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国
(安达市医院 黑龙江安达 151400)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创伤小,总有效率高,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切口;椎板开窗术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130-02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腰间盘突出症的确诊率呈上升趋势[1],该病患者腰部酸痛,或导致大小便失禁,甚至出现瘫痪,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临床上对于病情较轻患者多为药物治疗配合按摩疗法,但病情较重或药物无效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创伤较大,对患者的伤害很大,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复发率较高[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研究通过应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38例患者,纳入标准:经非手术治疗半年无效果患者;反复发作患者;有神经根受压症状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试验患者。排除标准:不符合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椎管狭窄患者;血液疾病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患者年龄最大为69岁,最小年龄为26岁,平均年龄为(42.12±3.28)岁;患者最长病程为16年,最短病程为0.8年,平均病程为(5.11±0.62)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在劳累后出现明显腰部疼痛症状,反复发作,腰部活动受限制,经X线检查显示,脊柱侧弯,有些患者出现椎间盘狭窄;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果。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选我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法,即全椎板切除术或扩大椎板切除术;观察组治疗方法为小窗口椎板切除术,手术方法如下:患者采取侧卧位,使灯光正对手术切口,采取后旁开中线1厘米处做切口,切口约为2厘米,采用椎板拉钩将椎旁肌拉开,使椎板间隙能够充分显露在视野,除去上位椎板或下关节突,将黄韧带切除,进入椎管显露突出间盘,取出髓核组织,避免残留物,放置引流后关闭切口。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患者进行半年随访,观察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
1.3.2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分为优、良、可、差4个标准。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腰腿部无酸痛感,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为优;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腰腿部在劳累后有轻微酸痛感,能够从一般工作为良;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减轻,但腰腿部仍有酸痛感,不能正常工作为可;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腰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该病能够对患者神经根及脊髓进行压迫,是患者出现腰腿酸痛,特别在受到劳累后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临床上主要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法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本研究入选的患者均为经非手术治疗半年无效果患者、反复发作患者、有神经根受压症状等需要经过手术治疗才能得到显著康复的患者。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为全椎板切除术或扩大椎板切除,虽然能够解除患者的症状,同时切口大,创伤大,并发症较多[3],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影响。小切口椎板开窗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4],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减少对人体脊柱后柱的破坏,摘除了突出的椎间盘的同时扩大了神经根通道,能减少对脊椎后方骨组织及软组织的破坏,有效的防止了术后出现脊柱失去稳定性导致腰背部疼痛综合征的发生[5],并达到了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在治愈患者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在临床上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勇飞,岑明,吴广焕,麦刚,梁益荣,刘振颖.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31期.
[2]邵振海,靳安民,舒小秋,陈仲,余斌.小切口潜行开窗术摘除椎间盘突出远期随访[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7年02期
[3]邹岩山.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06年02期.
[4]梁家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进展[J].医学文选,2004年04期.
[5]韩裕,李庆奇,吴友科,李大志,何先晓,莫健超,刘宝,张玉宏.微创小切口潜行神经通道扩大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8年05期.
论文作者:于志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切口论文; 腰间盘突出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