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事工业及其对战争支援潜力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潜力论文,战争论文,工业论文,军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36.4(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11(2000)01—0042—(03)
二战后,日本没有官办的专门从事武器装备生产的工厂,军事装备研制的大部分和生产的全部均由民间企业承担。日本军事工业的指导思想是“寓军于民”。60年代,日本政府提出军事技术的开发要充分利用民间的科研力量和开发能力。至今日本政府仍遵循这一原则。战后,日本受武器出口三原则的制约,军工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很小,近年来一直维持在0.5%~0.6%之间。但是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高科技项目发展很快,其军事工业潜力巨大,为21世纪日本发展军事力量,谋求军事大国,进而向政治大国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日本军事工业的现状及特点
目前日本有资格从事军工生产的企业达2000多家,军事工业年产值为1.9万亿日元,占整个工业的0.6%。军事工业的就业人员约15~20万人。二战后,日本被解除武装,受“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的军工生产均分布于民间,因此形成了它独有的特点。
(一)军事工业的现状
日本军方武器装备均由防卫厅向民办公司企业订货。日本“经团联”防卫生产委员会是负责政府与民间团体、企业之间的联系,调查研究军工生产中各种问题的联合军工组织。参加“经团联”的有百余家从事军工生产的大型企业,其订货合同占军工合同总数的70%以上。因此,“经团联”对防卫厅制定武器采购计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由134家大型军工成员组成的日本防卫装备工业会、日本航空宇宙工业会、日本造船工业会等,在军工生产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日本承担军工订货的前10大公司是: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三菱电机、东芝、石川岛播磨重工、日本电器、日本制钢所、小松制作所、富士重工和富士通。而日本军事工业主要集中在京滨、京叶、中京、阪神和北九州等九个工业区。据日本1997年7月《防卫新闻》统计的世界前100家军工企业中,日本占13家,其中三菱重工名列第14位。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日本军工企业实行改组与合并。如为使日本海军的重要舰艇向高性能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和住友重型机械公司于1995年4月将舰艇的设计与承包订货部门合并;1995年6月,日本造船公司和三井造船公司的舞鹤工厂与三井造船公司的玉野工厂,就联合生产防卫厅所需的主力军用舰只的业务达成协议;在日本西部,形成了以三菱重工业公司的长崎造船厂为主的军舰建造基地。经过这次合并改组,日本主要舰艇的生产厂家,形成关东地区的石川岛播磨一住友重工,日本西部地区的三井—日立造船和三菱重工业公司3大集团。
(二)军事工业的特点
日本军事工业的特点有五:一是日本没有国有的武器装备生产工厂,武器装备从研制、生产到修理均由民间企业承担;二是其军事工业领域的构成非常广泛,其中包含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技术产业;三是市场狭小,由于受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日本不得向其他国家出口武器,武器装备只限于防卫厅采购;四是武器装备研究开发费在防卫费中所占比率较小,美国占22.1%,法国占2.7%,德国占1.2%,日本占1%;五是许多中小企业对军事工业的依赖程度高。如日本陆军的90式坦克、日本海军的“宙斯盾”级导弹驱逐舰、日本空军的F—15战斗机等都是集中了目前世界最先进技术的装备,而与生产制造这些军事装备有关的企业分别达到1300家、2200家、600家,并且其中70%~80%是由中小企业承担的。
二、军事工业生产水平及其对战争的支援潜力
众所周知,日本的航空、造船等民用工业实力强大,战时如果转产军工能使日军实力迅速增长几倍,乃至十几倍。此外,许多产品如车辆、轮船、电子器材等具有军民通用性。因此,战时日本军事工业对战争支援潜力不可小觑。
(一)航空工业
