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家认同教育研究及其启示
杨 岚 高 维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国家认同的危机,因此国家认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因其自身多民族、多移民的特征,尤为注重国家认同教育并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关于国家认同的英国核心价值观研究、关于国家认同的学校课程研究、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冲突的教育研究。借鉴英国的研究经验,我国未来的国家认同教育研究应聚焦国家出台的政策热点、紧密联系实践问题、立足学校课程,并注重运用多种教育实证研究方法。
关键词: 英国;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国家认同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国家认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因其自身多民族、多移民的特征,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在注重国家认同教育的同时,英国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梳理和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国家认同教育研究和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一、关于国家认同的英国核心价值观研究
为了加强国家凝聚力,英国政府在2002年的公民教育基础上提出推行“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2011年英国内政部出台的《防范策略书》对“英国核心价值观”(FBVs)进行了具体的界定,即:民主、法治、个人自由,以及与持不同信仰和信念的人们( 包括无信仰人士) 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宽容〔1〕。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推行对国家认同教育有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研究者剖析了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教师自身价值观与英国核心价值观的冲突
教师对英国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对英国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以及政治认同的建立。有研究者重点关注教师话语对学生理解英国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乌凡尼·梅勒(Uvanney Maylor)通过对英格兰六所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的深度访谈,考察了教师对“英国核心价值观”的看法,探讨个别不接受英国核心价值观的教师如何教授学生的问题。研究者认为,教师话语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让所有教师,包括不接受英国核心价值观的教师都深刻理解“英国性”,理解“民族认同”和“归属感”的概念是如何建构的。要防止不接受英国核心价值观的教师将其他种族群体的不同观点带入课堂,避免学生追随不接受英国核心价值观的教师的现象发生〔2〕。
还有研究者对实习教师关于英国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教育实践进行了探讨。埃达·桑特(Edda Sant)和克里斯·汉利(Chris Hanley)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非参与式观察法,探究了2名男性和9名女性实习教师对英国人的看法以及对维护英国核心价值观这一教学要求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实习教师承诺积极推动英国核心价值观,但有两名参与者明确拒绝在课堂上讨论英国核心价值观。因此,研究者认为,实习教师无论是什么专业,无论对英国有什么看法,都要先培养自己作为英国人的政治理解。只有这样,实习教师才能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为英国人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3〕。
表3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国际营销、电子商务、会计学等课程可以根据各独立学院设立的不同专业方向灵活开设。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同时,也能增加对这些行业的了解,有利于他们确定职业方向;英语演讲等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有较大帮助,演讲比赛中获奖的学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知名度;英美国家概况和英美文化概论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不仅对英语学习有好处,也可以使他们在走出校园之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
此外,有研究者从地理教科书中主导全球发展的话语被扰乱的角度,揭示了学校引入的英国核心价值观政策不能满足全球公民身份构建的需求的问题。克里斯·温特(Christine Winter)通过文本分析法对地理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剖析,发现地理教科书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明显,这导致在全球经济紧缩时期,移民、宗教极端主义和贫困造成的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教师难以通过倡导英国核心价值观教导学生正确处理与全球其他人的关系〔7〕。英国核心价值观自身的悖谬容易使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产生质疑,并对自己的公民身份定位产生混淆,不利于学生国家认同的建构。通过梳理关于国家认同的英国核心价值观研究,可以发现,英国研究者紧密联系实践问题,从教师自身价值观与英国核心价值观的冲突以及英国核心价值观内涵这两方面剖析了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过程的问题,并深入探讨了这些问题对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影响。
(二)英国核心价值观自身的悖谬
还有研究者就公民教育的内容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成为积极的公民,使学生树立公民身份认同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卫·科尔(David Kerr)等人在对各国公民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中指出,英国公民教育课程有三条主线,即社会与道德责任、社区参与和政治素养,以此来培养中小学生的公民身份认同感以及对英国各民族、各宗教群体和国家的认同感〔11〕。此外,志愿服务作为学生参与社会事务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李·杰罗姆(Lee Jerome)对美国的服务教育和英国的公民教育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志愿服务应作为英国公民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以期促进学生公民身份的构建〔12〕。伊恩·戴维斯(Ian Davies)等人对2002年、2008年和2014年三个版本的国家公民教育课程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志愿服务已成为2014年公民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13〕。学生通过志愿服务以及社会参与等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构建积极的公民身份,用行动表现出自身对公民身份的认同。
由于地面IoT设备的运动,UAV的移动节能策略需要与IoT设备分簇情况联合设计,如图2所示.地面IoT设备运动导致分簇的整体位置和簇内节点数动态变化,进而影响到负责该簇通信UAV的运动.
