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实施“一号工程”勇立数字经济潮头
□ 胡胜蓉 尹晓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推动世界各国共同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 浙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勇立潮头, 为网络强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作出浙江贡献。
一、坚持系统谋划,构建“一号工程”推进体系
顺应时代潮流, 争当发展先锋。 浙江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率先举起发展数字经济的大旗,将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策略。2017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省委书记车俊多次深入调研杭州、嘉兴等地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和企业调研,强调要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新蓝海,加快打造更聪明的城市大脑,深度推进数字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的应用。2018年8月, 召开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出台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方案和五年倍增计划等政策文件, 提出 “三区三中心”(即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新型贸易中心、 新兴金融中心)的总体定位,形成了扎实推进“一号工程”的工作部署。
看到孩子眼中的热爱,也看到孩子身上的天赋,振宇的爸爸一咬牙,在自己的工作室打造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配备了各种设备仪器,方便振宇进行各种实验,实现脑中的“奇思妙想”。在爸爸的大力支持和温暖陪伴下,小振宇获得了更多机会去接触和探索科技世界。就这样,一颗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种子渐渐发芽……
完善工作机制, 狠抓推进落实。 浙江省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并优化“1+X”领导工作体系,成立8个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重大决策、 工作部署和监督检查。围绕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的部署,明确119项重点工作任务,针对“三区三中心”以及数字大湾区、移动支付之省、“城市大脑”等标志性引领性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出台《浙江省数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浙江省新型贸易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浙江省新兴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 等专项行动方案,各市、县(市、区)政府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形成省市县三层级和各部门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8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达2.33万亿元, 总量和增速均居全 国 第4 位, 占GDP 的 比 重 达41.61%, 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
突出区域特色, 分类指导推进。 全省11个设区市及61个县(市、区)均根据自身数字产业基础和数字化转型需求,制定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方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杭州市提出着力推进 “三化融合”(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 努力打造数字经济总量、 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治理应用全国领先的 “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宁波聚焦数字经济、新型智慧城市两大领域,努力打造全国产业数字化升级引领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全国数字技术创新先行区;嘉兴市充分利用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机遇,全力建设“互联网经济强市”;衢州市坚持“以应用换项目、以市场换产业”,用政府数字化转型撬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主动对接杭州等先进地区及阿里巴巴行业龙头企业,不断深化对接合作,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四省边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二、推进数字产业化,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数字基础设施,构建智能化融合应用保障。浙江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数字经济和推进社会各领域数字融合的基础支撑,深入实施宽带浙江、云上浙江、泛在浙江行动, 大力推进光网城市、宽带中国、无线城市建设,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 一是积极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推进5G商用和IPv6规模部署,率先在杭州开展5G外场试验网建设,支持杭州建设全球5G“先行城市”, 全年开通500余个5G试验基站;全省IPv6覆盖移动互联网用户5825万户、固定互联网用户2351万户、 有线电视家庭用户3000万户。二是统筹建设关键基础设施。推进杭州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桐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阿里巴巴大型云数据中心等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扩容升级杭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有效疏导各类接入主体的网间流量;推动物联网应用,建成窄带物联网(NB-IoT)基站4万余个, 实现全省11个设区市全覆盖,在智慧路灯、智慧停车、智慧医疗、 智能抄表等领域广泛应用。三是推进网络设施的全域升级。推进宽带网络优化升级,全省主要城区具备千兆接入能力,固定宽带家庭用户平均接入速率已超80Mbps;全省累计建成i-zhejiang WiFi热点2万余个, 实现主要公共场所广泛覆盖和便捷使用。
