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课后延伸初探论文_曾瑜

(梅花山小学校重庆市, 北碚区400701)

摘 要:科学课的教学内容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外作业和科技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科学课的延伸,与课内教学同样重要。做好科学课的课外延伸,着力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科学课的有机整合研究。科学课上,学生学习了解初步的科学知识,为综合实践课奠定一定科学基础,综合实践课则组织开展“家乡常见野菜的调查”、“可爱的蚕宝宝”等系列活动,为科学课所学习的科学知识提供实践的平台。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又将科学课学到的知识加以延伸、拓展。学生亲身体验到大自然中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学会了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探究并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爱家乡、爱科学的情感……教学实践证明,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科学课有机整合,将科学课所学知识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亲身参与以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从中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能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题词:科学课 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 整合

2001年9月,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实验阶段,重庆市列为新课程改革试点城市,我区被列为首批课改实验区,正式进入新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进入了小学教程。这门全新的课程既无教材、教参,也没有可参照的教学模式……如何上好这门课呢?我认真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知道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方法是“以科学探究为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与我上的科学课“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标及“亲身经历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的方法有共同点,我想,何不尝试着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呢?

一、尝试——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科学课的初步整合。

拿到《科学》教材之初,喜忧参半。喜的是教材内容编写细致,设想科学,也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尤其是教科书上大量的插图,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还能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模拟演示……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总是兴趣盎然。忧的是教材中学生活动太多,组织难度大,一本书从头到尾,几乎全是学生活动,有课内的、课外的,有简单的、复杂的,有个人的、集体的……仅靠科学课时间根本没法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既解决了科学课教时有限、内容过多这一难题。将科学课学到的内容有机延伸、拓展到实践活动中去,又解决了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教材的难题。于是,我着力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科学课初步整合的探索。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不仅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还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将科学课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延伸、拓展到实践活动中去。在教学植物单元时,我准备了小叶榕、迎春花等植物的叶介绍给学生,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所采叶片并进行介绍,其中红红的心形叶侧耳根同学最感兴趣,当大家知道它是一种野菜,而像这样的野菜在我们家乡还有很多时,孩子们兴奋极了。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立即因势利导,将科学课课堂上学到植物知识延伸到家乡野菜的调查研究实践活动中去,组织孩子们对家乡的野生蔬菜进行调查、探究,进一步培养他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课内外结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家乡常见野生蔬菜的调查”,历时一年。学生们近距离接触野菜,在校园内外、住家附近的山坡、田野、桑园里寻找野菜,调动多种感观(看、闻、摸、量、数等方法)实地观察并记录野菜的特点、名称;走访调查,上网查询,整理出野菜资料,并专题研究。在探究中,同学们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采集的车前,怎么叶脉不一样呢?在不同的地方采集的同一种野菜,为什么长势不一样?……通过查询资料知道了3根叶脉的是小车前,俗称蛤蟆草,5、7、9根叶脉的是大车前。通过向西南大学土壤专家请教,知道了同一种野菜生长环境不同,土质不同,肥力不同,长势也不一样。缙云山海拔800米,条状低山,腐殖黄壤土,具林地土壤代表性,蕨菜、鱼腥草、葛在缙云山的长势最好;梅花村海拔240米,向斜浅丘,棕紫泥,具耕作土广泛代表性,最适宜蔬菜生长,荠菜、车前长势最好……此次实践活动学生共采集了近40种野菜的植株,制作出近40份植物标本,烹调出近20种野菜菜品,重点整理出36种野菜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资料,收获颇大。不仅巩固了学生科学课上学到的相关植物知识,还将其加以延伸、拓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亲近自然,关注自然中获得了美的感受,还陶冶了情操,培养爱科学、爱家乡的情感;不仅明白了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还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不仅置身其中,亲自体验到动手学习科学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探究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小学中段科学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整合一览表: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科学课的初步整合小有成效。孩子们在活动中能熟练地调动多种感观,运用看、数、闻、摸、量等的方法进行观察动、植物,达到了在科学课和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发展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会运用探究的科学方法去观察探究解决问题的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科学课的进一步整合。

2004年7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方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式与师生见面了,我在暑假拿到科学、综合实践教材后,先花时间将它们通读一遍,并在仔细领悟《科学课标》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纲要》精神的基础上,找出两本教材的共同点及内在联系,找准相关单元或相关课程的切入点,将其有机整合起来,科学合理安排,将有的科学课内容放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之前教学,为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将有的科学课活动内容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完成,让实践活动课为科学课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初步确立感性的认识;或是将两门学科相关联、相通或相同的内容打通进行教学,使两门学科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起到1+1>2的显著效果。

小学中段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科学课整合一览表: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科学课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使它们互相促进,共谋发展。科学课为综合实践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了解了初步的科学知识,综合实践课巩固、提高、拓展科学课所学知识,并提供实践平台,再回过来促进科学课的学习。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科学课整合教学后,每节科学课前学生总能自觉做好准备,主动观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如学《蜗牛》课前,孩子们有的从网上下载了关于蜗牛的小知识,有的到书店摘录了蜗牛的谜语、诗歌,有的已初步观察了蜗牛,还做了观察记录……每一节科学课中总是能运用实践活动中学到的观察、调查、探究等研究方法来学习。如在学习《一杯水的观察》这课时,他们调动多种感官,通过“看、闻、尝、摸、听”对水进行观察。每节科学课后学生总是饶有兴趣地观察身边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着解决问题。如学习科学《花、果实和种子》这课后,总能看到学生在校园内观察植物的身影,时常听到他们交流、探讨的声音……

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科学课的整合,促进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调动了亲身参与以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起到了1+1>2的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

论文作者:曾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小学科学课课后延伸初探论文_曾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