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论文_杨德兴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论文_杨德兴

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骨”的存在,两者如同血肉和骨骼不可分割,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程度能够直接决定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在探究建筑工程施工时首要前提就是分析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基于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工艺,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前言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关注浇筑、振捣及养护工作,还需要做好前期材料拌制运输等工作,如此才能使整个工程浇筑施工顺利,使混凝土应用可靠,不会出现变形开裂问题。在施工前中后三个时间段,施工负责人需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使施工技术能与施工材料结合在一起,成为混凝土结构。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1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

1.1 优选原材料。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落实情况与材料质量有直接关系,质量不合格,技术即使再先进高超,两者的结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施工人员需要将原材料中的每种组成成分作为重要检查对象,需要对材料和合格证和检测报告等进行检查,看其是否与实际一致,还要对各种组成成分的规格、配比等进行检查,使其满足质检标准要求。水泥等材料对储存环境的要求较高,施工人员还要注意维护储存环境,使室内的温湿度不会失控,不会给原材料造成影响。在雨天过后,还要对材料进行二次检查,确定其最佳含水量满足要求。

1.2 设计最佳配合比。配合比有多种设计结果,施工人员需要通过试验,确定最佳配合比。该配合比下的原材料在性能和质量方面处于最佳状态,这种材料制作出的混凝土结构在耐久性、抗压及承载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也可避免结构开裂变形。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可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但这一改变不能对混凝土整体强度造成影响。在最佳配合比确定后,施工人员还要根据试验结果,判断其水化热,在减弱水化热反应速度的要求下,施工人员还要制定相关的施I技术标准。

1.3 做好现场施工准备。做好现场基础处理工作,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各种结构模板支模工作等,使各种设备落实到位,另外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为混凝土施工创造可靠的环境和条件。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2.1 浇筑施工。在浇筑前,施工人员需要检查混凝土材料现状,看其是否出现离析分层问题,看其性能是否下降,质量等指标是否在合理范围内。施工负责人还要对施工人员的浇筑方法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减少施工中的人为变更,浇筑施工中的材料和设备也要落实到位。混凝土主要选择分层分段浇筑方式,在底层浇筑中,施工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浇筑顺序,均匀浇筑,使每个角落都分布厚度一致的混凝土材料。在该层混凝土凝固之前,施工人员需要落实振捣工作,使其密实度得到保证,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上层的混凝土也应处于未完全凝固状态。如果在浇筑过程中,不能保持连续浇筑,还需控制间断时间,如果该时间超过允许范围,该浇筑间断处应纳入施工缝处理范围内。

2.2 振捣施工。在振捣环节,施工人员需要合理应用振捣棒,控制振捣棒在混凝土振捣层中的位置和深度,使每一处都得到有效振捣密实。在移动振捣的过程中,还应保证振捣的均匀度,所以插点布置应合理均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人员还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振捣所有位置,控制振捣时间和力度,使混凝土内部空间能得到有效密实,但不会出现过度振捣现象。振捣棒等器具与钢筋构件之间还要保持安全距离,避免钢筋损坏。混凝土凝固效果与振捣强度和频率等有关,施工人员还要控制这些参数,使其不会失控。振捣操作也容易引发混凝土结构蜂窝麻面问题,施工人员还要提前做好准备和预防,使结构物底部设有水泥砂浆,以避免相关的病害问题。

2.3 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施工缝本质上不是一道真实的缝,而是指先后浇筑混凝土面之间的结合面,施工缝的存在解决了混凝土结构病害问题,使混凝土浇筑任务完成的同时浇筑质量得到保证。所以施工缝的存在是必然的,施工人员需要在合理的位置处设置施工缝,该缝的宽度尺寸等方面需要满足要求,在施工缝预留施工完毕后,还要做好后期清扫维护工作。在后浇带施工中,需要使其发挥裂缝控制作用,使混凝土不会再受温湿度等影响。临时施工缝主要设置在墙、梁等相关位置处,其在分割结构的过程中,可以保证混凝土不受收缩应力影响,在构件收缩完毕,该施工缝便可以得到有效填充处理,该处主,要施加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同样要做好浇筑振捣工作。

2.4 裂缝处理施工。如果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出现开裂问题,施工人员要及时修理这些裂缝,使混凝土结构整体性更强。如果开裂尺寸很小或范围不大,施工人员可利用黏性较强的环氧浆液来填充细小裂缝,使混凝土表面完好无损。在处理前,需要做好清理工作。如果开裂尺寸较大,需要在开裂处创建凹槽,然后浇筑水泥浆,缩小裂缝范围,在裂缝尺寸变小后,直接涂抹环氧胶,使表面恢复原状。

3 混凝土施工养护过程及养护工艺的分析

在完成浇筑后,就进入了养护阶段,养护阶段是最容易被忽视同时也是非常重要极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的一个环节。混凝土养护的本质工作就是确保混凝土能够在工施结束后在一定时间段内处于湿度和温度的恒温保持状态,进而硬化,实现有效施工。而混凝土养护工作一般分为基础养护和特殊养护。基础养护就是常规操作,在混凝土施工技术后,进行洒水养护或覆膜养护,来维持恒温,保持湿度,确保混凝土有足够的空间硬化,且养护的周期要根据观察混凝土的硬化情况而定,不能盲目进行,避免湿度过高或温度过高导致裂缝出现。而特殊养护则是基于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如在冬天进行养护时,就需要为混凝土进行保温,确保混凝土有足够的时间和温度发生硬化。与此同时,不同种类的混凝土养护措施和养护条件也不相同,对于养护的时间要求限制也不同,因此要针对具体的施工情况,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开展详细叙述。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混凝土作为建筑行业质量的重要关口,一定要严格把关,控制好混凝土的施工内容,提升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推动我国建筑事业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李运正.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9,26(02):147—148.

[2]李运正.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9,26(01):150+152.

[3]江斌.浅析混凝土澆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8(36):36+79.

[4]李静.混凝土浇筑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8(36):55—56.

论文作者:杨德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论文_杨德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