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前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的妇女,其作为一种后底盆松弛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会产生会阴肿痛、排便困难以及肛门阻塞感等,对其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1]。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直肠前突患者往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本研究分析了直肠前壁柱状缝合术联合PPH对重度直肠前突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的46例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年龄43~70岁,平均(54.36±7.32)岁;病程4~21年,平均(7.52±1.34)年;体重40~ 75kg,平均(61.34±13.59) kg。对照组23例,年龄43~70岁,平均(54.65±8.43) 岁;病程4~21年,平均(7.36±1.57)年;体重40~ 75kg,平均(61.24±14.27) kg。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1.2研究方法对照组:扩肛后,采取甲状腺拉钩牵开患者的肛门,使用双合诊确定患者直肠前突的具体位置后,经阴道把直肠前突顶回肛门所在的正确位置,由前突直肠囊袋的下缘往上方进行连续的锁扣式缝合。观察组:扩肛后,放入肛镜缝合器,采取双荷包缝合法,在齿状线上方4厘米部位缝第1个的荷包,按照患者直肠前膨出的具体部位,在上面第1个荷包上方0.5~1厘米缝第2个的荷包,接下来在直肠前膨出的中心部位再作1个半的荷包,将缝线收紧且打结,然后进行牵引,患者松弛以及脱垂的黏膜进入吻合器套管中后再收紧,认真检查吻合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出血,若发生出血,需要进行缝扎。直肠前壁柱状缝合:在患者阴道内找出直肠阴道隔的薄弱部位,采取止血钳纵行钳夹3厘米的直肠粘膜,缝合直肠粘膜肌层以及下层,每个部位柱状缝合的上缘以及PPH吻合切口之间间隔1厘米。1.3观察指标治疗效果评价标准:(1)痊愈:患者的会阴肿痛、排便困难以及肛门阻塞感等症状完全消失,排便造影检查发现患者的前突深度小于5毫米;(2)显效:患者的会阴肿痛、排便困难以及肛门阻塞感等症状基本消失,排便造影检查发现患者的前突深度减少12~15毫米;(3)有效:患者的会阴肿痛、排便困难以及肛门阻塞感等症状改善,排便造影检查发现患者的前突深度减少8~11毫米;(4)无效:患者的会阴肿痛、排便困难以及肛门阻塞感等症状没有显著性的改变。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3个月,判断患者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情况。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c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两组有效率比较[n (%)]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23 8(34.78) 6(26.09) 4(17.39) 5(21.74) 18(78.26) 观察组 23 9(39.13) 7(30.43) 5(21.74) 2(8.69) 21(91.30)* 与对照组相比,*P<0.052.2两组的出口梗阻型便秘评分比较手术后3个月,两组的出口梗阻型便秘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出口梗阻型便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2两组的出口梗阻型便秘评分比较(

论文作者:惠宏权,赵新亮,但昭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7
标签:直肠论文; 患者论文; 壁柱论文; 肛门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会阴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