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的词汇学习是语感形成的基础--以“百余年之美”为例探讨语感在词汇教学中的培养_跨越百年的美丽论文

扎实的词汇学习是语感形成的基础--以“百余年之美”为例探讨语感在词汇教学中的培养_跨越百年的美丽论文

扎实学词是语感形成的基础——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例谈词语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感论文,为例论文,扎实论文,词语论文,美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感能力的形成与对词语的理解和积累(内化)以及运用(外化)能力密切相关。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过程中,有目的地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语感培养,是语文能力、素养得以提升的基础。下面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例,谈谈在词语教学中对语感的培养。

      一、想象还原,培养形象感

      词语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抽象概括的结果。汉语词汇中有相当一部分蕴含着色彩、声音、形状、动态、情貌等形象因素。教学这样的词语,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将其还原到色彩斑斓的生活中,通过形象的唤起,激活表象,让抽象的符号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画面、声音、动态,促进自身形成敏锐的感知、理解词语的能力(输入型语感),并最终促进自身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输出型语感)。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和丈夫提炼镭的过程,其中“烟熏火燎”一词十分形象地表现了环境之恶劣、条件之艰苦。一位教师这样带领学生学习——

      师:观察“烟熏火燎”四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三个字带“火”。

      生:“熏”的四点底是“火”的变形,四个字都跟“火”有关。

      师:(出示熏的古文字)对!“熏”“燎”都跟“火”有关,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熏”字的火在下面,“燎”字的火在旁边。

      生:熏是着火的时候,烟呛得人喘不过气;燎是烤,很热、很烫。

      生:熏还会让人流眼泪。

      师:体会得真好!一个是让人呼吸不畅,还会流泪;一个是皮肤的感觉。那么“燎”跟“烤”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我觉得“燎”应该比“烤”挨着火更近,好像都要烧到皮肤了。

      师:是啊!那么,这个词让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火烧得很大,还冒着浓烟。

      师:把人物加进去,说具体一些。

      生:我眼前出现的画面是,在一个破旧的木棚里,支着一口大锅,锅里的化学物质在燃烧,冒出浓烟,味道特别呛。居里夫人站在大锅面前几乎睁不开眼,被呛得直咳嗽,衣服皱巴巴的,火光照得她的脸有些红,好像都要烧到她了,可她还在费力地搅拌着锅里的东西。

      师:这个画面让你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觉得居里夫人工作的地方很简陋。

      生:环境太艰苦了,条件很差。她不像一个科学家在搞研究,倒像一个工人在干活,而且是很辛苦地在干活。

      生:我觉得居里夫人特别值得人敬佩。课文说“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终日就是一整天、天天,而且还那么辛苦、难受。我觉得她特别有毅力,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生:女人都是爱美的,她却不顾形象,一心想着科学研究,我觉得她还有一种献身科学的精神。

      师:看来居里夫人作为一个科学家,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不但要有超人的智慧,还要付出艰辛的体力劳动。这背后的确蕴含了一位女科学家对科学事业执着、坚毅的追求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这怎能不让人心生敬意呢?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挖掘词素形、义间的联系,通过分析、比较、辨别,再经由想象还原“烟熏火燎”这个词描绘的生活场景,进而将人物放进场景中,勾画出玛丽·居里工作时的生动画面。

      形象感强的词语适宜运用想象还原的方法,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唤起表象,化抽象为生动,化概括为具体,化呆板为鲜活,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止为动感……让抽象的符号变成立体形象的生活场景,呈现在学生眼前,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当情感被唤起的时候,思维自然会诗意、灵动。思想深刻了,心灵也会丰富起来。当学生的心灵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的时候,他们口中、笔下的言语世界定会姹紫嫣红,语感自然也就敏锐了。

