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王振林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王振林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 271000 

摘 要: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协调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校本教研的根本目标。校本教研必须立足于课程,关注学科发展,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教师和学生在校本教研实践中的主人翁意识,在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校本教研 实践 探索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协调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校本教研的根本目标,校本教研也是实现根本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代表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决定学校的品位,是学校品牌的生命。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教研活动主阵地、以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提高及学校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到今天,学校的校本教研已有大量、丰富的实践积累的情况下,很好地对校本教研进行反思、总结,揭示其中的主要问题,探索校本教研进一步发展的道路,对于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和品味,最终实现促进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和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结合我校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探索,谈一谈我对校本教研的几点探究。

一、立足课程

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结合我校现实情况,首先应该展开对主课程的探索,加大长板,弥补短板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关键就在于既要顾及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又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以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为例,《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定位于交际工具、文化载体,要关注语言的能力。其内容包括不仅是读写,还有听说,在开发学生潜能时,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要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我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程度较高,无论是对中国诗词大会的关注度还是在学校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的参与度,都体现出他们热情洋溢、蓬勃向上的积极性。如果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借助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有限章节和篇幅,适当地延伸教学长度和深度,比如相关课外文章或是书目的推荐、传统文化兴趣学习小组的成立等具体措施,这样既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又有利于语文学科形成独有特色。

顺应改革形势,立足课程,着眼学生,逐步研发并完善校本课程,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以理论为依据,借鉴其他学校成功案例,才能保证课程改革方向的准确性,一切又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

二、关注学科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阶段,提高质量是首要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标志之一就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课堂是学习发生的主要地方,学科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培养学科素养、提升学科能力。能力是运用知识技能顺利完成活动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够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学科能力的内涵是系统化、结构化的学科知识、技能及稳定的学科经验范式对完成活动的调节。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主持的课题“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中提出学科能力是指学生顺利地进行相应学科的认知活动和问题解决活动所必须的、稳定的心理调节机制,包括学科学习理解能力、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和学科创新迁移能力。

那么,教学如何实现从学科知识获得向学科能力发展转化呢?一个学科在教师的眼中和学生的眼中总有不同的样子。区域教研部门要使学科回到学科的本来面目,丰富教研内容,指导教师培养学科思维,使教师产生学科情节,提高教师培养学科能力和课改精神。

1.丰富教研内容。一要帮助教师及时补充、更新学科专业知识,丰富跨学科知识,提高教师理解课标、把握教材的能力,更好地面对开放性问题的讨论和探究式教学的开展。二要帮助教师具备系统的分析能力,关注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学科价值、社会价值,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再分节落实,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发展的层级、学习的障碍点和发展空间进行分析,以此为主要依据设计教学活动。三要帮助教师具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意识,设计丰富的、适切的、具有挑战性的、促进深度参与的高级思维活动任务。四是指导教师关注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视角、方式和层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流程。以上方面需要教师们从各级各类公开课、研讨课以及讨论会中进行落实。

2.培养学科思维。一是加强对教师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二是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教研相长。一方面,每个学科的特点不同,那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就有差异,教育科研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另一方面,教师的学科思维能力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提高学科能力。一要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教师要成功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不断关注本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提高学科素养,努力研究、探索本学科的学习规律。二是要提高教师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能力。一方面教师要抓住新课改过程中赋予我们的自由权利,认真钻研教材,构思教学设计,使自己的课程在科学完整的基础上更加具有创新性和丰富性。另一方面,就是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与实践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综合规划,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三、聚焦课堂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许多地区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突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正视在课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教学重形式、轻实质,有些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学生学习的质量却令人担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受到摧残。因此,如何实施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定义和说法很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最基本的、核心的内容还是一致的,并没有太大的出入。其内涵可以理解为“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教学策略和过程,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我校的教学工作正是为了打造有效课堂,制定实施了课堂七要素作为教学评价目标。把眼光精力放在课程上,从明确目标、学生展示、教师精讲、学生质疑、当堂小结、训练达标和预习作业七个要素入手探索课程教学的开放性。

虽然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涉及的因素很多,不可能一概而论,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且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还不断发展变化,派生出一些新的理念和做法,它是一个不断发展、探究的过程。那么就应该在一定的时期,制定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解决方案。

我认为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新一轮的高考改革马上来袭,这就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以新高考改革为导向,又需要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进行合理整改补充。

教学的设计要服务于教学目标,从导入、精讲、习题演练、小结每个环节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战。那么这就必须利用好每周的集体备课和教研课评课的机遇,集大家之所长,不断打造高效课堂、精品课堂,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一步打造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提问,逐步地在探索和实践中实现名师经典课堂的打造,再让经典课堂成为经典课程模式,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向。

四、激活主角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斯滕豪斯致力于扩大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他主持的教育应用研究中心就致力于“消除研究的神秘化,使研究民主化,鼓励大量学校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然而,当前形势下,一些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仍然还只是个口号,或者仅仅停留在研讨阶段,能够切实参与到校本教研的教师队伍还只是少数。这与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主角意识、积极性主动性有着莫大的关系。