除此以外,还有研究者指出,当前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英国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原因之一在于缺乏此方面的教师培训,并就此提出建议。萨莉·埃尔顿(Sally Elton-Chalcraft)等人通过对四所大学的实习教师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以及对二十位中小学在职教师和领导进行访谈,指出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对职前和在职教师的培训,导致教师不能理解英国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而在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上遇到瓶颈。研究者认为,需要教育教师与学生一起培养其对民族和国家的自豪感,尤其是要注重职前教师的培训,告知他们“英国核心价值观”的意蕴,增强他们作为英国人的归属感〔4〕。因此,加强教师培训,促进不同价值观的教师对英国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自身价值观与英国核心价值观的冲突,减少对实施价值观教育产生的消极作用,更好地促进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二、关于国家认同的学校课程研究
英国重视将国家认同教育融入到学校各科课程中。例如,英语作为英国的主体语言,属于工具性的学科,它包含英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与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的课程,英国各地区对于主体语言的学习有利于防止英国族群的多样性消解国家的统一性。除了英语课程之外,英国国家认同教育在其他学校课程中也有所渗透,英国关于国家认同的学校课程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防总全力组织,三省(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亲赴一线组织指挥,动员有关部门和广大军民奋力抗灾,保障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一)旨在培养学生公民身份认同的公民教育课程
公民身份是个人在国家中具有普遍性权利与义务的象征,以积极参与政治公共事务为标志。英国的公民教育致力于构建学生的公民身份,培养学生的公民身份认同,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与社会事务。1998年,英国资格与课程局发布的《科瑞克报告》中指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培养学生树立公民所需的权责意识,增强政治认同,担负起国家使命〔8〕。2007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发表的《课程检视:多样性与公民权利和义务》白皮书强调,要引导学生理解英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作为英国人必须具备的英国性,从而更好地成为英国公民〔9〕。在政府对公民教育高度重视的背景下,研究者围绕公民教育课程如何培养学生公民身份认同的主题展开了研究。
有研究者从公民教育政策出发,指出公民教育课程有利于构建学生的公民身份。本·基斯比(Ben Kisby)认为,近代英国的公民教育专注于民族认同和“英国性”的问题,强调公民教育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构建学生的公民身份,让学生充分理解“英国性”的内涵〔10〕。
除了探究教师自身价值观对于学生理解英国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之外,检视英国核心价值观的陈述与内涵的选择也同样重要。有研究者指出,英国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非具有英国特色,在构建公民国家认同上容易产生不利影响。托尼·伊德(Tony Eaude)认为,2012年至2014年英格兰教育体系中引入的英国核心价值观的陈述是有问题的,所选择的价值观也具有争议性,既不是基本的,也不是英国的,不利于培养公民的国家认同感。研究者具体论述了两个问题。一是虽然价值观的陈述可能有助于作为共同信念的简单提醒,但所使用的术语可能被不同的团体和个人理解为不同涵义。而且任何价值陈述的背景,以及提炼陈述这些价值的人的观念都会对文本的内涵与价值产生影响,因此价值观的陈述存在争议。二是政府引入的英国核心价值观念也是有问题的。英国核心价值观所选择的内容并不具有英国特色,“民主、法治、个人自由,以及与持不同信仰和信念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宽容”实际上是普遍的人类价值观,有很多人不赞同将这四种价值观作为英国人的基本要素,这会致使那些不赞同这种说法的人被贴上“不爱国”的标签,激化他们与国家的矛盾,最终导致偏离构建国家认同的初衷〔5〕。
(二)旨在培养学生领土和历史认同的地理与历史课程
