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地探索中国市场经济的动力--评杨永华的中国市场经济通论_市场经济论文

系统地探索中国市场经济的动力--评杨永华的中国市场经济通论_市场经济论文

系统探索中国市场经济学的力作———评杨永华著《中国市场经济学通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市场论文,经济学论文,通论论文,力作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杨永华教授撰写的《中国市场经济学通论》是当前涌现的市场经济学著作的精品之一。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批判地吸收了现代西方经济学有用的理论成果,系统、深入地阐发了邓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科学地论证了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总结了中国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构筑成一部立意新颖、结构严谨、有独到见解的经济科学著作。我们认为,《中国市场经济学通论》是广东省近年来较少见的优秀经济学著作之一。下面从六个方面研究该书的理论特色。

(一)《中国市场经济学通论》从宽宏的实际生活、丰富的经济学理论成果的背景出发,高度评价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历史地位,系统地、深入地阐发了邓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

该书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最后确立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数经济学家长期探索的理论成果的结晶。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由邓小平同志和中国共产党最后解决的。“邓小平同志从理论上分清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把人们从传统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经济体制改革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前进扫清了最后的思想障碍和理论障碍。……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的杰出贡献,我们可能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问题上还会徘徊、摸索一个很长时期。”(该书第18页)与众多的研究邓小平经济思想的论著相比,该书的特色在于,从全世界几百年来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的高度,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来评价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这就科学地揭示了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实践的坚实基础和理论的历史厚度。

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对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作了系统的、深入的阐发。所谓“系统”就是着重阐明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所谓“深入”就是对邓小平同志市场经济理论的阐释有独到的见解。对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中不少长期争论而至今没有解决的难点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如,关于市场经济社会性质是一个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完全解决的理论难点,该书认为市场经济是生产形式,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的交叉部分,因而没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基本制度下运行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运行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该书第25页)。又如,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结合问题,现在似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制相结合,由此延伸出两个结论:一是社会主义只能搞公有制因而不能搞市场经济,二是社会主义要搞市场经济因而只能搞私有制;另有学者从市场经济能与公有制相结合的观点出发,得出了任何形式的公有制都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因而不用改革传统的国有企业的结论。这些学术观点都不利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该书认为市场经济能与公有制相结合,然而不能把这个命题理解为“不管采取什么具体形式的公有制都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很明显,某些形式的公有制不能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另一些形式的公有制能和市场经济结合。要使国有企业能进入市场经济,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彻底的改革。”(该书第133页)这样既坚持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大方向,又论证了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为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结合的难题的最后解决作出了独到的理论贡献。

(二)《中国市场经济学通论》对宽宏的实际生活进行研究,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升华成系统的市场经济理论,进而论证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该书不是从某种既定的价值取向,某种传统的经济理论体系作为参照物来论证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思路,并构筑市场经济学理论体系,而是对世界进入近代以来几百年的实践,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将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实践进行研究,作出独到的理论概括,并且把理论结论升华成系统的市场经济理论,进而论证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思路。

该书认为发达国家率先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逐步形成了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成功地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质是工业化,即从农业社会成功地转变到工业社会,并正在向信息社会演变;工业化是市场经济发育的物质基础,市场经济是工业社会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运行机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根本差距在于:一是没有完成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二是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计划经济的实质是自然经济,因而不能促进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所以,凡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都面临着把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市场经济体制的艰巨的历史任务,然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进工业化,这是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唯一正确的路径(原苏联三、四十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现的工业化是在临近战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的特例,而不是工业化的一般规律)。该书写道:“商品经济的巨大优越性在于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世界上最早实现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的西欧国家,不过四五百年,生产力的发展超过了人类社会历代生产力的总和,迅速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该书第24页)“计划经济是缺乏效率的。计划经济提出的目的是试图克服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浪费,然而,计划经济的实践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相反,计划经济体制出现的浪费仍然是相当严重的,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市场经济。这表现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并不比市场经济快。所以,现在世界上曾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一例外地进行彻底的改革,恢复和重建市场经济体制。”(该书第22页)这是作者对多彩的实际经济生活和丰富的理论材料进行研究得出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对市场经济理论的独特贡献。

该书不是沿用现成的理论成果,而是用他自己对市场经济理论长期研究得出的独特的理论成果,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思路作了令人信服的论证。这对正在进行着的改革大业作出的重要理论贡献。

(三)《中国市场经济学能论》把中国市场经济学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经基础之上同时又用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基本原则,对极其丰富的传统经济理论审慎地重新研究,批判地吸收其中优秀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剔除过时陈旧的理论结论和方法,提出并论证中国正在发育中的市场经济的主体及其行为规则、运行机制及运行规律、从个量到总量、从传统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规律、从静态分析进入动态分析,进而构筑规模宏大的中国市场经济学理论体系。

