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扩展模型指导下的中国宏观政策配合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导下论文,中国论文,模型论文,宏观政策论文,MF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24.9文献标识码:A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弗莱明在20世纪60年代所提出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F模型),引入了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研究了开放经济中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图形分析方面,由IS曲线、LM曲线与BP曲线的组合表示各种经济状况。本文将首先构建一个符合中国经济状况的MF扩展模型,再分析中国现阶段MF模型的特性,最后结合情况,考察中国宏观政策的配合问题。
一、MF扩展模型
(一)MF扩展模型假设条件
1.总供给具有完全弹性
中国经济体系中存在着可用作扩大再生产的资源,而且数量比较充分,因而可以假定总供给曲线比较平缓。
2.国际贸易理论小国假设
从国际贸易来看,中国目前主要是世界价格和利率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
3.资本不完全流动
当前中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但在引进外资、对外举债及对外投资中,套利资本的内流外流不可避免,因而假定资本不完全流动。但是资本流动仍然是本国利率的增函数,本国利率越高,资本流入越多,即0<Ki<∞。
4.固定汇率假定
中国名义上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政府一直通过央行保持人民币与美元近乎固定的汇率,而且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一再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因而可以假定我国实行的是准固定汇率制度。
5.国际收支盈余假设
在目前特殊经济环境下,我国政府追求的目标不是零国际收支,而是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双顺差、国际收支盈余、外汇储备增加,从而为保护人民币和港元币值稳定提供基础。因此,可以认为我国政府追求的是内部平稳和外部国际收支盈余作均衡状态。但是如果把国际收支的一定盈余额看作是国际收支均衡状态,仍然可用BP曲线来表示。
(二)扩展后的MF模型的建立
1.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
IS曲线是在开放经济中能使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
Y=C(Y,i)+I(Y,i)+G+NE(e,Y) (1)
Y:国民收入。C:私人消费,随收入递增,利率影响为负。I:私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是收入的增函数。G:政府支出,设为外生变量。NE:净出口,是实际汇率的增函数,收入的减函数。
由于商品总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假设条件,所以商品国内价格P和国外价格P[*]之比是固定的,因此,可以认为净出口直接决定于名义汇率E。
2.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
LM曲线是开放经济中能够使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组合点
L=M/P=L(i,Y)
(2)
L、M/P是实际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收入的增函数。
3.BP曲线
BP曲线是能够使国际收支平衡的收入与利率组合点。国际收支平衡针对线上项目,表现为
BP=NE(e,Y)+K)i)=0
(3)
BP为国际收支差额,NE为净出口,其偏导数为NE[,e]>0,NE[,y]<0,K为净资本流动,其导数为Ki>0。
在资本不完全流动条件下,BP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正值,反映随着收入增加,利率必须上升,才能维持对外平衡。这是因为当收入增加时,该国进口随之增加并引发贸易赤字;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必须有更多的资本流入;而在资本不完全流动条件下,只有提高利率才能保证资本流入增加。BP曲线将分析空间分为两部分:其上方的点反映国际收支盈余,其下方的点反映国际收支赤字。
在我国政府追求双顺差的情况下,BP曲线表示使国际收支顺差保持在一定值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BP曲线上方表明国际收支顺差大于政府意愿水平,反之则表明小于意愿水平。
在MF模型中,如果三条曲线正好相交于一点,且该点对应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那么该国就同时实现了对内和对外平衡双重目标。如果这三条曲线没有相交于一点,或者交点没有对应于充分就业收入,那么,政府就需要采取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进行调节。
图1 MF的扩展模型(内外平衡状态)
二、中国现阶段MF模型特征
在当前阶段,中国的MF模型呈现陡峭的IS、BP曲线和平缓的LM曲线,并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粘性。
(一)陡峭的IS曲线及其有限移动范围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根据式(1)求IS曲线的斜率,得
di/dY=(1-C[,Y]-I[,Y]+NE[,Y])/(I[,i]+C[,i])(4)
