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论文_李宁

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论文_李宁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 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现阶段地质灾害的成因较为全面。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类生活,都会因为地质灾害的影响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研究地质灾害的人员要着重研究如何将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尽量缩小,还要重视地质环境的研究利用,将自然与人类的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利用

1地质灾害概述

地质灾害是指人的生命财产损失、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破坏。发生原因主要有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常见的包括地壳运动、地面变形、土地退化、水土污染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出现各种极端天气;地壳活动频繁,变化剧烈;无度使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

地质灾害特点:隐蔽性。即在灾害发生之前,人们发现不了先兆,不能及时采取预防与抵御措施;突发性。地质灾害一般来势汹汹,猝不及防;破坏性。严重破坏建筑物、道路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些特点给我国的地质灾害工作造成了重重阻碍。

2 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地质灾害并非仅仅归类在科学研究领域内,属于社会公共学研究的范畴。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防治地质灾害不仅要解决地质灾害危险性,还需要持续性利用地质环境,以便从根本上缓解地质问题。从长远的立场来看,需要提高地质环境的安全性。对此,在当前发展状态下,在研究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减少地质灾害引发的危害,并加强研究地质减灾的问题。为在实际中凸显出效果,需要从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两方面展开。以此便可促使地质灾害防治达到相应的效果。

3 地质灾害防治性措施

地质灾害产生的损失难以估计,地质灾害引发的安全问题难以想象。为有效减少地质灾害产生的损失,预防地质灾害引发的安全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地质灾害。首先,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区域。就我国发展的现状,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尽可能降低地质灾害引发的经济损失,可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区。并安排专业的调查小组研究调查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的气候特征与地形地貌,尽可能地准确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与此同时,还可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划分等级。经过一段时间调查研究后,地质灾害专业调查小组就可对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频率与特点进行研究分析,选择性的采取措施防范地质灾害,从而为地质灾害工作的展开提供有效根据。

3.1灾害预警

在灾害发生后改善和及时处理也是徒劳的。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对防治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不仅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监测预警系统完成后,若发现异常地质情况,能够利用准确性较高的科技手段对其进行判定,收集、反馈生成的数据信息。灾害预警的初衷在于尽快对存在发生可能性的灾害进行预警,为处理灾害、争取救援争取到尽可能多的时间。

3.2划分灾害防治区域

该部分是防治灾害的重要环节,根据已经发生灾害频繁程度划分重点区域,重视该地区异常现象的调查与判断是该环节的主要工作。还要根据地质情况以及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对各个地区的灾害危险等级进行划分,如此就能明确每个区域发生灾害的概率与危险系数。地质防治人员能够将此作为依据,根据当地实际的人文、地质等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预警方案,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3.3实现搬迁机制

地质灾害发生区域发出预警信号,相关部门就灾害波及范围、危险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如地质灾害的范围较广泛,等级较高,就需要立即采取搬迁措施。同时有关部门配合合理安排灾区居民,促使居民有组织搬离地质灾害危险区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质灾害产生后,可依据灾害发生的实际特点,展开灾后重建工作,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对于居民的居住房屋,重视质量建设,促使灾后重建工作能够获得理想效果。

3.4科学技术研究

科学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重要手段。很多地质灾害在发生之前具有一定的预兆,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不断突破技术瓶颈,能够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对典型的地质环境、灾害发生原理、成因模式等进行综合研究与判定,开展监测预警、防治灾害等的研究,完善应急处理与模拟研究等。

3.5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小,以及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但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效益。根据调查,对于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4地质环境的利用

防治地质灾害,有效利用地质环境可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对此,在具体的防治性措施中,应注意加强地质环境的应用。

4.1利用建设工程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在工程地质环境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对场地的地质信息进行分析,并对周围的地质因素进行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工程建设地质环境的相关风险与风险类型,才能够建设安全的工程地质环境。因此,在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过程中,需评价其安全性,预防工程建设期间出现地质灾害。其次,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降低地质灾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现今发展状态,地质灾害的发生人为因素不可忽略,对此人们应有清醒认识。利用工程地质环境,应重视人与自然资源的有机融,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尽可能避免与生态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后,构建工程地质环境中,不应单独评估工程与地质的安全性,还应保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提高地质环境利用率。工程建设人员应综合分析各项研究成果,重视工程地质安全建设期间相关的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保证工程地质环境安全,促使地质环境利用效果达到理想状态。

4.2工程地质环境安全评价

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的目的是将工程增加的地质灾害风险降到最低。为实现这一目标,在综合利用地质环境时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行动指南。首先,要对工程周围环境与周边的地质情况与影响地质情况的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才能对现存的风险与风险类型有充分的认识,采取安全措施。其次,人为因素在引起地质灾害的发生中已经占据愈来愈大的比例,规范人类行为已经成为加强地质环境利用与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构建与完善地质环境利用时,要注意协调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不仅不利于地质环境的利用,还会影响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人类的行为要顺应自然变化,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后,不仅要对工程与地质进行安全系数的评估,还要运用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地质环境的利用意义与效果进行分析。

结束语

质灾害一般突然发生,而且影响范围大、危险系数高,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一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地质环境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放在首要位置,规范人类自身行为。根据时间、地点、激烈程度等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规律分析。转变单纯进行地质评价与灾害防治的传统思维定式,持续利用地质环境,主动进行灾害风险管理,将地质环境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鑫,叶敏.地质灾害防治中地质环境的利用研究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4(6):169-169.

[2] 蒲磊,李元春.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713(12):395-395.

[3] 李旦,马镇.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4(6):00290-00290.

论文作者:李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论文_李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