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生学习:语文教学中法律学习指导方法的探索_思维品质论文

教学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生学习:语文教学中法律学习指导方法的探索_思维品质论文

教改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语文教学中学法指导的途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改论文,学生学习论文,最高境界论文,教会论文,学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这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的根本出路。近几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法指导的具体途径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拟就此谈谈实践探索的体会。

一、系统讲解——指导良好的习惯和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赖于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叶圣陶先生从40年代起,就多次强调学习习惯的问题,他说:“养成良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叶圣陶序跋集》第307页〉这里叶老将养成良好习惯看成一条学习规律,可见其是何等重视。为此我在每学期伊始,都拿出专节对学生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系统讲解和指导,并归纳出15条学习习惯,每项定为10分,要求学生自己先对照检查、对号打分,然后再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对照自律。

不良习惯的改变,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坚持不懈地反复强化这一要求,对达不到要求中的硬指标的,坚决要求其改正并做好。一般经过一个学期的强化,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均会有明显进步。

方法与习惯相辅相成,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既要与培养良好习惯密切配合,还要做一些学法指导的专题讲座。我曾对《语文学习七十二法》进行过专题讲解,并印发给学生,效果很好。期中或期末,我们还定期组织召开学生学习方法交流会,这对学生掌握良好的学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为强化学生的科学学法和良好习惯,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写自读笔记。其主要内容包括:释字词——运用工具书查找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提出疑问——可以是自己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是对课文某些地方的不同看法;写出文章的提要或摘要,字数可因文而定;评析文章结构的有特色之处——一般只将感受最深的内容写出即可,力求言简意赅,认识深刻。写自读笔记的好处很多,既可以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有一举多得之功。

二、问题引路——指导学生自奋其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改进传统教法,坚决抛弃语文课堂教学中那些不顶用的“教师滔滔不绝讲授,学生默默聆受”的陈规陋习,而应按照语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指导他们以科学学法走进教材,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去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1.指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例如,学习鲁迅小说《药》时,我曾提出:在众多茶客中还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人物——“二十多岁的青年”,这个人物思想性格怎样?作者在小说中安排这一人物有何作用?学生经过思考分析便会认识到:这个青年同其他茶客一样不理解革命,同样愚昧、落后;这一人物的安排表明当时国民愚昧落后的程度之严重,不但中老年如此,连青年也如此。教学中经常这样以问题引路,便会促使学生善于运用质疑方法来读书学习,对他们掌握质疑学习法以提高阅读能力,会有明显作用。

2.指导其利用矛盾解决矛盾。矛盾是引发学生思考欲望的契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一些矛盾式问题,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的旋涡,然后再让他们自己从这思维的旋涡中走出来,可使学生学会辩证思考问题和根据语境分析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绿》时,我曾提出:“‘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掬‘你’,怎么会是吻着‘她’呢?”这一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立刻引起争议:①“你”指掬在手中的水,“她”是潭中的水;②“她”是作者想象中的人物,掬“你”犹如吻着“她”;③“你”和“她”都是指水,用“她”来表达作者一种特殊感情;④“你”指水,“她”指的是“小姑娘”。当同学们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和理由之后,我便指导他们再仔细研读课文,最后取得一致看法:“你”指“水”,“她”指的是“小姑娘”,即是用来比喻水的“小姑娘”。因为联系上文看,这一句是承接上一个比喻句——“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的;从下文看,这一句又为后一句——“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作出了铺垫。在这一利用矛盾解决矛盾的讨论中,学生不但解决了疑难,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根据语境分析问题的阅读方法。

