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能力优化学体系的实施及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成论文,体系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成能力优化学(以下简称“大成能力优化”或“能力优化”)是把人的主体能力培训和智慧开发作为本位的教育、管理的大成系统工程,即从大成体系思想出发,运用大成教育观、大成管理观和大成人才观来研究贯穿整个人生的成功素质教育规律、能力发展规律与终生发展策略等规律的科学。它以单项优化、对比优化、配合优化、综合优化、双委优化和立体优化等六种基本模式以及能力优化变式等模式的实施[1](P109),达到短期快速有效地开发个人主体的生存发展智慧和潜能价值,突破了人、地、时空和信息、条件或各类资源的制约与局限,建构具有广泛适应的多元、多维、多功能的开放发展体系。
30年来的实践研究表明,大成能力优化不仅是一种立体综合的系统体系,也是一种信息交合、资源共享的全面开放的实践体系。大成能力优化学的模式体系的实施、特点和效果,以及管理者(教师)与大成能力优化学的关系,都表明大成能力优化学是当代管理尤其是学校素质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探索:即把专制或封闭管理的“黑箱操作”转变为全员参与的明箱合作,保证了管理的透明度,优化解决了从管理的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到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共同思路问题,即“为什么管——管什么——怎么管——管效如何——管中发展”,促使被管理者理解:“知识·条件——目标·成功——创新·财富”是自然、均衡和协调发展的,把管、学、做、用、创、效(效率、效果)统一起来,进而实现个体的“成人——成功——成才——创业”发展道路,实质上就是个体自身素质能力的持续发展与终生完善的过程,也是人文、人本、信息、价值管理等一体化辩证谐和过程和能力优化训练体系。
一、大成能力优化学体系的实施
大成能力优化模式既是一种立体综合系统,也是一种全面实践和开放模式。一般可分为基本模式(如“单项优化”等)和特殊模式(如特殊变式、学科教学能力优化模式等),以及发展性模式(包括根据“管理三层境界说”[2](P108)和“能力优化”思想构建或创新的一系列新的模式变式)等。其实施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定位阶段、评价阶段,以及发展完善阶段等,这种优化实施阶段符合人类学习实践的主要规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实践发展律等。可以说,人类学习规律为我们大成能力优化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1.准备阶段
所谓准备阶段,指除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制订计划方案外,主要是身心准备(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体能体力,如优化体质和良好心理素质、集中精力,全力投入优化实施状态等)、技能准备(掌握参与能力优化所需的一切技能技巧以及所需技能辅助工具,如计算机等辅助工具)、知识准备(主要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生存智慧,包括人生的、自然的、社会的、生活的科学知识等,以及科学管理知识和个人修养等)等环节。更为重要的还有观念意识准备,包括大成管理观、大成教育观、大成人才观和价值观、发展观等全球化意识观念的转变或更新。其中,技能准备是准备阶段的核心环节,观念意识的更新是其前提基础。如在大成能力优化的第四发展时期(1997-2001),在准备阶段,我们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或推广计划”,如《“能力优化组换制与学生的整体素质”课题实验研究计划》、《NLYH——MS体系个体能力评价指标》及《个体能力调查表》等,同时还深入乡镇,走访调研,落实湖南衡山、祁阳和新疆吐鲁番地区、南京第60中学、广西钦州、广东揭阳等实验点和实验学校。从系统观来看,这一阶段是整个大成能力优化实验研究的基础。
2.定位阶段
大成能力优化实验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在定位阶段,一般分为目标定位、自我定位、实践定位和发展定位等环节。
(1)目标定位:即指实验前,要确定好班级共同奋斗和学生个体的“八自”(自尊、自信、自主、自立、自强、自律、自爱、自重)人格目标、“六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心)能力目标的具体内容等,并注意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局部目标与系统目标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结合统一,这是优化实验目标方向的具体化表现。
(2)自我定位:就是真正自我的确立过程,包括选择确定自己特长并多元辐射发展,以带动并促进自身整体素质提高和大成智能的形成,它的核心是自我选择,基点是认识自己并接受自己。认识你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奠定提高生存的质量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定位过程就是人格定位、性格重塑、自我完美化追求的过程,这在整个自我发展尤其是个性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3)实践定位:由于实践情境的动态平衡性、自由开放性、立体多元性、发展层次性等复杂特征,故此主体的实践定位环节难度大,既呈现层次多向化,又缺乏稳定性,构成一个持续的自由变化的动态平衡的定位系统。实践定位就是在实践中选择并确立自我的位置,通过实践关系或对象化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调控自己、完善自己,或不断发展、提高自己的见识和修养,使自己洞察未来并达到自身力所能及的人生境界,包括自身的人格素质、能力造诣、事业敏感和人生预见的至高理想和境界,实现追求个体与自然、社会或宇宙人生的和谐平衡。在定位阶段,目标定位是前提,自我定位是核心,实践定位和发展定位是人生成功成才的关键。