作者对马克思经济理论不是照搬现成的结论,而是根据一百多年来丰富的实践和最新的理论成果重新审视、表述马克思的市场经济思想。同时,对国内外各学派的经济理论进行审慎地分析批判,广泛吸收其科学成份。该书写道:“研究中国正在发育的市场经济,必然要运用既有的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既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有西方经济学的巨大贡献。……然而,不能照搬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只能有选择地运用。”(该书第8页)作者认为,最近几十年里形成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究其实质是对传统计划经济的理论概括和说明,因而从理论体系上看,已不能用来说明和描述生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构筑中国市场经济学不能沿用某种现成的理论体系,必须另起炉灶,重新构思。作者提出的《中国市场经济学通论》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独特的构思和创造,设计了导言、市场经济主体、市场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政府宏观调控和管理等六篇,共37章、50万字的规模宏大的,构思新颖、理论丰富、有独到见解的科学著作。

(四)《中国市场经济学通论》既对市场经济理论进行基础性的研究,又从改革和发展实际层面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的应用性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的对策思路。

如对当前经济理论“热点”之一的国有企业改革,作者在详细阐述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一两权分离理论和产权理论后,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理顺资本所有者、管理者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国家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明晰产权关系和重组国有企业组织制度两个方面。”(该书第135页)。作者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思路的三种方案可供选择:第一,大型国有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国有资产参股或控股企业;第二,中小型国有企业、或经济效益差的国有企业,通过产权改革为民营企业;第三,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的空壳企业应该破产(该书第133—134页)。

(五)《中国市场经济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创造性探索。

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作者进行了有说服力的批判和实事求是的否定,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政治经济学体系。该体系以中国正在发育中的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以经济人作为理论分析的出发点,以资本为中心范畴,以市场经济规律及其运行作为构建理论模型的主线。全书分六篇,第一篇是导论,阐述政治经学新体系的研究对象;第二篇研究市场经济主体,好象一一介绍运动场上出场的运动员;第三、四、五篇分别研究市场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好象是在生动地描述一场有声有色、扣人心弦的比赛;第六篇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地位和职能。作者设计的这个体系,既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公有制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体系结构,又不同于西方经济学常用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体系结构,而是综合了前人的理论成果,形成作者独特的、结构严谨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新体系。该书的贡献主要不在于它发现或者发明了一个理论体系,而在于它完成了一种创新式理论的综合,而且这种综合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作出的最新的理论概括和总结,这种创新和概括既不受某种既有理论模式的束缚,也不受传统观念的限制,而是立足于中国正在发育中的市场经济的现实,这就使作者的这个体系更具有说服力和生命力。

作者对经济发展理论也有许多新思想,该书作者认为,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工业化和市场化是密不可分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是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两个侧面,因而市场经济发育和工业化是不可分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工业化又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物质基础,两者密不可分。因此,对经济发育的研究必须在工业化过程中进行。”(该书第366页)。作者接着用较大的篇幅研究了中国工业化模式的新特点:工业化的发动者以政府为主,转变为政府和民间共同发动;工业化资金主要通过资本市场筹措,外资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以市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轻重工业、工业、农业与服务业协调的产业结构;农业剩余劳动力采用多种方式主要是市场通道的方式,向非农产业、向城市转移;城市化浪潮正在兴起;中国的工业化与信息革命同时兴起。(该书第23-28章)上述观点形成了作者独具特色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在谈到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中诱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时,作者写道:“这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世界各国发育市场经济时期都存在过的社会问题。不少国家发育市场经济诱发的社会问题甚至远比中国严重。”(该书第635页)。作者接着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作了令人信服的论证,指出向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社会矛盾,引起社会震荡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真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加强社会管理,以“尽量减少社会震荡,并且尽量缩短社会震荡的时间。”(该书第642页)

(六)《中国市场经济学通论》在经济学的大众化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

早在八年前,作者就表示过要写一部“公民理解在市场经济下保护自己的利益,企业家理解盈利、政府官员懂得怎样管理经济,学生可以学到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该书第13页)的大众经济学的愿望。通读《中国市场经济学通论》,我们觉得作者的愿望基本上实现了。全书以通俗化、生活化的文字、准确地阐述一个又一个新颖的经济思想,生动地描述一幅又一幅中国经济改革宏伟画卷。作者巧妙地把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一般分析与特殊分析、比较分析与综合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知识性论述与探索性论述等分析方法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全书给人以一气呵成、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市场经济学通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书中有一些地方值得推敲。毕竟中国的经济改革还在进行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亦尚需时日,作为经济实践的概括和总结的经济理论,当然也不可能尽善尽美。《中国市场经济学通论》也不例外。但是,作者凭借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宽泛的知识面,用50万字的篇幅初步构筑起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框架,就这点而论,作者的理论气魄和理论勇气,是令人敬佩的!

[《中国市场经济学通论》,杨永华著。大32开,50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定价29.80元]

本文1997年2月收到。

标签:;  ;  ;  ;  ;  ;  ;  ;  ;  ;  ;  

系统地探索中国市场经济的动力--评杨永华的中国市场经济通论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