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的中国金融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业论文,中国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金融开放与监管
中国在服务贸易自由化中承诺:遵循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表现在金融部门:
——缔约方确保在其境内建立机构的外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在购买或获取本国公共机构的金融服务方面享受最惠国待遇;
——缔约方应允许非居民金融服务提供者,跨境提供货物保险,风险评估,数据统计,索赔咨询等辅助性金融服务;
——允许外国金融提供服务者扩展商业性介入即开业权,包括购买现有的企业;
——确保外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在境内提供本国暂缺的任何形式的新金融服务。加入WTO对金融业冲击很大,意味着签约时,外资金融机构可经营所有的外币业务,5年内放开人民币业务,中外金融机构完全国民待遇,所有的限制都要取消,监管只能进行审慎性的,中资银行直接面对国际强手。金融监管体制,必须继续加强。会计信息有虚假性,中国应更加强调现场监管。
(二)面对国际竞争压力的银行业
1999年2月底,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了191家营业机构,总资产360亿美圆,占我国全部金融资产的2.58%,外汇资产的16.4%,贷款余额270亿美圆,占国内全部外汇贷款余额的23%,存款余额48亿美圆,占5%。进入WTO后,外资银行将逐渐获得以下待遇:
——在业务范围上,以经营外币为主转变为同时经营人民币业务,债券,租赁,投资组合,国内结算等;
——在机构设置上,将有更多的外资银行设立经营性机构。目前有代表处,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分行,合资银行,合资财务公司,外资财务公司。
——在地域上,目前外资银行不能够跨省区开展业务,最终要取消地域限制达到全境开放;
——在服务对象上,突破只能对三资企业进行外币业务和部分人民币业务的限制。可以对外国客户提供所有外汇业务,对中国企业和居民提供人民币和外汇业务。
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是:完全以利润为中心的商业经营,不良资产比例低,规模大,有国际网络,先进的设备和高素质人才。将促使中国国有银行和国内金融机构业务的国际化,市场化,直至股份化。国内银行面临的挑战是:
1.内部风险控制不能适应业务混业和交叉经营的要求,目前国家政策是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
2.4大国有商业银行有政策性业务,呆帐比例大,税收高于特区的外资银行;
3.传统的一般存贷款业务向现代业务发展:外国银行的利润有40%来自中间业务,办理的出口结算业务已经占有我国市场份额的40%,以后会吸引更多的本外币结算业务,国际结算业务。
4.融资业务:外资银行容易在国际上进行低成本融资,大量中资企业将从中国银行融资转向外资银行。
5.外资银行将以高待遇挖走国内银行的一部分业务骨干和客户,有人估计会抢走国内银行20%的业务,特别是集中在城市里经营的城市合作银行;
6.外资银行在管理服务质量方面具有优势,中国银行托收外汇要40天,国内银行对客户服务远不到位。1998年4月英国保诚保险公司创建网上银行,金融界嗤之以鼻,但18个月以后,此公司网上银行存款总额超过130亿美圆,人均30000美圆,而传统银行人均5000美圆。网上银行可能超过电话银行,欧洲已经有1200家金融机构开设了网上业务。银行出纳员经手的每笔交易费用1.07美圆,电话银行0.55美圆,网上银行0.02美圆。中国自助银行利润率非常低,全国每台ATM每天只作18笔交易,1笔交易的成本为52元人民币,比柜台操作高52倍。渣打银行的研究报告预期,1998年,外资银行的放贷额只及中国内地银行业的1.7%。10年后外资银行贷款额将有8%的市场占有率。竞争将为内地银行业有众多正面影响,包括加速内地银行现代化、电子化,以及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7.中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会下降,有些帐目会冲销,每年增加7000亿贷款,保证资本充足率不下降,需要补充500亿资本金。国际规定,银行核心资本的50%可以发次级债,5年为期。作为附属资本,偿还时放在债券之后。
8.银行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中国最小的银行,资本金有800亿,证券市场承受不了。可以先上市一小部分,让这个上市公司慢慢去兼并其他部分。但是把好资产上市,以后未必愿意兼并那些差的。另一种办法是把大银行划小,成为地区性小银行,等于肢解大银行,不能被接受。海外上市也是一个办法。银行的呆帐率高,只能够在重组中解决。
9.加入WTO以后,大量国内企业受到国际冲击,其经济效益的下降必然反映到银行呆帐,兼并破产相当于银行债权债务关系的消灭,如果大批企业如此,就是通货紧缩。所以说,企业兼并破产不仅加重失业,也加剧通货紧缩。
10.保险业,信托业,财务公司,信誉评估和其他金融机构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并进行改组。在国内信誉非常不良的背景下,开放金融市场必然被外资金融企业抢去一部分业务,促进国内金融机构改善服务,国内银行在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拥有广泛的分支机构,一个大银行有40000万个分支机构。但是外资银行将以专业化服务取胜。
