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类“非遗”项目进入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堂的策略与方法-以定窑烧造技艺为例论文

陶艺类“非遗”项目进入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堂的策略与方法-以定窑烧造技艺为例论文

陶艺类“非遗”项目进入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堂的策略与方法
——以定窑烧造技艺为例

胡悦,魏静轩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

摘 要: 将陶艺类“非遗”项目引入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堂,既是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也是校内美术教育专业建设的创新。本文以定窑的烧造技艺为例,探讨了“非遗”项目进入校园的必要性、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具体的措施,旨在为“非遗”项目进校园的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非遗”项目;定窑;美术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一 “非遗”项目进入高职院校的必要性

(一) 高校要承担传承文化的重要任务

高校作为地方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其不仅要为学生负责传道授业解惑,还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国务院所颁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意见》当中指出,“教育部门应将‘非遗’的精华内容与保护知识纳入地方高校的教学体系当中,以鼓励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事业当中[1]”。因此,作为人才培养重地的高校,应发挥充分的优势推动当地“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供给情况:国产钾方面,盐湖装置正常运作,日产1.4万吨,日发运200-300车,青海小厂开工率维持低位;青海盐湖库存略降,基准产品60%晶粉到站价维持2350元/吨,各地经销商到站参考报价维持2200元/吨。进口钾方面,到船量仍较少,港口钾库存180万吨,市场可售现货紧俏;贸易商看涨预期仍强,62%俄白钾主流报价维持2350元/吨。边贸钾方面,到货量较少,库存偏低,货源供应持续偏紧,62%俄白钾报价涨至2150元/吨。

(二) 要实现高校文化的多元化

“非遗”文化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高校中多民族学生的结构使其呈现文化的多元性,“非遗”项目进校园可丰富高校教学内容,也利于“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

(三) 高校要培养综合型人才

高校职责在于培育人才,不仅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与高校教育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高校综合型人才的培养[2]

1.3.3 补体水平检测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水平,主要包括补体C3以及C4。试剂盒由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二 高职特色艺术类专业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 启发式教学模式改革

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弱化学生主体地位,限制学生思维空间。教育模式改革就应采用启发的形式,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化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进行转变。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与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实施目标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 构建新型课程模块,打破传统课程结构

以陶瓷为媒介来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高职院校美术类专业课程中增加陶瓷专业课程,是一个很好的传承方法。尤其师范类院校肩负着培养教师的任务,更应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

(三) 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通过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陶艺特色课程的开展,既请陶瓷艺术家尤其是“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进入校园,开展陶瓷教育培训交流活动,以校园生活为圆心,借助学校团体力量,营造学校陶瓷艺术氛围;又开发一批符合校园特色,具有学校标签的文创产品及工艺礼品。将陶瓷文化作为校园多元化素质教育的传播内容,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陶瓷文创产品,可以体现校园的人文精神,使陶瓷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入交融。

(四) 塑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他带她去了晒草湾游乐场,这是他们唯一的一次类似约会。他拉着她的手,一直没放开。她看到许多小朋友,许多人。他介绍说,晒草湾曾经堆放的都是废弃物,可是你看现在它多好,场内的各种设施都是使用的新能源。你相信一个内心堆砌了很多废弃物的人也可以有如此的改变么?

(五) 践行“双实践”课堂教学

校内实践课堂通过师生双方教、学、做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在各个工作室、实训室等场所完成的教学活动。校外实践课堂通过写生活动、考察活动或去企业单位实习等实践活动将讲授理论、现场观摩、实操和技能训练结合为一体。学校要根据学科特点和需求,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配备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使理论和实践能够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承担着教学的主要工作,是教育理念、文化知识传播者,担负着培养人才的职责。高职艺术教育教师队伍要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师职业能力与教学水平。教师通过进行各类培训、学习,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勇于开展教学改革,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进入学科相关企事业单位实践学习,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努力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5]

三 “非遗”项目定窑烧造技艺进校园的措施

传统课程包含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结构单一,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课程缺乏弹性,影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新型课程模块则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课模块和专业课模块两形式结合、两模块兼顾的形式。“2+2”的新型课程模块加强了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可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一) 在必修课中加入陶瓷文化特色实践课程:“非遗”项目——定窑烧造技艺

定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主产地在今河北保定曲阳县。定窑原是民窑,创烧于唐代,由邢窑发展而来,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终于元代,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定窑瓷器施釉时釉层不厚,釉面较均匀,胎壁上的修坯痕迹清晰可见,故有“竹丝刷纹”之称,一般多见于器物外壁,是定窑白瓷另一与众不同的特点。因定窑以素色瓷为主,所以刻花、印花成了定窑最重要的装饰手法。

中国的文化项目中,鲜有能与商业成功结合的,“非遗”项目更是如此,要在学校中加入陶瓷文化特色实践课程,打造融入生活元素的“校园+文创”的新模式,这对于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来讲非常重要。

