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目的 分析我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筛查及抗栓现状。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特征及出院时抗栓治疗资料。结果 142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包括脑梗死132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8例;其中合并AF 273例(19.16%),有AF病史者188例(68.86%),新发现AF患者85例(31.14%);持续性或永久性AF患者206例(75.46%),阵发性AF患者67例(24.54%)。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AF 273例患者中住院抗凝治疗88例(32.23%),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48例(54.21%);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37例(13.55%)。结论 我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AF的筛查不容乐观,卒中高危患者抗凝治疗率低。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心房颤动;抗栓治疗;华法林
【中图分类号】R743.3;R54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4-102-02
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均显示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伴AF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高于不伴AF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其预防和治疗不同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抗凝治疗显著优于抗血小板治疗。经过10余年努力,我国对脑梗死患者合并AF诊断率及抗凝治疗率有显著提高,但距离欧美国家仍有巨大的差距[1-4]。为切实提高房颤的筛查及抗凝治疗现状,我科依据2014年《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筛查及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5]设计了一项前瞻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连续入组。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发病7d内;③符合2005年全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的脑梗死及TIA诊断标准[6];并经头颅CT或MR证实为脑梗死或TIA患者。排除标准:经头颅CT或MR证实为脑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者。共收集符合条件且资料齐全者1425例,其中脑梗死1327例,TIA98例,男816例(57.26%),女609例(42.74%),发病年龄33-96岁,平均年龄(67.82±5.74)岁。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入院首次美国国立卒中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HISS)评分、临床及头颅CT/MR结果。根据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经典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依据《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筛查及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对高度怀疑心源性卒中的患者进行AF筛查:完善经胸甚至经食道彩超,以及多次重复12导联心电图、24h-Holter、心电监护结果等资料。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伴AF患者及家属进行CHA2DS2-VASc评分及抗凝知识宣教,记录出院时抗栓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对所有连续性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分类变量以频数和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2.1 合并症:142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273例(19.16%),高血压病1173例(82.32%),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503例(35.30%),高脂血症200例(14.0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45例(17.19%),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4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74例(5.19%),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134例(9.40%),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或闭塞病78例(5.47%),脑出血40例(2.81%),癫痫33例(2.32%),慢性肾脏疾病54例(3.79%),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2例(2.25%)。
2.2 辅助检查完成情况 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颅CT检查,完成头颅MRI+MRA检查1306例(91.65%),完成常规心电图16482次(平均1.56次),入院时给予心电监护387例(27.16%),完成24h-Holter298人次(20.91%),完成经胸心脏彩超1315例(92.28%),完成经食道彩超93例(6.53%)。
2.2 经典TOAST分型 1327例脑梗死患者按照经典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470例(35.42%),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 CE)290例(21.85%),小血管闭塞性卒中(Small-artery occlusion, SAO)275例(20.72%),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梗死(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y, SUD )281例(21.18%),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脑梗死(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 SOD)11例(0.83%)。11例SOD患者中,1例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例为神经梅毒,3例为Moyamoya病,5例为血管炎。
2.3 AF的检出率 共检出合并AF患者273例,其中259例为脑梗死患者,14例为TIA患者。有AF病史者188例,占检出的68.86%,新发现AF患者85例,占检出的31.14%。持续性或永久性AF患者206例(206/1425=14.46%),占检出的75.46%,阵发性AF患者67例(67/1425=4.70%),占检出的24.54%。
2.4 经食道彩超结果 对高度怀疑心源性卒中而多种心电检查、经胸心脏彩超方法均未发现AF依据的93例患者进行经食道心脏彩超检查,其中19例发现左心耳血栓或血流速度减慢,7例发现卵圆孔未闭,8例发现房间隔缺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 心源性脑卒中的抗栓治疗率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AF患者共计273例,其CHA2DS2-VASc评分均≥2分,其中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85例,达比加群酯治疗3例,住院抗凝治疗率32.23%;接受阿司匹林100mg/d或氯吡格雷75mg/d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48例,抗血小板治疗率54.21%,因各种原因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37例,未抗栓治疗率达13.55%。
