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方法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现象学论文,心理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不断受到中国理论心理学者的重视。这反映了一种趋势,即反思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而寻找繁荣中国心理学的最佳途径。有人指出,100多年来, 统辖西方心理学的方法论主要是实证主义和现象学。〔1 〕我们已撰文探讨了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的实证主义方法论。〔2 〕本文试图探讨现象学方法论及其与心理学相互作用的缘由,着重分析现象学作为方法论对西方心理学的一些重要派别的影响,特别是现象学在心理学中的方法论涵义究竟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看待现象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一、现象学与心理学相结合之缘由
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创立的。胡塞尔所说的现象不仅包括事物及其性质以及人对它们的直观感受,而且包括人自身的主观体验。他还认为现象与本质不能分开,现象即是本质,本质不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东西,一个人在直观中就能立即把握呈现在感觉印象中的本质。
(一)现象学在方法论上的破与立
现象学一开始就以反实证主义的面目出现。它将当时西方的危机主要归罪于实证主义。胡塞尔所处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危机、接着就是法西斯主义崛起,人类疯狂的战争、凶残的掠夺,使千百年来形成的近代欧洲文明、人道主义传统和伦理准则顷刻间崩溃瓦解了。胡塞尔认为西方危机的根源在于实证主义、怀疑论等哲学思潮排除了欧洲哲学传统的理性主义精髓。他批评实证主义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关系,看不到客体的意义是主体赋予的,实证主义排斥形而上学必然导致排斥事实科学本身,抛弃作为普遍科学的哲学观念必将导致丧失科学研究的最内在的动力,抛弃理性的普遍的哲学观念必然导致人性危机。
在现象学以前,象其他科学一样,心理学接受了实证主义的指导,而且将它推上了主导方法论的地位。实证主义的确推动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但是,实证主义从一开始就不为所有心理学家所接受。意动心理学代表人物布伦塔诺就明确反对深受实证主义影响的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后来心理学的发展也表明了实证主义不能作为心理学的主导方法论,因为受实证主义指导的结构主义(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先后两次使心理学陷入危机。面对这样的事实,胡塞尔对实证主义的批判自然会引起许多心理学家的共鸣,从而动摇实证主义在心理学中的主导地位。
胡塞尔的现象学与心理学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胡塞尔所揭示的通向绝对真理的必由之路反映出来。胡塞尔所说的通向绝对真理的两种还原(本质还原与先验还原)可互为先后,从而构成两种不同的道路:先本质还原而后先验还原或先先验还原而后本质还原。第一条道路所经历的是从经验心理学到本质心理学,再到先验本质现象学;第二条道路则是从经验心理学经形而上学达到先验本质现象学。可见无论是哪一条道路,都以经验心理学为出发点。
由于现象学与心理学存在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因此胡塞尔及其追随者在强调现象学的影响范围时只谈到了哲学和心理学。胡塞尔曾说,现象学的工作是值得一做的,这无论是从现象学对哲学之无可比拟的作用这一方面来看,还是从现象学对心理学无可比拟的作用的另一方面来看都是不言而喻的。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对心理学起最终的解释作用,它说明心理学如何可能。现象学方法可以论证自然的心理学,它的任何一条定理都可以变成一条自然意义上的心理学的定理。这里所说的自然是现象学意义上的自然,即不加任何人为控制地去研究现象本身。胡塞尔也对现象学与心理学作了区分。他说,尽管现象学为心理学提供如此大的方法意义,尽管它为心理学提供了如此根本的基础,但本质上现象学是作为观念科学而不是心理学,正如几何学不是自然科学一样。
由此可见,现象学是一种哲学方法论。它试图取代实证主义,给心理学提供“科学的”方法学。这样一种哲学,自然会吸引相当多的曾经怀疑或迷信过实证主义的心理学家。
(二)现象学在意识问题上的扬与弃
在现象学创立之前,胡塞尔所持的哲学观点主要是心理主义的。他企图对数学和逻辑进行心理的分析,企图从心理学原理推导出数学概念,并把逻辑规律解释为心理经验的规律,可见,他的心理学修养是相当深厚的。所以当他抛弃自己的心理主义观,建立自己的“纯粹现象学”时,他能吸收心理学关于意识的研究成果,建立自己的意识论。