(二) 出版贴合高职学前美术教育的陶瓷基础教材或专业教材

陶艺是一门非常专业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将理论实践相结合。“非遗”项目代表我国优秀的传统技艺,多采用师徒父子的传承模式,就是师傅传徒弟,父亲传儿子,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传授。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一对一的传承模式与学校的高等教育相结合,形成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即现代的学徒教育方式。这是国家“非遗”项目进校园的关键环节,也是《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重要体现。

(三) 营造校园陶瓷文化环境,打造融入校园元素的“校园+文创”的新式陶艺模式

定窑刻花技艺(俗称半刀泥)是其最主要的装饰技法之一,艺术风格独特,注重装饰性效果,纹饰由具象变为意象表现,内容注重题材内容和画面结构之间关系,构图别致,使得这一技法更显清秀隽逸。在高职美术教育陶艺课程中,刻画技法十分符合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审美培养的目标,将刻花技艺纳入重点教学,让学生体会传统陶艺技法的美,并能将传统陶艺技法融入现代陶艺制作中。

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工作后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岗位,企业需要对学生进行再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培养模式无法适应新经济形势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结合市场需求设立,利用先进的教学条件融合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于一体[3,4]

(四) 现代师徒制的教学实践模式

陶艺属于传承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相应教材非常少。在学前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中,陶艺又归属于泥工课程,就有了占比少、专业性强的特点。市面上学前方向美术类教材中不乏涉及到泥工的内容,但与陶艺相关的内容很浅,范例也很少,缺少一定的专业性。应对现有教材进行优化整合、重新改编,作者参与了由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设计应用·创作》一书中《泥工造型》章节的编写。书中介绍了学前儿童美术教学中常用的集中泥工材料及其技法,并将其加以对比。其中对陶艺基本技法在学前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配以大量的插图和制作步骤,努力将陶艺类“非遗”项目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技术技巧及独有的艺术价值融入其中,增加陶艺课堂的文化性和专业性,填补国内缺乏适合学前美术教育陶艺技法教材的空白。

紫荆叶采集于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每隔半个月采收一批,共16个批次(分别采收于2016年4月21日、5月4日、5月19日、6月3日、6月18日、7月3日、7月18日、8月2日,2017年4月19日、5月4日、5月19日、6月4日、6月19日、7月4日、7月19日、8月4日,批次编号依次为S1~S16),经河南大学药学院李昌勤教授鉴定为紫荆属植物紫荆(C.chinensis)的叶。标本存放于河南省药食两用资源功能研究国际联合实验室。

搭建“非遗”项目进校园的活动平台,形成传统学徒制与学校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也就是现代学徒制度。“非遗”项目中传统的陶瓷烧造技艺是我国延续千年的传统工艺,通过将陶艺专业人才的校内培养与陶瓷烧造技艺结合起来,优化校内教师和“非遗”项目大师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准。为了提供更专业的人才给市场,就要让学生掌握实际的实践技能。学徒制正是要以师傅的实践技艺为标准,以岗位需求为核心。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直接根据市场及企业需求来制定。

(五) 在校内打造陶瓷艺术大师工作室

校内与“非遗”项目定窑烧造技艺合作成立陶艺大师工作室,聘任定窑烧造技艺传承人及大师与工作室合作,每学期聘请大师来校授课进行专业指导,提升工作室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定窑制作企业合作,派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实现陶艺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

对于任何人来说,装修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获得一个温馨舒适并且充满着个人幻想又个性化的家,然而传统的家装要让装修的业主事事都亲力亲为,东奔西跑,对于现在工作繁忙的人们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在这时候有这样一个地方,使得消费者能够一站式购齐装修所需的所有材料、家具用品、装饰设计、施工管理以及贴心的服务,并且质量有保证、价格又合理公道,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后者这种将所有产品与服务集合的形式就是一站式的家装服务。

四 结语

高校是“非遗”项目传承教育的重要场所,在保护与传承“非遗”项目中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需要充分调动高校的各方面力量,汇聚各类优秀资源,营造良好氛围,促进教学改革,让“非遗”项目真正走入高校,进入课堂,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张泰城,何建良.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11-15.

[2] 姚松奇,陈晓.数字化背景下“非遗文化进校园”的传承教育创新研究[J].萍乡学院学报,2018(10):104-107.

[3] 于浩.谈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D].艺术教育,2006(12):57.

[4] 戴菲.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与创业新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3):40-41+66.

[5] 周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J].全球视野理论月刊,2008(1):149-151.

本文引用格式: 胡悦,等.陶艺类“非遗”项目进入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堂的策略与方法——以定窑烧造技艺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43):234-23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3.096

基金项目: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2015)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将陶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学前美术教育专业课堂的初步探索——以河北省定窑烧制技艺为例》(项目编号GJXHZ2017--08)。

作者简介: 胡悦,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陶艺、美术教育;魏静轩,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儿童美术教育、陶艺、装置艺术。

标签:;  ;  ;  ;  ;  

陶艺类“非遗”项目进入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堂的策略与方法-以定窑烧造技艺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