3.指导学生于课文的潜在语言处深思其隐含信息。不少文章里,有些语句内涵丰富,语意隐晦,对此,应注意指导学生深思其含义和作用。例如,《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的“原来如此……”,《药》一课中小栓的“三次咳嗽”,《夜》中大男的“哭”等,指导学生联系文章上下文意和时代背景来思考分析其深刻含义和作用,将有利于学生掌握根据语境和背景材料理解、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课文为例——指导阅读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熟练技能。”他还说:“教课之本旨并非教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自观其它类似文章。”(《1963年1月书简》)叶老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思想之典范,据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文内容,分别从“披文入情”——“通情入境”——“出文悟道”三个步骤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从而达到使学生能够“自观其它类似文章”的教学目的。

披文入情,就是指通过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感情波动。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曾指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披文以入情”是人们读文章时的首要一步。为使学生“入情”,首先要注意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尽快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吻合起来,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某段在全文中的逻辑地位,以及作者为什么如此布局安排结构等。

通情入境,即在“披文入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和作者的感情沟通起来,并进入作者创造的美妙境界之中,仔细体味其佳妙之处。为此,就要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或朗读吟诵,或以问题激之,或和作者对话,或假设自己就是作者或是课文中的人物等,从而使学生仔细体味作者创造意境的美妙,仔细分析这种特定环境中遣词造句的不可替代性和绝妙处,仔细探究其思想内容的深刻性、独创性。

出文悟道,即是指导学生走出课文,运用“披文入情”和“通情入境”两步学到的方法和技能,去自己探索、自致其知、学以致用并写出自己的自读笔记。在这一步中,我一般选一些自读课文或课外的“类似文章”,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悟其理,等他们写出自读笔记后,再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讨论,以便取长补短,去伪存真,然后再让他们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笔记,以此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整体阅读方法之目的。

四、强化迁移——指导“大语文”学法。

语文学习有两块阵地——课内和课外。这两块阵地,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重视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是非常必要的,但绝不可忽视课外这一阵地。众所周知,一个人的知识和方法,只有能够迁移,才是有用的知识和方法,而指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向课外迁移则是培养迁移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向课外迁移学习的:

1.向生活的各种空间迁移学习——坚持写生活札记。

2.向报刊的“专栏文章”迁移学习——坚持写摘要或写提要。

3.向史、地、生、数、理、化、政各科迁移学习——坚持写分析性短论。

4.向影视作品迁移学习——坚持写观后感。

这种迁移学习法,使语文学习的触角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知识和生活的领域,这正体现了语文对各种事物的载体作用。只有这样,语文学习的方法和知识才会成为活的方法和知识,才会成为有用的方法和知识。

五、鼓励创新——指导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是人类各种能力的核心,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才最有希望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中学语文新大纲》也明确指出:“要在训练语言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和训练,鼓励创新和求异,并将此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结合阅读实践进行指导。例如,学《土地》一课时,首先指导学生认识和分析作者围绕土地而进行的多向思维及其特征,然后再让他们用这种方法围绕土地进行新的联想,诸如联想到土地的联产承包,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对土地的希望和忧虑等等。

第二,开设专题思维方法指导课。几年来,我根据学生实际开设过如下专题课。1.创造思维的特征和方法专题,包括质疑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临界思维、灵感思维等;2.形象思维专题,包括联想和想象;3.辩证思维专题,包括矛盾思维、因果思维、必然性和偶然性、个别和一般、现象与本质、质量互变规律等;4.逻辑思维专题,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抽象法等。

第三,大胆鼓励创新,指导使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有创新之处,我便给予称赞,同时还对其进行具体思维的指导。因为人的思维常常是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而产生的,而人的智慧也恰恰体现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所以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用求异思维法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失街亭》一课时,有个学生提出:马谡致使街亭失守,虽然罪责难逃,但他勇挑重担的精神和其爱国之心,却是值得肯定的,而一味指责马谡的罪责,有失公允。我当即肯定并表扬了这位学生敢于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并指导他将思维的内容写成了求异文章——《也谈马谡其人》,该文读给同学们听后,得到普遍赞同,后来,我又推荐给《语文报》发表,亦获得广大读者好评。

标签:;  ;  ;  ;  

教学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生学习:语文教学中法律学习指导方法的探索_思维品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