胡塞尔从其老师布伦塔诺那里吸收了意识的意向性思想。布伦塔诺强调一切精神现象都以意向性为特征。所谓意向性(intentionality)就是意识朝向某一目标的指向性,意识总是关于什么东西的意识,总是指向某种对象。布伦塔诺还认为精神现象作为一种意动是可以通过内省直接地自然而然地被体验到的。胡塞尔继承了这些思想,并将其作为现象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但是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布伦塔诺的又有所区别:(1)布伦塔诺认为意识活动主体是经验自我, 而胡塞尔认为意识活动主体是先验自我;(2 )布伦塔诺认为意识活动与意识活动对象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胡塞尔认为前者构成后者;(3 )布伦塔诺严格区分心理的对象和现实的对象,心理的对象是非存在的,而现实的对象是存在的,胡塞尔则否认这种区分,认为意识活动的对象可以是在现实中存在的,也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胡塞尔还从詹姆斯那里吸收了“意识流”思想。詹姆斯认为意识不是一些割裂的片断,而是整体的经验,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这就是意识流、思想流或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是主观的东西,是个人的或私人的,每一心理状态只能出现一次,不能复返。意识不断变化,却从来不会中断。意识必具有其自身以外的对象,并能认识这些对象。意识总是对一些对象比对另一些对象更关心,即具有选择性。胡塞尔从詹姆斯的这些思想中得到很多启发。
在研究前人关于意识的观点的基础上,胡塞尔提出了自己的意识结构论,这是他对心理学的一项重大贡献。
现象学与心理学都以意识作为主要对象,所以,心理学有关意识的研究会影响哲学的意识论,反过来,现象学在意识问题上的新观点也必然引起心理学的关注。当心理学吸收现象学的意识论时,它主要是引进了造就这种意识论的方法论。
二、现象学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
现象学对心理学的影响可谓广泛、深入、持久。就广泛而言,这种影响遍及西方各主要国家的心理学界。就深入而论,它的影响深入到诸如知觉、人格、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等心理学各个领域。以知觉研究为例:由于现象学方法的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家抛弃了自洛克以来在心理学界早就根深蒂固的经验元素联想论,强调知觉的能动性和有生机性,认为所有知觉经验都具有建构的特性。再就持久来说,现象学的影响从意动心理学到现代认知心理学,持续了一个世纪。在创立之初,胡塞尔就站在意动心理学的立场上批评冯特的经验心理学;50年代,传入美国的现象学构成了人本心理学的方法论;70年代,美国还召开了“现象学的心理学:现象学的理论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一)意动心理学与现象学
现代心理学的初创时期,存在着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的对峙。作为意动心理学创始人布伦塔诺的学生,胡塞尔也参与了这一争论。由于他的直接介入及其思想的影响,内容心理学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冲击。胡塞尔认为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不能提供绝对的真理。不仅如此,胡塞尔还在意动心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创立了现象学,这反过来又加强了意动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在胡塞尔的影响下,原本追随冯特的心理学家如麦塞尔、麦农、屈尔佩等转而偏向了意动心理学。
(二)符茨堡学派与现象学
符茨堡学派是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派,19世纪末由屈尔佩等人创立,该学派主张心理学既要研究内容也要研究意动,这就形成了二重心理学。符茨堡学派的形成与现象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符茨堡学派利用实验方法研究思维这样的高级心理机能,这些研究提出了“意识的态度”、“定势”、“无意向思维”等概念,引发了心理学界关于“无意向思维”的争论,推动了思维心理学的发展。这些研究都受到现象学方法论的指导。
符茨堡学派的二重心理学也是在现象学的影响下形成的。屈尔佩原是冯特的弟子,受到胡塞尔的影响之后,他从内容心理学转向了意动心理学。他把布伦塔诺的意动改为功能,认为内容和功能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学生麦塞尔也提出了类似的主张,他主张将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结合起来。
现在看来,冯特的所谓内容(content), 实际上是接近于结构(structure)的东西,因为他特别注重将意识分析为元素, 也就是对心理的结构做静态的分析,所以他的忠实弟子铁钦纳将自己的心理学称为结构主义。布伦塔诺的意动(act)是接近于功能(function )的东西,屈尔佩将意动改为功能本身说明二者涵义的一致性,同时也说明从功能的意义上去解释更容易被理解。他们注重的是动态的心理活动,注重从整体上去把握心理活动。 后来在美国形成的与铁钦纳的结构主义( structuralism,又译构造主义)相对立的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又译机能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是这一路线的延伸,胡塞尔受到功能主义先驱詹姆斯的影响就是一种佐证。只是美国的功能主义受到实用主义和进化论的影响,更注重心理适应生活的功能,而布伦塔诺和屈尔佩更关注心理活动本身。结构和功能是科学哲学的一对范畴,使用这一对范畴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心理学史上的派别之争。