地理与历史课程作为国家认同教育渗透的重要方式,对确立学生身份与归属,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有积极作用。地理课程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使人们形成某种“边界感”。这种“边界感”表面上是指一个民族的领土到何处为止,本国与邻国的界限是什么。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边界感”会使自我和他者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在比较中确立自己的身份,形成对国家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有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地理课程在确立学生身份与归属上的作用。杰西卡·派克特(Jessica Pykett)运用个案研究法,对英格兰西南部布里斯托尔及其周边地区的两所学校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地理课堂中的话语实践来构建学生的公民身份。研究发现在两所学校的地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过谈论构成理想公民的因素,积极、有意识地制订基于地方的主观性方式,从而更有效地建立了学生的归属感〔14〕。地理课程能够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地理空间”“我们如何对养我们的国家有情感”等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对国家领土的认同与归属感。
还有研究者探讨了“全球公民”教育与英国核心价值观的矛盾冲突问题。休·斯达克(Hugh Starkey)指出,英国公民教育发展与学校推动英国核心价值观(FBVs)的义务之间存在紧张的关系。他认为,1998年《科瑞克报告》强调政治素养,鼓励构建从地方到全球的公民身份。2007年正式的公民教育课程评估主张多样性公民身份的构建,提出将英国作为全球公民共同生活的场所。然而,2014年以来英国学校推广英国核心价值观,将义务理解为试图恢复民族性的国民身份,这与公民教育所倡导的全球公民身份相悖〔6〕。
除此之外,国家认同教育在历史课程中也有所渗透。英国的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尤为注重让学生知晓英国的过去和英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使学生拥有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基于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有研究者通过对历史课程标准的分析,论述了历史课程在国家认同教育中的作用。丹尼尔·法斯(Daniel Faas)指出英国历史课程要求学生通过了解个人、地方、国家和全球层面的历史,尤其是英国特定的移民历史,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身份观,培养自身对英国历史的认同〔15〕。
据最新规划显示,到2020年,南通全港码头泊位数将达到340个,综合通过能力将达到2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将达到130万标箱,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62个,10吨级泊位达到32个,届时南通港将能常态化装卸15吨~20吨级海轮,这将大大提升南通海运直达运输能力。同时,南通目前共建设有11个重点物流园区,20个重点物流项目,40家重点物流企业,生产、交易、仓储、配送趋于一体化建设。空港节点方面,以兴东机场为抓手,致力于长三角北翼航空物流重点建设,节点基础日趋完善。
(三)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观念与国家认同感的宗教教育课程
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英国宗教教育不断注入时代内容,致力于培养宽容、理解的积极公民,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以及对英国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的理解与认同。有研究者探析了宗教教育与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关系。麦克·尼尔(Mac Neill)通过分析苏格兰、威尔士和英格兰的教育法案,论述了国家的政治气氛以及国家与教会之间的关系对宗教教育的教学大纲的影响,对宗教教育能否被当作建立国家认同的工具的进行思考,研究表明宗教(即基督教)教育是维持或建立年轻公民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的一种重要手段〔16〕。
那么,即使艺术AI能够产生在第三人称经验上与人类作品无法区分的作品,但因为AI并不具有真正的意向能力,所以AI是不能进行真正的艺术创作的。AI利用随机性算法产生的“作品”本身并不具有艺术品地位,而是像自然界的奇石一样,有待具有艺术意向能力的意识主体的拣选。当且仅当一个艺术家用艺术发现的眼光将一个“现成物”——一块奇石、一个小便池或一件AI产生的作品——拣选出来并命名为艺术品时,这个物件才有了艺术表达的含义。相比之下,AI本身却没有做出这种判断的能力和资格,所以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AI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能进行真正的艺术“创作”。
(1)The deep learn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model the semantics of the radiotelephony communications in ATC,and a new semantic checking model of readback error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verify whether the meanings of the SATC-Ppairs are consistent.