培育融合新动能, 加快两大中心建设。 浙江发挥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两大先行优势, 推动贸易、金融领域深度数字化融合。 一是推进以数字贸易为标志的新型贸易中心建设。 推动中国(杭州、宁波、 义乌) 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 推进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全球布局,探索建立数字贸易新规则。 2018年全省实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16718.8 亿元,同比增长31.1%,天猫国际、网易考拉分别成为全国最大进口第三方平台和最大进口自营平台;eWTP秘书处落户杭州, 阿里巴巴已与马来西亚、 卢旺达和比利时等国签约共建eWTP, 助推浙江打造新型贸易中心。 二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金融中心。 制定 《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专项规划》,打造中国金融科技引领城市和全球金融科技应用与创新中心;深入推进“移动支付之省”建设,初步实现“一机在手,诸事可办”, 全省手机PAY和二维码累计交易笔数居全国第2位,杭州成为全球最大移动支付城市和最便捷的“无现金”城市。
左小龙觉得浑身轻松很多,可以随意舒展身体。但是摩托车爆缸了,左小龙就觉得自己的力量不够了,对泥巴也突然间失去了信心,而本来他是假装足够强大的,这台老摩托车也足够给他带来力量的,可眼前,哎,这感觉就好比印度的航空母舰沉到了海里。
三、推进产业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社会服务,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浙江深入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加快民生领域数字化融合渗透, 大力发展智慧化民生服务,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显示,浙江“信息服务应用”指标得分列全国第1。“数字+政务”,让办事更方便。“掌上浙江”建设深入推进,“浙里办”APP全新迭代上线, 掌上可办省级事项达168项,全省100%的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实现网上办理,63.6%的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数字+社区”让生活更美好。出台《未来社区统筹规划与建设计划》, 聚焦九大未来场景,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全省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涉及直接受益居民约122600人,计划引进各类人才约62700人。 “数字+交通”让出行更顺畅。杭州发布全国首个城市数据大脑规划,阿里云“数据大脑”用于杭州城市道路治堵, 平均通行速度提升15%,杭州城市拥堵率从2016年全国第5位,降至2018年的全国第57位。 “数字+医疗”让看病更容易。依托省级预约诊疗等服务平台,省市级医院高峰排队平均时间从8分钟缩短到3分钟, 门诊和病区智慧结算率分别达到79.85%、72.71%, 有效改善老百姓“看病难”问题。
“十百千万”,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浙江针对企业数字化应用总体水平不高的问题,启动“十百千万”智能化技术改造行动,从企业、行业、区域多层面联动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实施分行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推广新昌陀曼轴承行业智能化技改经验, 聚焦纺织、服装、 汽车零部件等十大重点行业,分行业成批量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全省累计在役工业机器人达7.1万台。二是实施百项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应用。分行业遴选龙头骨干企业,实施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示范项目。 2018年,全省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8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26个,新建数字化车间60个、无人工厂6家。 三是实施千项智能化技术改造示范项目。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 工业信息工程服务商支撑、智库辅导、金融支持“五位一体”联动,开展“分行业推进+现场会推广+技术改造考核评价”,2018年全省共组织实施重点智能技术改造项目2000个。 四是实施万企智能化技术改造诊断计划。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发挥省智能制造专家服务组作用,分行业培育工业信息工程服务商,为重点行业规上工业企业与块状经济中小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提供技术诊断和决策咨询服务。智能制造专家组已入驻全省15个县(市、区)协助开展智能化改造工作。
生态营造, 抢占创业创新高地。浙江将创业创新的“土壤”培育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举措,营造开放包容的双创环境,集聚创业创新资源,全面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强化“硬支撑”,构建多层次双创平台体系。 以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为方向,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各类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共创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8个、省级信息经济示范区22个、省级数字经济特色小镇27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70个, 围绕数字经济的创业创新生态体系初步构建。二是优化“软氛围”,营造良好的双创发展环境。 举办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2018杭州云栖大会、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首届“浙江数字经济创业创新峰会” 等高水平活动, 全面营造开放包容的双创氛围。云栖大会现场参加人数超过12万人, 成为互联网科技界的盛会。三是汇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资源。 实施151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加快打造高层次数字科技人才集聚地。2018年全省引进数字经济省“千人计划”专家50名、“万人计划”专家26人、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1个、院士专家126人。 开展青年数字经济 “鸿鹄奖”评选,挖掘具有浙商精神的新时代鸿鹄青年。2018年杭州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为13.6%,居全国第1位。
企业上云,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浙江针对广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成本高、周期长、运维难度大等问题, 深入实施 “万企上云”行动,助推中小企业实现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一是开展标准制定和引导。率先在全国制定了企业上云三种类型指南、评估标准、考核认定标准等一系列标准体系,开发“企业上云数据监测系统”,为各地“企业上云”工作提供指引。 二是完善上云激励机制。 形成 “三个一点”(企业、云服务商、各级政府各出一点)联合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主动上云。 2018年累计上云企业达到28.94万家,打造行业云应用示范平台22家,重点工业企业上云普及率达65.81%。 三是开展典型模式推广。坚持“广泛覆盖”与“深度应用”相结合,推动“企业上云”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在生产工艺优化、云管理、云营销、云应用等领域形成一批“企业上云”标杆模式,共培育206家上云标杆企业。