首先,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CY比较低。物价水平持续多年的下跌,使人们预期物价水平会进一步下跌。随着福利体制改革的深入,居民未来生活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使得我国居民整体消费倾向呈现走低的趋势。从1991年到1998年,我国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1.05、0.65、0.80、0.82、0.85、0.73、0.58、0.35,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第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Ii长期较小。一方面由于我国很大部分投资是行政行为,很少受到利率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在当前消费需求不足、价格回落的外部宏观环境制约下,投资需求缺乏扩张的基础。利率的下调虽然在总体上可以降低投资成本,但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没有消除,利率对投资的刺激作用有限。
第三,同样由于信心不足,目前的投资需求收入弹性I[,Y]较小。私人投资增长率远低于经济增长率。
第四,净出口的收入弹性NE[,Y]的绝对值有不断上升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贸易管制的逐步放开,在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后,中国市场必然成为外国商品重点开拓的目标,进口增长有可能进一步加快。而由于国际需求不足,近年我国出口增长缓慢。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减速,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放缓。在这种进口增速一直高于出口增速,净出口加速缩小的情况下,负值的NE[,Y]绝对值较高。
第五,消费需求的利率弹性C[,i]很小。我国居民多为存款者,少有借款者,降息的收入下降效应抵消了其替代效应,所以降息对当前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不是很明显。特别是,在未来支出不确定的预期之下,储蓄不仅呈现出超常的稳定而且增量也一直较高,基本不受利率的影响。
综合以上多方因素,我国目前IS曲线的负斜率(1-C[,Y]-I[,Y]+NE[,Y])/(I[,i]+C[,i])绝对值较高,IS曲线较为陡峭。
我国短期内能有效推动IS曲线右移的因素有限,除了政府支出G外,其他因素短期内难以使IS曲线大幅右移。私人消费的扩大,需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对未来生活支出不确定性心理预期;投资的扩大,则涉及技术进步、融资渠道通畅和信心重建等方面;而净出口的扩大则需要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些因素都涉及到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长期问题。
此外,短期内能有效推动IS曲线右移的唯一因素——政府支出G受到财政收入的限制。当政府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时候,为了防止出现通胀,需要发行国债弥补赤字。而国债的发行规模依赖于财政的承受能力。我国到2000年底国债余额大约1万亿,约占GDP的12%,比1997年的6.8%上升将近一倍,大大增加了国债依存度。如果长此下去,中央财政将不堪负重。因此,财政支出的扩张并非无限度的,IS曲线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向右移动。
(二)平缓的LM曲线及其粘性
利率变动对消费和投资有一定影响。但是连续降息后,我国的名义利率水平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再降息对定期存款向消费和投资领域转移的刺激作用甚微。LM曲线已相当平缓,陷入准“流动性陷阱”。
此外,LM曲线还表现出相当强的粘性,货币供给增加缓慢。货币供给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在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基础货币的增加也受到外汇储备增长减缓的限制。同时,当前的货币乘数相当小,通过测算,1998~2000年货币政策乘数仅为0.39、0.38和0.38。这些主要由于银行超额准备率上升和居民的通货比率下降导致的。如1999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约占其总资产的11%。大量资金滞留在银行体系而没有流入实际流通部门,商业银行过大的超额准备率,减少了货币乘数。因此实际货币供应量并没有多大的增加。由此可见,LM曲线的移动非常困难,表现出严重的粘性。
(三)陡峭的BP曲线及其粘性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根据式(3)求BP曲线的斜率
di/D[,y]=-NE[,y]/K[,i] (5)
我国由于实行资本项目管制,资本项目主要是由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少数长期外债所构成的。外债规模为我国政府严格控制,外国直接投资主要由国际对我国经济信心和市场开放程度所决定,而较少受到人民币利率的影响。因此可以认为资本流动的利率弹性K[,i]极小,而当前我国净出口收入弹性NE[,y]较大,所以BP曲线斜率较大,呈现极为陡峭的形状。
在中国积极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下,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大大增强。“9·11”事件后,中国作为世界上安全系数较高的投资优选地的地位更加突出,并且由于加入WTO以后,我国的资本项目必将逐渐走向开放,资本流动性大大加强。在上述因素影响下,我国的BP曲线斜率有可能会减少,但就目前而言,还是相当陡峭的。
推动BP曲线右移的短期方法有二:其一为汇率贬值促进净出口。然而贬值是否能促进出口增长,还要看是否能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而我国的出口结构中相当部分产品要利用进口原料再加工出口或是低值生活用品的,人民币贬值并不一定能明显增加净出口。而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上保持不变,是中国政府的承诺,这就减少了我国利用汇率贬值促进净出口,使BP曲线向右移动的政策工具。从这方面来看,BP曲线存在严重的粘性。其二为政府降低国际收支盈余意愿,淡化外汇储备增加的意识。虽然考虑到下一阶段外商投资利润回收和支付外债本息的压力,政府为了稳定外汇市场,对外汇储备增长仍有较高需求,但是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相当高,外债依存度相对较低,而且我国尚未开放资本市场,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较强。因此,以持有正常外汇储备为目标,适当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或略有盈余,BP曲线可以向右移动。
