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综合图书馆协调发展研究_图书馆论文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综合图书馆协调发展研究_图书馆论文

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协调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城市论文,协调发展论文,图书馆论文,类型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9.23

目前,针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图书馆特别是多类型的中小城市图书馆协调发展问题的探讨不是很多,大部分学者把关注点倾向于信息技术开发和网络资源共享方面,这与建立平等均衡发展目标相违背,不符合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主题。本文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对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构建多功能多类型图书馆进行探索。

1 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图书馆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多年来,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由于条块管理,各自分工不一样,相互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很紧密,彼此之间成水平线方向发展,加上各系统图书馆财政拨款来源和数量不一样,建设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参差不齐。相比之下,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和科学图书馆的发展稍微稳定一些,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乡镇图书馆的条件要差一些,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现存状态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有些图书馆竟10年未购进一本新书,有些图书馆每年只订一份报纸,那么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图书馆面临的如此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1]?

1.1 经济条件严重制约

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经济实力的差距拉大,导致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构协调发展模式理念的滞后,将图书馆发展之间的差异全部归属于经费问题,本人对此观点不完全赞同,经费是购置文献资源的资本,但不是决定经济不发达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致命因素。过去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文献资源配置理念浪费了多少宝贵的经费?有谁真正测算过每年的采购经费到底发挥了多少效益?换言之,绝大多数图书馆都以每年采购回多少新书作为经费使用效果的标准,实际上这是一种形式上的评价,而且在我国图书馆界多年来形成的以馆藏大小和品种多少作为衡量评价一所图书馆藏书建设工作的杠杆。评价机制的健全及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事业发展的方向性,发展中的问题只有在不断发展中解决,图书馆事业也必须遵循这一客观发展规律,评价一所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工作如何是以数量和质量为标准,还是以读者真正从图书馆获得多少知识量为标准呢?标准的确定一定要按照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规律主流去定。因此,图书馆的藏书理念一定要依据读者的需求为标准,盲目的追赶和随大流只能是浪费,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一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

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图书馆的投入、资源分配也不平衡,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图书馆投入明显严重不足,图书馆建设差距增大。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的文化生活、图书馆各项资源相对丰富;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农村的文化生活、图书馆各项资源相当贫乏,有的地区缺乏甚至没有文化设施,以致那里的人们根本无缘享受文化成果——文献资源和图书馆服务。

1.2 文化底蕴深浅不一

多类型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是一个又一个需要多行业、多部门参与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各协作馆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地方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面的利益不受侵害。必须对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以及信息资源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作出明确规定。必须对共享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保证各成员馆及广大用户能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地分享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1.3 政府支持差距很大

政府的投入决定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决策者对图书馆事业的认知和重视则决定着财政对图书馆事业投入的比重。如果领导不重视,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也会由此造成图书馆设施的落后、文献资源缺乏、人员素质低下、资源共享理念缺乏和实施的困顿、发展滞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造成社会不同群体无法共同享有文化成果、广大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享有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存在的距离越来越大。

1.4 社会管理体制不畅

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各自为政的行政管理体制,造成体制不顾,资源重复浪费,为共建共享带来瓶颈;过于追求“大而全”,“城市名片”、“城市标志”、“形象工程”,分散对整体图书馆网群的关注,忽略使用过程能耗过大等问题,增大图书馆运营成本等。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图书馆建设本已有限的资金不能更有效地向着实用的角度发挥效用[2]。所有这些认知和管理体制的不畅是束缚和制约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这里所强调的不仅仅是不发达地区城市的图书馆运行沟通机制不顺畅,而且还包括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图书馆内部单位、职能部门的职能分配不清,业务部门承担的管理职能收归图书馆行政部门来行使,而技术性、事务性、服务性的工作则由图书馆技术科来负责;而相关的图书馆站所管理有纵有横,有地方办事处管的,有上划的,还有受上级对口文化交流单位委托管理的。管理脱节、缺位现象严重,区域文化部门只管安排的“图书馆信息中心工程”是否完成,上级对口文化部门只知交办的工作有无回音,日常工作管不着,以致基层文化事业单位业务开展如何无人检查督促,没有制度约束。

2 构建协调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在外联无援,内力不足的大背景下,只有充分发挥图书馆之间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资源开展相互合作,协调发展,才是一条发展的创新之路。

2.1 构建和谐社会,丰富区域文化的需要

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不单纯是从本身的文化教育功能出发,而是在经济水平相对不高,文化资源投入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对这些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真正的资源共享,而这其中的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构协调发展模式正好是不同地区图书馆资源进行流通发展的一个基本准则,从而把多类型图书馆建构协调发展模式纳入到构建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和谐社会丰富区域文化生活当中去,从而使得这些资源达到最大化的使用。