      二、揣摩比较,培养精准感

      富有意蕴、令人回味的语言文字总是伴随着词语运用之妙。当我们品味、咀嚼个中滋味的时候,有时需要还原作者遣词造句时的选择过程——比较,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对词语的敏感就在这反复咀嚼和品味中慢慢积淀。这是训练语感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3自然段这样描写居里夫人和丈夫历经千辛万苦提炼出的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这句话融入了作者非常多的情感因素:“极美丽”暗含着这凝聚着心血与汗水的巨大成功给人带来的莫大喜悦;“幽暗的破木棚”照应了前文,强调了这伟大成果与简陋环境之间的反差,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在理解这句话中的“幽暗”一词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这里的“幽暗”换成“黑暗”或者“昏暗”行吗?为什么?

      生:黑暗就是黑,破木棚应该可以进来一些光的;昏暗不那么黑,但是没有幽静的感觉;幽暗让人感觉很冷清。

      生:幽暗还有僻静、没有人的感觉。

      生:我觉得居里夫人光顾着埋头做实验,没有跟人说话,所以显出了她做实验那种认真的状态。

      师:也就是她埋头苦干,跟别人失去了亲密的联系。

      生:居里夫人知道镭对人身体有危害,我觉得她之所以远离社会上的人,就是怕别人受到镭的伤害,怕别人的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师:角度又不同了。你从居里夫人的角度来想,其实她是在为别人着想呢!

      生:我还感觉到进行科学研究有时候是很孤独、很寂寞的。

      师:太好了!一个“幽暗”让我们产生了这样丰富的联想。在科学家美丽的光环下,寂寞、孤独地长时间面对枯燥的实验,这需要拥有一颗多么坚毅强大的心啊!

      同义词的差别不在迥异,而在微殊,微殊体现了词语运用的精准。“黑暗—昏暗—幽暗”这组同义词共同的语素“暗”体现了词义之“同”,而辨析的是“异”,即“黑”“昏”和“幽”之间的细微差别。“幽”中暗含的静,不禁引入思考:这静究竟源于什么?由此想象开去:静乃空间位置的偏僻导致无人造访,一种远离人群的孤独感悄然跃入学生的脑海中。居里夫人这个在科学殿堂取得卓越成就的女科学家,在攀登科学高峰过程中除了艰辛,可能还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寂寞。这样,词语营造的意境之优美、意蕴之深远也就不言而喻了。

      由此可见,课文中运用的一些准确的词语要格外关注,尤其是对表达中心起关键作用的,更要重锤敲打。

      辨析同义词,一方面可以通过比较这些词语使用范围的广狭、语气效果的轻重、感情色彩的褒贬、搭配方式的异同等,再现作者炼字炼句的心路历程,达到对词义的精准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平时积累的词语进行归类整理,分类积累,形成记忆组块,提高积累的效率,实现词语积累的系列化、结构化,为准确运用(提取)铺路搭桥,课后还可以将这些辨析过的同义词,创设运用的情境,进行选词填空或者搭配练习,将课上理解积累的词语及时运用,使语感分析的成果在语感实践中得到强化,促进消极词汇转化成积极词汇,有利于输出型语感的形成。

      三、联想转化,培养深刻感

      词的意义是丰富而复杂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表达的需要,一些词往往运用的是引申义、比喻义等。这对于知识欠丰、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来说,往往难以深入领会,于是造成语感形成的阻碍。因此,要带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实现意义的转化,从而达到对语义的深层理解,增强对语言文字深层意蕴的敏感。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2自然段描写了居里夫人宣布发现镭的伟大意义:“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一位老师这样指导学生学习“定格”一词——

      师:同学们通过查词典已经了解了“定格”的意思,谁来说说词典上的解释?

      师:看来,定格是让活动的画面突然固定在某一点上,目的是要强调什么。那么,在这里作者梁衡两次用“定格”又想强调什么呢?只是想强调居里夫人的形象美吗?