日本航空工业在日本军事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军用飞机工业约占国防需要的75%。目前,生产军用飞机的企业主要有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石川岛播磨重工、富士重工、新明和工业和日本飞机等。从日本的军工生产和技术水平看,可以仿制F—15型战斗机、P—3C型大型反潜巡逻机以及SH—60J型大型反潜直升机。80年代中期,日美开始共同研制FS—X战斗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到1996年3月,日本政府正式批准FS—X投入批量生产,其编号改为F—2。F—2支援战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日本具备了自行设计和制造高性能战斗机的能力。这使得日本战时大量生产作战飞机的设备技术问题基本可以自行解决。二战期间,日本曾动员部分汽车工业转产飞机。最近几年,日本每年的汽车产量都在1000多万辆,1996年,日本生产各种汽车高达2776.4万辆,居世界第一位。若按工业界通常以350辆汽车的资金和物质消耗折合为1架军用飞机换算,日本在战时只需要将30%的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转产飞机制造业,便可年产1万架以上的军用飞机。1990年日本生产铝和铝合金239万吨,如用20%的铝制造飞机,平均每架飞机耗铝24吨,可年产2万架左右。如以50%的铝制造飞机可年产近5万架。由此不难看出,日本的飞机生产潜力相当大,完全可以满足战时动员的需要。
(二)造船工业
战后,日本造船工业发展迅速,目前,造船能力居世界第一。1998年3月,日海军第1艘8900吨级两栖登陆舰“大隅”号(有变相航母之称)服役,标志着日本已具备生产航母水平。日本现有造船设备的生产能力可达2000万吨,可年产军舰200万吨。目前日本制造舰艇的有三菱重工、石川岛播磨重工、佐世保重工、住友重机、日本钢管、函馆造船、日立造船、三井造船等。其中,三菱重工、石川岛播磨重工、住友重机、日立造船、三井造船负责制造大型水面舰只,潜艇由三菱重工、川崎重工负责建造。如战时以60%的造船能力转产,年造舰吨位可达300万吨。也就是说,届时,日海军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扩大6~8倍以上,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庞大的舰队。
(三)军械工业
战后,日本受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不得向国外出口武器,所以日本武器生产规模和产量有限。但是,武器生产技术水平相当高,如日本制造的90式坦克、120毫米自行榴弹炮等均具有世界一流水平,而且有许多产品如车辆、电子器材等产品通用性又很大,因此,日本军械工业生产能力强、潜力大。
日本生产坦克的企业主要有三菱重工、日本制钢、小松制作所3家,仅三菱重工就有年产2000辆坦克的能力。到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坦克年产量为1290辆(1942年)。当时,日本95%的坦克是由汽车工业转产的。80年代以来,日本汽车产量一直保持在1100~1200万辆左右。如果21世纪初发生战争,日本以5%的生产汽车能力,即60万辆的能力转产坦克,按45辆汽车转产1辆坦克计算,可年产坦克1.3万辆;如按以15%的能力转产坦克,可年产4万辆左右。假定未来战争日本陆军按每1个步兵师装备60辆坦克的标准计算,前者可装备216个师,后者可装备660个师,若按目前日军坦克师编配232辆坦克计算,则可分别装备56个师和172个师。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火炮最高年产量(1943年)为5900门。目前,日本生产火炮的主要企业有日本制钢所、三菱重工、小松制作所、丰和工业等厂家,年产能力近万门。日军现装备各种火炮5000余门。二战时(1941年),日本用于生产火炮的钢材占当年钢产量的3%。如以1990年日本钢产量10347万吨为准计算,以3%即210万吨钢制造火炮,按每门火炮用钢10吨估算,可年产火炮30万门以上。
(四)导弹工业
战后,日本很重视对战术导弹和大型火箭的研制工作。目前日三军装备的导弹有90%是国产战术导弹,其性能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各种防空导弹的制导技术均居世界领先地位。海湾战争后美国国会对“麻雀”空空导弹的调查发现,其最复杂的制导系统的电路、电子芯片等组件是从日本、德国进口的。据称,日本采用尖端技术生产出一种名为“惠子”的肩射对空导弹,其性能优于美制“毒刺”式导弹,命中率几乎达到100%。目前,从事导弹生产的企业主要有三菱重工、三菱电机、川崎重工、东芝等。据预测,川崎重工1990~1999年可生产反坦克导弹13384枚;三菱重工同期可生产空空导弹7870枚,反舰导弹10764枚;三菱重工和东芝公司同期可生产防空导弹1772枚,其中包括“爱国者”导弹1142枚。需要指出的是,在日本生产导弹的有关企业中,生产电机和洗衣机电机的厂家占有很大比例,这为战时转产导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于90年代发射成功的"H—2"型火箭是一种大功率火箭,推力为2000公斤,能将10吨有效载荷送入低近地轨道,并能将2.2吨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因此,只要需要,日本完全有能力发展战略和战役导弹。
(五)原子能工业
目前日本从事原子能研究的单位达600多个,拥有50余套原子能发电设备,从技术上看,日本已具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据日本资料称,只要需要,日本能在3~6个月内制造出核武器。日本铀矿资源贫乏,1995年探明储量为7000吨。日本所需的核物质主要依靠进口,同时,也有相当部门来自核电站使用过的核燃料与衍生物的再处理。据报道,日本现储备的钚有20吨。此外,日本还与英国签定了协议,计划2010年前往返欧亚29次,从英法两国运钚30~50吨。为完成这一宏伟计划,日本专门建造了“拂晓丸”号运钚船和护航船。据专家们估计,到2010年,日本钚的储存量将达80~90吨,能制造约12000枚原子弹,成为世界上储存钚最多的国家之一。据日刊透露,仅东海村核电站处理后的核材料,就能生产出200枚“北极星”型核弹。由于日本已具备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火箭技术,并掌握了生产核武器的技术,因此,只要形势需要,日本便可将其储备的核原料转换为核武器,日本列岛将成为东北亚地区的最大核武器库。
