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十五大精神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十五大报告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面对这种形势,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其在推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邀请有关人士进行了研讨。现把研讨内容摘要如下,以飨读者。
思政工作的新课题——认清经济改革的走势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提,在于对现行政策的理解。从这点出发,作为政工干部,应该关注十五大报告中对我国经济改革政策的突破。
首先,在所有制结构上,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作出了新的概括,即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但由于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不能把基本经济制度简单地等同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要拓展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范围,使非公有制经济由“制度外”进入“制度内”,从制度上给其确定“名分”。我们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进一步突破片面地追求所有制关系上的“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误区,确立集体经济重要地位和非公制经济的合法地位,实现由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低级形式”转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两者相比之下,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更广泛的形式。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并且鼓励其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而非权宜之计。
其次,在公有制经济含义上,拓宽了公有制经济的范围,科学地界定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两个基本范畴,即在对公有制经济内涵的认识上,要突破把公有制等同于国有制,并以单纯量的比重来衡量的误区,科学地界定“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要认为国有经济比重越高越好,要积极发挥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的作用,树立“不求其纯,但求其佳”的观念;在国有经济的布局上,要突破“全面出击,包打天下”的误区,公有经济占主体,不是国有经济占主体,要把国家有限的财力用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性经济领域的更好发展。
第三,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等新的判断,即在产权制度上,要分清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要突破把所有制实现形式视作基本经济制度属性的误区,不仅要努力寻找同一所有制的不同实现形式,而且要努力寻找不同所有制的相同或相近的实现形式,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要更新公有制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的观念;明确肯定股份合作制也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在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上可以采用国有经营和公司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要突破“资本”即姓“资”、“流动”即“流失”的误区,确立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在更广阔的空间、更高的层次上提高国有企业的规模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
总之,十五大解决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拉开了改革开放以来又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帷幕,也为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需要指出的是,对这些课题的研究,都应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那就是经济的发展。
倡导积极的探索精神
在切切实实地贯彻和落实十五大部署的时候,进一步发扬十五大所倡导的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进行积极探索的精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强化探索意识,提高我们的探索能力,这才能把十五大精神贯彻落到实处。
强化探索意识,是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要求。坚持探索,就是坚持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新阶段,就在于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理论。具有强烈探索品格的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正确地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坚持、丰富、发展相统一,才是真正地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这就要敢于和善于进行探索。十五大报告就是实践这个要求的范例。十五大报告不仅十分深刻地阐明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而且,根据新的实践提出的呼唤和已然提供的经验,作出重要的理论概括,进一步为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贡献了许多对现实工作具有根本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突破了长期以来困惑人们思想、阻碍人们实践的一些“框框”,从而作出了群众衷心渴望和热烈欢迎的、进一步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系列具体部署。我们要真正地理解把握十五大精神,在实践中把十五大精神贯彻落实,就一定要有很强的探索意识。发扬积极探索精神,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推向前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这才是真正地而不是口头地贯彻十五大精神。
