会计的构建,包括政府财务会计的定位、政府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具体内容等方面,特别分析了政府财务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在会计目标、运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第七章主要论述政府成本会计的构成,以及政府成本会计与政府预算会计、政府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第八章主要讨论了政府会计信息报告机制,如何统筹政府预算会计、政府财务会计以及政府成本会计体系所生成的信息,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政府资产负债状况、政府收入费用情况、政府活动成本产出情况以及政府现金流情况等,这也是政府会计体系设置的成果体现。第五部分,即第九章,主要探讨我国预算与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施路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期,预算公开、预算透明、绩效预算、中长期预算等将成为下一步预算改革的重点。预算改革需要政府会计改革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政府会计改革应紧紧围绕预算改革的重心,协同并进。在建立我国叁元政府会计体系的过程中,应注重叁个方面:一是政府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建设,这样改革的科学性、规范性才能得到保障;二是应充分发挥叁元会计体系庞大的信息宝库,会计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信息生产系统,信息使用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会计改革的意义和作用,应切实发挥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效;叁是政府会计改革应循序渐进,改革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程,应积极稳妥,同时配套措施要到位。
段海洲[4]2005年在《论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会计确认基础的两种基本方法。政府会计传统上一直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确认基础,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国家逐渐在政府预算编制和政府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并且在改进政府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我国的政府会计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工具,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基本上能够满足预算收支管理的需要,但随着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其弊病日益突出,采用权责发生制是提高我国政府运行效率,建立现代政府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 政府会计改革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我国应借鉴国际改革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权责发生制改革道路一从完善现有理论的条件创造到收支确认基础为核心改革的“渐进式”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收支分类体系是改革的前提,构筑我国以财务为主导的政府会计体系是改革的基础,最后分阶段逐步扩展式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直至建立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 本文分四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介绍权责发生制运用及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是政府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理论分析,先对两种确认基础进行比较研究,然后从分析现有收付实现制的不适应性开始到分析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叁部分论述相关的预算会计体系改革以及通过借鉴企业会计制度重新确立政府会计的目标,法律体系,以及相关政府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并论述政府财务报告的相关问题。最后一部分是论述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策略措施。
陈友莲[5]2003年在《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与预算改革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国家在政府预算编制和政府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在改进政府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工具,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基本上能够满足预算收支管理的需要,但随着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其弊病日益突出,采用权责发生制是提高我国政府运行效率,建立现代政府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 从表面上看,会计与预算改革像是技术问题,然而健全而透明的会计和预算建设是良好的政府及公共部门治理的基石。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中,政府就是一个“企业”,以市场为基础,以产出为导向。站在“企业化政府”的高度上,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是实现政府以履行公共受托责任为核心的“可核算管理”的关键。 政府会计与预算改革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我国应借鉴国际改革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权责发生制改革道路——从完善现有制度的条件创造到收支确认基础的核心改革的“阶梯式递进”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收支分类体系是改革的前提,构筑我国以财务为主导的政府会计体系是改革的基础,最后分阶段逐步扩展式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和预算改革,直至建立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和权责发生制政府预算。
于鑫[6]2015年在《盖州市政府会计体系改革研究》文中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府会计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尤其是在OECD成员国的积极呼应下,许多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体系研究和实践。近年来,我国现行政府会计体系逐渐显露出诸多不足,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弱化,面对着政府债务的风险、国有资产的流失以及政府行政效率等问题,旧有的政府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难以符合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2013年至今,我国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修订和实施,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写进了新预算法,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应对于国内外政府会计体系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趋势,盖州市政府也在尝试着对自身的会计体系进行改进,试点编写了近两年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在财政工作中,积极执行新的相关会计制度和准则,会计核算逐渐引进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准则方法,加大推进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结合的政府会计体系构建。本论文立足于盖州市特有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情况,对现有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客观评价和分析,寻找制度改革的切入点。本文虽然研究的是会计领域的制度改革,但是不止于此,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更多要解决现实中政府的公共管理问题。就是要利用会计的技术手段来规范政府的行为,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受托责任履行能力。本文注重时效性和针对性,将目前财政部门重要业务问题纳入制度体系改革的研究当中。在分析的过程中,充分调查和掌握盖州市政府相关制度和实践情况,尤其是在客观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来探讨盖州市政府会计体系改革的具体问题。政府会计体系就是要将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有机合理地结合起来。政府会计体系的改革基本上采用循序渐进、分步改革的方法,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扩展阶段,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中逐渐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方法,财务会计的报告体系愈发完善,双轨制的政府会计体系逐渐形成。盖州市政府必定会在这个框架下进行改革,本文要论述的是盖州市结合实际,如何在细节上进行探索和落实,走一条具有盖州市特色的政府会计体系改革之路。
