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与语文教育_视觉文化论文

视觉文化与语文教育_视觉文化论文

视觉文化与语文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与论文,语文教育论文,视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正进入读图时代。在大众文化消费中,视觉文化正逐步或已经超越文本文化成为主体,电影、电视、卡通、广告、MP3……正在成为学生文化阅读的主要形式,语文教育在读图时代也正受到视觉文化的影响和改造。

一、视觉文化对语文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一直把语词看做智性活动的最高形式,而把视觉表象看做观念阐释的次等形式。于是,在语言和图像的二元结构中,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图像是感知的手段,由于思维高于感知,所以,图像也就自然低于语言。

而今天西方学者提出的“图像理论”则颠覆了传统的言语霸权。今天的西方哲学和科学对世界的理解,靠的是图像模式而不是文本模式,视觉其实和思维别无二致,思维过程中所具有的种种心理过程在视觉中同样存在:抽象、推理、分析、综合等等。于是,有人提出了“视觉思维”的概念。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写道:“知觉活动在感觉水平上,也能取得理性思维领域中称为‘理解’的东西。任何一个人的眼力,都能以一种朴素的方式展示出艺术家所具有的那种令人羡慕的能力,这就是那种通过组织的方式创造出能够有效地解释经验的图式能力。因此,眼力也就是悟解能力。”这对传统中把世界看成书面文本的观念提出了重大挑战。观看(看,凝视,瞥一眼,查看,监视和视觉快乐)或许与各种形式的阅读(破译、解码、翻译等)一样,是个很深刻的问题。“视觉经验”或“视觉教养”用文本模式是不可能得到全面解释的。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类身体的延伸;如果人类的身体因为媒介的配置而发生变异,如果人与机器的结合体正在形成某种新型的单元,那么,这种身体与机器组织的社会必将放大和引申上述的种种变异。新技术的内化与文化的转型同时发生。所以,语文教育过去对图像的熟视无睹、不屑一顾、否定遏制或单纯批判都无济于事,现在,我们必须正视它并逐步建立一套新的视觉文化批评的话语。

通过形象,存在或不存在的事物以另一种形态长存,它不但表征了某个事物,而且使之更长久地存在。形象不仅是记录了物象,而且记录了特定时期人们如何看它或如何被人们看。这就使得视觉及其形象成了文明的见证史。而且人们也意识到,它同时还记录了形象塑造看自身是如何来看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文化所创造的形象或图像的历史,也就是人类视觉及其观念发展的历史。

言—象—意的关系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经典命题。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言、象、意的关系通常被认为意为本,“得意而忘言”(庄子);言和象与意的关系,是象比言更接近意或更完满地表达意。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象显然比言更接近于意。中国传统哲学的道家传统,认为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历来不追求形似,因为道家哲学把象视为道的体现。道是无形的、无规定性的,而象则是有形的、有限的。审美观照不能被孤立的象所局限,而应该突破象,应该“取之象外”。所以唐代美学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命题。就中国传统美学而言,象也好,言也好,都不过是道之有限的外在形式,是意的表达,根本的乃是道,是内在的意。

那么,对于语文教育而言,视觉文化也好,文本文化也好,都应当是语文教育的载体,都是我们培育人的情感、智慧、人格的丰富的内容和手段。

二、视觉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整合

语文教育是人文内涵体现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的学科,也使得语文教育拥有最为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影像资料、音乐资料、文学资料、图片资料等可以制作成图文并茂、声形并茂、感染力极强的多媒体课件。有些教师对此不以为然,视为花架子,斥为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等等。其实撇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参与意识等等作用不谈,单就创设语文活动式教学情境而言多媒体课件就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创设活动所需要的氛围,学生在一定情境中进行活动。情境对学生的活动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使学生逐步达到最佳的活动状态,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实现在丰富的情境中启动学生思维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学《山居秋暝》,我们就设计了多媒体课件,由古代国画(包括王维作品)、以《送元二使安西》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古琴曲《阳关三叠》构成的课件片头在上课之前即开始播放,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王维、王维的诗、王维隐逸背后的苦痛与惆怅,一下就隐隐地传达到学生的心中,让他们沉思、感知人生的况味;这节课的最后,又以淡出淡入的叠映方式缓缓播放古典国画,并配以悠远、忧郁的古曲,然后请学生根据画面和音乐的风格,选择恰当的语调和表现方式朗读王维的这首诗,学生在活动中借助多媒体的力量在思想、道德、美的感受诸方面都颇有收益。在多媒体课堂中信息内容变得丰富了,对学生的思维增强了挑战性,体现了教学情境的浸润性功能。