第二,贯彻十五大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要求我们针对新的实际,以探索精神寻找搞好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具体方式方法手段。十五大提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战略、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但是,结合新的形势和各行各业的具体实际,如何落实,仍然需要我们按照十五大精神去探索具体实现方式。我们一定要放开眼界,了解方方面面,任何别人的成功经验都需要学习、任何别人的失败教训都需要记取,但说到底,都只能是参考。根本的还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寻找适合自己地区、单位实际的路子。这才是真正地从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
第三,探索一定要“顶天立地。”“天”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地”就是火热的群众性的实践。我们的探索不是无目的无方向的乱闯。我们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的探索。特别是要学习十五大所概括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根本世界观方法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我们就会有很强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就能够开动脑筋去观察、去思考。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搞了近二十年,我们所面对的现实生活中,就工矿企业而言,无论是企业改革还是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领导班子建设,无论是发展路子还是职工队伍建设,等等,都有着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经验教训,这是巨大的值得发掘的宝库。只要我们抱着同群众同命运的态度,我们就会冲破种种“框框”,走出一条好路来。特别是当群众实践同某些“框框”不相符合的时候,我们应当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创造。十五大的许多新观点新论断,就是对群众创造的总结,就是对群众创造的肯定。十五大精神的贯彻,已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许多克服现实困难的办法和路子已经提了出来。我们应当同群众一道去进一步地探索实践。
第四,探索就不会是“十全十美”,要把探索作为一个过程。邓小平同志生前一再地提醒我们,没有十全十美的方针,这是一个彻底辩证法的思想。我们的一切认识都受着客观矛盾展开表现程度和认识能力敏锐深入程度的限制,从来不会是一览无余、一览无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庞大的超系统工程,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素是很多的。我们既不能因为探索会有缺陷而畏首畏尾,要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同时,我们一定要切记,改革探索是一个过程,不要把一时一地的成功,当成完美无缺的事物,而要善于进行不断的再认识,使我们的认识不断地臻于完善。
列宁说得好:“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我们要抱着“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的科学态度,永不停止地进行我们的探索。
(本版稿件由兰海燕整理)
贴近经济工作 围绕企业实际
高举旗帜、全面推进,是党的十五大的主题和灵魂,它不仅关系到现实,更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围绕主题、突出主题,我感到最重要的是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贴近经济工作,贴近企业实际,具体讲:
一要把十五大精神和企业改革的探索相结合,为经济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要把十五大的主要理论突破给大家讲清楚,把劳动联合、资本联合的新问题讲清楚,讲清资本联合对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影响。这种联合实现了职工政治主人与经济主人的统一,主人地位由政治意义上的职工民主投票、民主管理等拓展为资产所有权,从而提出了怎样当主人等一系列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要让职工从切身体会、切身感受中去认识十五大精神,更自觉接受十五大理论。
二是要给思路,要总结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当中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当前在企业兼并、资产重组、减员增效的进程中,真正的政治家、企业家都应该看到,职工下岗,本身就是在牺牲个人利益为企业第二次创业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宣传减员增效的同时,宣传无情下岗、有情操作,宣传再就业,以此推动改革进程,同时鼓励下岗职工寻找自我价值的实现形式。
三是要抓观念,通过观念的更新,把十五大精神变成全党全民的意志和行动。其中,首先要解决国有企业的生存观,解决靠上面给奶还是到市场中去找奶生存的深层次观念,引导企业的市场意识;二要解决分配观,提倡按劳分配,但要强调有效劳动,而不能演变为上班即是劳动,出勤就能拿工资;三要强调管理观,即解决管理以产品为中心还是以市场为中心的问题,以此推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变革;四要解决企业怎样把工人当主人、工人如何实现自己“当主人”的主人观。把企业对职工的感情投资当成换取职工劳动热情的手段,体现的并非是依靠职工办企业,既是不平等的,也是浅层次的;五是要解决企业的发展观。国有资产运用,要从整个民族工业的高度去考虑,而决不能从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甚至什么“名分”、级别去狭隘地运用。同时,发展观也涉及到企业本身由外延式再生产到内涵式发展,由产量到质量,由粗放到集约的一系列观念变革。
邯钢、鞍钢这几年来的经济形势不错,就主要归功于其观念的转变。
党员讲奉献 组织讲关怀
我们河南省华新棉纺织厂于1921年建厂,现有13万纱锭,占地一平方公里,职工1万1千人,退休工人4000多人, 包括家属将近4 万人。 1991年棉纺行业正在限产压锭的时候我来到了全国大一企业华新纱厂当厂长兼党委书记,这6年来,我们这个厂, 在整个棉纺系统普遍滑坡的情况下,职工收入逐步上升,连续3年被评为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我们还成为全省仅有的两家“两纱、两布”进出口单位,河南省唯一的一家棉纺系统保税工厂,还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也是河南省棉纺企业唯一的一家。这些成绩的取得,我个人认为,与我们走出党建工作的两个误区有关。
