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新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听力论文,新思路论文,高中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细化了分级目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SEFC和NSEFC教材对听力内容都进行了较大调整,增加了容量,提高了难度。然而,在日常的听力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听力教学的“三难”现象依旧存在,即:教材内容难;题型处理难;教学形式单一,求变难。
2.听力教学的“边缘化”问题依然突出。自2005年起,浙江省已连续三年在本省命制的高考英语试卷中取消了听力测试。在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开始弱化对听力技能的训练。
为了改进听力教学的效果,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对听力材料的创新处理
人教版教材中的听力材料依据单元话题编写而成,题材广泛,形式新颖。但有些单元话题涉及科技、艺术等学生较为陌生的专业领域。教师若能对这些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则会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1)抓关键,省细节
对于篇幅较长、信息量较大、细节较多的材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提取关键信息,忽略细节。这样便于学生听懂文章大意,培养其把握重点信息的听力技巧。
例如,NSEFC(必修)第5册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的听力材料是关于伦敦塔历史的内容。练习中的第1题罗列了多位英国君主,要求学生选出听到的君主名;第2题要求学生通过逻辑推断回答有关人物关系和部分细节信息的问题。这篇材料涉及的多位英国君主不仅名字长,而且人物关系复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对这两个题目进行了整合:以family tree的形式罗列君主姓名(见下图),并把材料中提到的君主姓名醒目地呈现出来,要求学生把人物关系填入括号中,同时给出提示词:son,daughter,brother,sister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君主姓名和人物关系上,从而能更容易地把握材料大意。
(2)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教材中的听力部分有时包含多段材料,以两部分或多部分的形式出现,并单独设计问题。NSEFC更是在Workbook中设计了两个独立的听力训练。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循规蹈矩,按教材安排的顺序处理。其实,教材各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各段材料间也前后呼应。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调整教学顺序,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
例如,NSEFC(必修)第2册Unit 5的Workbook中有两个听力训练,听力训练1的内容为音乐对记忆的影响;听力训练2介绍了作曲家莫扎特和巴赫。这两篇听力材料都提到了莫扎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莫扎特连接这两篇听力材料,对教材内容做如下调整:
①以“音乐有助于记忆”和“欣赏莫扎特的作品有助于记忆”这两个主题句连接听力训练2的第一部分和听力训练1:先处理听力训练2的第一部分,介绍音乐家莫扎特。学生回答完相关问题后,欣赏一段莫扎特的作品,同时安排他们记忆一些单词。音乐结束时,检测学生的记忆情况,并询问音乐对记忆有无影响及其原因。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即莫扎特的音乐能够促进记忆,而这正是听力训练1的主要内容。由于有了之前的讨论,学生基本能够顺利回答这一部分的问题。
②引导学生比较莫扎特和巴赫两人的作品对记忆的影响,从而将活动一和听力训练2的第二部分联系起来,并介绍音乐家巴赫。在欣赏巴赫的作品时,同样设计一个记忆活动,之后询问学生此音乐对记忆有无影响及其原因,从而使讨论得以延续。这样的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前后呼应,既降低了文章的难度,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效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3)缩写与改写
当教学材料内容较长、信息松散、形式单一时,教师可以对材料进行缩写或改写。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缩写或改写的方法。例如,NSEFC(必修)第2册Unit 1 Workbook中的第一篇听力是介绍埃及阿斯旺水坝的说明文,涉及水利等专业知识,而且平铺直叙,单调乏味。笔者将这篇说明文改写为对话形式:一位建设三峡的中国工程师来到阿斯旺水坝考察学习,与埃及工程师之间展开了一场对话。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学到了应学的内容,又联系了本国实际,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交际环境中把握了专业性较强的知识。
(4)替换
教材中有些教学材料的内容过于烦琐,并涉及众多领域的背景知识,而听力课的时间有限,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理解材料大意,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有较大难度。为了保持教材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并且不浪费听力训练的时间,教师可以用另一篇内容相似且难度适宜的文章进行替换。这就需要教师平日广泛阅读,多积累与教学有关的素材。
例如,SEFC Book 2B Unit 20的听力内容是一篇美国的天气预报。其中第2题要求学生在材料所给的美国地图中标示出不同区域的天气情况。对大多数中学生而言,美国50个州的区域划分已经是新知识,况且材料中天气预报的语速过快,要完成该题难度较大。因此,寻找一篇难度略低、条理性较强的天气预报来替换课本上的听力材料是很有必要的。
2.对题型设置的创新处理
《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听力活动的展开应包括听前、听时和听后三个阶段(教育部,2003)。在设置听力题时,教师应根据这三个阶段分别设计不同的题型。
(1)听前
听前活动是一个热身的过程,为即将开始的听力活动做准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听前活动要使学生明白听的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以及处理关键词(教育部,2003)。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如下一些活动:
①背景知识介绍
教材中的一些听力材料涉及文化、艺术和科技等诸多领域。在不了解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大意。在听前活动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如采用文字叙述、图表呈现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
②生词、短语罗列
听力材料中往往有一些学生不认识的生词和短语。一般情况下,这些生词和短语并不影响学生的理解,但生词或短语过多则会对学生理解听力材料造成困扰。如果听力材料中的生词过多,在听前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讲解部分重要的生词和短语。对生词和短语的处理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以注解的方式直接呈现;只列出单词和短语,要求学生查词典找释义;给出单词和短语及其释义,打乱顺序,要求学生连线配搭等。
③开放式讨论
为了更好地实现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教师可以在听前活动中预设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式讨论活动。讨论的话题应与材料的内容一致,并能很好地反映材料的中心思想,而且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
(2)听时
听时阶段是整个听力活动的主体。本部分题目的设计应本着“科学设置、合理布局、提供信息、促进理解”的指导思想,同时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①关联性:题目不仅应围绕材料的话题,而且应能直接从原文中获取信息作答。