1852年Rokitanksy首次提出该学说[1],认为由于血管内的局部凝血机制亢进形成血栓,增生的血管细胞将凝集在冠状动脉壁上的血栓覆盖,成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一部分。血小板的聚集过程中释放的一些前列腺环过氧化物、激素、多肽、血栓素等物质最终形成粥样硬化病变。
创新驱动, 抢占数字科技高地。我省把创新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加快数字技术创新突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中心。 一是破除科技创新藩篱,推进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按照“一体双核多点”架构,在开放协同、混合所有制,改革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力推之江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推进浙江大学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阿里达摩院、国家数据智能技术创新中心、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宁波智能制造研究平台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力争打造引领性创新载体。二是瞄准基础前沿领域,组织实施标志性技术攻关。 实施百项重大创新项目,聚焦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前沿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2018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技术研究开发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5.83%。三是增强技术话语权,开展数字经济领域标准制(修)订。推动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等成为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成员,争取国际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杭州,全年新制定数字经济领域 “浙江制造”标准80项,参与制(修)订数字经济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
四、以应用为牵引,普惠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扬长补短, 抢占数字产业高地。我省针对数字产业“缺芯少魂”的薄弱环节,着力培育壮大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基础产业,布局发展人工智能、5G、 柔性电子等前沿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企业梯队。 一是推进基础产业创强。 开展集成电路“强芯”行动,启动杭州国家"芯火"创新基地(全国第五家) 和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建设, 募集150亿元参股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着力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 杭州成为国内第4个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超百亿元城市。士兰微成为国内最大设计与制造一体化(IDM)企业;江丰电子的溅射靶材打破国际垄断、成功应用于16nm工艺生产线。二是加快新兴产业创新。制定实施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5G+”行动,推动阿里巴巴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科技部首批)、 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5G创新园、杭州区块链产业园等一批平台载体建设, 大力发展5G+4K、5G+智能网联汽车、5G+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全省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4, 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5, 形成杭汽轮5G智能制造联合创新实验室、杭丝时装5G透明工厂、兆丰机电5G柔性作业车间等一批创新应用。三是实施百家数字骨干企业扶持行动。分层次开展领军企业“雄鹰计划”、企业上市“凤凰行动”、高成长性企业“雏鹰计划”,着力培育多层次、递进式、大中小微协同共生的企业生态。 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等龙头企业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全省数字经济超千亿元企业1家、 超百亿元企业20家,上市企业67家,入选2019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 软件百强、电子元件百强和互联网百强企业分别达13家、9家、17家和5家,企业生态加速完善。
从图3(a)、(b)可以看出ADRC和PID系统在6s已经稳定,在6s时给系统加入阶跃干扰,仿真结果如图4(c)、(d)所示:(c)是对摆杆角度的抗扰控制曲线,可以看出改进型ADRC在0.2s就对阶跃干扰作出响应,调节时间只需要1.35s;(d)是双闭环PID的抗扰曲线,对误差的响应时间为0.6s,调节时间则需要3.65s;从(c)、(d)中还可以看出改进型ADRC加入干扰调整稳定后对摆杆角度和小车位置都能达到目标位置,而双闭环PID系统小车位置稳定后存在+0.015m的误差,不能精确回到目标位置。改进型ADRC比双闭环PID对一级直线倒立摆的控制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1+N”, 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撑。浙江将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建立工业互联网部省合作机制,着力构建“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一是推动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打造全球先进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SupET入选首批8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名单和2018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二是加快行业、区域、企业层面协同发展。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进集群、进园区、进企业。培育行业级、区域级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47个,“1+N”体系初步形成。三是引培数字化服务商。 建立“平台赋能服务商,服务商服务中小企业”的三级业务模式,成倍放大平台服务能力, 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集聚570 家 服 务 商, 托 管230 个 工 业AAP。
