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市普爱医院 湖北安陆432600)
摘要:分析骨科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制定防治对策。方法:对64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69例,感染率为10.78%。以术后伤口居首位,其他依次是皮肤软组织、上呼吸道、泌尿系统、其他部位、胃肠道感染,并有3例是2个部位感染。在部位感染中,术后伤口感染45例,占部位感染构成比的65.22%,感染率达7.03%,为部位感染之首。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急诊手术感染率高于择期手术;抗生素围手术期使用者感染率低于持续用药者;另外,手术时间持续越长,感染率越高。结论:医院感染率的高低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加强切口感染率的监测与控制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骨科患者;感染;临床探讨
前言: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骨科各类手术的技术含量增大,置入体的种类增多。在监控和管理不力的情况下,医院感染率可出现回升趋势。医院内感染是患者住院48 h后所发生的新感染,其病情轻重不一。目前国内骨科医院内感染的有关资料较为少见。本文旨在了解骨科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制定防治对策。
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定期进行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1.1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对新上岗和在职医护人员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举办专题讲座和学习班,进行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知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等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
1.2 加强医务人员基础操作管理,发放消毒隔高制度管理小册子,随身携带便于翻阅。
1.3 每半年医院应对本单位医务人员进行一次院感染知识的小测试,了解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以便制定下一步感染知识培训的内容和方向。
2 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1 骨科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在护理中必须要做到:协助患者更换卧位并叩背,告知其要经常深呼吸,有效咳嗽,以利痰液排出。
2.2 骨科患者术前备皮的要求是: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术前要沐浴,并告知重点对切口部位清洗,对因病不能沐浴者,护士可协助患者实施床边清洁,目的是减少术区病原菌的致病机会。
2.3 防止患者伤口受到感染,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无菌物品受污染。
2.3.1 无菌物品柜应放在通风处。常规做无菌物品柜的清洁后,为防止湿度过大,需用洁净的干抹布抹干,待干燥后再放入无菌物品。
2.3.2 接收供应室下发的无菌包时,一定要确认无菌包完全干燥后,才能放到无菌柜内,以防无菌包长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3 紫外线灯开启前,可将无菌柜柜门打开,照射后再关上柜门,以防柜内空气得不到紫外线的照射消毒。
2.3.4 无菌包的有效期为一周,要每天检查一次,近期的无菌包放在近处,便于拿取。
2.3.5 治疗室、换药室要每天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照射时间为1h,无菌纱布、棉球等要在开启后24h内完。敷料缸要每天更换1次,以防止无菌敷料缸被污染。
3 落实手卫生制度
控制医院浸染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是洗手,控制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对每个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进行训练考核,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规范一次性手套使用范围,脱手套后立即手清洁。制定手卫生制度,安装感应式水龙头和干手机,洗手用的固体肥皂改用瓶装洗手液,在洗手池上方贴六步洗手宣传画,时刻提醒医务人员规范洗手,每个治疗车上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使医护人员在检查、治疗、护理每一例患者时都能及时进行手消毒,医院感染科随时对骨科医生、护士行手微生物监测,便于及时掌握动态情况。
4 建立严格的病区管理制度
由于探视制度不完善,探视没有固定时间,患者床边除有一名陪护外,经常还有几名探视者,这些探视人员不仅影响患者正常休息,还可能带入病原菌。因此,要建立严格的探视制度,集中探视时间,控制探视陪护人数,尽量减少室内过多人员流动,以免污染病室内空气或带入病原菌。病室每日定时通风4次,促进空气流通,病房每周紫外线消毒一次,门把手、病区走廊扶手等也应每日用“84”液擦拭一次,每日地面湿式清扫。
5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使用抗生素应从最低级最普通的开始,对于切口较大,可能感染及感染的伤口可以逐步用较高级的药品。临床上部分医师在不必要用高级抗生素时,就直接用三代、四代抗生素,破坏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导致菌群紊乱,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四个方面: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先用抗菌药物;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应加强对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要求医师首先,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其是否需要应用抗菌药物,其次,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后送检,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后再用药。
总之,发生医院感染会延长病程,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因此,对医院感染因素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对策。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督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细则,落实手卫生制度,严格病区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骨科的院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王枢群,张帮燮.医院感染学[M].重庆: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349-351.
[2]张慧德,宋从周.外伤977例救治回顾性分折[J].中华创伤杂志,1995,11(5):325.
[3]李宁,黎介寿.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进展[J].普外临床,1991,6(4):242.
[4]袁康,陆龙,张延霞.外科手术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3):179-181.
论文作者:黄海,鲁杰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患者论文; 骨科论文; 医院论文; 感染率论文; 药物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病原菌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