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下,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其智能化技术发展也越来越快,研究和探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发展方向,对于提升电气工程的技术水平,保证电气工程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阐述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的发展价值,分析了电力系统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优势和智能化应用,指出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智能化
引言
我国经济及社会的持续进步,使得与电气的自动化相关的技术的进步也愈加被重视,原有的与电气的自动化相关的控制系统是运用电气联结线路来开展联结,在平常进行运用期间要定期检查及维修有关线路,且这些线路的安装步骤较为繁琐,对机器的伤害也很大,没有质量保障。但运用自动智能这项技术能更好地弥补原有的电气相关系统中的不足,把这项新兴技术运用到对与电气相关的工程自动化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能极大的提高自动化程度,还能引领与这项工程的自动化有关的产业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
1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的发展价值
智能化使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有利于自动化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可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性能并实现调节控制。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主要工作内容是收集并处理信息,智能化技术主要目的是提高对它的控制效率。智能化控制器与传统控制器相比有着较大的优势,更适合实际的电气工程工作,仅通过调整相关参数即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调节控制,避免了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在场的问题,同时减少了操作电气工程人员的相关操作,使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和运行质量得到提高。
2智能化技术概述
当前在智能化技术的研究领域,自从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后,国内外学者和生产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且也提出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和运用模式,目前比较完善的人工智能技术大多是基于机器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其主要思路是通过模仿人脑学习和决策的过程来让机器代替人去完成一些决策和管理业务,在电力系统的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也被运用到了多个方面,主要是通过预先编程的方式来达到信息处理的目的,其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收集信息。借助传感器技术和电力信息网络来感知和收集当前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数据和信息。第二,数据处理。主要是借助一些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如神经网络、模糊决策、专家系统等)来实现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最后,结果反馈。根据信息分析和处理的结果形成决策结果,然后将结果反馈给电力运行管理系统以实现电网的智能运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将智能化技术运用到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可以大大地提升系统的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因为实现了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从而使电力设备的故障隐患可以被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3 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对电力系统而言,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部分:人、主控终端和智能终端。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编程来将智能信息处理规则输入到电力运行管理系统中,然后借助于电力通信网络对当前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最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电力系统进行执行。具体而言,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优势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质量
集成到电力系统电气工程中的智能化技术始终执行的是预先定义好的程序,系统的运行管理决策出现失误的几率是非常小的,这摆脱了以往系统操控主要依赖个人技术水平和经验的缺陷,使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3.2提升了电力生产效率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嵌入了智能化技术的控制终端可以实现对海量收集信息的快速分析和处理,这是依靠人工所无法完成的,特别是在当前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设备的数量逐渐增多的背景形势下,采用智能化技术来对设备进行管理优化,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工作效率,进而提升我国的电力生产效率。
3.3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
对于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而言,采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分析,一旦发现设备存在故障隐患就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在电力系统的电气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也可以显著提升电气自动化和控制的故障处理效率,进而使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在对工程设计时的运用
对运用自动智能这项技术的有关企业而言,其中大部分企业主要就是把自动智能这一技术当作一种控制器来进行使用,这也是当前将自动智能这一技术应用于生产及生活中最常见的渠道,通常自动智能技术运用到对与电气相关的工程进行的系统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无人化操纵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力成本,并使得电气工程操作更加精确,它在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中的运用,主要是消耗的时间及响应的时间和鲁棒性进行相应的控制与调节,让操作与实际需求更加贴近,此外,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对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进行自我调节,设置的参数需符合控制的具体需求,让自动化控制的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把自动智能这项技术应用到对与电气有关的工程系统内,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成效,减弱安全隐患的产生,因此,自动智能这一技术在工程设计时体现出了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相关人员也应增强对自动型系统进行严谨且科学地设计及制造,以体现出自动智能这一技术中的优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其中的功能。由于不同的控制手段构成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所以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可以有效地提升电气系统的精准性。
3.5电气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故障诊断方面的应用
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设备故障的问题,而这些的问题的出现先前是无法判断的,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维修人员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行维修,如果问题复杂就会相当麻烦,还会牵扯到其它备件,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而将智能化技术有效的运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可以及时的发现故障前的预兆,这样就可以及时的解决,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故障隐患,就容易及时的解决问题,而当故障发生后,可能就会导致部件损坏,更换部件就要浪费大量的财力,所以,智能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既可以节约设备故障维修时间,还可以节约维修成本。
3.6智能控制
现阶段,各行各业都在寻求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结合,让自己的行业得到改善和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也开始关注如何应用智能化技术的问题,思考怎样利用智能化技术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通过有效应用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控制,从而实现自动化设备的无人操作和远程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气自动化的自主化和高效化发展,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撒气量采集、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开关量数据实时处理与采集、在线诊断等方面,智能控制已经得到了具体的应用,结合智能化技术的优势,智能控制能够通过实现模糊化、知识库、推理机等部分的相互协调完成控制变量的量化和模糊化处理,从而使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得到较好的控制,目前,由多CPU控制系统和交流数字伺服系统构成的智能控制系统已经在现代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发挥了提升系统工作效率和精度的关键作用。
3.7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简单化
电气自动化的操作本身就比对一般的产品生产过程要繁琐,对于生产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促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电气设备都可以做到正常的工作,一旦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就会使得操作和生产过程变得简便,也可以记住人工智能技术对日常的生产资料、产生的问题紧进行分析与整理,然后一旦产生故障了就会立刻搜索之前的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迅速找出故障的解决办法,降低了人工检索的实践,也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成本。
4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前景
4.1电气工程设计应用前景
电气设备设计复杂,往往需要人、财、物三方面的支持。电气设备雨电气自动化中的电路和电机、变压器以及电磁场等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电气工程设计难以计算的难题有效解决,会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准度。
4.2电气工程控制应用前景
电气工程中的智能化有效完成生产和流通、交换以及分配的操作,对电气自动化的控制降低人、财、物三方面的浪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模糊控制和专家系统控制,其中模糊控制比较简单且紧密联系实际,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4.3电力系统应用前景
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是电力智能化的主要体现,基于专家系统的复杂性,它将大量的规则、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结合,通过判断和分析有效解决难题。电力系统中智能化技术应用需根据实际具体情况,及时更新系统规则和知识库,逐步适应国家发展需求。
4.4电气故障应用前景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故障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模糊理论三个方面,其中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主要体现在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应用中,其中变压器的故障诊断需结合实际情况,快速确定故障范围,通过逐步排查不断缩小故障范围,以此提高故障诊断效率。
结束语
总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和延伸,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电气工程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要不断的提升其自动化水平,不断的采用智能技术解决电气工程的疑难问题,保证电气工程安全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本庆,李仲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6(32):134-135.
[2]崔颖.关于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应用探析[J].工程技术,2016(2):187-187.
[3]禹朝森.探讨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技术的运用[J].电子世界,2016,54(19):47-49.
论文作者:王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技术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智能论文; 电气论文; 故障论文; 人工智能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