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抗反流病的临床改进论文_吴必超,杨书成,黄志华,陈健,金凤玛,袁志超

吴必超 杨书成 黄志华 陈健 金凤玛 袁志超

(江苏省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003)

【摘要】 目的:研究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入术后不同手术方式,探索术后抗反流,减少流性食管炎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间,经腹或胸腹联合切口,行根治性切除术260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随机分两组各130例:分别是根据术式不同分为:A组: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26号管状吻合器食管下端与残胃大弯后侧壁吻合组,B组:同上述器械吻合后,在吻合口前方将胃壁与食管前壁内翻间断缝合三针,对残胃较大者,距吻合口3~4cm处,将胃大弯侧悬吊于膈肌脚重建人工胃底。两组患者者术后一月,六个月,分别观察术后胃排空,反流情况,对取得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术后可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病GERD。17例,发生GERD患者内镜下病变症状较轻,反流所致的食管炎症按Savary-Miller标准Ⅰ级7例,Ⅱ级4例,Ⅲ级1例,无Ⅳ级病例出现。反流率低于A组,共出现12例,其中Ⅰ级5例,Ⅱ级6例,Ⅳ级:1例,并出现慢性粘膜病变,瘢痕化伴Barrett食管并发症。结论:吻合后内翻和大弯侧上提悬吊重建胃底,将减少反流,且无吻合口狭窄发生效果满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AEG;手术;反流性食管炎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336-02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是治疗近端胃癌的常用外科方法,对于如何选择择手术入路,国内外还是有一定争议,对于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我院多采取经腹,SiewertⅠ型AEG患者采用进胸或者经腹经膈肌,也的采取胸腹联合切口。对于AEG术后患者出现的反流症状,以前我们通常用胃动力药,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或者让患者坐位进食,餐后适度减少平卧等被动方法,效果有一定限制,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和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本研究以A组作为对照试验组,与B组作为试验组,探索和偿试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SiewertⅡ、Ⅲ型合理术式,为的选择提供临床经验。减少和减轻反流性食管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寻找更合理的方法,减轻或预防术后反流,我们在原有手术基础上,试着改进重建吻合口的方法,为企盼图减少反流性食管炎能获得益处。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利用我院外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间,开展经腹或胸腹联合切口,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260例,其中SiewertⅠ型AEG患者12例、SiewertⅡ型患者116例、Ⅲ型患者132例,男141例,女119例。年龄30~81岁,平均51±14.2岁,A、B组所有病例数均为随机分配,研究资料的病例,病程,病灶大小,侵犯程度和病理、性别、年龄等均相似,以减少非研究因素干扰的影响。

1.2 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间开腹行根治性治疗的260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以下二组:A组: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26#或29#管状吻合器端(食管下端)侧(残胃大弯后壁)吻合组(130例,男76例,女56例),B组: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26#或29#管状吻合器端(食管下端)侧(残胃大弯后壁)吻合+吻合口前方胃壁与食管前壁内翻缝合,并距吻合口2~3cm处胃大弯侧悬吊重建人工胃底组,(130例,男65例,女63例)。比较术后两组病例,一个月和六个月胃排空时间,胃返流情况,吻合口狭窄,通过术后上消化道钡剂造影,胃镜检查,观察钡剂流进十二指肠时间,吻合口有无狭窄,有术后嗳气返酸、返胆汁症状的患者观察食管粘膜有无粘膜损害,渗出病变,红斑伴或不伴有渗出或表浅糜烂,慢性粘膜病变,有溃疡、管壁纤维化,Barrett病变等。为减少部分病例害怕因检查对身体不利影响。检查前做好相关解释工作,避免拒绝胃镜和病理活检,影响本组部分数据统计计算。

评价标准:排空过缓(以超过6小时钡剂排空不完全,或残留大于摄入量的50%),狭窄:造影吻合口小于7mm或胃镜不能通过。胃返流:术后每日主诉有嗳气酸返酸,餐后返流和呕吐少量食物。

2.结果

A组130例中,排空过缓1例、狭窄0例、胃返流34例,反流所致的食管炎症按Savary-Miller标准Ⅰ级19例,Ⅱ级11例,Ⅲ级3例,Ⅳ级:1例,并出现慢性粘膜病变,瘢痕化伴Barrett食管并发症。胃食管反流率26%。B组130例中,排空过缓2例、狭窄0例、胃返流17例,其中反流所致的食管炎Ⅰ级7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0例,反流率低于A组。胃食管反流率为13%。如表1所示。AEG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管状吻合器端食管下端和远端残胃大弯后侧壁吻合后,将吻合口前方胃壁与食管前壁内翻缝合,胃悬吊重建人工胃底,将减少反流,且无吻合口狭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较A组能降低GERD发生率。

3.讨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作为一类不同于食管癌和胃癌的独立疾病。但其5年存活率较低,为26.6%~38.5%[1]。也有报道5年存活率在60%以上,主要归结于早期治疗和医学进步。Siewert分型是胃近端腺癌常用的方法,临床主要病例以Ⅱ型和Ⅲ型为主。而以食管远端肠上皮化生(Barrettesophagus)为主要的多见于I型,由于AEG根治术,切除了原有的贲门结构,导致连接部的括约功能丢失,胃内容物进入食管,导致患者出现症状及食管黏膜病变。手术后吻合口疤痕,挛缩导致吻合口狭窄偶有发生,术后更多见的是造成胃食管反流,常见症状为反酸,烧灼感,胸骨后隐痛不适,进食不适,大便隐血等。如果不及时处理,

可发展成术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客观上它是一种多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运动障碍性疾病。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严重者可发展成Barrett食管。在GERD发病机制中,最主要的是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状态。原有胃食管交界的解剖结构有利于抗反流,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和膈肌脚的收缩,对胃食管反流均有拮抗作用,手术后改变了这一基础,因此为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甚至GERD,临床工作者进行了各种研究,徐群[2,3]等 利用腹腔镜行Nissen和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术后均未出现反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Nissen这种术式应用广效果佳,尤其是对术前食管测压证明食管功能正常的患者更为适用。

本试验组,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26号管状吻合器食管下端与残胃大弯后侧壁吻合,尝试在吻合口前方将胃壁与食管前壁内翻间断缝合三针,对残胃较大者,距吻合口3~4cm处,将胃大弯侧悬吊于膈肌脚重建人工胃底,可以达到以下目的:升高食管下部括约能力,内翻折叠的胃不但加强吻合口安全,还能将前侧粘膜皱折增加起活瓣作用,只允许食物向下单方向通过。重建人工胃底的作用可防止在进食吞入气体时,减少嗳气的发生率。在手术基础上,适当加以改进,不增加手术成本,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取得良好效果,避免了术后服药的不便,减少患者经济地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照组A组中,A组胃食管反流率26%,而B组中,仅为13%。说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由于所选病例数较少,仍然需要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池苗苗,戴飞飞,王亚坤,谢长生.Her-2表达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15年第24卷1期,49-51.

[2]陈建峰.腹腔镜下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Rural Medicine and Pharmacy,2015年,22卷(19期):29-31.

[3]徐群,杨福全,刘佳鑫,郭自成,徐琨,孟相真.《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16年04期.

论文作者:吴必超,杨书成,黄志华,陈健,金凤玛,袁志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  ;  ;  ;  ;  ;  ;  ;  

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抗反流病的临床改进论文_吴必超,杨书成,黄志华,陈健,金凤玛,袁志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