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要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判定课文的“确切”意思,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几个方面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几个方面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
1.课内外相联系
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跟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了。如学习《黄果树瀑布》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学生找到许多描写瀑布的文章。这样的阅读,筛选,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不再是光听老师耳提面命了。这样就为他们自己学会了读书,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方法,养成习惯,只有当读书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学生才会去粗取精,淘沙见金。
2.书本与生活相联系
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要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可以启发自己的想像与创造,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体味、比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生活与大自然是学生更为广阔的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给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授人以渔才能使之受益终生。由于每个学生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任务难度的影响,点拨引导就得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如阅读中理解词语可以运用工具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紧扣上下文;背诵积累时,或采用先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方法,或采用体会语句叙述的顺序的方法,或抓住关键的词语的方法;感悟语言时也应该还学生以自主权。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泼水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读一读,想想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通过思考,有的学生说:我准备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有的说:我准备和同桌比赛朗读,看谁读得好。还有的说:我想结合课文插图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泼水节的场面。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等存在差异,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读者既可以认同文本产生共鸣,也可以对文本产生疑问,进行批判。因此,阅读教学要提倡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重在让学生读中感悟,自悟自得。如读了《滥竽充数》一文,让学生谈谈:“你对文中人物有什么看法?”学生可以回答:“南郭先生不懂装懂,靠骗人过日子不太好,”也可以回答,“我觉得南郭先生是有自知之明之人,知道混不下去了,就一走了之”,还可以这样回答“齐宣王是个糊涂的王,只图享受”、“齐湣王很聪明,不允许作假,”等等。这样,通过此类开放、综合训练,通过纠正、反多元思维方式的反复锻炼,能较好地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用不同形式呈现阅读体验
新课程标准强调汉语言的特点,突出了语文学习中的随文悟解和情感体验。因此阅读教学,对一些具有较强抒情色彩的文章或片断,需反复让学生读文感悟、体验情意,从而获得审美升华。如学习《长江三峡》,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依据自己的主观理解,发挥想象,充分体验感悟长江之美,然后让喜欢音乐的同学将精彩的片断配乐朗诵,喜欢写作的同学可模仿课文描述片断,喜欢阅读的可读相关文章、诗歌,喜欢历史知识的同学可收集长江的有关资料,喜欢讲故事的可讲有关长江的故事,等等。这样,让学生自主感悟,拓展了阅读难度,促进了学生的个性的充分张扬。
在阅读中深入体验、自读自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同时,在这种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想己所想,说己所说,体验阅读的乐趣,自主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
论文作者:王洪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3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文论文; 知识论文; 方法论文; 自主论文; 长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