(三)货币政策独立性与人民币自由兑换
汇率是本币和外汇之间的兑换价格,如果固定而不浮动,那么能够变动的就是本币的发行数量,或者通过外贸外资政策控制外汇的流入流出数量,表现为国内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国际收支的顺差和逆差。
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等于让国内货币政策服从于国际收支,如果国际收支顺差,中央货币当局就要扩大货币发行;如果逆差就要缩小货币发行,否则就无法保持汇率不变。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三者只能居其二。如果把汇率固定,国家即不可能为了资本自由流动而牺牲国内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自主性。资本项目不能自由兑换所造成的问题,比如各种市场的分割和投机,效率的降低,只能够承受,尽量使用其他政策弥补。
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高度发达且互相连通,短期流动资本自由流动,需要灵活的价格机制,浮动汇率,利率和股票指数期货。巨额资本以光速全天候流动,已经能够左右许多国家的国际收支,甚至造成各个市场的暴涨暴跌,发生金融危机。
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需要一系列条件:
第一,涉外经济的结构。很明显,左右中国国际收支的决定性因素,是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而不是货币资本,更不是投机资本。加入WTO以后仍旧如此。
第二,中国经济结构,农民仍旧占绝大部分,农业和国内需求部分仍旧大于涉外经济,而且可能永远如此。人民币对内职能更为重要,而且不能受国际资本流动的左右。因此,浮动汇率不可行,在固定汇率下,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比灵活的外汇政策更为重要。
第三,国家,银行和企业的实力,监管水平都要达到一定程度。
第四,外部金融环境也很重要,聚集在香港等地的国际投机资本数量太大,很容易操纵国内外汇股票市场,导致金融外汇危机。目前世界金融动荡,美国股市崩盘,连带欧洲亚洲经济,中国的出口也受影响。目前付出一定涉外经济的效率代价,维持金融稳定,仍旧是中国主要经济目标。因此,加入WTO以后一段时间内,人民币资本项目不能自由兑换。
中国应该仍旧坚持固定汇率加外汇管制,固定对外经济参数,同时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力图使国内价格市场化。加入WTO,需要中国的外汇管制和外汇市场更具灵活性,中国应该在资本项目不开放的前提下,进一步改进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否则就不能应付外国金融机构的竞争。
中国现行外汇管制框架包括:资本项目事先审批,银行结售汇,外汇业务执法监管,外汇外债收支统计监测,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等。在经常项目开放,资本项目管制下,外汇管理的重点在于交易真实性的审核,包括资本项目的事先审核和经常项目的事后核销。加入WTO以后,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日益频繁,要求外汇资金进出的便利。
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互动式融资活动是多样化的,中央银行面临更复杂的本外币政策协调管理。大量国际游资可以轻易通过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境外投资者将持有部分国内资产,导致更频繁的外汇资金流动和金融市场波动。大量新生带金融工具将进入我国,大大提高外汇管理的难度和外汇风险。金融市场的开放将带来许多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要求我国改进滞后的外汇统计和监测系统。
(四)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中国在1998年确立分业经营原则,以完善管理法规。而美国在1999年放弃了70之久的分业经营,改为混业经营。原因是:计算机的发展改变了融资工具,证券化融资发展了,企业可以发行债券,比从银行贷款成本要低。各种基金发展快,挤压银行业务。美国银行的比例已经从50%下降到25%。
金融工具的多样化,使各种金融活动互相融合难以区分。有的商业银行发一卡通炒股票,有的接受保险公司的委托,放开基金,出现业务的交叉,各种管理职能交叉,促使中国的金融管理走向混业管理。
(五)农村金融体制
各个国有银行已经从农村撤除了业务,合作基金会也关闭了,只剩农村信用社,由于大量关闭乡镇企业,信用社财务状况不好。农业银行应该保留县级机构,并恢复农村基金会。可以成立农会,由他们来管理农村金融。农业发展银行已无事可做。棉花体制放开了,粮食也要放开,只剩下储备粮一项工作。可以允许农业发展银行进行综合开发,发挥国家开发银行的作用,可以上市发债,搞农村基础设施,电网改造等。