(三)现象学与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1904年在符茨堡入学师从屈尔佩时,就受到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1911年他开始对运动视知觉进行现象学的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心理现象是完整的格式塔,感觉元素是抽象的产物,而非直接观察的现象本身。苛勒主张对直接经验进行现象学的研究,他说,在我们应用现象学的方法之前,即在对经验进行质的分析之前,我们绝不能解决有关根本原则的任何问题。考夫卡主张心理学要以整体经验为研究对象,格式塔心理学的后期代表勒温也强调经验的整体性,这都是现象学思想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现象学
20世纪30年代,胡塞尔的现象学开始传入美国。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对现象学的同化,它乐意吸取现象学的观点、概念以及适合于它自己的理解与应用方向的研究方法。哥尔德斯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他在解剖学、生理学、神经病学、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领域都进行现象学的探讨,可见“甚至似乎远离个体经验的生理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也已经受到了现象学的关注。”〔3 〕马斯洛曾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韦特海默的直接指导下从事研究,并接受了整体论,后又受到哥尔德斯坦的影响,所以他对现象学是相当熟悉的。他提倡研究人的主观经验,主张采用整体原则,强调质的研究,这些都是与现象学的影响分不开的。罗杰斯一贯促进现象学方法在心理学中的运用,〔4 〕他主张将现象学作为人的科学的基础,作为研究主观现象的方法论。他还将现象学的实际运用概括为三点:(1 )通过自己内部的参照系统取得关于主观世界的知识;(2 )通过观察他人来核对自己的主观知识以取得客观知识;(3)设身处地理解他人以取得人际知识。 罗洛·梅认为只有现象学方法论是科学的,治疗者应以现象学的态度观察病人,否则治疗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他说,现象学告诉我们如何接受事物的直接现象,如何摒弃以往的理论与假定;现象学促使我们站在事物面前,毫无保留地去经验它、接受它,换言之,现象学叫人们放弃一切概念或先入之见,然后系统地对眼前的资料加以直接的观察与整理。〔5〕
(五)现象学与认知心理学
胡塞尔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重要先驱。他为了说明精神活动的意向性,提出了抽象结构论。所谓“抽象结构”不是一张经验清单,而是一组有等级的规则,它必须指称、描述和综合,它的工作是将种种经验综合为关于统一对象的统一的经验。它描述对象看起来像什么,其他哪些现象可以被看成是与这个对象相同的现象。这种规则象程序一样,完全独立于主体的意识而运作。〔6〕表象的内容起着意向性的作用。 胡塞尔被认为是现今对意向性问题感兴趣的人的先驱,是现今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研究之父。〔7〕胡塞尔还提出新的心理学方法论基础, 简言之就是集中注意人的主观经验世界,这种方法论也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策略。〔8〕总之,现象学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源头, 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方法论之一。
三、现象学在心理学中的方法论涵义
由于心理学家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心理学立场来理解现象学,所以作为心理学方法论的现象学与哲学中的现象学存在着一定差别。总的说来,心理学家认为现象就是在既定时间内被主体所观察和描述的经验,而现象学是对这一经验如实描述的方法。舒尔茨说:“作为一种方法论工具,现象学所关心的是自由而公正地描述确实出现的直接经验,它是一种不加修改的观察,而在这种观察中,经验是按原样被接受的(既不分析为元素,也没有加以人为的抽象),它所包含的几乎是朴素的常识性经验,而不是由受过某一体系的特殊训练的内省所报告的经验。 ”〔9〕具体说来,现象学在心理学中的方法论涵义有如下几点。
(一)以经验为研究对象
胡塞尔主张以现象作为现象学的对象。他的所谓现象,实际上是人的意识经验。受这一主张的影响,许多心理学家将个人的经验或意识确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格式塔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或“现象的经验”。苛勒将经验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经验,这是可共证的经验,即彼此可取得一致的客观经验,它是物理科学的基础;一类是主观经验,这是不可共证的经验,即别人不能直接经验的自我觉察和感受,它是心理科学的基础。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强调心理学要研究人的经验,包括人的价值、尊严、需要、动机等内容。罗杰斯用现象场的概念表示个体经验,它既包括意识到的知,也包括意识不到的知觉,并认为正是这种主观的现实而不是自然的现实指导着人的行为。他说,人是根据自身而并非现实的知觉来生活的,每个人都存在于以他为中心的一个不断变化的经验世界之中。正是由于罗杰斯强调个体经验的独一无二的特性,所以我们把他称为现象学家。〔10〕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的内部认知过程,它还企图将全部主观世界通过认知过程统一起来,用认知的观点说明情绪、动机与人格、社会心理和心理发展等。
