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益论文_李秀玲

浅谈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益论文_李秀玲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密切结合实际,因材施教,要全方位导引学生的思维,切不可从单一方面去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控制在狭小的"巷子里",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益,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生思维 小学生 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7-052-02

一、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也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前提。好奇心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为促进学生好奇心的发展,教师应经常向他们提供能观察和知识探求的主要情境;善于提出难度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找到答案。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要充分了解学生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 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

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讨论。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太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的主动性减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我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

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三、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不苟于常规的方法

创新思维的最本质特性是求异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但事实上人们总是习惯地认识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视其彼一面。若能运用逆向思维,破除"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从彼一面去探索,反其意而思之,行之,就会有新颖独特的发现。如有这样一道例题:"工地运来水泥24吨,运来的水泥是黄沙的2/5。运来黄沙有多少吨?"在师生共同探讨设未知数列方程和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解答后,引导学生从另一方面去思考,运来的黄沙是水泥的几分之几或多少倍,从而用不同前面的方法解答。

四、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只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

五、引导学生思维发散

发散思维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过程,导引学生大胆创新,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的限制和束缚等,是从已知导向未知,从而获得创新结果。它是导引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如学生数学教材有这么一道题:一台拖拉机耕一场地,10小时耕了这块地的5/9,照这样计算,耕完剩下的地还要几小时?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索解答:按工程问题去解,按归一法去解,按倍比法去解,按分数问题去解,按比例知识去解。共有十几种列式,都可求出还要8小时耕完剩下的地。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这些算法,学生一目了然。各种算法变换了角度,多层次去思考,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学生思维开阔多了,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大有益处。

总之,在数学的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彦峰.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都市家教.下》.2015.07

[2]佘书民.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01

论文作者:李秀玲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益论文_李秀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