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研究论文_罗丽娟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根据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健康知识问卷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大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均小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少于对照组,健康知识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协同提高疗效、促进康复、改善预后,对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期,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1]。介入治疗作为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可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由于介入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给予有效的围术期护理,作为影响手术成

功性、预后的重要因素[2]。为进一步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水平,临床常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作为新兴的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组;对照组39例,男患21例、女患18例;范围45.1~68.4岁、平均年龄(62.4±4.7)岁;心血管病程1.5~12.6年、平均病程(7.8±3.5)年;根据NYHA的心功能分级,III级20例、IV级19例;观察组47例,男患25例、女患22例;范围44.9~67.9岁、平均年龄(61.8±4.3)岁;心血管病程1.4~12.3年、平均病程(7.2±3.4)年;根据NYHA的心功能分级,III级25例、IV级2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主观感受,告知手术治疗的基本情况,针对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等;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如下:临床护理路径培训,分别从急诊科、心内科、心血管介入室抽取部分医护人

员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主治医师作为组长,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并对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对进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患者,由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登记、护理评估、检查、诊断、治疗等,并对患者进行标准化健康宣教,告知介入治疗的基本情况,进行术前准备、心理干预,并详细填写好护理记录表格;在介入治疗中,按绿色通道进入介入室,由责任护士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术前准备、术中给药、介入治疗护理配合等;术后,在监护期间,继续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患者进行标准化、程度化的护理管理,并进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根据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健康知识问卷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并作对比分析。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26.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预后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大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均小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制定标准化、整体化的护理管理计划,在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程度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护理服务。对比常规护理,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明显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救治及转运时间,对于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赵爱纯[3]等研究认为,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介入治疗的接受度,作为促进手术顺利开展的因素;而临床护理路径可增强护理人员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指导性。通过本研究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灌注成功率大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均小于对照组;与陶春容[4]等的研究相一致,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协同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在临床护理路径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提供标准化的护理服务,规范指导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使治疗、护理方案更加规范。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登记、记录,可减少文字记录,协同提高护理效率。此外,临床护理路径表还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的医疗、护理需求及注意事项,对于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具有重要作用,严格控制了治疗、检查、药品费用[5]。由本研究表2可知,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少于对照组,健康知识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协同提高疗效、促进康复、改善预后,对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晔红.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08(21):46-48.

[2]王斐,何樱,宋磊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08):105-107

[3]赵爱纯,韩俊惠,王红梅等.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择期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9(3):372-374,:380.

[4]陶春容,钟勇,谭霞等.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14(11):1716-1718.

[5]陈安华,谭建兰,彭风云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1):2131-2132.

论文作者:罗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研究论文_罗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