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施工中,风险管理这一环节逐渐成为各方不可忽视的重点,同时人们对风险管理相应的操作模式及方法也有了新的要求。文中介绍了影响风险管理的相关因素及这些因素如何对风险管理产生影响,并对项目施工中如何避免管理风险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程项目 施工阶段 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的相关因素及产生的影响
风险管理涵盖着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自然环境的风险
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大都在室外操作,因此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方面一直以来都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具体产生的影响分析如下:
1、地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丘陵区,地质构造复杂,近几年来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现象又严重,最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加大了施工的难度,还会严重拖延工期,造成施工成本超支。
2、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同施工地区在气候条件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施工建设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比如:我国沿海地区常受到台风的袭击,因天气太恶劣,工程项目难以进行。
1.2社会环境风险
社会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工程项目施工的一大原因。具体社会环境给施工阶段带来的风险主要有:国家的政策变化、法律法规的变更、市场经济的动荡、与政府机构的调节协商、当地社会治安的稳定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建筑拆迁问题等,以上这些都是在工程期间有可能制约施工过程,造成工程直接停工,带来工期风险。
1.3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人们在工程项目过程中,因一些经济因素的变化给施工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具体的经济风险可划分为合同条款、施工收费、设备材料的采购和供应、资金周转等方面,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施工成本的变动。主要显现出的问题有:
1、施工合同的制定和签订过程,合同中的词句含义表达模糊、约定不具体、责任不明确、合同价格不合理;
2、设备材料质量出现问题,且市场的价格变化浮动过大;
3、施工中突发的经济事件或设计变更等;
4、资金筹备方面考虑不完整,导致后期资金短缺;
5、国家政策对税种和税率的宏观调控等,这些因素所引起的经济费用都会直接增加工程施工的风险。
1.4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造成工程施工风险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它从施工的设计到施工的工艺流程、施工现场、施工的监控等都涵盖在内。技术方面的问题不仅会延误工期,还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如:如施工设计图内容不全、不符合现场条件;施工方案不合理,实际操作不规范等。
1.5管理风险
管理因素指的是工程中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监控措施不到位所造成的风险。一个施工单位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部门的功能,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致使各部门管理混乱,部门与部门之间又缺乏协调,有些施工环节衔接不上;监控单位在对施工进行检查、控制过程中,只是走下表面过场,实际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指标都没有监测到位。这些现象的出现扰乱了正常的施工流程,甚至可能会导致工程无法按时完工,或造成施工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项目施工中避免管理风险的措施
施工单位要减少或避免风险因素的影响,就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1风险预测与识别
风险预测与识别是避免管理风险的重要前提,其主要目的是找出影响项目施工的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顺利进行的风险因素,并对此进行系统、全面推测和识别。目前施工阶段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幕景分析法及故障树分析法。
(1)专家调查法中常用到的有交叉影响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其中德尔菲法的应用已经遍及多种领域。
(2)幕景分析法是一种能识别关键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方法。
(3)故障树分析法(简称FTA)是一种逻辑因果关系分析图法,遵循从结果找原因的原则,是工程项目风险预测和识别的重要方法之一。
2.2风险评估与分析
风险评估与分析是在风险预测与识别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范围、变化幅度,评估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的大小,找到影响安全的关键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区域和可接受的风险基准,并依据分析结论,对各风险因素严重程度排序。
(1)风险分析主要是对所收集到的项目施工阶段的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归集、统计、分析,及进行主观的估计与判断,进而做到风险衡量。
(2)风险评估则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评估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风险事件对施工项目的影响。风险评估的过程是将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评价其影响的过程。
常用的风险评估和分析的方法有故障树法、蒙特卡罗模拟法和影响图法等。
在实际操作中,经常用风险期望值的方法计算风险量的大小:
即:R = P× q(其中R表示风险期望值,P表示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q表示潜在的损失值。)
2.3风险控制方案
在评估和分析施工阶段的风险造成损失程度大小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风险控制方案,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前,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学习和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风险控制方法,并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提高项目施工过程中风险应变能力。为减少风险损失,常用的风险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风险转移:施工单位购买工程保险,通过合同约定,由保险公司对施工过程中由工程本身、工程设备、施工机械及其他物质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也对因施工而给第三者造成的人身伤亡和物质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转移方和被转移方签订协议进行转移,通过分包和转包、技术转让、转让合同、出租设备或房屋等手段,将应由其自身全部承担的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至他人。
(2)风险自留:施工单位采用风险自留作为管理风险的手段,若风险损失一旦出现,则依靠自身的资金,去弥补风险造成的损失。
(3)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对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的监督与控制。其目的是核对策略与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相同。风险的监控是一个适时的、连续的过程。
总结
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虽然存在着各种风险因素,影响着施工的成本、进度和质量,但若将风险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中,有效掌控风险预测和识别,强化风险评估与分析,提前进行风险防范措施,则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实现工程项目安全、顺利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春红.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规避风险[J].新疆有色金属,2011,(6):109-110.
[2]邢燕松,赵冬梅.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6):151-156.
[3]郭向明,竺百川.我国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探析[J].价值工程,2011,(9):113-116.
[4]胡兴福.建筑施工项目风险來源及风险因素的实证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4):284-286.
论文作者:杨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风险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因素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工程论文; 损失论文; 方法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