三、日本军事工业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日本军队的建设将继续朝着“合理、高效、精干”的目标发展。为了适应未来日军武器装备高科技化的需要,日本新的《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对军工企业提出了小摊子和高技术化的要求,今后日本军事工业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一)继续走“寓军于民”的军事工业发展之路
受日本《宪法》制约,日本不能直接拥有专门生产武器装备的国营军工企业,今后日本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将继续委托给民用企业承担。由于日本许多民用企业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设施和科研水平,这又为日本的军事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据日军资料称,在对美国至关重要的25项主要半导体技术中,日本有12项占领先地位,8项与美并列。据报导,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的激光制导导弹的零部件,有80%使用了日本的产品。难怪美国报刊说:“海湾战争可以没有日本人参加,但是没有日本的技术,美国的尖端武器难以奏效”。日本走“寓军于民”的军事工业发展之路,其好处在于:1.可节省专门建厂所需的大量资金和维持费;2.由于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往往最先运用于军事领域,民间企业承担军品生产,可使各企业尽快掌握最新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3.制造军品的新技术向民品生产的转用和渗透,能大大提高日本工业生产水平和能力,促进工业的发展;4.避免军民两用产品生产技术脱节,便于战时转产和扩大生产规模。因此,今后日本将会继续走“寓军于民”的军工发展之路。
(二)自行研制为主,独立开发高新技术项目
从近年来日本防卫厅公布的年度装备预算情况表明,其武器装备的主要来源:海外采购占12%左右,国内许可生产占34%左右,自行研制占54%左右。这些数字表明,日本在购买国外先进武器装备的同时,将努力向自行研制为主的方面发展。日本“新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1996~2000年)指出,日本的军工发展要以国内技术开发为主,独立开发高新技术项目。军用高技术开发的重点是要依靠日本现有的兼用高新技术,独立研究解决军事装备中亟需的课题。采取的措施:一是组织各大公司联合研究或从国外引进后进行技术改造。二是建立技术论证性研究体制,保证高新技术的独立掌握。
(三)加强与美国的军事技术合作,完善自身军工技术
1990年9月,日美达成分享军事技术的协议,两国将在潜艇消磁技术、高级钢、陶瓷发动机、冲压火箭发动机和红外线探测装置等研究领域进行合作。1998年10月23日,日本正式决定就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建立与美国开展联合技术研究,并在1999年度防卫预算中拨款9.62亿日元。从1995年至1998年的3年间,日本防卫厅共投入5.5亿日元的经费,对研制战区导弹的技术可行性和是否能取得与所花费相应效果的问题进行研究。目前,日美两国政府已达成协议,将以成为战区导弹核心的四种导弹中的高空用海上发射导弹为对象进行研究。估计开发时间需4~5年。据防卫厅估算,在今后5年内将需要大约200亿日元的经费。日本积极对外合作的目的,一是要促进落后技术领域的进步;二是要使自己的先进技术在装备应用上协调化、系统化。尽管日本生产零部件技术和应用技术水平很高,但在系统综合性方面还很薄弱,需要同国外合作以完善自身军工技术。
(四)军工生产向大企业集中的倾向日趋明显
日本军工企业在生产上一直竞争十分激烈,日本防卫厅为提高军工产品质量,节省经费,保证及时交货,严格选择生产企业。军方将军品产值在企业销售额中所占比例超过10%的军工企业列为重点军工企业,在经费与投资上予以倾斜,提高这些重点企业军品生产的集约化水平,确保这些企业及其军品生产的功能和生产设备的开发能力,不受军品订货任务减少的冲击。目前在有资格接受军品合同的2000多家企业中,实际接受订货的只有近800家,而且日军的武器装备订购合同几乎全部集中在极少数的大企业手里,据统计,以三菱重工为首的几家大企业承包的军品合同总额占防卫厅合同总额的60%以上。今后随着日本防卫厅武器装备采购日益重视与大型军工企业的联系与发展,日本军工生产向大企业集中的倾向会日趋明显。
收稿日期:1999—07—6
标签:军事论文; 武器装备论文; 三菱重工论文; 军工论文; 日本军事论文; 日本工业论文; 军事技术论文; 军工产业论文; 武器论文; 海军论文; 造船论文; 导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