综上所述,英国关于国家认同的学校课程研究主要集中在公民教育课程、地理与历史课程和宗教教育课程。研究者注重通过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探析各学科课程与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关系,以及学校各科课程在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方面的具体措施。
三、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冲突的教育研究
近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协调上常常面临着困境,即如何实现既不通过民族的“同质化”来强化“国家认同”,又不因保持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削弱“国家认同”。英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陷入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冲突的漩涡。基于此,英国学者密切关注实践问题,开展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冲突的教育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冲突的现状、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
(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冲突的现状
有研究者从英国的国情与历史角度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冲突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安德烈亚斯·乔治亚(Andreas Georgiadis)和艾伦·曼宁(Alan Manning)认为各国在公民中建立共同认同感是一种普遍的信念,英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和多文化的国家,民族、宗教等因素都会影响公民对国家的共同认同感〔18〕。亚历山大·托马斯(Alexander Thomas)等人也认识到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冲突问题。他们指出,英国使用了“不列颠”这一涵盖了国家身份和民族历史的共享符号,将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黏合在一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身份认同的难题。但随着二战后苏格兰、北爱尔兰等民族持续不衰的民族认同运动的高涨,国家层面的英国认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19〕。而1997年英国的权力下放计划下的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自治改革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冲突推至顶峰。在地区自治环境下,个人更有可能认同英国四个地区之一,而缺少统一的国家认同。
很多高水分物料多为非常规饲料原料和反刍动物饲料原料(见图1)。我国农业部1773号文“饲料原料目录”中,80%以上的样本营养成分为风干基础数据(见图2),红薯藤、胡萝卜缨/叶等一些猪场常用的鲜基原料,和下架糖果、过期面包等过期食品未录入,粮食乙醇生产中滤渣和滤液,糖浆、玉米浆、米浆、大豆乳清浆、酵母液、湿酵母、果渣、蔬菜下脚料等数据有待补充和完善。此外,1773号文中,鲜鸡蛋、鲜生乳仅限于宠物饲料(食品)使用。这些物料的营养基础数据的完善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将有助于液体饲料配方的精准制作。
还有研究者从各地区的历史课程内容分析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冲突问题。罗伯特·菲利普斯(Robert Phillips)等人对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和苏格兰历史课程的重要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英格兰历史课程关注公民身份构建问题,以及传统霸权英格兰与英国其他地区的关系;威尔士课程更关注威尔士与英国文化认同的问题;北爱尔兰课程关注在分裂社会中选择历史内容的问题;苏格兰课程则关注苏格兰社会过去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不同的历史课程内容更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在地区的民族认同,而缺少对学生国家认同的关注〔20〕。
1)以传统作圆求交点法所制梯形槽参数所得槽满率比以理想梯形槽参数计算所得槽满率高,考虑实际以传统法制电枢槽满率经验值一般不超过68%,若以理想梯形槽参数所制电枢槽满率可达到70.7%,留余取整为70%,故若以理想梯形槽参数制电枢槽满率经验值上限可设为70%,此时,电枢绕组可选择规格较粗的漆包线以降低电机热负荷。
(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冲突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基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冲突的现状,很多研究者开始剖析产生这种冲突的原因。有研究者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冲突的历史原因。罗宾·曼恩(Robin Mann)和史蒂夫·芬顿(Steve Fenton)认为,英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冲突的原因很大程度归结于英国的历史环境。近几十年来,欧洲民粹主义的民族主义政党崛起,英国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对社会和经济的不满加剧,英国人民对欧盟的不信任以及对国家移民水平的反对,都使英国的国家认同陷入危机。加之英国权力下放与欧洲怀疑主义的蔓延,国民认为“民族认同”和民族政治地位越来越重要〔21〕。
除了根深蒂固的历史因素,有研究者还从微观角度,以威尔士地区的儿童为例,探析了他们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冲突主要是受其亲密的家庭成员身份、儿童自身的出生地与居住地的影响。墨菲·艾莉森(Alison Murphy)运用抽样调查法对威尔士地区的79名9岁和10岁的儿童进行访谈,调查他们能否清晰地定义和理顺他们自己的身份,以及是否对本民族有认同感与归属感,结果表明参与调查的9至10岁的孩子能够阐述和证明他们对民族认同的看法,而支撑他们民族认同的原因主要包含其家庭、居住地和出生地这三个因素〔22〕。这就表明威尔士地区9岁至10的儿童更倾向于对威尔士地区的民族认同,缺乏统一的国家认同。
在解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冲突的策略研究方面,有研究者分析了公民教育在缓解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冲突中的作用。里斯·安德鲁斯(Rhys Andrews)和安德鲁·麦考克(Andrew Mycock)认为,在权力下放的背景下,英国公民教育课程尤为注重对“身份和文化多样性”的引导与“英国性”观念的传播,使学生意识到更具包容性的公民和国家身份概念,促进了英国各地区学生公民价值观和统一的国家认同的构建〔23〕。还有研究者以爱尔兰民族教育为例,通过爱尔兰教科书内容引导爱尔兰地区的儿童增强国家认同。凯文·拉菲德(Kevin Lougheed)认为,英国教育的性质和结构正在转变为旨在减少课堂以外宗教紧张局势的体系,而爱尔兰的民族教育就是这种转变的试验场。他探究了爱尔兰教科书是如何与爱尔兰体系内不断变化的关系和身份联系起来,以让爱尔兰儿童认为英国是一个具有优越经济、文化体系的社会,从而突破民族认同的局限,树立统一的国家认同〔24〕。
民族认同更强调血缘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而国家认同则建立在公民身份的基础上,更强调对国家的归属感。在地缘政治形势与人文背景复杂的现实情况下,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成为热点问题。英国研究者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冲突的教育研究关注实践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冲突的策略,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