美国管理大师杜拉克曾经说过:我们对任何社会资源的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重在确立一条基本的游戏分配规则。有谁能保证我们东西部地区文化资源是均衡发展的呢?就是在同一个城市里也不能保证不同城区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均衡,更何况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具有特色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所以说,构建多类型图书馆协调发展模式是为了是构建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和谐社会,丰富区域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形成一个孤立的资源利用方式。

2.2 提升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文化品味的需要

这几年全国上下对600余个大中城市进行“全国魅力城市”的评选,而地处湖南西部边远山区的湘西州恰好得此殊荣,为什么在这么相对落后的地区能得到这一殊荣呢?仔细思考不难发现,能申请上魅力城市的关键不仅仅是经济水平的发达。湘西有6个特色图书馆和特色文化展览馆,具有湘西特色的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就坐落在湖南湘西的吉首大学图书馆内,还有沈从文生前一系列相关文献资料都留在了湖南湘西这个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的城市。可见,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构协调发展模式对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是多么的重要。

3 实现协调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模式的建设,必须统筹发展,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观继承讲平衡、按比例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五个统筹”、协调发展的新观念。这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模式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同样十分重要。

当前,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面临发展的紧迫性。但是,先发展什么,后发展什么?如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的建设,应当是中小城市发展系统工程的一个子系统工程,牵涉到资金、项目、人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牵涉到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等问题。因此,如何分清图书馆建设的轻重缓急,如何把图书馆的建设规划、服务职能、远程服务、人员素质要求、报纸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服务等问题系统化,使之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得到统筹安排,这是科学建设多类型图书馆的必然要求。现在的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系统规划,要么楼房建设不协调,要么建设资金不到位,要么自我孤立,缺乏与外界图书信息部门的有机联络,其原因在于上级领导的频繁更换,缺乏工作上的继承和延续性。总之,图书馆的建设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需要,实现协调发展,而不是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发展要坚持以全面协调发展为前提,全面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的全面协调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3.1 图书馆与外部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多类型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因此,要把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设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搞好图书馆的规划,加强指导,合理布局,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在人、财、物等方面保证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保障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的全面协调发展。

3.2 图书馆内部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有着自己完整的业务链,只有当各业务链接点都连接起来的时候,图书馆才能发挥整体的功能和效益。从业务链的角度来看,从采访、编目到典藏、流通,从一般咨询到课题和项目咨询,每一个环节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全面综合的考虑,使部门的设置科学,职能的划分合理,人员的安排优化,资源的配置适当,从而达到图书馆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

4 协调发展模式构建的具体设想

合理布局有形的图书馆网点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无形的图书馆网点,通过构建完善、科学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图书馆的近距离服务,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和知识服务覆盖到整个地区;建立科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通过科学采购、合理调配,建立覆盖整个地区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全地区的便利、快捷、平等、无障碍的图书馆服务。可以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开发来实现。资源包括一切与图书馆行业发展相关的因素如馆舍、设备、人员、技术、纸制文献、数字文献、管理系统、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因素,统筹考虑、有效整合、综合利用,使各项资源最大化利用[3]。技术开发指打破各馆各自一体的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及利用计算机等新技术开发数字资源等系统的管理模式,开发统一的、以各项业务共建共享为理念的新的业务管理平台。

4.1 可借鉴的经验

在日本,规定建立4个层次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总馆、分馆、图书站、流动图书馆。香港图书馆的运作体制是总馆、分馆制,各分馆在总馆的统一管理下,资源统一配置,统采、统编、通借通还,全部资源由社会共享,服务效益显著。

上海中心图书馆系统纵连市和区县公共图书馆两级管理体制。横连学校、科研等系统图书馆,采取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关系、人事关系和经费来源的情况下,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其他图书馆为分馆,各方共同联手共建方式。借助于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了“一卡通”服务[4]。

“岭南模式”之“广东模式”,是指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创立的“流动图书馆”模式。该模式以网络协为基础、以文化需求为动力、以资源共享为目标,有效地打破条块分割,改善区域间文化配置不合理的状况,为构建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解决欠发达地区基层群众读书难的问题探索出的一种新模式[5]。突破了省立图书馆仅限于一个城市办馆的传统格局,通过设立分馆的形式将省立图书馆延伸到省内的各个县市,组成了一个遍及全省的省立图书馆网。

“岭南模式”之“深圳模式”,是指深圳图书馆创立的“图书馆之城”模式。根据《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至2005年底,深圳市基本实现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1个社区图书馆;实现全市常住人口人均藏书2册,户籍人口人均藏书6册。该模式突破了市、区两级财政“分灶吃饭”的制度限制,采用以市立图书馆为龙头,以区立图书馆为骨干,与街道和社区共建的方式,通过市立图书馆直接提供文献资源、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等基本条件,由街道和社区负责提供场地、招募管理人员或志愿者、提供配套投入等相应条件,共同建设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

“岭南模式”之“东莞模式”是指东莞图书馆突破了市、区、镇、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的束缚,突破了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各系统图书馆之间的条块分割,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总分馆制度。