邮政储蓄。2000年增加了760亿存款,2001年上半年已经增加800亿了。中央货币当局给邮政储蓄以较高利率4.008,作为不允许它发放贷款的补偿。可以成立邮政银行,搞贷款。农村信用社。有1400亿存款,中央银行对它的再贷款超过800亿,过几年会超过存款。农村高利贷问题突出了,有的利率超过40%。农村信用社应该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可以不用电脑用手记,降低存款成本到3%,放款可以达到8.775%,全国97万人,人均40万贷款就可以自我养活,应加强监管,切实办好。
(六)利率市场化
境内外币存款的利息不可放开,因为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周期不同。人民币利率不能跟美元走。中国是个大国而且发展极不平衡,绝不能够在利率汇率这样大的问题上出事,否则美国也救不了。
国外银行对不同客户的贷款幅度,可以在50%左右,中国银行利率已经扩大了浮动范围,商业银行可以自己订利率,要有过渡期。资金流动太快,一放开利率,有的银行的资金会一下子流走。应该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逐步放开利率。货币市场将继续发展,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票据市场等。
(七)国际收支
中国国际收支将从顺差走向逆差。首先是进口增长率超过出口增长率,出现净出口的下降;其次是利润汇出超过贸易顺差,出现经常项目逆差;第三是总进口超过总出口,出现贸易项目逆差;第四是资本项目出现逆差,总体国际收支逆差。加入WTO将促进进口,加速这一国际收支逆转的进程。
净出口出现负数,是2000年以来中国涉外经济的重大转折。总需求包括4个部分:
国内民间投资+国内民间消费+政府支出+净出口(出口-进口)总出口对于国民经济存量有重大意义,对于增量意义却不大。
计算总需求时,国内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都包括国内采购和进口两个部分,国内投资有一部分是进口设备,国内消费有一部分是进口消费品,政府支出包括军费,都有相当数量的进口,进口拉动的是外国需求。为扩大内需提高国内投资,消费和政府投资,总有一部分会拉动外国需求,称为“溢出效应”。
外国的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如果有一部分向中国采购,就是中国的出口,所拉动的是中国国内需求。但是中国的出口中有50%是加工贸易,全部原材料来自进口,一般贸易有大约30%的原材料是进口的,所以我国出口总额中包括大约60%的进口额,如果计算出口所拉动的国内需求,应该从出口额中扣掉进口部分。
所以,在计算国内总需求的时候,应该是这样的:
国内投资,国内消费,政府支出分别减去自己拉动的进口部分,出口要减去进口原材料部分,再减去外商直接投资的设备引进。(国内投资-进口1-进口5)+(国内消费-进口2)+(政府支出-进口3)+(出口-进口4)-进口5进口
1——国内投资拉动的进口进口
2——国内消费拉动的进口进口
3——政府支出拉动的进口进口
4——出口产品中进口的原材料进口
5——外商直接投资的设备进口
如果把这5部分进口加总,基本上就是全部进口额。把进口加起来,就是国内总需求的公式:(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出口)-进口
把(出口-进口)放到一起,称为“净出口”,公式仍旧成立。
重新研究总需求公式的意义是,指出不必要的进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扩大国内需求的负面影响。
许多宏观形势分析重视总出口,忽视净出口,在估计国内需求的时候没有减掉进口,必然夸大国内需求。或者说,在极力扩大国内需求的时候,误以为扩大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就是扩大内需。实际上总有一部分通过进口刺激了外国的需求,进口依存度越高,进口部分越大。于是就出现这样的现象:“溢出效应”减弱了拉动内需的政策,进口增长率超过出口增长率,净出口成为负数。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率,只得进一步扩大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
国内一直重视鼓励出口而忽视限制进口,似乎限制进口不符合对外开放精神。实际上,我国工业的进口依存度在1995年就达到了25%,目前达到50%以上也有可能,特别是在新经济部分。无论从贸易平衡,启动内需和国家经济安全各方面来说,我们都必须认真考虑限制不必要的进口。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外商直接投资的设备进口(进口5)每年400亿美圆,加入WTO以后会更多,挤掉了国内设备投资,是降低国内需求的。与进口设备不同的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国内没有付外汇,国家外汇储备就多出一块存放国外,等于引进真实资本,挤出货币资本。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循环,要等到它投产,内销,获得人民币,并且兑换成外汇汇出国外,一般在5年以上。利润汇出,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其中的非贸易项目,利润汇出项目中,此项目已经从90年代初期的每年几十亿美圆,增加到200亿美圆,预计5年以后将和引进外资的数量相等,非贸易项目的顺差将抵消经常项目的顺差,经常项目将进一步出现逆差。
中国经常项目已经出现逆差,因为外资利润汇出记在这一项目,由每年100亿美元增加到200亿美元。
