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娜
(甘肃省环县幼儿园 甘肃环县 745700)
摘 要: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性的伙伴关系、适应社会的基础。良好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能促进幼儿个体品德和社会适应力的发展。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的社会目标。本文就幼儿分享行为的内涵、意义、现状、影响因素及相应培养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幼儿;分享行为;影响因素;培养
一、幼儿分享行为的内涵及意义
分享行为指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让另一个人部分地使用、享受或馈赠给他,即把自己拥有的东西与别人相互使用、相互享受或者相互拥有。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对别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有助于个体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是否具有分享行为,反映出他是否有体察和关心别人的思想和情感,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乐于帮助别人,是否能和别人情感和睦、团结友爱。
分享行为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分享行为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二、 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
归纳研究者有关的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我国幼儿的分享行为现状不大乐观, 总体来说,我国幼儿缺乏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不懂得怎么与同伴相处,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的分享行为的条件性
调查发现,幼儿的分享是有条件的,是建立在双方各取所需、等价交换的基础上。幼儿与他人分享玩具往往都是从自己利益出发,在成人看来,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而这正是幼儿这个年龄阶段“以自我为中心” 的典型表现。因此,这个时期幼儿的分享行为表现出不稳定性。尽管多数幼儿愿意分享玩具,但此时的“分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分享,而是因为他们认为通过交换玩具能够满足他们玩别人玩具的愿望, 一旦这个玩具并不是他所喜欢的, 就不愿意 “分享” 了。
2.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功利性
幼儿的认知和道德水平使得幼儿并不能真正理解“分享能让自己与同伴感到快乐” 这个抽象的概念。此时幼儿的分享行为主要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 幼儿跟同伴分享玩具后教师会表扬他;幼儿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借给同伴,教师会给予某种物质奖励。幼儿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分享行为,完全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期盼的回报,这种行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这种分享已成为幼儿获取“利益”的工具,因为分享的动机完全背离了分享能让自己与同伴感到快乐这个分享本身所蕴含的意义。
3.幼儿的分享行为中的独占性
调查发现,在家庭与幼儿园中,常见幼儿的独占行为。部分幼儿在分享玩具的过程中,往往以自己的需要为标准,完全不能体会自己独占玩具后同伴的心理。有时甚至会出现幼儿独占很多玩具的情况,实际上幼儿并不需要这么多玩具, 但他仍然不愿意分给同伴。
三、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幼儿自身分享意识淡薄
张树俊在 《影响幼儿分享的因素分享及对策研究》中提出,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 幼儿的分享行为不仅受到生理局限,也受到心理局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幼儿不愿将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就是因为太爱护自己的玩具,担心其他小朋友弄坏了自己的玩具,所以就不与同伴一起玩耍。 这些与幼儿情感因素有很大关系。
吕华、林静在《幼儿分享行为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中提到,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原因有幼儿个体内部因素: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影响幼儿的分享行为,体现在幼儿分享观念未形成,缺乏分享技能。笔者调查发现,有的幼儿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干预都极不情愿将玩具分享出来, 即使分享出来也带着情绪,甚至宁愿自己不玩而将玩具毁掉;还有的幼儿只想着将玩具分给某某小朋友, 而不分给其他小朋友;也有的幼儿会将玩具分享给同伴,但极不情愿将糖果分享给同伴, 这是幼儿对分享认知不够的原因。 从幼儿对问题“你来说说什么是分享”的回答来看,有些幼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分享,有些幼儿的概念比较模糊, 只有少数幼儿能正确说出分享就是好的东西大家一起玩。 没有分享行为的幼儿是不明白分享是什么的,所以,幼儿的认知因素会影响幼儿的分享行为。
2.学校培养分享意识观念不强
笔者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幼儿园领导和老师对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视程度不高。有学者研究得出, 幼儿分享行为会受教师暗示的影响。小班、中班幼儿在教师暗示下,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行为,愿意分享的幼儿会立即做出分享行为;不愿意分享的幼儿则采取直接方式拒绝。但是,如果教师不暗示, 那么小班、 中班的幼儿大都会采取不理会对方的行为。大班的幼儿,由于自我意识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教师暗示的作用并不显著,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是否分享的判定, 并不是一味听从教师的指导。
3.家庭培养分享行为方法不当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父母工作都比较忙,没太多时间管教孩子,分享教育都是这样进行的:当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时,家长们都先责怪自己的孩子,强烈要求孩子将玩具让出,即要求孩子“分享”玩具。 事实上这样的强制性让出是会影响孩子的分享行为的,当幼儿的情绪没有得到自己父母的维护,反而被要求将自己的玩具让出,他们以后就会很不情愿与他人分享玩具了。另外,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 当孩子想要玩具、想要任何东西时,家长都尽量满足,导致幼儿分享困难。因此,家庭对孩子的溺爱是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对策建议
1. 培养行为,明白分享的意义
幼儿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分享就是失去。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或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形象化的教学材料,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幼儿明白分享实际是一种互利行为,让孩子懂得分享行为的意义。
2. 营造环境,树立分享的意识
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分享品质形成的有效资源。在幼儿园,教师在注重物质环布置的同时,更要注重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努力在班级中建立起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大家都是彼此关心、彼此互爱的。
3. 家园共育,强化分享的行为
家长的正确教育是幼儿分享行为分享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中 ,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家长本身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生活、工作中要有分享意识,为儿童提供分享行为的榜样,提高幼儿的素质。
参考文献 :
[1] 张树俊 . 影响幼儿分享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3)
[2] 吕华,林静 . 幼儿分享行为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 [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 ,(5)
[3] 田莹莹. 论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1,(8).
[4] 黄芳.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养成中环境的作用[J].基础教育研究, 2012, (12)
【作者简介】郑娜(1986.9---)女,汉族,甘肃环县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论文作者:郑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幼儿论文; 玩具论文; 自己的论文; 同伴论文; 因素论文; 孩子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