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政治制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高度适应国情、极具国际竞争力的制度。由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生态,包括执政党制度、国家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军事制度四方面的独特性,具有民主集中与议而能决、决而能行的政治效率,选贤任能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选拔机制,合作参政与互相监督的政治合力,党管军队与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的四大优越性,因而是有旺盛生命力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政治生态。
关键词:制度优势;政治生态;中国政治制度;中国特色
生态政治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门新兴学科,吸收和借鉴了生态学、生物学、气象学、环境科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运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研究政治系统在处理人类内部及于自然的关系时应采取的对策。我国目前出于经济、政治等社会的全面转型时期,生态政治学将会对此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活中,为政治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1生态政治对中国政治的积极影响
关于生态政治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散见于书刊的著文,对于生态政治的理解也多把生态政治仅仅理解为自然生态环境与政治的互动关系。而这种生态政治又是以自然生存环境为中心的政治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人为,自然生态环境是目的,而政治是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手段和工具,这种价值观对中国的政治已经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1.1.对中国传统政治提出了挑战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创建和发展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倒行逆施。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政协代表中超过一半的党外人士比例,更显示了一个大党接管一个大国时应有的胸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此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他八个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不是竞争、竞选,而是协商、合作关系,这种政治制度安排具有既有别于一党制又有别于多党制的独特性。这一制度有利于将民主党派纳入集体决策、科学决策轨道,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开展广泛的建设性协商,有利于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是高效的、切实的民主。这一制度安排,使得中国政党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协商、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相互监督的平衡互动的共生关系,这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三大职能是一致的。
中国军事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军事制度最大的独特性在于“党指挥枪”。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变的“军魂”,也是中国军事制度最鲜明的中国特色。晚清以来,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得中国被迫将军事制度改革作为对全球近现代化浪潮挑战的响应之一。然而从李鸿章开始直到蒋介石,几乎所有的在中国创建现代军队方面的努力,其最终结果都是豢养了一支听命于统兵者个人的私人军队,拥兵自立为王者层出不穷,军阀割据纷争、民生水深火热的惨痛局面持续了近半个世纪。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关于军事制度改革的失败教训,选择了政治治军的路线,历经南昌起义、三湾改编、古田会议等重大转折和长期革命战争的考验,完成了“国民革命军起义部队―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性跨越。根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统一的军队,即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公安部队,受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统帅,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法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逐步完成了人民解放军的整编工作,逐步建立和巩固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事制度,实现了中国政治军事制度的历史性进步。
1.2.对政府对环境的重视和改善起了引导作用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国以来,由于人口多,底子薄,所以单纯以经济发展为主而忽略了环境保护,导致我国的自然环境破坏非常严重,森林骤减,可耕地严重减少,大气污染严重,水资源日益枯竭,土地沙漠化程度大增等等。严重威胁和制约经济的发展。生态政治的兴起提醒政府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遏制生态恶化状况,改善生态环境。要在理论上给予政府制订政策以指导和支持,使得环境问题提上日程,并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
1.3.对国际政治关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大自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生态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从而借助于生态问题各个国家之间的国际政治关系也产生了巨大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用合作互利取代了冷战和对抗,各国不得不为携手共同解决环境问题,建立共同的新家园而努力。各国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程度大大加升,国际关系趋于平缓状态,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当然我们也必须为环境保护做出我们应有的承诺和贡献,共同致力于全球生态的建立,生态政治对此将提供指导和支持,倡导建立公平、正义为基础的新的国际关系,以合作互利为主而避免对抗与战争,从而促进和平的国际关系的形成。
2对中国政治的消极影响
生态政治作为一种颇具时尚魅力的政治思潮,其理论和现实影响都在扩大,但作为一种正在发展中的理论体系,生态政治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也对中国的政治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2.1.生态政治倡导全面的基层民主,容易导致议而不合和无政府主义,影响经济政治的稳定发展。我们都知道生态政治在西方之所以能够得到迅猛的发展是因为生态政治与西方的社会制度,人民的观念以及社会现实都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各个地方的政权组织非常的复杂,要实现全面的基层民主,把主要权利交给基层,实现全面的分散化的社会活动原则,这种全面强调民主和分散化,在我国很难实行,因为这样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政府机构效能低下,政府能力弱化,从而影响经济政治的总体的发展。所以对这一点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我们的国情出发,不能盲目的全盘接受。
2.2.生态政治奉行非暴力原则,甚至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论。这种绝对化的说法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而且这在政治上是极其有害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夺取资产阶级国家政权采取“和平”方式只能是一种“例外”,而这种“例外”的可能性,也是以无产阶级的暴力后盾为基本条件的,因此这样的非暴力原则,实质上是一种改良主义,机会主义的思想。这种观点原则会影响到我们的思想,我们一贯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且对其进行发展,使它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综上所述,生态政治对我国政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对此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研究,使它的积极影响充分的发挥出来,服务于中国政治。
参考文献
[1]孙正甲.生态政治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刘京希.政治生态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孙振玉.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M]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肖显静.生态政治何以可能[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第6期
论文作者:鲁文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政治论文; 生态论文; 中国论文; 制度论文; 是一个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人民解放军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