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目标 形成新格局
——江苏师范教育的未来走向
曹慧英
【摘 要 】未来10 至15 年江苏师范教育的创新与振兴,一要科学合理布局江苏现代师范教育体系,切实提升培养层次与质量效益;二要推动师范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优质资源的有效供给与重点倾斜;三要进一步强化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真正把师范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四要坚持以师范院校为主体,为基础教育提供合格、稳定的师资保障,为基础教育服务,引领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 】师范教育体系;专业建设;学科结构;政府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迫切需求公平优质的教育。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年来社会新旧混杂、转型升级、振兴创新的江苏师范教育,囿于价值主体的多元性、政策选择的复杂性、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理想与现实的疏离性等多方面的制约,必须克服路径依赖和习惯性思维,真正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区域特点的师范教育改革发展之路。这其中体制机制是关键,政策法规是根本,经济投入是保障。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项目运作方式合规。项目不得为缺少实质性运营环节而仅涉及工程建设的 BT 模式。社会资本方须有相关运营经验。
一、合理布局江苏现代师范教育体系,切实提升培养层次与质量效益
目前,江苏省共有31 所院校参与师范生培养,基本特征:一是培养规模普遍较小。二是培养层次总体偏低。三是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从其中的22 所本科层次培养院校看,师范生数量占比不足10%的有9 所,年培养规模低于300 人的有9 所;全省在校师范生中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分别占4%、58%、38%。培养机构多而不强,师范专业主体地位尚未落实。
最后,提升种子发芽后的存活率。通常来讲,环境温度对花卉的生长速度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种子发芽生长后,保持适宜温度能提升存活率。为确保种子发芽后茁壮健康生长,发芽期间设置的温度应略低于种子自身温度。相关部门需编制较完善的的光照控制方案,科学应用自然光需灯光,在满足花卉生长温度需求情况下,对光照强度科学管理。
针对以上状况,一方面,必须通过资源整合或合并一些培养院校,做大做强重点培养院校,经过5~10 年的优化调整,重点建设15~20 所培养院校,其中新增2~3 所师范大学、3~4 所师范学院(含幼儿师范学院),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支撑骨干作用,基本形成以国家教师教育基地为引领、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江苏现代师范教育体系。特别是要扩大研究生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教育硕士、教育博士人数。另一方面,对培养规模过小且未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院校,取消其师范类专业。
在依法保障和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师范院校与师范专业。作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省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江苏,必须在适度强化畅通师范生的“入口”与“出口”渠道方面下功夫。
二、畅通师范生的“入口”与“出口”渠道,处理好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
深圳综合指数的长期走势是一个上升通道:连接1997年5月高点,与2007年10月(或2008年1月)高点,作上轨;以2005年7月低点做下轨。此长期上升通道再分成四等分,分别标记为A、B、C及D区域。按照以前的看法,A区为低风险区,B区为偏低区域,C区为偏高区域,D区为高风险区。2015年见顶后,我之所以仍然期待还有一个第5浪,是基于再触及长期上升通道的上轨,但事实是已经不再有此机会,反映在现实上应该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未来的放缓。见顶后2015年9月及2016年出现两次短期触碰长期上升通道的中轨,引发反弹,但最终震荡后今年下破中轨,并于第三季度跌破B区下限而进入A区。
一是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高校师范专业,1~2 年内就可以实行提前批次录取政策;省级品牌专业、国家一流专业,也可作为第一批院校录取。二是一半以上的院校,加大入校后二次选拔力度。三是全面设立面试考核环节,将面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总之,要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从教潜质,招收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学生就读师范专业,釆取一切有效措施把好“第一关”,切实改善师范生源质量。在畅通、优化师范生“入口”渠道的同时,必须切实改善与提升师范生毕业的“出口”。
三、加快实施“强基、强师”工程,全面提高师范院校专任教师的学科与专业水平
加大对教师教育师资国外访学进修、攻读学位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计划、提供专项资金,争取年均派出不少于100 人;引导支持高校加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培养力度,力争3~5 年内完成千人以上的计划指标。
建设10 个左右由地方政府统筹,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等部门密切配合,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带动区域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和培训质量。
四、用好“专业认证”机制,加大对全省师范院校的经费投入
一是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分类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二是推动以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和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师范教育专业联盟,优化师范生培养方案,突出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培养课程。三是适当扩大师范专业认证二、三级通过比例,充分激励师范学院争先创优、开拓进取的自觉性、积极性与创新性。四是建立健全师范专项经费、奖励经费的连动增长机制,切实加大教师教育基地的有效供给。
五、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在制度层面提供法治保障
一是健全《江苏省师范教育条例》等地方性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并落实中小学教师的公务员地位,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使中小学教师真正成为令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二是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发展。三是形成加强师范学院建设的专项意见,突出师范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四是出台师范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意见,在出国培训、学位攻读、职称晋升以及工作量考核的方面,实施强有力的倾斜、扶持政策。
【中图分类号 】G520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5-6009( 2019) 74-0041-02
【作者简介 】曹慧英,南京晓庄学院(南京,210017)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
标签:师范教育体系论文; 专业建设论文; 学科结构论文; 政府责任论文; 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