3 讨论
最新资料表明,高达三分之一的脑卒中患者病因可能为房颤[7]。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无AF患者的5-17倍,而且AF相关性脑卒中比其他类型的卒中更易导致患者死亡或丧失自理能力,与血栓性脑梗死相比,在1年内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增加 1 倍,复发风险更是增加 4.7 倍,住院AF患者的卒中患病率可达24.8%,80岁以上人群中高达32.8%,其严重的致残率、复发率对患者、家庭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7-10]。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伴AF的筛查及抗栓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显示,142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AF 273例(19.16%),仍低于欧美国家大型登记研究结果(25%-33%)[7,11]。AF筛查率偏低可能存在种族/遗传性及研究取样的影响,但本组患者仅完成常规心电图16482次(平均1.56次),完成24h-Holter298人次(20.9%),常规心电图、Holter检查不足可能存在漏诊。此外,虽然给予心电监护387例(27.16%),未对所有患者进行实时心电分析,亦可能存在漏诊。
在合并AF的273例患者中,新发现AF患者85例,占检出的31.14%,阵发性AF患者67例,占检出的24.54%。提示约三分之一的持续性或阵发性AF是在发生栓塞并发症后才被检查出来,AF是脑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因阵发性AF发作时可无症状,这在老年患者中尤为常见,故诊断相对困难,需严格按照TOAST卒中分型,对高度怀疑心源性卒中或病因未明的患者进行AF相关检查筛查。
本组资料显示,根据TOAST分型对脑梗死进行病因分析,其中明确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290例,包括合并AF者259例及经食道心脏彩超检查异常发现患者31例,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21.85%;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梗死281例(21.18%)。CE比例增加而SUD比例明显下降,与国外的研究比例接近[12]。可能与我科近年来对CE的关注度高,依照指南加强新发脑梗死/TIA患者AF筛查及完整的血管学评估有关。但对部分高度怀疑心源性卒中的患者经现有检查手段仍未发现AF、左心耳血栓或反常栓塞的依据,可能需反复多次检查或提高特殊检查的技术水平。
本研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AF患者273例,其CHA2DS2-VASc评分均≥2分,为卒中复发的高危患者,除具有颅内出血或有其他禁忌症的患者外,均为使用抗凝药物的适合人群。但本组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85例,达比加群酯治疗3例,住院抗凝治疗率32.23%;抗血小板治疗率54.21%(148例),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率13.55%(37例)。CHA2DS2-VASc评分≥2分的卒中高危患者,我们的抗凝治疗率明显低于GARFIELD研究[8]中的全球数据(59%)及欧美国家数据(58.2%-83%)[1-4]。抗凝治疗比例低的原因较为复杂,因为目前国内口服抗凝治疗仍以华法林为主,而华法林的治疗窗窄(INR2.0-3.0)、个体差异大、容易受多种药物食物的影响,需要频繁实验室监测和剂量调整,医生和患者都不太愿意使用华法林,更多地选择了抗血小板治疗。
本研究初步发现依据2014年中国专家共识,提高对高度怀疑心源性卒中的患者的认识,进行多种AF筛查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AF的检出率,市级三甲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AF的筛查及抗凝治疗的现状虽有改进但仍不容乐观,卒中高危患者抗凝治疗率低。本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主要为:①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不足。②对缺血性卒中患者AF仍未进行详尽的筛查,普通心电图、24h-Holter、连续心电监测及经食道心脏彩超等检查仍不够。③尚未能对抗凝治疗患者的长期治疗依从性、INR监测检查率、持续达标率等进行观察。下一步我们将扩大样本量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延长的心电监测、24h-Holter、反复多次心电图等AF筛查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提高AF的检出率及抗凝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Kirchhof P, Ammentorp B, Darius H, et al.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seven European countries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2010 ESC Guidelines on atrial fibrillation: primary results of the PREvention oF thromboemolic events-European Registry in Atrial Fibrillation (PREFER in AF). Europace,2014,16(1):6-14.
[2] Lip GY, Laroche C, Ioachim PM, et al.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by European cardiologists: one year follow-up of the EURObservational Research Programme-Atrial Fibrillation General Registry Pilot Phase (EORP-AF Pilot registry). Eur Heart J,2014, 35(47):3365-3376.
[3] Avqil Tsadok M, Jackevicius CA, Rahme E,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stroke risk among older patients with recently diagnosed atrial fibrillation. JAMA,2012,307(18):1952-1928.
[4] O’Brien EC, Holmes DN, Ansell JE, et al. Physician practices regarding contraindications to oral anticoagula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findings from the Outcomes Registry for Better Informed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RBIT-AF) registry. Am Heart J,2014,167(4):601-609e1.
[5]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筛查及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2014,53(8):665-671.
[6] 饶明俐.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23(1):5-6.
论文作者:唐铁钰,段作伟,沈洁玲,刘一辉,陶丽红,张帅 侯红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9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卒中论文; 检出论文; 筛查论文; 脑梗死论文; 心房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