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河南商丘 476100)
[摘要] 目的 探究急诊科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对患者静脉输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治疗的25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25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学科专业合作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脉输液各方面知识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可规范与提高静脉输液技术,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 急诊科;静脉输液;多学科专业小组
Study on the effect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i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emergency patients
Liang Ping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gqiu, Henan, Hena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ultidisciplinary group on the infusion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2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treatment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during April 2016 -2016 year in October as the control group, 2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treatment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in November 2016 -2017 year in April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ation of multi 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mod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nursing personnel of venous transfusion related knowledg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patient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usion. Results the knowledge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can standardize and improve intravenous infusion technology, improve nurses' knowledge of venous transfusion and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 emergency department; intravenous infusion; multi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group
急诊科是收治突发急症的重要场所,治疗过程中多需要进行静脉输液,但随着临床治疗对静脉通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加之患者安全意识的增强,静脉保护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1]。因此,为了使急诊患者能够得到全面、及时、有效的评估与诊疗,国内大部分医院均成立了多学科专业小组,对静脉输液护理实施动态管理,以提高护理人员输液水平,预防并发症[2]。本研究于急诊科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探讨其对急诊科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治疗的25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5-69岁,平均(52.39±5.48)岁;疾病类型:骨折14例,心血管疾病7例,脑外伤4例。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25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4-70岁,平均(52.74±5.57)岁;疾病类型:骨折13例,心血管疾病7例,脑外伤5例。护理人员10人,学历:大专7例,本科及以上3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字。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做好输液健康宣教、告知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加强巡视等。观察组实施多学科专业共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由1名副主任医生担任组长、1名药师及6名护理人员组成,组长负责小组运营与安全管理、各部门沟通、制定培训计划与质量监督检查,药师负责提供输液药品知识指导,护理人员每周参与一次全院静脉输液质量巡查,掌握并遵循各种输液操作标准与流程,要求静脉穿刺成功率达到95%以上。②建立多学科专业小组制度:根据置管技术的难易程度及并发症风险大小进行分类,医护人员除具备学历、职称及实践经验,均需要进行专业培训,考核通过才可获得置管资质。③专业小组临床实践与运行:制定静脉输液流程及各部门工作内容,制定巡查计划,建立静脉输液信息系统,制定静脉导管室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建立质量预警机制,及时上报静脉输液过程中突发事件、异常事件,确认警惕性事件,发布相应干预措施。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期间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采用本院自制静脉输液调查表,该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32,内容包括穿刺部位护理、穿刺技术、药理学、预防并发症、护理理念等,各项均为10分,分值越高知识掌握程度越高。②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静脉炎、感染、过敏、导管堵塞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脉输液知识 观察组静脉输液各方面知识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诊患者中95%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穿刺技术直接关系到静脉输液的效果与安全性,由于静脉穿刺属于侵入性、有创性治疗,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均可能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3]。因此,医院应当开展有计划、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确保输液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建立静脉输液管理组织,提高护理人员管理能力及护理水平,有效控制不利因素,促进急诊静脉输液治疗健康发展[4]。
通过建立多学科专业小组,促进静脉输液技术发展,优化静脉通路的选择及使用,进一步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静脉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多学科专业小组注重专业化发展,积极开展静脉输液最新理论与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输液技术,提高护理人员对药品物品的使用情况,避免或减少因使用不当而发生不良事件,严格执行输液产品与工具的准入制度,并跟踪检查输液情况,加强巡视,确保使用合理、安全有效的输液产品[5]。同时多学科专业小组建立完善输液管理制度与规范的操作流程,严格界定管理者与临床护理人员的资质,定期进行输液护理知识教育,避免临床实践时知识脱节、滞后,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建立预警机制,可将输液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发展趋势及改进措施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及病区,有利于及时处理,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并且多学科合作,可将全院静脉输液技术与资源进行整合,提高静脉输液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6]。
综上所述,多学科专业小组能够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易英.静脉输液导管护理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2):41-43,62.
[2]赵楠,李静,许哲,等.北京地区中医医院静脉输液团队建设现状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7):3556-3559.
[3]李丹.门急诊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9):1279-1282.
[4]许立超,李文涛,陆箴琦.全程管理是中心静脉通路安全保障[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8):673-675.
[5]吕扬,周方,郑亚安,等.多学科合作模式创伤中心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初步探索[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12):1111-1114.
[6]祝益民.儿科急诊现状及急救技术规范化建设思考[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6,23(7):437-440.
论文作者:梁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静脉论文; 多学科论文; 小组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专业论文; 事件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