国际收支平衡表原理指出:只有经常项目逆差,才可能有资本净流入,否则只能是净流出。发展经济学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时,会出现所谓“双缺口”:即储蓄大于投资,进口大于出口,此时才可能有外资净流入。非常奇怪的是:中国在90年代的储蓄远远大于投资,目前银行存大于贷数千亿人民币;出口远远大于进口,每年有大量贸易顺差。同时又引进外商直接投资3000亿美圆。这只能说明:我国在引进3000亿美圆外国真实资本的同时,有更多的货币资本流出,包括1700多亿美圆国家外汇储备,1300多亿美圆的国内居民和企业存款,由于国内经济不振无从进口,只好存放国外,称为“被动性外流”;其余2000亿美圆表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误差与遗漏”项目,称为“主动性外流”或者资本非法外逃。
中国90年代巨大的国际收支顺差,除去出口以外,主要是3000亿美圆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数年后通过人民币利润汇出实现平衡,中国加入WTO,以未来国内市场换取外资进入,估计以后数年每年可能有600亿美圆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5年后中国累计有8000亿美圆外商直接投资,每年国内人民币利润达到4000亿人民币。大约90%的人民币利润并没有汇出,而是以“再投资”方式留在国内。如果在突发事件下集中汇出,即有可能触发外汇危机。
(八)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
人民币名义汇率之所以稳定并且坚挺,主要经济根据是,我国涉外经济主要是进出口,2000年总额4700亿美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在引进的外国投资中,主要是直接投资即真实资本,表现为设备进口,同时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进口项目和资本项目。汇率决定主要与贸易项目有关。
中国农村的自给性经济在整体经济中占50%,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度更低。汇率作为人民币的国际价格,连接国内外经济的主要经济参数,其机制仍旧以固定为好,其水平仍旧以稳定为好。现在所谓“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实际是浮动不起来的。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的影响,可以通过国内物价的变化表现,即表现为实际汇率的波动,而不一定表现为名义汇率的波动。
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变动,是要考虑经济政治综合利益的。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出口结构雷同,各占世界出口3%,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宁可减少出口也没有贬值人民币名义汇率,是出于稳定亚洲局势的考虑。周边国家汇率贬值,意味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按照贸易权数计算的汇率)升值。中国对韩国的贸易占中国外贸总额的6%,对东南亚为4%,对台湾6.36%,1997年东南亚货币平均贬值大约40%,韩国货币贬值40%,台币贬值20%,一共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5.3%;1998年日元贬值20%,日本与中国之间贸易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0%,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再升值7%,总共不超过15%。
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没有影响中国出口,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实际汇率在贬值。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扣除物价指数和出口退税的影响。中国国内消费物价水平在1996-1998年下降了10.7个百分点,出口退税增加,相当于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抵消了名义有效汇率升值。
1999年亚洲金融局势稳定以后,美圆大幅度升值,人民币亦随美圆大幅度升值。此时有一个政策选择,就是将人民币名义汇率“超贬”一次,如贬值到1∶10,造成长期升值预期,同时将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但是我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表 中国各类需求对GNP的拉动作用
1997 1998 1999 2000
GNP增长率 8.8 7.8 7.1 8.0
消费
3.5 2.7 6.0 5.3
投资
4.7 4.7 2.6 3.2
出口
0.2 0.2 1.3 5.4
进口
0.2 0.2 -2.8 -5.9
净出口
0.4 0.4 -1.5 -0.5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根据中国海关,经贸部数据计算。
见2001年第20期《中西部论坛:热点研究》2001.6.25.
