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的技术逐渐成熟。其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部分,是目前各大电厂主要研究的方向。与此同时,继电保护是确保整个系统安全性的重要环节,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主要是在继电保护的工作中运行。为了保证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就需要对智能变电站技术在继电保护方面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技术;继电保护;影响
一、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
(一)线路继电保护
线路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内具有重要作用。线路继电保护过程中,能够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性监控,了解智能变电站实际情况情况,一旦智能变电站出现故障,线路继电保护可以采取相对应解决措施,对智能变电站故障进行防治。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还可以在智能变电站线路上安装测控装置,测控装置主要作用就是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状态进行检测,测控装置会将所测控到的结果传输到网络体系内,继电保护就可以按照测控装置所检测到的结果,对智能变电站下达针对性继电保护指令。
(二)变压器继电保护
变压器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内,承担着过程保护职责。在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内,在后备部分安装中可以采取集中安装模式,进而充分发挥出变压器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内保护作用。变压器继电保护在运行时,核心模块为非电量保护,非电量保护模式需要与电缆相互连接,同时与继电保护装置相连接。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一旦遭受到不良因素影响,非电量保护模块就会进入到跳闸状态下,传输跳闸指令,能够有效缓解智能变电站在不良因素干扰下所需要承受的压力,保证变压器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三)母联继电保护
母联继电保护与线路继电保护较为相似,但是母线继电保护由于母线分段性能原因,母联继电保护性质更加简单,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内具有重要作用。
二、智能变电站技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一)对数据传输方面的影响
智能变电站的形成,淘汰了传统的电磁互感器,取而代之的是电子互感器。这就使得继电保护的元数据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对应的原理和算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另一方面,电子互感器还存在实时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这也对继电保护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具体影响到继电保护的线性度、响应速度、频带宽等方面,这就势必要求继电保护产生新的原理和算法。在ICE61850规定的标准中,二次信息需要统一建模,这就要求继电保护的数据处理相应做出改变。不同设备间互联网互换则为数据的大量存储提供了条件,更是为保护装置双重化目标提供了保障。此外智能变电站的建立,改变了继电保护信息传输的方式,信息网络传输取代了传统的电缆传输,让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
(二)对继电保护形成的影响
智能变电站技术极大的促进了继电保护功能的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的继电保护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计算,解决了传统继电保护所有数据一体化的问题。使得继电保护的对象和数据信息更加自由和灵活,不在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捆绑保护;网络交换数据和智能化交换机的出现,解决了传统继电保护不能在二次回路进行监控的问题;数据交换模型进行了更新,使得继电保护管理不必在意保护装置为中心;过程层可以进行统一收集数据,解决了传统继电保护分别进行数据收集的问题。
(三)对继电保护实现机制与体系的影响
自继电保护实现机制、架构体系层面而言,相较于过去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智能变电站技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包括下述几项内容:以往继电保护采样—计算—出口—出口一体化模式被智能网络化数据交换所取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需对保护装置、数据信息及保护对象进行绑定,极大的提升了对数据动态展开调用、存储,对各种系统数据展开统一管理,对各种系统功能展开应用等的可能性,一定程度缩减了保护设备的工作难度,给维护功能组态与实现广域网保护提供了数据传递的广阔平台。网络化数据交换、交换机智能化消除了过去不可测不可控的难题。基于国际统一标准所提出的过程层网络,属于智能变电站独特的形态,可使继电保护缺乏可靠性的难题得以消除。借助交换机智能电子设备,将对应网络数据信息交换变得能够测控、能够预警,确保继电保护可动态了解二次网络、数据可靠性情形,并采取针对的处理对策,从而极大改善智能继电保护可靠性水平。对等信息交互取代了过去以保护装置为中心的继电保护运行管理模式。智能变电站技术借助对等信息交互模式,使保护对象信息无需绑定保护装置,经构建起变电站统一数据中心等相关架构便能够达成高层次、高水平的信息共享。
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优化措施
(一)就地化间隔保护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有关设备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将继电保护设备安装在保护设备周围,按照就地化准则,保证继电保护设备能够及时发现智能变电站出现的事故,缩短继电保护反应时间,有效降低事故对智能变电站所造成的损失。现阶段智能变电站大部分都采取新型一体化微机线路模式,变电器保护措施和继电保护一同运行,按照智能变电站设备实际情况,对线路合理进行配置,这种设计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智能变电站稳定性能,保障智能变电站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与此同时,智能变电站在安装新型保护装置过程中,经常应用电缆采集数据模式,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数字化处理,有效缩短反应时间,对设备进行合理划分,最大程度提高智能变电站设备安全性能。
(二)站域保护功能的应用
站域保护实际上就是在相同网络背景之下,通过计算机对智能变电站所产生的全部信息进行调动,站域保护在接受到危险信号之后,计算机能够及时进行反馈,对设备进行后备保护,信息传输整个流程全部通过电信号形式进行传输,后备保护时间大幅度缩短,能够有效满足智能变电站对继电保护灵敏性要求。
(三)完善继电保护规章制度
为了增强继电保护的稳定性,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制度和责任到个人的行为规范很有必要。由于变电站的生产模式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相对应的差异,因此,对各个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继电保护规章制度,特别是在继电保护装置特性的选择上,由于不同的变电站在选择继电保护装置中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加强对继电保护的重视管理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继电保护设备台账、运行维护、故障分析、定期监测、故障处理等都应当建立严格的标准,为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稳定运行提供基础。
(四)利用信息化技术监督系统运行
科技发达的今天,在电力系统监督上也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力系统故障监督平台,在人看不到的地方和时间段里,利用信息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督,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会有及时报警装置进行干预,保证迅速而有效的发送电力系统中的故障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检修,减少危害,提高继电保护稳定性。
四、结论
总而言之,智能变电站属于智能电网建设十分关键的一环,在文章所介绍的相关背景、思考基础上,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特点,全面分析智能变电站技术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继电保护专业的要求,积极促进继电保护专业技术发展有序、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戴静.研究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科技传播,2016,07:152+165.
[2]陆伊萍.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6:189.
[3]杨晓滨.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18:118-119.
[4]郑丽丽,李阳阳.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1:9.
论文作者:朱涛1,郭晓薇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变电站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智能论文; 数据论文; 技术论文; 保护装置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