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论文_白顺华

谈职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论文_白顺华

白顺华

〔摘要〕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 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 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 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 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 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 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 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职高美术欣赏课教学方 法

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 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 生来参与欣赏。事实上,在美术欣赏教学实 践中,出现的情况却十分尴尬。俗话说,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而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 的兴趣很难长久保持,这样,不仅达不到教 学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 情绪。

1 遵循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以人为本

教学教研,不论如何改革,怎样大胆的 尝试,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 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遵守教学原则,否则必 然会失之偏颇。现在,美术教学的原则大致 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精讲多练原则、 以点带面原则、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原则等几 条,这是我们运用各种教法的依据。曾经听 过一位小有名气的美术教师的课,他的美术 课的教学流程大体遵循这样一种走向:教师 出示范画,师生评议范画;教师讲解基本画 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并联系观察所得进 行练习。然后,教师抽选部分学生的作品,师 生共同进行品评。观摩此课之后,我觉得这 位教师的教法很值得玩味,因为他遵循了教 学的基本原则,把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学生的 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结合了起来,体现了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 生都有所收获,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趣。从 此之后,根据此课所受的启发,更加注意学 情分析和教学中语言、教具的直观性与形象 性了,并常常当场示范;同时,也更加注意留 出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练习了。这样 一来,学生的作业质量果然有了长足的进 步。

2 在欣赏与创作中徘徊的美术教育

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有赖 于学生的艺术实践,只有当学生接触到某一 类艺术后才能感知到其中的奥妙,反之学生 绘画技法的提高也有赖于学生艺术眼光或 艺术鉴赏水平的提高。眼高与手高是相辅相 成的,教师们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许多课 例中已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可问题也随之而 来,一些课就在作品欣赏与学生技法练习或 创作之中徘徊。这样的结果是:欣赏教学不 能到位,技法教学无法深入,创作活动也无 法尽兴,两头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按教学 目标及内容来看,许多老师本来是两堂课的 目标现在集中到一节课来上了,任务当然无 法完成。如一定要把两个内容放在一节完成 的话,只有调整教学目标,精选欣赏内容,留 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地创作与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现代媒体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具

现代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受到教师 们的重视也是应该的,但不能过于迷恋它。 因为从现有的课例来看,媒体的操纵者主要 还是教师,这样过多使用此种媒体,依然没 有走出“教师中心”的老路,学生的感受依然 没有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依然没有得到发 展。有一节课讲的是《伏尔加河的纤夫》,这 位老师先是让学生欣赏曾在中国流行一时 的歌曲《纤夫的爱》的影像片断,中间又插入 了电影《辛特勒名单》的一个片断。要是说引 入前面一个片断是为了让学生比较不同时 期纤夫的不同命运,那么插入中间一段作用 就不是很明显了。对有一位老师上的同一内 容印象至深,他没有运用任何影像资料,而 是给学生展示了列宾回忆录中列宾画《伏尔 加河的纤夫》时的想法及真实事件。列宾自 己的想法要远比别人的解释及各种无关紧 要的影像更有说服力,更能感动人心。所以, 像这位老师一样简约、朴实的美术课未必不 可以成为好课。

音乐和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而且它 们之间的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 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 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比如,在欣 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街的爵 士乐》时,一边放爵士乐,一边让学生去找寻 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把感受表达出来。 在音乐影响下,同学们面对画面,很容易感 受到画中那错综复杂的直线和闪烁不定的 小色块形象地表达出的爵士乐所特有的节 奏感。这样,抽象的绘画语言变成了诠释音 乐的形象视觉符号了。

音乐对人的情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作 用。而美术欣赏离不开情绪的调动,没有充 满感情色彩的欣赏过程,必然得不到情感的 体验,认知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在讲解美 术形象的本质特征这一问题时,为了避免陷 入枯燥的理论阐述与抽象的概念教学,以罗 中立的油画《父亲》这一成功地塑造了艺术 形象的典范之作为例来进行欣赏和分析。首 先,让同学们讨论,应该给这幅画取一个什 么画名,才能使这一形象更具艺术感染力。 经过思考,大部分同学们都给这幅画取了画 名(多数都取名为《老农》),但不知是否确 切,很想知道原画的名称,因而产生了心理 上的期待。这时,并不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 而是让他们进一步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由 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的共同 冲击,同学们的感受更加直观,情感得到了 升华。解说词引导学生从画中的老农形象想 到中国的农民阶层,由农民再想到养育中华 儿女的“父亲”,进而想到祖国这一农业大国 的命运。在这一情感的体验过程中,同学们 深切的体会到为什么这幅画要取名为《父 亲》才更有艺术感染力。从而也更好地认识 到,创造美术形象就是要创造出“通过具体 生动的个性,来表现事物的共性与普遍真理 的形象,也就是创造艺术典型”。这样,同学 们加深了对美术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收到了 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方法不应该成为 困惑我们的问题,而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 辨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 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触类而旁通”,这样, 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也就会提高上来。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中等职业学校

论文作者:白顺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5

标签:;  ;  ;  ;  ;  ;  ;  ;  

谈职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论文_白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