四、英国国家认同教育研究的启示
英国关于国家认同教育的相关研究,一般都是基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与学校开展的实践情况而开展的,并且十分注重实证研究。因此,我国在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研究时,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开展。
还有研究者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学校通过宗教教育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具体做法。彼得·J·赫明(Peter J Hemming)运用个案研究法,论述了在考虑各宗教群体接纳方式差异性的基础上,英国多信仰社区小学通过非正式课程和日常社会实践,使不同信仰的儿童建立国家认同。该校多次尝试使儿童承认不同信仰的方式,例如通过庆祝和标记各种各样的宗教节日,以及满足包括食物、衣服和祈祷的宗教需求,来使不同信仰的儿童尊重宗教、民族的差异性,树立“尊重”的英国核心价值观,形成统一的国家认同感〔17〕。英国宗教教育无论是在构建公民身份还是培养道德与价值观层面上的归属感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聚焦国家出台的政策热点进行研究
英国学者对于国家认同教育的相关研究一般都是以国家出台的政策文件为基础开展的。2007年英国发表了《课程检视:多样性与公民权利和义务》白皮书后,公民教育得到了学界更广泛的关注。加之英国受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统一的价值观日益淡化,国家认同面临挑战。研究者们开始尝试探索公民教育与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关系。在关于国家认同的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方面,多数研究者是在2011年内政部出台的《防范策略书》提出了“英国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之后,才开始聚焦核心价值观及其在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国家政策为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向,它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对新问题、新动向的敏锐性,从而使教育研究具有问题性和前瞻性。因此,在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研究时,我们应聚焦时事热点,尤其要在教育政策的视野下开展研究。近年来,我国已颁布了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研究者要紧密联系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文件,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上的价值和路径。
(二)紧密联系实践问题进行研究
英国关于国家认同的教育研究还体现了紧密联系实践的特点。在关于英国核心价值观的国家认同教育研究方面,研究者们深刻剖析了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过程的问题,主要抓住了教师自身价值观与英国核心价值观的冲突和英国核心价值观内涵这两方面。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冲突的教育研究更是紧密联系实践问题,研究者都是基于英国各地区持续不衰的民族认同的冲击与国家层面的英国认同面临挑战的背景进行研究的。
现阶段我们更侧重国家认同教育理论的研究,即对国家认同教育的内涵、特点、意义和途径等进行研究,而在实践中探索则相对不足。因此,我们在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研究时,应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树立问题意识。研究者要重点关注国家认同教育实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国家认同教育的优化策略。同时,研究者在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研究时要把握时代与实践的脉搏。例如,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国家认同素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表明,国家认同问题受到了国家和学界的普遍关注。因此,研究者应充分把握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国家认同教育策略。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在一定限度内的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发展是片面的,是畸形的。其次,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人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必将受到个性发展的制约,只有具备个性的个体,才有全面的整体,只有尊重个体的发展,才能发挥个性,并利用个性的独特性,使人走向全面的发展。所以说,工程师的个性具有全面性,他们的个性主要表现为行为特点、爱好、兴趣、心理、气质等特点。
(三)立足学校课程进行研究
学校课程是英国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基本方式,因此许多研究者都开展了国家认同教育与学校课程的融合研究。在公民教育相关研究中,研究者从教育目标和内容挖掘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策略,如他们对公民教育课程标准进行研究,探究公民教育与国家认同教育的契合点。在其他学科课程相关研究中,研究者主要从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方法几个方面对地理与历史教育以及宗教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进行了探索。
我国关于国家认同教育的学校课程研究主要聚焦于学校课程在国家认同教育中发挥的作用,缺乏对学校课程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因此,我们应立足学校课程,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在学校课程中融入国家认同教育。同时,要区分不同学科在国家认同教育上的侧重点,以开拓研究空间、深化研究内容。
(四)注重运用多种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英国关于国家认同教育的研究十分注重实证研究,研究者主要应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对关于国家认同教育的英国核心价值观、学校课程等进行研究,并探究国家认同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这些实证研究通过直观数据与典型案例使我们清晰地了解了英国国家认同教育的现实。
我国当前的国家认同教育研究,对实证研究不够重视,仅在一些硕士论文中存在实证研究,且多数是对于少数民族青少年以及各地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国未来的国家认同教育研究应注重实证取向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国家认同教育现状,运用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探索国家认同教育典型学校的具体做法,运用比较研究法对比我国不同民族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国家认同教育上的实践。
国家认同教育必须基于本国国情、立足本国特色开展。分析和总结英国国家认同教育研究的经验对我国进行国家认同教育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在具体研究时,我们要注重研究的本土化,聚焦我国的政策热点、实践问题以及学校课程,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促进我国国家认同教育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M Government. Prevent strategy〔R〕.London:Home Office Publications, 2011:34.