从中国现阶段MF模型特征可以看到,目前可以有效推动IS曲线的因素主要是市政府支出的增加,但是IS曲线陡峭的形态阻碍了其乘数作用的发挥。LM曲线非常平缓,而且粘性严重,难以移动。BP曲线陡峭,且在固定汇率下,移动就代表着国际收支盈余减少。
三、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问题
自1996年以来,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期高速增长后,出现了增长速度放缓的势头(见表1)。这种情况的出现,部分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世界主要经济地区不景气的影响,更主要是由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针对这一形势,中国政府自1998年上半年开始,通过国债融资扩大支出,从而刺激社会总需求。此举具有一定效果,使到2000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保持在8%,2001年第一季增长率为8.1%,全年可望实现7.5%。
表1 GDP年增长率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宏观经济研究》2001/04)
注:* 年平均值** 预测值
然而,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提高GDP的途径不止扩大财政支出一项,下面从符合中国现状的MF扩展模型出发,研究面对目前经济状况和未来的经济发展,采取的各种宏观政策的可行性。
根据中国现阶段MF模型的特征,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政策: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
政府支出不但是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部分,而且由于其乘数作用,可以成倍的有效推动IS曲线右移到IS[,1]的位置(见图2)。近年中国政府扩大财政支出(见表2),财政支出增长率远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呈明显的扩张特征。
图2 预测下一阶段国际收支情况变化
表2 国家财政支出增长率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宏观经济研究》2001/04)
如前所述,政府支出增加作为短期内能有效推动IS曲线的唯一途径,在下一阶段的经济调控中,必然仍应成为政府首要的措施。
但是在实施中必须考虑三个因素:第一,财政承受能力。财政的赤字只能利用增发货币或者发行国债方式来弥补,滥发货币会引致通货膨胀,而沉重的国债负担会使未来财政陷入危机。因此,政府支出扩张必须控制数量。第二,政府支出的乘数作用。财政扩张政策一再受到经济学家的肯定,是由于政府支出能通过私人消费,成倍的扩大社会总需求。然而,由于通货紧缩时期,中国居民预期收入不稳定,预期支出增大,边际消费倾向已从1995年的0.85降至1998年的0.35,制约了财政扩张政策的效果。第三,财政支出的质量。扩张性财政政策容易带来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风险,达不到示范带头作用,因此政府支出还要控制质量。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
刺激经济增长,理论上可以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右移动。但是在固定汇率条件下,为保持国内外同时均衡,单独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而且由于我国LM曲线具有严重的粘性,货币乘数较小,为了推动LM曲线右移,必须增加大量的基础货币,在外汇储备增长减缓的情况下,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会引起国外投资者对本币的贬值预期,促使净资本流入进一步减少,BP曲线左移的情况。这将令净出口增长已相当乏力的中国国际收支更加恶化。事实上就曾出现过这种情况。在双松的宏观政策下,再加上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1998年我国出口增长仅为0.4%,1999年上半年出口竟成负增长,全年贸易账户盈余从前几年的年均400多亿美元下跌到200多亿美元。1998年及1999年实际利用外资(包括对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其他投资)也出现负增长。国际收支盈余在不断缩小,人民币受到极大的贬值压力。因此,在现阶段不可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
与此相对,由于我国的BP曲线斜率大于LM曲线斜率,在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下,形成的新的国内均衡点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在BP曲线之下。这就意味着为了保持原有的国际收支盈余水平,政府需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利率,吸引资本流入,使LM曲线向左移动。但是这与政府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初衷相违背。
在两者皆不可取的情况下,为了配合财政政策发挥作用,应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紧缩的同时,也注重防范国际收支恶化。
在货币供应方面,不应再强调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货币政策的重点转移到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上来,发展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形成的效率,降低金融体系风险,使其真正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本流动的功能。