3.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和完善,构建主体的生存智慧和素质结构。在大成能力优化学的评价过程中,要重视人本素质(如“八自”人格等品性、操行)、人力素质(如知识、技能等谋生手段)和潜在素质(灵感、潜能)的区分开发和有机结合培养,这是决定评价导向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分清这三类素质能力,从应用、评价、策划、发展等方面,通过参与激活(遵循全体性、全面性、竞争性、服务性、创造性、效率性等原则)、目标达成(即通过能力优化来实现预定的共同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和谐效应)、成果巩固(要求实验教师做到“四交五查一放手”,并对学生的系列优化实践成果情况进行适当点评、总结)、判断决策(强化训练、反馈评价、不断改进)和发展完善(从管理中发展,从改革中发展,从实践中发展)等环节来达到单位成员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优化个体自我能力或整体素质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大成能力优化实践中,要求管理者学会“创造一个有呼吸的空间”、“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承担责任”、“及时反省自己”,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创造性地为每个人提供人生的幸福机遇。所以还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选好助手,并能将所有下属或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助手看待;二是掌握培训策略方法,搞好实验前预训的工作;三是教师应训练自身职业敏感,相信学生,更新观念,放开思想,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地工作;四是根据实际进行大成能力优化结合点的策划,选择、确定和运用适当的主体优化模式(单项、对比、配合、综合、双委、立体优化等)进行实践体验。学校班级实验研究表明,只有把握好主体权力与责任的界限,在内容和形式上走进班级生活,走进学性的关注视野,走进学生发展提高的需要领域,班级管理才有活力。任何模式一旦接近完美化,就会失去他人的创造空间或实践空间,走进死胡同,变成死模式,丧失广泛应用和发展的价值。尤其是一些有封闭性和局限性条件的教育实验,之所以忽视人的开放性、复杂性、动态性、多变性等特点,造成“时间·精力·资源”的无限浪费。因此,只有提供人人平等机遇的全方位自由开放性的教育实验,才会真正具有大面积开发人力人才资源的生命力。
二、大成能力优化实验的特点效果
从实践发展来看,大成能力优化把人(学生)的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率先把个体素质能力优化训练发展作为学校一切教育管理的基点和突破口,挖掘学生自身智能的资源宝库,优化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使以知识训练为中心的体系向以个体素质能力培训为主体的成功成才发展体系转变,为所有学生铺架未来生活的桥梁。其效果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大成能力优化注意人本、人力和潜力三方面素质的区别与联系,以理论模拟的智能结构系统发展为目标,以面向全体为宗旨,运用特长带动各种素质能力的发展,围绕为学生而教、为学生而管、一切为学生未来发展着想的“三为”思想,确定了人人成功、个个成才的人生成功教育观念,体现了主导、主体、环境三者的有机统一,为“素质·挫折·成功·愉快”体验教育提供了范例。
第二,能力优化打破人的管理上的“黑箱”操作,加大了管理的透明力度,构建了学生自律行为和现代人格养成习惯的运行机制,废除社会官场习气,培养平等观念,强化了学生为人民(或为他人)服务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提高了学生自教、自管、自评、自励等能力,使其个性主体化、社会化和整体化协调发展,实现了个人愿望和集体、社会期望的统一,使学生在学会多样化的生活中达到“求知”与“精进”、“做事”与“做人”“管理”与“成才”的统一。
第三,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注重开发人力人才资源,突出了素质能力训练这一人生主轴,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尝试的情境和基地,把握了学生主体能力发展的层次和规律,让学生能够在优化班级活动中自由自主地成长,实现了现论和实践的统一。
第四,它从“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到以人的生存发展智慧为本,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系统训练,把“理想人·现实人·未来人(发展的人)三者和谐统一起来,有效促进了学生个体“八自”人格的形成和“六学会”能力的养成,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实际能力。