中国宏观经济的国内外平衡似乎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一般情况下,国内需求上升,物价上升,进口上升,汇率贬值。进口自动下降,出口上升,国内外经济达到平衡。中国却出现了人民币升值与出口上升并存。关键究竟在那里?
第一,国内劳动力充足的供应而且自由流动,遏止了工资成本的提高,增加了产品出口竞争能力,国内物价下降,提高了出口竞争能力。
第二,90年代以来大规模投资和引进外国设备,迅速提高了我国的供给能力,降低了国内投资需求。
第三,各种因素包括贫富差距过大,政府垄断,限制了需求的扩张,造成供大于求,物价必然长期废软。物价总水平的下降,造成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代替了名义汇率的贬值。第四,政府维持维持名义汇率稳定,并贬值实际汇率以鼓励出口,首先是利用了国内通货紧缩的形势。其次是使用财政手段即提高出口退税率,2001年已经达到800亿人民币,平均到2500亿美元的出口,每出口1美圆,退税0.32元人民币。
实际汇率贬值为:1美元:(8.3人民币+0.32人民币=8.62元人民币。出口退税只能鼓励出口,不能限制进口,而且受到财政能力的限制。可以做的是改革出口退税制度,打击骗税。第五,名义汇率究竟是升值趋势,还是贬值趋势?汇率是物价总水平的综合反映,国内物价越低,名义汇率越有升值压力。反之,名义汇率高估,国内通货紧缩就越严重。如何认识并且引导这种互动关系,涉及国内外经济平衡的基本机制,值得思考。我认为,目前出现的汇率错位,即实际汇率贬值,名义汇率坚挺的情况,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如果美圆贬值,人民币就只能升值。至于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在升值时是可以的,但应该十分慎重,因为人民币升值是由于外资大量进入造成的,而不是产业真正具备了国际竞争力。中国要警惕10年前日本的教训。
第六,继续贬值实际汇率促进出口,最根本的缺陷还不在于出口退税和通货紧缩有自己的限度,而是出口实际汇率的贬值无法限制进口。限制进口,需要把实际汇率升值,如提高关税等,在WTO框架下,无法实现。可以采取行政办法限制部分商品的不合理进口,并且对外国产品进行反倾销。
发达国家已经对中国进行了无数次反倾销,多数并无道理。他们的主要理由是中国劳动力成本太低——这难道能够成为理由吗?中国的农村的过剩劳动力近乎于无限,正是市场经济的自由流动,使上亿农民能够进城做工。政府和社会将继续提高对他们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技能培训,降低他们的进城成本,消除各种歧视性政策。如此,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将长期保持国际竞争能力。发达国家竞争不过了,才搞什么“反倾销”。
第七,我的结论是:加入WTO,中国的进口增长率可能迅速提高,大大超过出口增长率,贸易逆差将被资本顺差弥补而有余。人民币将被迫升值,助长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掩盖国内产业的危机。正确的对策应该是限制外资进入,减缓人民币升值,并且把增长的国民财富引导到战略产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方面来,真正加强中国的国力。
标签:实际汇率论文; 外汇论文; 银行论文; 名义汇率论文; 外商直接投资论文; 资本项目论文; 金融论文; 汇率贬值论文; 政府支出论文; 香港汇率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wto论文; 银行资本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外资银行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拉动增长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