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息技术融合;中学语文微课程库;构建;实施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微课程引入教学已有数年的历程,其不仅引发了教育界的革命,其在教育至今依旧具有高度的研究热度。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微课程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然而在应用的过程中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微课程制作一般是为了比赛,而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过少,严重的分裂了微课程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若想改善这种情况,则需要教师深入的研读教材,理清语文知识点与微课程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制微课程来表达相应的知识点,在信息技术平台上构建语文微课程库。
一、初中语文微课程库框架的构建
初中语文微课程库作为辅助性的教学资源,具有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在构建初中语文微课程库时,则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微课程库的框架,其框架包括语料库、输入法、初中语文素材库、网络课件库、题库等。其中网络课件库则是对初中语文知识点的提炼与精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通过碎片化学习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初中语文微课程库框架则是对初中语文知识点的分割,通过明确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针对性的学习知识,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1]。
二、初中语文微课程库范围的确定
初中语文微课程库框架中的网络课件库、题库、案例库、素材库等都需要确定范围,确定初中语文微课程库的范围,则是基于语文教材基本信息整合而成的,围绕着语文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资料搜集,在互联网中获取和筛选教学资源,并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和处理,将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后形成库内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实践录像等形式。而案例与题库则是参照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制定的教学效果测量工具,依照用途分为日常训练和考试检测,依据不同的难度划分为简单、中等、困难等级别。通过初中语文微课程库范围的确定,能够将教学资源实现更好的配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教学服务。
三、初中语文微课程库内容的来源
初中语文微课程库的构建需要大量的微课程,而这些微课程的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初中语文教师自制的微课程,二是教师在网络上搜集的课件、微课程、教学实录等,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成的微课程。微课程具有灵活、清晰、传播便利等优势,在信息技术融合的背景下,为教育资源的共享与重组提供了技术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融合的优势,丰富语文微课程库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实现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型,引导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2]。
四、初中语文微课程库的实施方法
首先,初中语文知识点的分割。在语文微课程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初中语文的知识点复杂繁多,则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分割,才能保证制作出的微课程具有针对性,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其次,优化微课程的制作条件。在以往的初中教学中,教师由于缺少足够的能力和时间,很难制作出精美的微课程。因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学校则要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对教师进行微课程制作培训,不断的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程的能力。再次,合理选择微课程平台。在初中语文微课程库的构建过程中,需要选择相应的信息技术平台作为载体,教师可以通过百度网盘构建微课程库,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现资源分享。最后,设计科学的微课程框架。初中语文微课程库主要以语文知识点为基础,围绕着语文教学选择教学材料,设计出科学的微课程教学方案。初中语文微课程库的结构可以依据语文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为基础,并将其编写入库,通过微课程来阐述语文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通过构建初中语文微课程库,能够实现知识查询、学习功能、动态关联、课程维护的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构建微课程库已经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重视微课程库的构建与实施,发挥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语文能力,实现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伟.借微课之力建构中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赜[J].成才之路,2018(25):52-53.
[2]刘丽娟.翻转课堂模式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8):41-43.
[3]郭智聪.“微课”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7(18):132-133.
注:此文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微课程下的山区中学合作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QK112)的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罗雪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课程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语文论文; 过程中论文; 知识点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