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霞 卢俊芳 孙小婕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三科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2组,每组平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在肢体肿胀评分、肢体疼痛评分两项指标上,护理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在护理总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00%,和对照组的75.00%比较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临床中,针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四肢创伤骨折术;肢体肿胀;康复
四肢创伤骨折,是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案[1]。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共纳入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护理干预方案在其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80例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我院,均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医护确认书;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存在手术禁忌证者。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分布在19—58岁,年龄均值为(43.8±1.3)岁;上肢骨折28例、下肢骨折12例;对照组40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分布在20—59岁,年龄均值为(43.6±1.4)岁;上肢骨折27例、下肢骨折13例。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价值。
1.2方法
本次入选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加强术后患者病情的观察,并对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处理异常状况;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术后健康教育。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普及有关术后肢体肿胀的相关知识,基本注意事项,以此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惑,使患者在术后护理的配合度得到提高。
术后患肢护理干预。手术之后,针对患者的患肢进行3天的加压包扎,在包扎期间选择合适的棉垫包裹患肢,进一步采取弹力绷带包扎,避免过紧包扎,包扎之后对患者患肢末梢循环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倘若患者有疼痛、渗液、渗血以及麻木等问题出现,需仔细检查,然后采取重新包扎措施;并对敷料进行定期更换,使创面的清洁干燥得到有效保障;针对患者患处皮肤采取适当的冰敷措施,每天30分钟,对患者局部血管收缩进行刺激,使肿胀、出血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通过红外线疗法的应用,照射创面,每天3次,每次30分钟,使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有效促进,并促进淋巴回流。
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功能锻炼,首先进行手指锻炼,然后进行脚趾锻炼,并实施肌肉放松及收缩训练,恢复平稳之后,进行适当的患肢主被动训练;此外,结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合理的负重训练,达到促进术后康复的目的。
1.3判定标准
根据肢体肿胀评分、肢体疼痛评分量表,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肢体肿胀及疼痛症状改善越显著[2]。此外,自制调查问卷,去掉不满意,纳入满意、基本满意之和,作为总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处理方法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型号为SPSS21.00,计量资料选用(X(—)+S)表示,2组涉及的数据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选用百分率(%)表示,2组涉及的数据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2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肿胀评分及肢体疼痛评分情况对比
在肢体肿胀评分、肢体疼痛评分两项指标上,护理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肿胀评分及肢体疼痛评分情况对比(X(—)+S,分)
2.2两组护理满意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满意32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中,满意11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度为75.00%;在护理总满意度上,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四肢创伤骨折术,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疾病的常用手术方法,该手术方法效果理想,但近年来不少学者表示四肢创伤骨折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肢体肿胀的问题,从而影响手术预后效果[3]。因此,建议在术后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本次重点提到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包括:健康宣教、患肢处理干预、红外线疗法以及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等。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护理后肢体肿胀评分和肢体疼痛评分方面均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在护理总满意度上,观察组高达95.00%,和对照组的75.00%比较明显更高。各项数据充分显示护理干预的实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丽芳.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07):171-172.
[2]王旭,陆娜,孔维涵.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8):3432-3433.
[3]钱立莲,刘春晖,张娟,王英.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6):4027-4029.
作者简介:李燕霞(1982.2-)女,汉族,湖北宜昌,学历:大专,职称: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作者简介:卢俊芳(1972.6-)女,汉族,湖北宜昌,学历:本科,职称: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作者简介:孙小婕 (1988.2-) 女, 汉族 湖北宜昌 学历:本科,职称:护师 ,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论文作者:李燕霞,卢俊芳,孙小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术后论文; 创伤论文; 评分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