      生:我觉得作者想通过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强调作为一个女人在科学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因为前文说她是第一个登上法国科学院讲台的女性。

      生:我觉得作者还想强调镭的发现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另外我还觉得作者想强调居里夫人作为女科学家对人类科学事业做出这么大的贡献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所以用了两个“定格”。

      师:的确是这样。两个“定格”的深意你们都明白了吗?

      “定格”的本义与引申义的核心都是强调,抓住这个联系点追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通过联系语境,联想转化,探寻到走向语言深处的路径,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深度解读,锻炼了语感。

      第4自然段总结居里夫人一生的伟大成就时,这样写道:“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段话表面是赞颂居里夫人一生的卓越成就,内蕴则是对其将整个生命贯注到科学事业中献身精神的颂扬。内蕴含义对学生来说是不太容易理解的,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层内涵?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

      师:大家查了词典,谁来说说“里程碑”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你觉得这座里程碑上记录的会是什么呢?

      生:记录着居里夫人一生在科学事业上取得的成就。

      生:一项一项记录居里夫人的发明创造,而且会强调发现镭。

      生:记录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师:是啊,就像同学们说的,这座里程碑上记录着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再读读这段话,结合前文,想想这是一座怎样的里程碑。

      生:这是一座书写着居里夫人伟大成就的里程碑。

      生:这是一座标志着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的里程碑。

      生:这是一座标志着科学最高峰的里程碑。

      生:这是一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里程碑。

      生:这是一座居里夫人用整个生命换来的里程碑。

      生:这是一座居里夫人用全部生命铸就的里程碑。

      师:用生命铸就的里程碑,说得太好了!你理解了文字背后的深意。这些辉煌成绩的取得,是居里夫人用毕生的心血甚至健康换来的啊!所以这里程碑上的一项项记录中镌刻的是居里夫人全部的生命啊!这真可谓是前无古人,也很可能是后无来者。让我们带着对她的深深敬意大声朗读吧!

      “里程碑”的学习,教师从两个层次设问:第一个问题指向表层义,第二个问题需要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联想整合,转入第二层含义的理解、升华。“用生命铸就的里程碑”恰当而准确地揭示了第二层含义。

      抓住运用比喻义的词语,通过联想转化,学生的思维深刻起来,并尝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这是输出型与输入型语感的双重训练。

      四、模仿迁移,强化语用感

      上述对居里夫人一生成就的总结,是一段非常经典的文字,教学时可以抓住词语运用的特点,进行仿写训练。如创设情境,让学生仿照这段话反复运用“变成”一词,说(或写)一段话。仿写,是以优秀的言语材料为样本,把它的言语和思维规律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再生成自己新言语的创造性的写作过程。它既是对语言文字的深度内化,又是将内化的成果及时外化的创造过程,是进行语感实践的最佳途径。仿写可以使学生获得言语与思维的双重强化,既能强化积累,又可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运用的能力,这正体现了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本质。由此可见,对词语的积累也要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而不是简单地抄抄写写,机械记忆;对词语的运用也绝不能理解为只是单个词语的造句训练形式,还应包括对文本中词语运用有特点的语段,进行仿写的语言实践。

      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文本都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在遣词造句方面独具特色、别具一格。如《卖木雕的少年》中描写木雕样子的句子:“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对此,可以设计这样的仿写练习:想象还会有哪些形状的木雕,用上“说是……其实是……”写一段话。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强化了学生对典型语言遣词造句特点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从而在语言实践中积淀了语感。

      总之,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正确的理解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形象化的表达,即语感的培养,有赖于词语教学中的语感分析和语感实践。语感培养与形成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对语言环境中各种言语表达(主要是词语运用的形象性、精准性、深刻性)的揣摩、积淀与迁移运用的过程,也是反复的言语实践、全方位的言语训练以及反复的言语强化过程。

标签:;  ;  ;  

扎实的词汇学习是语感形成的基础--以“百余年之美”为例探讨语感在词汇教学中的培养_跨越百年的美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