(二)如实描述
现象学强调对现象的描述,这是一种特殊的没有先决条件的研究方法。根据这一思想,他曾激烈地批评过冯特的实验心理学。他认为冯特把意识经验简化为感觉元素,这是接受了没有经过仔细考察的化学前提,这种前提不是对我们意识到的现象描述的结果,而是关于世界的一般假设的结果。这种批评受到心理学家的欢迎,他们也主张对心理现象的如实描述,反对滥用各种科学前提。屈尔佩说,科学是经验的,观察是它的方法,如果你需要知道思想,那么就让人们去思维,并让他们描述他们的思维吧。格式塔心理学主张首先如实描述经验,然后解释经验,所以,它所使用的内省法与结构主义所使用的内省法有着重要区别。它的内省法不排斥对象的意义和价值,是对经验的如实描述,即从铁钦纳对主观感受的审察转向了对经验中对象的观察;其次是一种直接的、对即刻的当前经验的如实描述,不诉诸任何前提;最后,内省的经验首先是一个整体。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强调对个体经验的如实描述。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就是对高峰体验如实描述的产物。罗洛·梅也从现象学的立场出发,提出心理学的任务只是如实描述和体验人的存在,而不能以任何理论解释人的存在。
(三)问题中心
现象学主张把人的主体性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中心,把价值和意义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这一思想被心理学家发展为问题中心原则。在现代心理学早期,冯特以意识为对象而以实验为方法,这就不可避免地遇到难题:对内隐的意识难以进行外部的实验控制。解决这一难题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改变研究对象以便于科学实验研究;一是改进方法以适应研究对象的特点。前者是方法中心,后者是问题中心。受现象学影响的心理学家多采用问题中心的立场。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用整体分析取代元素分析就是问题中心的表现。在坚持问题中心原则上态度最明确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科学首先应当区分目的和方法,只有科学目的才能赋予方法以意义并使之有效。尤其是心理学直接研究人的经验,它的对象与研究者的兴趣、动机、追求密切相关,仅仅靠科学的手段是不够的。所以在解释原则上应始终以问题为中心,要面对人的问题,去发现而不寻求证明。
(四)整体性原则
胡塞尔认为现象本身是一股意识流,是能被主体直观描述的,绝非感性观察的各种属性的结合,这是现象学的整体观。心理学不仅接受了这一整体观,而且使这一整体观逐渐深化。屈尔佩认为高级的思想历程不能用感觉元素加上实验解释。在其影响下,他的学生发现了不能用内容来解释的心理过程,如识态、定势。形质学派也受到整体观的影响。厄棱费尔指出,一个知觉图形的整体是一种新性质,不能用各种感觉性质来解释,他称这种整体性为形质。不过符茨堡学派和形质学派在坚持整体性原则上不彻底,他们把整体现象的新质贴上某种元素的标签,用波林的话说,这是折衷主义的懒汉办法。格式塔心理学真正抛弃了原子主义。它认为经验就是格式塔,所谓感觉元素乃是不自然的分析的产物。苛勒举出许多实例说明经验是整体,是单元而非感觉元素。韦特海默说,格式塔不是用主观方法把原本存在的碎片结合起来的总和,也不仅仅是附加于已经存在的资料之上的形式的东西,相反,它是整体,是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历程和结构。勒温的团体动力学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后期发展。他根据物理学中的部分决定于整体的场现象提出了场论。这一理论继承了格式塔学派强调人的经验的整体性的传统。整体观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哥尔德坦据此提出了脑机制的完形说。马斯洛极力倡导他的整体分析观,其要点是:(1 )把某一人格特征既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整体,又作为整体的有机功能的一种表现;(2 )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这一人格特征自身内部多个方面之间的联系,它与整个有机体的关系,以及它与有机体其他表现的关系;(3 )实施这种方法的一个根本要点是首先对作为整体的人有所理解;(4 )但对整体的理解不可能一开始就很完善,需要有一个对整体和部分进行反复研究的过程,即反复研究法,亦即从某种关于整体的模糊理解出发分析其结构,通过分析发现原先理解中的问题,再进行更精确、更有效的重建、重述等。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识的各种具体形式看作整个信息流动的不同阶段,因而比较强调从整体上研究人的认识过程,比较重视各种认识活动的内在联系。认知心理学关于认识过程的几种比较成熟的理论,几乎都体现了整体论思想。认知心理学还特别强调各种前后关系,如语文材料的上、下文关系,客观事物的前后关系,甚至于人脑中原有的知识之间、原有知识与当前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等等。