数字乡村建设,助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浙江紧抓数字红利和数字普惠机遇,建设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推动农村传统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数字化转型。一是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全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建设,创建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12个,示范乡镇(园区)115个,示范基地334个,超额完成示范工程五年创建目标;构建基于云平台的现代农业数据中心;全省85个涉农县(市、区)全部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业智慧应急监管系统、海上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小物标雷达系统、植物病虫害检测预警系统建设加快推进, 农业物联网管理、数字植物工厂、数字化牧场相继落地,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应对自然威胁的能力。 二是加快发展农村电商。 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推进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电子商务网络完善。全省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超1.6万个,覆盖58%以上行政村;拥有1172个“淘宝村”、128个“淘宝镇”和36个电子商务百强县,分别占全国的36.6%、35.3%和36%,领跑全国。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使教育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初中语文作文采用微课程是未来教学必然趋势,对我国语文教育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微课程建设中,应当丢弃传统教学模式,明白微课程对初中语文作文的重要性,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构建特色教学情境。
五、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治理体系
制度创新, 探索数字治理新模式。 浙江主动应对数字经济时代政府治理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需求, 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先试, 形成诸多浙江模式与浙江经验。 一是开展数字经济相关立法。 《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列入省人大、省政府立法计划。 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子商务立法,为《电子商务法》 的出台提供了有益的浙江素材,《浙江省电子商务条例 (草案)》 已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二是开展治理方式创新探索。 开展全国首个互联网法院建设,打造PC端与移动端互通的 “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创设异步审理模式, 上线全球首个司法区块链系统,以“互联网+审判”积极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需求。 三是打造开放包容制度环境。 淘宝小镇电商园联合工商等部门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开放外地线上申请绿色通道, 淘宝自然人经营者申请工商电子营业执照可全程在线办理,1分钟出照, 打破工商登记的时间和地域限制, 实现零门槛、零费用,零跑动。
扶持有力,构建数字政策新体系。 浙江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全面实施数字新政。一是制定实施数字经济专项政策。 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统筹财政、金融、税收、人才、用能、用地、评奖等政策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产业培育、人才引进等的支持力度。 二是强化数字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设立首期规模为100亿元的浙江省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基金, 募集100亿元参股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联动争取国家集成电路等产业基金支持,加大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资金扶持。三是强化数字人才认定和支持激励。开设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数字经济领域高水平人才在职称评定、买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破格或优先扶持;对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创业人员给予创新券、服务券、人才房、创业场地免费、 优惠金融服务等支持,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浙商名家”、双创英才、“数字工匠”。
数据驱动,形成政府服务新方式。浙江充分发挥数据这一关键要素资源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快数据开放共享,完善数据安全规范,强化数据权益保障,激发全社会数据运用热情。一是组建大数据管理专门机构。成立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统筹管理公共数据资源和电子政务,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浙江建设。 全省11个市、80%的县(市、区)均设置了大数据发展管理机构。二是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出全国首个覆盖设区市的省级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浙江省政务服务网“数据开放”平台,现已开放39家省级单位,413个数据集,418个API接口,898个数据。 三是推动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 多维度市场主体平台、企业数据大脑、浙江科技大脑、“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等一批基于数据驱动的政府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汇集多部门数据,辅助政府把握经济运行环境形势,同时精准服务市场主体。
(作者单位: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标签:工业互联网论文; 浙江省论文; 创业创新论文; 智能化技术论文; 数字化转型论文; 智能制造论文; 数字经济论文; 新型研发机构论文; 科技创新中心论文; 服务型制造论文; 平台体系论文; 数字中国论文; 分行业论文;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