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态建筑学的现实途径论文_冀健军

探讨生态建筑学的现实途径论文_冀健军

深圳市华纳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摘 要】可持续发展是关乎我国发展全局基本国策。目前,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然而想要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就不得不进行生态建筑。本文介绍了生要建设的内容阐释;生态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生态建设发展的现实途径。为大家更细致全面的讲述了生态建设,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路径。

【关键词】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现实探究

引言: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态建筑学的命题就已被保罗•索莱里提出。步入二十一世纪,“生态建筑”的概念更多的在房地产开发商和大众传媒领域被引用,并为大多数人所知晓。生态建筑学也被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或绿色建筑,由由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首次提出。他指出,任何建筑或都市设计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原有的自然结构都是不明智的;并主张要最充分最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源。由此生态建筑学就被业界拓展开来。

一、生态建筑的内容阐释

生态建筑的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提出,它综合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自然、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使建筑与周边环境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生态建筑不仅要满足人类居住需求的基本条件,还强调要室内局部的微气候达到舒适的程度,生物能够自主功能调节,旨在为人们打造“人—自然—建筑”和谐的舒适空间。

生态建筑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建筑和其他领域间做协调工作,使建筑能够与周边环境能够和谐自然的融为一体。更好的调节室内温度气候,,进而为人们打造良好舒适宜居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促成人与建筑和自然环境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

生态建设的概念广泛,涉及领域多,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真正的重返自然。现在有很多自然环境都遭受到破坏,人们更向往空气清新、阳光温和的自然环境。二是人们在追求享受良好环境的同时,客观上又促进了自然环境的建设,二者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建筑是不知是决策者,他们扮演的是经营者的角色。拥有生态建设意识建设者才能更好的进行生态建设的深层次探索。

二、生态建筑的现状及问题

2.1我国的生态建筑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西方法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在生态建筑领域取得的效果远远超过我国,例如德国,政府对环保工作高度重视,积极热情的投入环保事业,使得德国的环保事业高度发展。除此之外,德国还广泛地在生态建筑中应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生态能源。反观我国,虽然“生态建筑”一词早已被广泛知晓,但是真正理解字里行间内涵并能真正投身节能低耗建筑的人却少之又少。

2.2我国的生态建筑成本较高

生态建筑与现代科学技术二者互为依托,必须共同时使用才能够达到理想效果。当然技术还分为很多层次,高层次的生态建筑技术强调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和高品质结构的材料来满足建筑完整舒适的要求,但高新技术的引进,高质材料的应用,建筑的技术含量需求都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这使得建筑的成本大大增加。此外,建筑师在建筑时可能会引进一些技术设备用于在建筑后期减少耗能,但是在发展不全面的情况下,制作完成这些技术设备的过程就有可能会造成很多无污染,出现污染转移的现象。例如,太阳能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生产材料的过程会产生较高的污染。因此在引用技术设备前必须要将前期代价与后期效益综合比较再进行考量,尽可能的缩减前期代价,增加后期收益,创造良好的建筑效果。

2.3我国生态建筑缺乏符合国情的理论研究

虽然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工作,但是还未对生态建筑的内涵形成统一可行的意见,者相比于起步较早并早已积累大量相关经验案例的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国内人士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时,又未能考虑的到自然条件、习俗、文化的差异,忽视了本国的地域特色,最后导致研究以失败告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我国的生态建筑缺乏实践案例

我国目前为止进行的生态建设的案例较少,虽然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和西南云南地区干栏式建筑均已融入自然生态的理念,积攒了部分经验,但是这些尝试均属于初级阶段的尝试,不具有深层的探讨价值。我国具有现代化意义的生态建筑起步较晚,加之受到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发展程度的限制是的生态建筑的实践案例更加匮乏,仅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才有屈指可数的生态建设实践案例。

三、生态建筑发展的现实途径

3.1树立生态建筑的观念

生态建筑是一门权衡人与自然共生的学问,如今已被大多数人所知晓。实际生活中的城市热岛效应、光污染等问题均是违背了生态建筑原则,引起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再比如说一些存在隐患的问题,人类无限度的使用资源、破坏生物系统、城市发展历史遗存的威胁等,这些问题虽然眼下还不会对人类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但是经过长期的恶性循环,终将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生态建筑观念强调从长远的立场来保护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谐有序的存在。因此树立生态建筑观念能够指导建设决策和设计过程,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造福于千秋万代。

3.2合理进行经济评估

在经济社会中,市场的选择牢牢地受价值规律的作用,生态建筑学也会面临价值取向问题。建筑既应该注重经济,更应该注重质量,作为决策者,必需要对建筑进行合理的经济评估。有些建筑只为压缩眼前的成本而搞“豆腐渣工程”,这既浪费了生产成本还没得到利益,反之古代有些民居运用质朴的材料加之合理的设计,使得古老民居可以保存至今,这才是真正的生态建筑。是否经济不能单从造价来看,更应该结合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及维修成本进行综合的经济评估。

3.3提高科研水平,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为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使得生态建筑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只有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才会拓宽生态建筑视角。生态建筑的科技因素包括设备、构造运用和建筑选材等,这些构造都需要一定的成本。

3.4给予政策支持

生态建筑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政策导向。目前我国已经陆续制定了一批相关的节能设计标准,这里给建筑材料、设备、构造都作出了一定的规定,但是其内容会随社会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和革新。为此,还应该不断调整修改相关政策,这就需要个管理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结语:生态建筑学的提出,就是为了让人类能够更好地和自然环境相处,为人类打造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尽量把人类的建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破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因此,建筑决策者要分别从观念、经济、科技和政策四个方面入手,给生态建设的发展提供空间、提供条件、提供支持,以实现生态建设的最终目标。相信在社会的各方面支持下,生态建设会遍布我国,自此以后,人类便可以永远和自然和谐共处了。

参考文献:

[1]陈忠.城市权利:全球视野与中国问题——基于城市哲学与城市批评史的研究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4,01:85-106+206.

[2]朱新荣,何泉,杨柳.基于“整体性学习”的研究生生态建筑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04:107-111.

[3]王云才,胡玎,李文敏.宏观生态实现之微观途径——生态文明倡议下风景园林发展的新使命[J].中国园林,2009,01:41-45.

[4]刘长安,仝晖,周琮.以生态建筑学为导向的建筑教育模式研究——山东建筑大学生态建筑学教学实践[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05:539-542.

[5]赵志强,李双成,高阳.基于能值改进的开放系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以深圳市为例[J].生态学报,2008,05:2220-2231.

论文作者:冀健军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  ;  ;  ;  ;  ;  ;  ;  

探讨生态建筑学的现实途径论文_冀健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