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头体针并用治疗脑血栓60例的临床疗效论文_佟攀峰

佟攀峰

(河南省西平县人民医院 河南 西平 463900)

【摘要】 目的:对头体针并用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4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基础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结合头针治疗,5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疗效的比较 经相应的治疗后,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只有2例,总的有效率90%,与对照组的70%对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治疗脑血栓比常规体针刺治疗,疗效更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脑血栓;头体针;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122-02

随着三高症的发生率升高,脑卒中也成为常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1],近年来研究表明,斑块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容易引起脑及心血管部的栓塞[2]。现我院针灸科结合神经内科开展了头体针并用治疗脑血栓,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经头颅CT已明确诊断的因脑血栓引起的4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52.3岁;脑梗死的诊断均符合由1995年开展的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中修订脑梗死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病程上均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体针治疗:取穴,上肢取肩贞、曲池、肩髑、手三里、合谷、外关、内关、列缺等。下肢取阴阳陵泉、梁丘、丰隆、伏兔、足三里、环跳、三阴交、太冲、昆仑等[3]。言语不利者配廉泉、哑门;口角歪斜者配颊车、地仓、颧髂。操作方法:实证使用泻法,虚证使用补法,每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

治疗组 在体针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头针治疗,取穴:百会、风池、天鼎、头维、印堂、神庭、摔谷、天冲等,操作方法:使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

以上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以10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期休息1天,5个疗程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

1.3 疗效的评定标准[3]

痊愈: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在91%~100%之间;同时患者的病残程度达到0级,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显效: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在46%~90%之间;同时患者的病残程度达到1-3级,患者恢复了部分的工作生活。有效: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且降低幅度在18%~45%之间。无效: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低于18%,或者是患者的病情发生进一步的恶化。

1.4 统计学数据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研究记录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表示,使用t检验;其中的计量资料使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两组疗效的比较 经相应的治疗后,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只有2例,总的有效率90%,与对照组的70%对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具体见表。

3.讨论

近年来,脑梗塞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脑梗塞的发病主要是由血管阻塞所引起的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的发病率占中风总发病率的70%以上。临床研究表明,脑梗塞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大约有80%左右的脑血管猝死事件都是由于脑梗塞引发的。脑梗塞具有突发性,且往往是一旦发病,病情就极为危急,往往会致死或者是致残,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5]。因此,一直以来,脑梗塞的治疗都是临床的难点和重点,但是临床的一些传统治疗方法在脑梗塞的治疗中都不尽理想。针灸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脑梗塞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笔者在体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了头针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由于单纯体针治疗的临床效果,为脑梗塞的临床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由本次研究可见,经相应针刺治疗后,治疗组中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只有2例,总的有效率90%,与对照组的70%对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神经功能康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可见,在使用常规体针刺治疗脑血栓中,结合头针治疗,疗效会更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Baldry P.Supe-eiM venus deep dry needling[J].Acupunct Med,2009,20(2-3):78-81.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29(6):379-380.

[3]赵仓焕,谢步霓,王文靖等.电针后不同时间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局部阿片肽基因表达的变化[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1(6):440-442.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29 :381-383.

[5]林子玲,寇丽,王丽莉.头体针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4(9):1478-1479.

论文作者:佟攀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观察头体针并用治疗脑血栓60例的临床疗效论文_佟攀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