艾贞言[7]2017年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制度建构》文中认为为了更好的管理政府的资源,提高政府资源配置的效率,西方国家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实施了政府预算与会计相结合的应计制改革,比如英国、新西兰、瑞典等国家的政府财务报告采用的是完全的应计制;美国州和地方政府对政府层面的财务报表采用完全的应计制,对于基金财务报表采用修正的应计制;冰岛采用的是修正的应计制。从各国实践情况来看,现多数西方国家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都已发展的较为成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这都对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近年来,政府会计改革成为了理论部门和实务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改革工作已被提上了日程。2015年10月,财政部出台了《政府会计基本准则》,传递出政府加快实施政府会计改革工作的决心,也标志着我国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改革进入了新的篇章。因此,结合我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不仅是当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现实选择,也是我国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对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我国现行政府财务报告的不足,指出目前试行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所遇到的难点;之后介绍美国、英国、法国叁个国家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发展轨迹,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归纳,并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工具,考察这叁个国家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形成发展的原因,总结其成功经验;最后,提出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思路,在充分考虑我国政府会计所处的环境和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明确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改革的目标定位,并辅以具体的配套措施。
宋伟官[8]2015年在《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文中提出经过叁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我国正向市场经济转轨,政府预算会计面临前所未有的动态变革环境。无论是政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还是透明度都迎来了新的挑战,其必须改变以适应于政府职能与角色的转变和日渐增强的社会监督与全球一体化的趋同需求。而国内正在改革的公共财政体制与建设中的政府绩效评价制度也需要政府会计的改进来配合。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政府工作报告》(2014)也提出“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止和化解债务风险”。我国政府会计进行新一轮的改革乃大势所趋。如果政府预算会计想要实现根本性的变革,那么如何突破传统运行机制的桎梏将是决策者们所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个现实问题,我们不禁要问: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条件是否成熟?变迁过程将面临哪些障碍?如何设计可行的路径来克服这些障碍以保证改革绩效目标的实现?本文立足于我国实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环境,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以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政府会计改革其实质是政府会计制度的变迁。政府会计制度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变迁过程中的替代、转换与交易活动存在着种种约束条件。由于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政府会计制度变迁是相关利益方重新缔结契约的过程。在既定约束条件下,对所控制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达到相关利益方效用最大化,这是任何改革的最终目的,政府会计改革也不例外。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系统分析政府会计变迁供求均衡问题、制度变迁障碍、路径依赖和路径选择等深层次改革问题进行研究,以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取向进行恰当定位和合理选择,使得我国的政府会计制度能够顺利实现变迁。本文是关于政府会计的规范研究,以政府会计制度变迁为主线,研究如何从旧的政府会计制度安排过渡到新型政府会计以达到制度的均衡。具体来说,本文重点回答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叁个基本问题:(1)制度均衡问题——我国现行政府会计是否需要改革?即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供给与需求是否均衡。(2)制度变迁障碍和路径依赖问题——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面临哪些障碍因素,原有的变迁路径将对政府会计制度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3)制度变迁路径选择问题——怎样顺利实现由旧制度向新制度过渡?即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设计、方向策略和绩效保障。对这叁个政府会计制度变迁问题的回答,是本文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从政府会计制度环境、变迁成效,政府会计制度变迁需求、变迁路径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政府会计改革的现有研究成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第叁部分为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运用的理论基础,分别是制度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制度供需理论,并对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第四部分为政府会计制度供给与需求分析。该部分基于我国政府会计环境,分析了现行政府会计制度需求和政府会计制度供给,研究了两者的一致性问题,由此对现行政府会计制度所处的均衡状态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为政府会计制度变迁障碍分析。该部分运用Luder权变模型分析了我国政府会计环境因素与政府会计改革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对于改革进程中所存在的激励因素,社会、经济、政治和管理变量,以及实施障碍等因素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同时分析了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成本效益,从个体、社会全体、政治等方面进行了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并运用“交易费用两分法”构建了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交易费用分析模型,分析了我国会计制度变迁中交易费用的类型和影响。第六部分总结了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变迁历程,分析了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特征和对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选择的影响。第七部分分析和对比了典型的国家和地区政府会计变迁历程和路径特征,归纳出各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的一般规律。并以我国“海南模式”为案例,分析了我国海南省政府会计制度变迁需求和路径选择,为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提供借鉴。第八部分研究我国政府会计路径设计和选择。基于前面的分析,该部分提出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路径将是渐进式的增量变迁。为了实现改革的绩效目标,除了分步走、分阶段策略外,还应做好配套制度安排,促进政府会计制度顺利实现变迁。
