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对临床检验方法展开总结。结果:86例患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沉结果均有程度不同的升高,9例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11例低钾,10例低钙;52例患儿尿常规结果正常,30例痰培养结果为阳性;35例患儿血气分析异常,37例心肌酶有不同程度升高;56例冷凝集试验为阳性,酶联免疫法检测显示,9例为支气管哮喘,24例急性支气管炎,16例支气管肺炎,37例上呼吸道感染。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诊断时,应结合血尿常规、血生化分析、痰细菌培养、冷凝集试验、酶联免疫法等多种方法联合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冷凝集试验;酶联免疫法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科病房中十分常见,该病起病急促且病情进展迅速,病程较长[1],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对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帮助。因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2],和其他肺部感染疾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因此临床易发生漏诊或误诊问题。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临床诊断方法日益多样,在这一背景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率也得到明显提高[3]。本文选取86例患儿,总结临床诊断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喘憋、肺哮鸣音、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痰液为黏稠状,或偶尔夹杂血丝。其中男50例,女36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5.8±3.6)岁;病程5~29d,平均(15.6±3.2)d。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均通过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血生化、血细胞分析、痰细菌培养、血气分析、冷凝集试验、酶联免疫法等展开检查。其中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血气分析方法为:于患儿前臂行动脉采血,以肝素抗凝血液标本并在30min内检测;冷凝集试验时患儿保持空腹状态,采集2ml静脉血无需抗凝,立刻展开检测。
1.2.2治疗方法
给予对症治疗,让化痰、退热、止咳等,同时给予10mg/kg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用药5d。之后患儿10mg/kg阿奇霉素口服,若病情较重可加地塞米松。
1.3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以(±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血生化结果
86例患儿中肾功能均未见异常,9例(10.5%)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11例(12.8%)低钾,10例(11.6%)低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血常规检验结果
86例患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均有程度不同的升高,46例(53.5%)白细胞计数高于10.0×109/L,43例(50.0%)血小板计数高于10.0×1010/L,15例(17.4%)红细胞沉降率高于20mm/1h,32例(37.2%)C反应蛋白高于10mg/L。
2.3尿常规检查结果
86例患儿中,52例(60.5%)患儿尿常规结果显示正常。6例(7.0%)患儿尿红细胞表现为RBC(+),28例(32.6%)尿潜血阳性。
2.4痰培养
86例患儿中,30例(34.9%)痰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1例(1.2%)阴沟肠杆菌阳性,13例(15.1%)为肺炎支原体阳性,6例(7.0%)肺炎克雷伯菌为阳性,10例(11.6%)肺炎链球菌为阳性。
2.5血气分析
35例(40.7%)患儿血气分析异常,37例(43.0%)心肌酶有不同程度升高。
2.6冷凝集试验
86例患儿中56例(65.1%)冷凝集试验为阳性,30例(34.9%)冷凝集试验为阴性。
2.7酶联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检测显示,9例(10.5%)患儿为支气管哮喘,24例(27.9%)急性支气管炎,16例(18.6%)为支气管肺炎,37例(43.0%)为上呼吸道感染。
2.8治疗效果
经对症治疗与抗感染治疗,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
3讨论
肺炎支原体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为最小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构,可独立存活且兼性厌氧,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4]。肺炎支原体可侵入肺实质,可存活于呼吸系统纤毛上并抑制纤毛活动,破坏上皮细胞。对该疾病早期诊断,有助于改善患儿治疗效果。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主要有呼吸系统感染症状,其表现类似于其他病原菌感染,临床诊断难度较大,常需通过临床检验来加以诊断[5]。目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常用检验方法包括血气分析、血尿常规、冷凝集试验、痰液细菌培养、血生化检验等,以便为临床医师判定疾病提供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总结临床检验结果,发现86例患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沉结果均有程度不同的升高,很多患儿尿常规、痰培养结果、血气分析有异常,但若仅依靠这些方法是难以获得准确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很多患儿心肌酶均有异常,说明患儿心血管系统受到一定损害。冷凝集试验阳性结果较低,酶联免疫法可对疾病分类。在临床中,可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应用。
总而言之,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诊断时,应结合血尿常规、血生化分析、痰细菌培养、冷凝集试验、酶联免疫法等多种方法联合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剑.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9):138-139.
[2]王丽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2例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129-130.
[3]赵波涛.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1):121-122.
[4]陈花莲.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2):131-133.
[5]韩红星.ELISA方法检测MP-IgM与冷凝集试验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价值的比较[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4):446-447.
论文作者:李竹岩,高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支原体论文; 肺炎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阳性论文; 血气论文; 方法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