实践的主角是人,教育实践的主角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在校本教研这一重要活动中,要重视教师在其中的主体作用和带动作用,而教师教学观念、教学主张、教学思想都可以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老师的潜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营造良好氛围,引领教师自觉学习。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教育实践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作指导。学校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引导教师从提高认识入手,进而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集体学习是校本理论培训的重要组织形式。日本的教育学者佐藤学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作为一种以学校为单位的参与和沟通的过程来把握的,先是教师自身实践的反思,其次是学校同事的相互研修。”学校重视全体教师的集体培训学习,充分发挥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校本培训服务。一是发挥行政领导与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分管行政、各科组长在科组进行的学科理论专题讲座1—2次;骨干教师的教学理论小讲座2—3次;科级组活动中教师个人承担的某一理论小专题讲座等。二是重视教师的开放学习交流,想方设法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充电。每位教师学习回来都要在科组做学习反思讲座或上学习汇报课,把最新的教研动态、方向带到科组里,让科组老师都能清晰地了解现在的教学动态,提高教师领悟新课标以及驾驭教材的能力。重视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理论的培训,努力促进学校教科研浓厚氛围的形成,以科研促教师教改水平的提高。

2.为各层次教师创设施展才干的平台。学校除了积极引导推荐教师参加校级、区级、市级的师德、师能培训,激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还特别注重对学校不同能力教师的培养,对每一个层面都提出具体的研究要求:

首先是对全体教师的,要求每位教师加强自我学习与实践反思。其次是对骨干教师的,针对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开办新老教师结对子等活动,从而让老教师更好地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发光发热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不断向更高一级目标迈进。

针对青年教师的,对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以帮扶为主,同时又严格要求,听一节老教师的课,写一篇备课,组长考核通过后才能自己上一节课。而且领导班子对新教师尤为关注,除了定期的谈话还有定期的听课指导。另外除了定期推荐年轻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还举办了青年教师联盟等活动,使年轻教师迅速充电,尽快成长成熟,早日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教师。

让学生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个性差异,创造一切条件,为学生搭建与教师以及教学管理者互动的平台。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中,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位置和一定的时 间,让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让学生谈谈学习后的感受和感想,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等。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即张扬了个性,分享了研究的快乐,实现了主体地位的回归,学生的意见也为教学提供了反馈信息。教师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样的教研活动才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五、提升素养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学科素养深厚的,一个学科素养深厚的人未必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因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核心素养体现在诸多方面。校本教研以校为本、以生为本、提升素养,就是要求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和政府部门的各种权利,彻底下放到学校,是教师、学校、家长甚至学生都能够具有更大的自主空间,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需要,提升各方面素养。

教育部通过扎实有效地推进中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和十八个要点落实“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养。“打铁先要自身硬”,核心素养使素养教育迈入了2.0时代,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有较高的综合素养。

1.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举措,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是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育人模式。核心素养非常明确地回答了“树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规定了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不仅如此,核心素养的内涵中,非常明确地将人的道德素养置于重要地位,比如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因此,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在课堂上举止文雅、谈吐有序,能够以身示范,并且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品行,立德树人,课后也不能忘记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坚持学习,与时俱进。教师要不断读书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不断深化自身的学科素养。如前面所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考政策的不断变化,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加强继续教育,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掌握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

3.勇于反思,善于创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善于创新。反思与创新就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在灵活的课堂上,学生受到了激励、鼓舞、指导和召唤,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丰富的情感体验,为自我的个性彰显、心态开放创设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实现了一种有效的分享、成功的给予、自我成长与实现。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这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方式、师生关系显得更为重要,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在和谐的师生互动中,教会学生真正的素养是什么。

4.重效率,勇担当。通过开展“重效率,勇担当,作表率”主题实践活动, 在教育教学中,其实不仅仅是党员同志,其实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肩负提升效率的责任,勇于争创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能够使教师队伍形成良性的竞争,极大地提高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又能感染学生甚至是家长,形成积极文明的良好氛围,相互促进,相互激励,从而提升全校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幸福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培养和完善。

六大核心素养、十八个要点是校本教研的固定点,十八个要素,十八个固定点,指引了校本教研与课程教学的结合。核心素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不断地反思、总结、学习、提高。

综上所述,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学校进行新课程校本教研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校本教研的探索需要立足课程,聚焦课程,积极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培养教师和学生在校本教研实践中的主人翁意识,在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作为管理者要根据本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校教学的实际状况,从而进行相应的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提升本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裴娣娜 主编 杨小微 副主编 《现代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6页。

[3]张行涛 李玉平 走进校本教研[M].开明出版社,P11。

[4]冯红果 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4,1-63。

[5]余文森 校本教学研究新内涵[J].中小学教育,2003,(7)。

[6]佐滕学 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48。

[7]冯石宝 冯保良 《重视校本教研中的学生研究》[J].《校本教研》,2009,(3),4-5。

[8]顾泠沅 王洁 校本教学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更新范式[J].2016年国际教育教学大会主题报告之一,新思考网。

论文作者:王振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王振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