李萌[9]2016年在《关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爆发财政危机,引发了“新公共管理运动”,这将政府财政带入了公众视野。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各国政府普遍开展政府会计改革,以权责发生制逐步替代收付实现制。通过改革,财政危机得到缓解,政府会计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时至今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已被所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运用于各个层级的政府,这说明各国对政府会计进行权责发生制改革已达成共识。十一届叁中全会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此,收付实现制下的政府会计已经疲于应对经济快速发展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在经济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对政府会计进行改革。因此,我国开始逐步进行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2014年,制定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制度报告改革方案》表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已迈出实质性一步。目前,我国正处于政府会计改革初期阶段,完成政府职能和财政体制的转变以及履行受托责任将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顺利开展。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对国内和国外学者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改革背景。国内部分从政府受托责任、透明度、绩效等方面对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诉求角度综述;国外部分指出改革必要性。第叁部分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分析。介绍了公共受托责任的产生及其类别,阐述了受托责任存在的法理基础。说明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现实意义,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介绍了政府会计的基本含义、作用及意义,政府会计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作用,将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进行横向对比。第四部分是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主要任务与内容,并介绍了当前阶段性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先介绍《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制度报告改革方案》的颁布背景,《改革方案》明确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具体内容、配套措施、实施步骤和组织保障等。介绍我国改革主要任务与内容、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分析了我国现行政府会计确认基础存在的问题,收付实现制在新环境下所显现出的不适应性。第五部分是西方发达国家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的启示。这部分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完成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美国采用渐进式权责发生制改革;英国妥善处理好新旧系统关系的成功做法;澳大利亚改革中不忘结合本国国情等。第六部分是我国进行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具体建议。在法律层面确认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明确法理基础;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政府会计准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推进权责发生制改革;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如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等。
周婕[10]2013年在《基于政治系统论视角的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研究》文中提出国内政府会计研究正成为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兴热门领域。然而,由于研究者的专业身份局限,当前的研究过于强调政府会计的技术性。作为改革推动者的政治家,大多不具有会计专业背景,在这种情况下,理论研究越深入可能就越偏离政治家的视野。只有将技术性因素融于环境性因素,才能引起政治家的兴趣并得到认可。也只有这样,理论研究才能发挥其效用,指导并推动中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本文以戴维·伊斯顿提出的政治系统论为依托,研究政府会计的相关问题,思考如何将政府会计的功能发挥嵌入到政治系统的相应环节,从而促使政治家考虑政府会计改革进程。政治系统论由环境、输入、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构成,本文根据“政治——行政二分法”将其具体化为行政环境、公平正义和政府利益、政府施政和公共政策以及政治沟通四大理论模块,分别讨论政府会计如何发挥支持作用。在环境部分,本文检视了我国民主政治导向下的公共行政改革以及财政预算改革,以此为环境构建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目标体系。在要求性输入部分,本文分别探讨了收付实现制在处理公平正义要求的不足以及权责发生制在处理上的优势。在支持性输入部分,本文认为政府利益的存在造成了逆输入,从而影响了改革进程。在行为过程输出部分,本文提出了基于政府资源、能力、责任相配合的要素设定。在行为结果输出部分,本文提出要进行政府会计改革帮助实现预算和政策的整合。在系统反馈部分,本文提出构建立足于政治沟通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同时,还要注意与政府财政统计体系以及国民账户体系的协调。
参考文献:
[1]. 财政风险管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研究[D]. 刘慧芳. 东北财经大学. 2013
[2]. 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的应用研究[D]. 邓小兵. 中国地质大学. 2008
[3]. 中国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研究[D]. 陆阳春.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
[4]. 论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的运用[D]. 段海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5
[5]. 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与预算改革研究[D]. 陈友莲. 湖南大学. 2003
[6]. 盖州市政府会计体系改革研究[D]. 于鑫. 大连理工大学. 2015
[7].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制度建构[D]. 艾贞言. 福建师范大学. 2017
[8].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D]. 宋伟官. 东北财经大学. 2015
[9]. 关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研究[D]. 李萌. 山东财经大学. 2016
[10]. 基于政治系统论视角的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研究[D]. 周婕. 大连海事大学. 2013
标签:财政与税收论文; 会计论文; 权责发生制论文; 会计论文; 收付实现制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财务报告论文; 政府会计论文; 预算执行论文; 会计确认论文; 预算调整论文; 预算论文; 预算控制论文; 财务会计制度论文; 预算管理论文; 财政制度论文; 政府预算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