语文教育将视觉文化的内容引入,不仅丰富了语文教育的手段,而且,通过视觉的呈现,多元素对感官的刺激、影响,使文本的阅读变得生动、有趣味,遥远的时空缩短了距离,陌生的世界成为熟悉的场景,隐秘的情绪像一朵美丽的玫瑰——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抽象的内容具象地呈示出来,我们更迅速、便捷或许还更准确地走近了文本原本试图向我们传达的世界。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纪念世纪百年的专题片《记忆》,鲁迅、郭沫若、闻一多、蔡元培……那个时代和那些人物穿过历史的云烟对我们注视、对话、追问,而我们也结合曾有过的阅读积淀和阅读经验在心中感知、思考、交流;阅读《边城》看同名电影,往复而又陌生的历史,美丽而陈旧的吊脚楼,隐秘而忧伤的情感,文本得到清晰、具象的展示,帮助我们的心灵和情绪与作者的心灵情绪对接,完成对话与交流的阅读快感。话剧对于边远或边缘城市的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样式,不能真正体会舞台的意义,不能想象事件和人物是以怎样的方式在那样的时空中展示,播放话剧录像也许可以聊解心中的困惑。如《雷雨》北京人艺演出版。语文读本收录了不少电影剧本片段,如《飞过疯人院》、《两个人的车站》等经典影片,正是视觉文化与文本模式的结合,我们通过电影与剧本的阅读、对照以理解和掌握对具象和事件的描述、剪辑的技巧和艺术。

三、视觉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创造性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语文教育中的运用,多媒体成了语文课堂评价中的主体词,然而把多媒体课件做成电子黑板或习题电子版不是我们所讨论的视觉文化与语文教育的整合,我们希望达到的是视觉文化在语文教育中创造性的阅读。因此,如同对文本的阅读我们强调阅读中的创造一样,对视觉文化的主动、创造性感知尤为紧要。结合文本,我们讨论《雷雨》电影版侍萍对周朴园递来的支票是撕(文本)还是烧(电影),人物的性格、舞台动作背后的张力得到充分理解和感知;我们对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电视剧《水浒》关于林冲武功的不同表述,不仅分析人物形象的个性化描述,也分析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商品在市场之手操纵下可能存在的媚俗倾向以及文本误读,从而引导学生警惕文化商品对优秀文本的庸俗化或阉割支解。

还需要站稳的立场是,作为语文教师不能沦为机器的操作者而放弃对文本的阅读,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感知到文字的力量和魅力,如对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电视剧《水浒》中陆虞侯“闪”进酒店的描述,理解文本阅读作用于读者想象力的快感和视觉艺术限制观赏者思维和情感的局限。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品评诗意的过程,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让学生体察文本作者透过文字传递出的情趣、情感和心底隐密的苦痛,让学生跨越时空与作者对话,并借此体验阅读的幸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尊重并欣赏着学生的发现、创造以及由此而来的快乐。

基于网络条件下的网络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语文教育活动中的主动者。在网络世界里,学习主体的个性化会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尊重,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按照自己兴趣、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会检索、分析、研判所需信息,从而获得新知,而教师也再难以垄断信息资本,教师的教更多体现在“指导”上。比如我们学习《项链》,尝试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课堂也由传统的教室转移到网络中心,教师也由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师的指导、示范之后,学生开始自主地、自由地检索相关信息,了解专家学者相关的研究成果,思索、研讨文本含义、形象价值、创作技法,师生再通过BBS这个平台发起讨论的话题,阐述、交流自己的见解;最后分小组将研究心得以书面的方式汇集成册。学生在这一语文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每个小组的论文集都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装帧设计、序言后记、目录编定、作家介绍、专家分析、个人心得,内容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样的语文活动式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交互式学习,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研究性特点,在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同时,突破了学科的限制,学生在完成语文学科议论文作业的同时,还完成了信息学科的“Powerpoint”作业,更完成了正确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发展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远离不良污染、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这一德育“作业”,而学生的美学素养也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展示。

DV的摄像机平民化给了学生借助视觉手段发言的可能,记录身边人和事的过程就是认识、判断世界的过程,剪辑、配乐、字幕设计等培养了学生叙事的能力和对音乐、美术的鉴赏能力,而旁白的撰写和配音则直接训练和展示了学生语言基本功。这样的语文创造性学习活动体现了视觉文化和语文教育的较好的结合。

读图时代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挑战,也为语文教育进一步优化、深化提供了条件,是语文教育发展和创造的机遇,在坚持语文文本的立场上,视觉文化的利用和整合是具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

标签:;  ;  ;  ;  ;  

视觉文化与语文教育_视觉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