②层次性:题目应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问题的顺序与材料的先后次序一致;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应由浅入深。
③多样性:采用不同形式的听力题型,引导学生完全融入听力环境中。
常用的听力题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如选择标题、归纳大意、考查细节等)、判断题、连线题和排序题等。主观题的题型主要有:Spot-dictation、填空题、改错题、问答题和情景题(即根据材料内容创造性地创设情景。如果材料是一段问路的对话,教师可以给出一幅地图,要求学生标示方向及地点;如果材料是一段统计数据,则可要求学生绘出统计图)等。
客观题与主观题应尽可能穿插使用,文字叙述也应尽量配搭图片或表格,使其更加形象、生动和直观。
(3)听后
听后活动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是整个听力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部分题目的设置应兼顾整体性、连贯性和可操作性,并围绕听后活动的两个主要功能展开:①巩固材料:通过设置口头复述、叙写材料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②升华主题:借助小组讨论或辩论等活动,升华材料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整合多种教学资源
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是指在听力教学中合理使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及音像媒体,获取适合高中英语教学的新闻报道、演讲、访问或短片等。
1.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教育部,2003)。
《课程标准》在听力教学的分级目标中提出,通过训练使学生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听懂广播或电视英语新闻的主题和大意;同时能在听的过程中克服一般性的口音及背景音的干扰(教育部,2003)。
2.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技术的发展,全球重大热点和突发事件正源源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高中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他们不再满足于课本知识,渴望了解天下事。
3.各级考试的要求
由于英语新闻、函电具有选材广泛和时代感强等特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各级各类英语考试所采用,分布于各种题型中,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2006年上海高考英语试卷听力部分Part B中的第2段材料便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一篇广播新闻稿。
目前,我国已有许多英语电视及广播频道,如CCTV-9、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等。世界各大主流英文媒体BBC、VOA等都建有网站,通过其官方网站或利用You Tube等视频共享网站既能在线收看收听新闻节目,又能下载相关内容。许多颇具影响力的报刊不仅发行适合高中生的有声电子刊物,也通过各自的网站为学生提供多种服务。
在广泛取材的同时,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有针对性地精选材料。在操作过程中,教师须遵循以下原则:
1.贴近学生生活
选材内容应反映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例如,NSEFC(必修)第2册Unit 2的核心话题是奥运会。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有关北京申奥的课外材料,重温申奥的艰辛历程和申奥成功的喜悦。
2.反映热点
题材内容应紧跟时代脉搏,反映最新的时事热点和突发事件。例如,NSEFC(必修)第3册Unit 4Workbook的第一篇听力材料介绍了航天英雄杨利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有关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及“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的课外材料,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3.难易适中
所选材料应符合高中生的欣赏和理解水平。
三、创设合作探究的小组活动
只关注听力材料而忽略教学方法同样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类型的小组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身兼管理员、评估员、组织者、提醒者、参与者和资料提供者六个角色(王蔷,2000)。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以下三种合作探究的小组活动改进听力课堂教学效果。
1.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的作用在于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促使他们在听力活动中聚精会神。例如,NSEFC(必修)第2册Unit 3的听力部分以对话的形式描述了四种不同的信息技术,并要求学生说出各自的优缺点。教师可以采用竞赛方式,即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看哪个组能更快、更多、更准确地找出相关信息。
2.表演活动
表演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听力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同时能为课堂教学创造真实的视听环境,这比单纯的观看视频录像效果更好。
教师可以提前把听力材料发给一组学生,让他们设计、修改和排练后在课堂上通过表演再现材料内容,其他学生则可以通过身临其境地观看来了解材料的内容,也可以通过表演者设计的活动参与其中。教师应本着“面向整体,人人参与”的原则,确保每个小组拥有均等的参与机会,既可以每周设定不同的材料供组间轮换,也可以将一篇材料分成多个部分或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创设更多的表演场景,供不同小组表演。
3.小组报告
小组报告能兼顾听前、听时和听后三个阶段,以保持听力活动的整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听力技能与其他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以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布置不同的调查研究任务。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收集汇总信息,经过整理和讨论后写出小组报告。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鼓励其制作课件,便于在全班陈述调查研究的成果时直观展示。当然,在设计小组任务时,教师需兼顾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且给予方法指导,如提供设计思路或部分参考资料等。
例如,NSEFC(必修)第3册Unit4的听力材料介绍了三位科学家的成就。课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要求每组收集其中一位科学家的相关信息,同时提供参考思路,提示学生从三方面着手:个人经历、科学成就、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听前活动中各组呈现报告内容。听时活动也可以贯穿于听前活动中。在小组报告的基础上,学生已对相关内容有所了解,进而通过听录音加深对细节信息的理解。听后活动是对主题的升华。辩论有助于学生领悟材料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学生也是一次很好的情感教育。
语言学习的目标是实施一系列语言行为,从而参与到交际活动中去的能力(胡壮麟,2001),而听是语言交际的重要方面。在对外交往中,听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相互理解和工作效率(张民伦,1998)。因此,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在明确《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分级目标与实施建议的同时,教师应以新课程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理念为指导,营造和谐、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听力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