〔2〕Maylor U.I’d worry about how to teach it:British values in English classrooms〔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2016,42(3):314-328.
〔3〕Sant E,Hanley C.Political assumptions underlying pedagogies of national education:The case of student teachers teaching‘British values’ in England〔J〕.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18,44(2):319-337.
〔4〕Elton-Chalcraft S.To promote, or not to promote fundamental British values?Teachers’ standards, diversity and teacher education〔J〕.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17, 43 (1): 29-48.
〔5〕Eaude T. Fundamental British values? 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children’s spiritua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ldren’s Spirituality,2018,23(1):67-80.
〔6〕Starkey H.Fundamental British values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tensions between nation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s〔J〕.Geografiska Annaler: Series B, Human Geography,2018, 100(2):149-162.
〔7〕Winter C.Disrupting colonial discourses in the geography curriculum during the introduction of British values policy in schools〔J〕.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s,2018, 50(4): 456-475.
〔8〕Advisory Group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and the teaching of democracy in school〔R〕.London: Qualification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1998:40.
〔9〕Ajegbo K,Kiwan D,Sharma S.Curriculum review: Diversity and citizenship〔R〕. London: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7:15.
〔10〕Kisby B.Social capital and citizenship lessons in England〔J〕.Education, Citizenship and Social Justice,2009,4(1):41-62.
〔11〕Kerr D,Stephen M C,Smith A.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England, Ire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02,37(2):179-191.
〔12〕Jerome L.Service learning and active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England〔J〕. Education, Citizenship and Social Justice, 2012,7(1):59-70.
〔13〕Davies I,Chong E.Current challenges for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England〔J〕.Asian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2016,5(1):20-36.
〔14〕Pykett J.Making citizens in the classroom: An urban geography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J〕.Urban Studies Journal Limited,2009,46(4):803-823.
〔15〕Faas D.A civic rebalancing of British multiculturalism? An analysis of geography, history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curricula〔J〕.Educational Review,2011,63(2):143-158.
〔16〕Neill M.Religious education and national identity〔J〕.Social Compass,2000,47(3): 343-351.
〔17〕Hemming P.Educating for religious citizenship: Multicultural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an English multi-faith primary school〔J〕.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2011, 36(3):441-454.
〔18〕Georgiadis A,Manning A.One nation under a groove? Understanding national identity〔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13, 93(2):166-185.
〔19〕Thomas A,Smith T.Relocating the British subject ethnographic encounters with identity politics and nationalism during the 2014 Scottish independence referendum〔J〕.The Sociological Review Monographs, 2017,65(1).54-70.
〔20〕Phillips R,Goalen P,Mccully A,Wood S. Four histories, one nation? History teaching, nationhood and a British identity〔J〕.British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1999,2(2):153-169.
〔21〕Mann R,Fenton S.Nation, class and resentment〔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UK,2017: 99.
〔22〕Murphy A.Chartingthe emergence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children in Wales〔J〕.Children & Society,2018,32(4):301-313.
〔23〕Andrews R,Mycock A.Dilemmas of devolution: The ‘politics of Britishness’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J〕.British Politics,2008(3):139-155.
〔24〕Lougheed K.‘After the manner of the Irish schools’: the influence of Irish 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British Empire〔J〕. 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2018, 60(4): 1-10.
作者简介: 杨岚(1993-),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高维(1984-),江苏徐州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编号:CHA180267)。
中图分类号: G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76( 2019) 04-0085-07
(责任编辑:洪淑媛)
标签:英国论文; 国家认同论文; 国家认同教育论文; 核心价值观教育论文; 公民教育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