第五,大成能力优化不仅是一种适应范围广的管理系统,也是一种素质能力发展的微格训练管理模式,它广泛适应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工作,以及公司、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的能力优化组合训练。
第六,大成能力优化加速并推进了实验单位的内部管理改革,有效更新了领导者的管理观念和人才发展观念,提高了单位成员的整体素质能力(如通过能力优化实验促进了实验单位的学生管理改革,实验教师或走上领导岗位,或成为国家优秀教师等),它“立体、综合、全面、系统”地体现了当代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员性和发展性的有机统一。
此外,大成能力优化把个体的志趣作为学习、成功、成才和创业的核动力,为受教育管理者提供了体验、顿悟、灵感、智慧的多元高维创新情境,适应了教育向个性化、民主化、知能化和谐统一的集大成方向发展。
三、管理者(教师)与大成能力优化学
大成能力优化不仅能有效开发人力人才资源和主体人生智慧、价值资源,提高个体的整体素能,也对管理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管理者(教师)自身能力优化提高和优化发展。从学校教师来说,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从对教师的要求来看,能力优化首要的是教师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包括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观念,以及为人处事的信念等,真正体现“学高身正”、“为人师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本色。具体说来:
第一,要求教师树立“三为”思想,明白自己的职业责任就是让他人成为聪明、智慧、有生存本领或才能(能力)的人才,确定教育就是为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发展服务的学生观、人才观,既要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又要掌握心灵引导术,能设身处地为每个学生“计之深远”,一切为学生未来的终生发展服务。
第二,教师要具有洞察力和遥控指挥技巧,应善于识人、用人、发展人,选好助手,并能把所有学生当作自己的助手,无论对待任何人或事,都要一视同仁也就是说,同等对待好、中、差学生,注意发展好学生,鼓励差学生,调动中等学生的积极超越因素,以建构有效的竞争、和谐、平衡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第三,教师要富有强烈的改革和挑战意识,具有“开放——创新——求实——奉献”的精神,一方面向自身(智力、体力、潜力)挑战,一方面立足于人类潜能和价值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大成能力优化实验中,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发展自身智慧、素质、能力;第四,教师不仅要把握自身能力优化发展规律和切入点,更重要的是应把握一切个体能力发展层次规律和定位能力的生长发展点,分层、分段、分批、分类地培训所有学生。
从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来看,大成能力优化实验对教师的整体素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大成能力优化,一是转变了教师自身的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并熟悉了如何进行教育管理的改革和实验或课题研究;二是在能力优化过程中,更新了教师素能结构,提高了其各种能力,学会了管理、科研,并善于创造性工作;三是提高了教师终生优化自我的成功意识,为实验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之路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四是探讨以课题研究为主体的培训师的模式,构建了一种“课题下乡”与“教育科研普及”相结合来提高城乡中小学师资水平的素质教育实践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成能力优化学是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也是对当代素质教育体系的根本探索:即个体的成人、成功、成才、创业持续发展,包括个体自身素质能力的持续发展与完美化的追求过程,真正体现了人文、人本、价值、信息、资源一体化的集大成管理思想。
大成能力优化实施的准备、定位、评价和发展环节表明,它在目标形式、内容等方面都不同于时下的轮换制或轮岗制,它与现代人性管理(人本管理)虽有共通之处,又有自身和国情的特色。大成能力优化秉着“以人的生存发展智慧为本”,以主体素质能力培训为主和全面开发人才资源的宗旨,帮助所有个体自我发掘成功、财富、幸福的源,和个体终身学习的持续发展,以养成乐在学飞、乐在生活、乐在工作的良好行为习惯。总之,大成能力优化从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基础上把知识与能力、目标与过程、情感与发展、人生现实与未来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以生存意识来全面开发人力人才资源,帮助所有人成功的素质教育管理模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