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温州 325035)
(2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目的:调查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情况。方法:研究者对温州地区1000余名大学生进行相关调查,就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方法,态度和相关行为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采取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温州地区大学生有关艾滋病知晓率不尽人意,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户籍地的大学生的艾滋病态度与行为差异显著。结论:健康教育,专业,母亲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艾滋病;知信行;健康教育;专业;母亲文化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001-03
College students' AID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 a given area investigation and cognitive factors analysis
Zhu bei-lei1 Chen Zhen-jian2 Jia chao-nan Chen Rui-yang1
1.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wenzhou, zhejiang 325035
2. Zhe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east zhejiang wenzhou 325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IDS knowledge nobuyuki undergraduates. Method The researchers more than 1000 college students in wenzhou region related survey, the basic knowledge of AIDS, transmission, preven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problems related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to adopt SPSS for data analysis.Result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about AIDS to the unsatisfactory results of wenzhou region, different gender, grade, professional,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domicil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IDS attitudes and behavior.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other culture on the impact of HIV/AIDS related knowledge level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Key words】HIV/AID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Health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other’s culture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年报告,目前全球现存活HIV/AIDS感染者300多万人,平均每天新增6000人感染,15~24岁的青少年超半数[2]。在浙江省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现场,省卫生计生委徐润龙副主任发布了最新浙江省艾滋病疫情情况。截至2015年10月,全省累计报告感染者和病人22441例,新报告发现感染者和病人3861例。严峻的形势敲响了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警钟。当下,温州地区大学生艾滋病的认知、态度、行为如何,又是什么影响了他们的认知。目前,研究者对该地区在校大学生实施了相关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温州市6所高校中文科、理工、医科和艺体四类学科大学生1026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971份,有效率94.64%。其中,男生366人,女生605人;一年级共有189人,二年级341人,三年级264人,四年级177人。
1.2 调查内容
涉及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年级、专业、户籍、父母文化程度、参加社团类别等),艾滋病相关知识(包括传播途径、预防手段、基础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与行为情况及艾滋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
1.3 研究方法
在参考国内外文献与统计学专业人员探讨后,研究者自行设计结构化问卷,之后调查人员经严格培训开始施测。调查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按照文科、理工、医科和艺体的人数分层,整群抽取各层内专业,基线调查四类学科大学生。问卷回收整理,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和方差分析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基本情况得分情况
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结果显示971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为0~100分,平均分为69.80±13.89,其中170人得分小于60分,及格率为82.50%,大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人群知识总知晓率71.27%。另外,大学生在传播途径、预防手段、基础知识三个维度的知晓率分别为81.00%、56.12%、67.18%,传播途径知晓率最高,而基本知识尤其是有关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偏低。关于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在对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调查模块中显示,仅有34.1%的大学生明确允许患艾滋病的旅客入境,33.6%的大学生表示愿意职场中被发现HIV感染者继续工作。关于性行为中自我保护意识。随着时代发展与个体早熟,大学生异性间接触增多,在调查的971人中,已有过半和异性发生拥抱、接吻行为,有60人(6.11%)有过性行为,其中男生46人,女生14人,男生的发生率(12.43%)高于女生(2.29%)。关于性行为中采取安全措施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并非人人使用安全套。
2.2 不同特征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各维度得分
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在不同性别、专业、社团、户籍、父母亲不同文化程度、有无健康教育的调查对象间进行比较,见表1。
2.3 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户籍和社团间大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情况
对大学生在艾滋病上的态度,艾滋病相关行为问题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户籍和社团间进行分析。不同性别和专业间,对于艾滋病的态度和相关行为问题差异较大。不同年级对于歧视问题有显著性差异,但是艾滋相关行为没有显著性差异。户籍方面在态度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应禁止感染HIV的外国旅客入境”、第四个问题“为保护其他病人,HIV感染者应隔离至单独病房”,行为方面“有过与异性的拥抱或接吻等行为吗”,有显著差异。社团对于大部分问题差异不明显。详见表2。
2.4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各维度影响因素情况
以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上述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专业、母亲文化、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有显著影响,而性别、社团、户籍和父亲文化不是因变量的独立影响因素。
3.讨论
温州地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仅为71.27%,低于陈琳在《浙江省2010-2012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及危险行为分析》中提及2010-2012年浙江省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82.8%,84.9%,86.3%)[3]。同时,同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规划中中国遏制与防治AIDS行动计划提出“青少年人群AIDS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要达到90%以上”的目标相距甚远。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户籍地的大学生的艾滋病态度与行为差异显著,健康教育、专业、母亲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接受过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明显知晓度高于未受过教育的被调查者,可见知识的宣传普及十分有意义。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其他专业,这与平时学生课程学习相关[4]。提示在今后非医类学生教学管理中,适当增加艾滋病相关知识。研究表明,母亲文化程度也是影响因子。为孩子营造公平、自由、愉悦的成长环境,一个和睦的家庭中母亲应做好角色定位,注意子女婚前性行为教育,鼓励婚检产检,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可见,增进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相关部门和学校、家庭应该形成稳固的合力[5],部署实施相关预防工作。职能部门建立由卫生计生、教育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参与的会商机制[6],当地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成立艾滋病防治专家队伍,为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志愿者培训等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在高校设立艾滋病性病监测哨点,定期推进学生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高校应将艾滋病知识宣教列入年度计划,将预防艾滋育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针对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甚至生源地学生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选修课、网络课堂因材施教。同时,开辟专题网站、微信平台,融入“新青年下乡”实践等,借“12·1”世界艾滋病日、新生入学始业教育等契机引导大学生增强对艾滋病的认知。家庭则加强艾滋风险意识,尤其发挥母亲的教育和保护功能,在提高自身文化普及教育健康知识的同时,以适当的方式影响和关注孩子思想、行为变化,注重养成教育,促成家庭成为社会、学校力量的良好基础。综上,社会、学校和家庭在日常各尽其职的同时,三方需要合力从教育、管理、实践中努力构筑大学生艾滋病防线,以期实现校园零艾滋。
【参考文献】
[1] Madray H,Van Hulst y.Reducing HIV/AIDS high-risk behavior among injection drug users:peer VS.education[J].Drug Educ,2000,30(2):205-211.
[2]李晓燕,李莉莉.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研究现状[J].医药前沿,2016,6(5):368-369.
[3]陈琳,潘晓红,杨介者,徐云,郑锦雷,王憓.浙江省2010-2012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及危险行为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0):1219-1221.
[4]王永红.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技能及性健康教育需求的调研[J].中华疾病控 制杂志,2015,6(4):376-379.
[5]郭振友,李胜联,谭盛葵等.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平台的探索与构建[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0(17):570-571.
[6]熊翠欢,卢康智,韦劲光.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控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1):1055-1058.
该项目为温州市2015年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R20150012.
论文作者:朱蓓蕾,陈振建,郟超男,陈瑞洋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艾滋病论文; 大学生论文; 专业论文; 知识论文; 态度论文; 户籍论文; 艾滋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