(五)先质后量原则
现象学方法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先验本质,这种对事物本质的特别关照为心理学家所赞赏。许多心理学家强调心理的质的研究,走从质到量的道路。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质的分析,注重把质的经验变成量的数据。既然直接经验是研究对象,那么重要的事情是抓住统摄经验的有意义的结构。实验的目的不过是促使这一结果再现和典型表现。如果质的经验反复出现,则可以将它数量化、精确化。人本主义心理学也主张从质到量,马斯洛强调先把握本质,然后一步一步趋向“越来越高的确定性、越来越大的可能性、越来越客观的外部证实运动。”马斯洛对健康人的研究就体现了这一原则。他说:“在研究健康人、自我实现者时,一直有一种稳定的运动,从公开规范的和坦率个人的、一步一步趋向越来越描述性的客观的词汇、直到今天有了一个标准的自我实现测验。我用直觉的、直接的、个人的方式所看到的,现在大都正在用数字、表格和曲线进行证实”。〔11〕马斯洛认为这样做,一是可以更好地贯彻好问题原则,更客观更完整地把握人类心理规律;二是可以避免由于现有科学方法的缺陷而束缚自己的手脚,不敢大胆探索新的领域;三是有利于创立一种同现代心理学性质更为协调一致的逻辑和数学体系,因为现有的数学和逻辑学是建立在原子论上,不适合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四、简短的评论
现象学方法论是在与实证主义方法论拉锯式争斗中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初期,它针对实证主义方法论过份强调元素分析和经验实证,致使刚独立的心理学脱离人类心理生活实际之状况,提出用整体观代替原子主义,使心理学摆脱了危机,从而奠定了自己在方法论中与实证主义分庭抗礼的地位。在50年代,面对以实证主义方法论指导的行为主义排斥意识,漠视人和人的主体性,现象学家提倡心理学要重视人的经验,尤其是更能触及人性的领域,并制订相应的研究原则如问题中心、定性研究等,在心理学中掀起人本主义思潮。历史地看,现象学方法论扭转了实证主义方法论之偏向,遏制了它在心理学中的消极影响,拓宽了研究思路,扩展了研究领域,丰富了研究方法,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
但是,现象学方法论对实证主义的斗争是偏激的、片面的。在认识到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错误后,它采取了全盘否定态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运用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方法论主张,以致于使现象学犯下了与实证主义同样的片面性错误。现象学方法论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是不彻底的,它并未触及实证主义之根本,即世界观上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当然,它也不可能动摇这个根本。当现象学把一切现象都看作是人的自我意识时,它在唯心主义道路上比实证主义走得更远。正因为如此,它在过去100 多年的历史中未能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导方法论;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它也不可能成为指导心理学健康发展的科学指导思想。
注释:
〔1〕刘翔平:《论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 《心理学报》1991年第3期。
〔2〕陶宏斌、郭永玉:《实证主义方法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 《心理学报》1997年第3期。
〔3〕考尔塞尼:《心理学百科全书》,1984年英文版,第2卷,第12页。
〔4〕赫根汉:《人格心理学导论》,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第433页。
〔5〕罗洛·梅:《存在主义心理学》,1971年英文版,第20 —21页。
〔6〕德雷福斯:《胡塞尔的意向性与认知心理学》,1982 年英文版,第11—12页。
〔7〕德雷福斯:《胡塞尔的意向性与认知心理学》,1982 年英文版,第2页。
〔8〕高觉敷主编:《心理学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年版,第72页。
〔9〕舒尔茨著,沈德灿等译:《现代心理学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287页。
〔10〕赫根汉:《人格心理学导论》,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6页。
〔11〕马斯洛著,林方译:《人性能达的境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0页。
标签:心理学论文; 现象学论文; 认知心理学论文; 实证主义论文; 分析心理学论文; 机能主义心理学论文; 格式塔心理学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心理学发展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本质与现象论文; 问题意识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