“岭南模式”之“联合图书馆”是指佛山禅城区图书馆创立的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标识统一、资源高度共享的普通公共图书馆和专业公共图书馆相结合的区级公共图书馆网模式[6]。这些模式都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构协调发展模式建设的典范。

4.2 构建设想

目前除市图书馆、少数学校图书馆有一定办馆规模外,其他图书馆(室)均资源匮乏、经费紧张、人才缺乏、基础建设薄弱;各馆处在一种离散的管理方式下,各自为政,各图书馆拥有的印刷体文献资源和数字化文献资源与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图书馆群体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购书经费及人力资源重复投入。因此纳入体系建设,通过整合整个地区的各项资源,建设布局合理、协调有序、规范高效的图书馆群体,提高有限资金的利用率,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增强图书馆整体配套服务能力,发挥群体优势显得十分迫切。另外,与省、市、县、镇多层级别相比,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构协调发展模式在协调上羁绊少,在统筹共建图书馆服务体系容易达成共识,运作相对简单。以下是三种可行的构建模式:

总馆分馆制模式:采用以市立图书馆为总馆,以区(镇)图书馆、村(社区)图书馆为分馆的总馆分馆制模式。通过市立图书馆对文献统购、统编,对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等基本设施统一调配,总分馆实行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系统、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人员培训、统一文献资源物流配送。镇(区)、街道、社区或村负责提供场地、配备专业人员,实现“一卡通”服务,实现最大的资源整合。

合作办馆模式:以市级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企业图书馆联系的合作图书馆,使用统一的图书馆业务管理平台、统一标识,实行各自行政管理,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关系、人事关系和经费来源的情况,制订文献采购协调政策,在文献资源、数字资源建设和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达成协议,做到各有侧重,共建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实现全市文献信息资源互补与共享;借助于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一卡通”服务。

汽车流动图书馆:通过汽车这一灵活的载体将已形成的网点连接起来,填补因固定网点带来的服务盲点。

总馆分馆制模式和汽车流动图书馆可由市财政和区镇财政每年将用于文化事业发展的经费按一定的比例投入到“图书馆群”建设当中;合作图书馆模式则由各馆主管财政解决。也可通过企业、社会等共同参与的模式建立适宜应用、利于发展的模式。

5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实现上述的目标和设想,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5.1 强化管理体制

首先,要落实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构协调发展模式调整的政策,将部门人事权、分配权、财务支配权、设计决策权、职称评审权等坚决下放到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管理;其次,要明确划分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的管理权限,出台具体的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模式管理制度,使业务主管部门与图书馆在管理上有制可依,以乡镇为主的管理单位,其负责人的任免、人员调配、业绩考核等权归还乡镇,而与专业技术机关的工作仍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第三,要建立协调机制,使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在管理上既分工又合作,如对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任免应先征求业务主管部门意见,再进行任免;业务主管部门因工作需要要临时抽调人员应征得乡镇同意后才能抽调[7]。

5.2 优化人员结构

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模式的设置,不能搞简单的整合划一和强制性的上下对口,而应根据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乡镇的实际灵活调置,优化人员结构,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全面实行竞争上岗,推行全员聘用制,形成“能者上劣者汰”的格局。对事业单位未聘人员通过退休、自主创业、买断工龄等途径予以分流;对现有图书馆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的临时人员一律予以清退。

5.3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没有经费,内部管理只有一纸空文,独立核算和自主经营更无从谈起。拓宽经费渠道非常必要,应当扶持文化事业单位开展各种正当的经营活动和合理的有偿服务,引导文化事业人员单位转变观念和角色,从习惯于行政管理转变为技术服务,从等人上门转变为上门找人。

5.4 构建上下联动的良性格局。

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模式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图书馆综合配套改革之一,涉及到整个图书馆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需要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机构协调是沿袭传统的“对口”做法,作为主管部门的区、市、省三级机构没有动,职能没有变,行政方式和工作方法没有改,基层的同志十分担心“下改上不改,改了也白改”。仅仅从巩固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协建协调发展模式改革成果的需要看,也必须将三级的有关职能部门一并进行改革。

6 结语

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等各项发展还不是十分均衡,保障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建构协调发展模式只能是相对的,正因为这样才要不断努力创造条件保障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模式。构建资源、设施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文献完善、服务方便的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模式,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不同层次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实现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公民最大利益的共享,是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保证和有效途径。多类型图书馆构建协调发展模式,不仅在于让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每一个人都能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以确保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公民分享人类共同优秀文化成果、享有平等阅读权利、享受图书馆服务权利,这也是整合有限资源、增大效益,实现资源共享的有益之路。

收稿日期:2007-11-22 修回日期:2008-01-07

标签:;  ;  ;  ;  ;  ;  ;  ;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综合图书馆协调发展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