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摘 要】目的:通过30例白塞氏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三物黄芩汤治疗白塞氏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记录2014年3月到2014年11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门诊确诊为白塞氏病的患者30例,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服药前后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两周后,30例患者中,20例临床痊愈,临床痊愈率为66.67%;9例显效,显效率为30.00%;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应用三物黄芩汤治疗白塞氏病对白塞氏病引起的口腔溃疡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三物黄芩汤;白塞氏病;口腔溃疡
白塞氏病是一种慢性、复杂性、累及多系统的疾病,临床上以口腔溃疡及至少以下两种症状为特征:生殖器溃疡、皮肤病变和眼睛、神经或风湿病表现[1]。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可能首先描述了本病[2]。近代土耳其科学家贝赫切特率先描述了本病,于1973年报道了1例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外阴溃疡以及眼葡萄膜炎的患者[3]。白塞氏病有较大的地域性分布差异,在日本、朝鲜、中国、中东以及东地中海地区(也就是丝绸之路地区)发病率远较西方欧美国家高[4]。且该病主要造成的反复性,痛性的口腔、外阴溃疡给病人造成较大的困扰,严重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今,对于该病,西医治疗手段单一,与其余自身免疫病治疗相似,多以沙利度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做为主,治疗时病人的执行程度较差,副反应多。应用中药辩证施治能有效避免这类问题。
临床资料:
所受治疗的患者均为本院风湿科门诊患者,共30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2013年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杂志发表的白塞氏病评分系统。依照2013年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杂志发表:国际标准白塞氏病评分系统,根据白塞氏病的症状和体征评分,以下得分总和达到4分就能诊断为白塞氏病,本标准诊断的敏感性为93.9%,特异性为92.1%。1、眼部病变:2分2、生殖器溃疡:2分3、口腔溃疡:2分4、皮肤损害:1分5、神经系统损害:1分6、血管表现:1分7、针刺反应阳性 1*分(*针刺反应测试可以采用,原本评分系统不包含针刺反应测试。然而,如果针刺反应阳性,评分可以增加1分。)2,年龄最小37岁,最大45岁,病程4—8年不等,3,本次就诊前7天未服用会使用任何相关治疗药物,排除炎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赖特综合征、疱疹病毒感染等。剔除标准:不在本院代煎中药,未按要求坚持服用中药汤剂,受试期间口服或外用过治疗本病或与治疗本病相关的药物。
治疗方法:
30名患者均在我院代煎中药,以患者就诊时间为始,嘱患者于每日发后30-40分钟加热中药汤剂后口服,以1周为疗程,随访,治疗观察2疗程后,口服中药汤剂期间,不使用其他治疗该病的内服挥着外用药,忌食生冷、刺激性、油腻食物,2周后复查。以黄芩6g 苦参6g 干地黄12g,由本药局以300ml煎煮,嘱患者连续服用2周后复查。
疗效评定
参考《中医病症治疗诊断有效标准》[5]结合临床实际拟定。临床痊愈:经治2周后,主要症状,溃疡完全消退,伴发症状回复正常,或基本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伴发症状基本回复或明显改善;有效:主要症状部分消失或改善,伴发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30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比较 见下表
治疗前平均评分为(4.33±1.47),治疗后平均评分为(2.36±1.24)。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554 P=0.000)。
讨论:
三物黄芩汤,收录于《备急千金要方·卷三》,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曰:“妇人在草蓐……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先组方:黄芩6g,生地12g,苦参6g。依理可知该方有清热凉血,解毒燥湿,滋阴养血之作用。原文所述疾病,其病机为既有湿热实邪,又有耗阴损血,系虚中挟实之证。故治疗时应清热热滋阴血兼顾,精当配比。本方既有苦寒之黄芩、苦参能清热燥湿,又配以生地凉血补血养阴,清热而不伤阴,邪热去则津液复,病则愈。
而白塞氏病,其临床症状与《金匮要略》所论“狐惑”相似,目前,众位医家在治疗此病时,也多用仲景原文中“狐惑”所对应的“甘草泻心汤”、“苦参汤”等,《诸病源候论·伤寒病诸候下·伤狐惑候》论述狐惑的病因时云:“皆湿毒气所为也”。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或遇外来邪气,湿邪留着不去,其重浊粘滞,或遇火劫而致津伤,日久化热,或与体内诸邪胶结,壅塞痹阻经络,气血郁结,湿亦从热化,成为湿热之证。湿热邪气郁结为毒,或循经上犯口、眼五官诸窍,就会出现口中血肉溃败,创口难愈,双眼白睛变红;或流注关节经络,则关节肿痛;或向下侵及二阴,则会出现阴囊、阴户、尿道口、肛周等处红肿、糜烂、灼痛,再结合具体辩证,合“龙胆泻肝汤”、“泻脾散”等,多获良效,反观此类方药,其宗义无非“治湿治热”,此间,我们便可推知,白塞氏病依中医辨证施治“湿热”为基本病机,而白塞氏病以痛性溃疡为主,多患病日久,伤阴耗血在所难免,因此,病机中“伤阴耗血”必不可少,综上,白塞氏病治法当以“清热燥湿,养阴养血”为基本,恰合三物黄芩汤病机。
具体辨证施治时,多以黄芩6g,生地12g,苦参6g为基础方,再根据患者病情部位不同之处,酌加酌减。
参考文献:
[1] Gary S.Firestein,et al.凯利风湿病学[M].第八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563.
[2] Feigenbaum A.Description of Behcet’s syndrome in the Hippocratic third book of endemic diseascs[J].Br J Ophthalmol,1956(40):355.
[3]Behcet H.Uber rezidivierende Aphthose durch cin Virus verursachtc Geschwure am Mund,am Auge,und an den Genitalien[J].Dermatol Wochenschr,1937(105):1152-1157.
作者简介:
朴勇洙(1979-),男,朝鲜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协会风湿病分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类疾病。Email:piaodaliang@163.com;Tel:13836115908
论文作者:朴勇洙 赵文甲 韩隆胤 许玉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黄芩论文; 患者论文; 白塞氏病论文; 症状论文; 苦参论文; 汤剂论文; 中药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