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预习策略探索论文_陈丽辉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预习策略探索论文_陈丽辉

陈丽辉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第二小学 425900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育环节,它可以使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快速的理解,然后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学习,进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同时对于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也有着关键性作用,为学生的作文写作也构建了很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增强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语文预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59-01

前言:当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延伸,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应当在教学时,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利用高效的阅读方式来实现自我的提高。同时,也要有目标的培养学生的学习预习能力。本文针对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预习的开展策略进行探索与研究,已找到有效的实施方法。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情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高年级学生的课前阅读情况有着以下认识。首先,预习方式不正确,一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只是一味自行学习,哪怕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不会去找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其次,家庭教育不到位,学生家长间也有着不同的差异性,从而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一部分的学生家长本身的知识水平就不高,对于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不能够给予有效的帮助,使孩子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还有一些家长虽让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但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或者长时间的工作经历,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帮助,这就导致家庭教育不但不能帮到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工作,反而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自主预习能力下降。此外,部分的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阅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已经提醒学生要进行课前的预习,但多数教师并不会在教学中去检查学生的课前阅读成果,只是在课堂,直接进入教学阶段,这样就导致课前预习无法达到应有的学习作用,从而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质量。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是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化学习以及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前提[1]。在对小学高年级进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着初步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课文内容可以进行深度的阅读学习。同时,课前预习也能够使学生可以快速的掌握学习的内容以及知识点,进而增强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热情,让学生在热情中愉快的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为其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提高学生课前预习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预习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带动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的双项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前预习的实施对策

(一)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分析能力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进而使自己的学习水平得到良好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再为学生安排预习任务时,可以在课堂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在课前给予学生二次预习的机会,使得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预习,这样会让学生的预习成果更加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做出这样的安排:本文是从那几个角度描写圆明园的?同时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笔画下来,你比较喜欢文章的那几点讲讲原因,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阅读课文时的心得体会写出来,使学生可以在预习中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而逐步提高自身的预习水平与鉴赏能力。

(二)建立科学的预习目标

当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后,教师应该通过建立科学化的预习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度的引导[2]。促进学生逐渐形成热爱阅读、热爱预习的优良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明确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以便于进行查询。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阅读预习中,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小女孩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去预习课文,把其中的优秀词汇都标注出来。同时,开展小组预习模式,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自学与互学,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预习水平,更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实现独立思考以及预习能力的提高。只要学生拥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够在兴趣的推动下进行有效的预习[3]。例如,在布置《猴王出世》这篇课文的阅读预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找到一些其他的中国神话故事,然后在班上进行“故事会”的教学活动。有的学生刚好找到了关于西游记的故事,教师就可以让这名学生来讲述这个故事,使得在这名学生的讲述过程中,提高其他学生课堂注意力以及对本篇课文的学习兴趣。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好下次课前预习,这就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节约了很多的时间。通过以故事会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预习的兴趣,从而实现了自主预习的目的。

结论

总之,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制定出各种阅读教学计划,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内容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要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使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能够快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明英.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预习策略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19(03):146.

[2]何代祥.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中预习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7(19):88-89.

[3]吴茜.内容图式理论视野下的小学高段阅读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论文作者:陈丽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预习策略探索论文_陈丽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