(三)建立国际收支新的平衡点
在扩张性财政政策推动下IS曲线向右移动,稳健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经济要重新达到内外均衡的途径就是BP曲线向右移动。
在分析BP曲线粘性时谈到过,由于汇率贬值方法难以实行,BP曲线右移就代表了缩小原有的国际收支盈余。也就是说,政府不应该过分强调国际收支盈余。在经常项目方面,鉴于目前国际经济贸易形势有所恶化,并且其发展变化有许多不确定性,外需的增长存在较多的制约,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产品在国内的竞争力提高了,我国的进口增长速度还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而出口增长速度会在5%以下,对外贸易顺差将继续回落,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减小。因此国民经济的增长应以内需的增长为主要拉动力量,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性。而在资本项目方面,在中国良好经济前景预期和加入WTO以后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密切的影响下,外资净流入将增加,并且对利率的敏感性也将上升,表现在BP曲线将下移,并斜率减少,呈现BP[,3]的形态(见图2)。但是,由于我国近期资本项目不会完全开放,所以BP曲线的斜率仍大于LM曲线。
因此,下一阶段谋求国内外经济新的平衡,目标是:增加进口,外贸平衡或略有顺差,保持资本较大幅度的净流入,国家外汇储备不再增长。因为外商投资利润汇出和外债还本付息有加速增长趋势,所以必须鼓励外资信心,保持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
(四)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政策
从MF模型来看,刺激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有两方面的作用。首先是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使IS曲线右移。此外提高投资和消费收入倾向,可以增大政府支出乘数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更加明显。由式(1)所得的政府支出乘数dY/dG=(1-C[,Y]+NE[,Y]-I[,i])[-1],正是由于目前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CY和边际投资倾向Ii都相当低,所以政府支出乘数较小,以致政府支出增加未能更有效的促进国民收入增长。
因此可以采用如降息、开征利息税、支持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开办住房、教育等各种个人消费信贷等措施,提高投资和消费倾向。
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世界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乏力,特别是“9·11”事件之后,国际需求下降及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程度提高,用MF模型定性分析以上措施的效果。
如图2所示,经济原处于均衡点A,由于对外贸易顺差将继续回落,BP[,1]曲线将向上移动到BP[,2]位置,表示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对我国国际收支的负面影响。另外在中国良好经济前景预期和加入WTO以后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密切的影响下,外资净流入将增加,并且对利率的敏感性也将上升,表现在BP曲线将下移,并斜率减少,呈现BP[,3]的形态。但是,由于我国近期资本项目不会完全开放,所以BP曲线的斜率仍大于LM曲线。
如图3所示,由于财政支出效应和民间投资启动的作用,IS[,1]曲线将继续向右移动,同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投资倾向上升,IS曲线斜率减少,到达IS[,2]位置,与原LM[,1]相交于B点。由于BP曲线斜率仍大于LM曲线,B点处于BP[,3]右侧,表明国际收支盈余低于政府的意愿,但是这个距离必然少于B点与BP[,1]的距离。政府应降低国际收支盈余意愿,使BP曲线继续移动到B点。
图3 宏观政策实施效果
在国际国内需求推动下,IS、LM和BP曲线将重新在B点达到均衡,实现宏观政策对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保持国际收支盈余的作用。
四、结束语
本文在MF扩展模型框架下,结合中国经济特征,提出了针对目前国际经济形势,我国应采用的宏观政策措施。由于中国目前私人消费和投资意愿低下,导致了利率对货币政策的作用失效,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的移动也受到限制。同时由于我国基本上实行规定汇率和资本管制,造成BP曲线陡峭和难以利用汇率政策。在国际经济衰退和中国加入世贸引起进口产品竞争力增强的情况下,BP曲线向不利的方向移动。有见于此,目前经济应侧重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带动内需,同时重建消费和投资信心,加快经济增长;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减少货币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应结合加入WTO进程,改革汇率和资本项目管理方式,使BP曲线逐渐平缓和自动调节,减少外部均衡约束对内部扩张的制约。
标签:国际收支论文; 净出口论文; lm曲线论文; 政府支出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曲线斜率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经济论文; 银行论文; 经济学论文; 外汇论文; is曲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