第一个误区是“以不变应万变”。我在进厂三年后以满票当选了党委书记,当选那天开了一个全体党员代表大会,我给大家谈了这个问题。我说,我当了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工作,我想问你们几个问题,这就是这十年来,我们党组织的威望、党员的威望是高了还是低了?这十年来,要求入党的年青知识分子和青工是多了还是少了?这十年来,我们党员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强了还是弱了?这十年来,我们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很多人都在回避、都不愿触及这个问题。五十年代初创建的以“三会一课”为基础的党建经验,是很好的做法。但是这四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为主体变成了以市场经济为主体;在社会文化结构上,党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在社会经济结构中,过去贫富差距很小,现在差距有所加大,在国际关系中,过去我们是关着门闹革命,而现在是开着门搞建设,各种思潮都进来了。所以党建工作要跟着形势走,跟着社会走,就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据此,我们首先提出一个口号叫“党员讲奉献,组织讲关怀”,我们要求党员讲奉献,这是组织原则,但是组织要讲关怀,我们提出要讲以下几方面的关怀。第一,从政治思想觉悟上关怀,教他们弄清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第二,从生产技能上关怀,培养他们成为最优秀的分子,使他们不仅在政治上过硬,而且在生产技能上具备高超水平。第三,从生活上关怀,我们厂许多人的老婆孩子都在农村,他自己在纱厂是个党员,一到秋收秋种、麦收麦种忙的不得了,我们怎么办,我们就组织二三十个党员,抓紧收完,让他们放心,安心回来上班。谁有其他困难我们也帮助他,这就是生活上的关怀,实际上是解决生活上的急需;第四,在思想情趣上的关怀,党员容易受到攻击,被人们孤立,因为先进的东西往往超过世俗,所以就会受到世俗的攻击,我们就是要培养他们超出世俗的本领,而不畏世俗的攻击。这四个方面就是我们提出的“党员讲奉献,组织讲关怀”。
我们认为党建工作第二个误区是“有钱就有经验”,前段新闻媒介和理论界,提出的经验多是好的企业的经验,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是坦率地讲,这些经验用途很小,因为在中国整个社会转轨变型期间,困难的地方和困难的企业是大多数的,应该走出一条如何稳定职工队伍,稳住自己的企业不断上升的经验。我们一谈企业经验就是你这个经验带来了多少效益,盈利了多少?这样实际上就走入了“有钱就有经验”的误区,造成我们很长时间,或者说从企业改革以来一直宣传胜利者,第一个胜利者垮台了,再宣传第二个胜利者。到底其中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我认为现在重要的是要真正总结困难企业如何稳住职工队伍,如何稳步前进的经验,这将成为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因为在复杂的事物中间都有个共性的东西,营造一种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是摸索目前改变共性的矛盾之必须。所以我觉得目前党建工作应抓住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大部分企业都在困境时营造一种社会文化或企业文化补偿由于改革给职工带来的精神压力;营造一种基本上和我们倡导的世界价值观和方法论合拍的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我觉得理论界谁能领导这个文化的营造,谁将执中国近年来整个理论界理论创造的牛耳。
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
党的十五大向全党和国有企业的全体职工提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我认为要注意把握住三个环节。
解放思想。现在国有企业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也确有一批像邯钢那样的企业在困难中脱颖而出。关键是解放思想,看准了的事,就去试去闯,敢于付诸实践,只有思想解放,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才能真正迈出企业深化改革坚实的一步。
更新观念。思想观念的更新是取得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基础。观念的更新取决于认真而全面地学习党的十五大文件,清醒而冷静地对待现实。每个人的行动是受观念支配的,在企业,观念更新不仅是领导的事,同时也是每位工人的事。实践告诉我们,在资产重组、资源优化、结构调整的同时,要以十五大精神为指针,进行观念转变更新。
探索务实。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原则办法……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讲得很具体清楚了。但是由于各企业的规模、产品、资产、市场、区域、人员结构、传统习惯不同,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刮风”搞“一刀切”是行不通的,切不可照搬照抄,现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股就灵”的思想。,必须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冷静而全面地进行归纳和总结,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
重视“文化纽带”的作用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改革的突破也必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的发展。
首先,促进了文化观念的变革,强调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强调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相一致,在企业内部,以培育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为主旨,要努力培养员工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以科技进步为目标,提高全员科技文化水平,培养情商、智商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吸引和组织职工广泛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在企业外部,要强调诚信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向社会辐射文明。
其次,要用“双纽带”的观点看待企业发展。在企业向集团化、股份制等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经济纽带的维系作用,也要看到企业文化在经营哲学、集体价值观、企业目标、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维系作用,看到繁荣经济与繁荣文化的共生互动、相得益彰。现在的问题是,强调“经济为纽带”多,而对“文化纽带”重视不够。
第三,在企业文化运作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主导与主体作用的相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具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特点,它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面向迅速发展的高科技及先进的管理思想,吸引了广大群众参与。因而,企业领导者要善于倡导,推动企业文化发挥主导作用,而广大职工群众则要承担起企业文化主力军的作用,在主导与主体的结合中,实现文化力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标签:公有制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政治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中共十五大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