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夜间旅游开发研究
李小蒙1,房京臣1,张明雪1,徐晓伟2,张媛媛3
(1.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2.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陕西 西安 710000;3.山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乡村夜间旅游”项目的开发无疑为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重点结合乡村夜间旅游发展的问题,对乡村夜间旅游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乡村旅游;旅游创新;旅游产业
1 开发乡村夜间旅游的重要性
1.1 供给层面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景点的竞争日益加剧,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推进乡村生态旅游夜生活的建设已成为各乡村旅游景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同时也使得“夜游经济”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关注的焦点。首先,发展夜间旅游可以拉长游客的逗留时间、提高游客重游率,增加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入;其次,打造特色夜游旅游产品,使其成为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再者还能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延长旅游产业链,优化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乡村夜间旅游项目的开发将会给乡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1.2 需求层面
乡村夜间旅游项目的开发是丰富旅游者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旅游者更加深入地感受旅游目的地文化。多元化、深度化、差异化的旅游需求催生了夜间旅游的发展。其在满足游客参与心理的同时增加了乡村旅游景区的文化深度。此外夜间旅游与白天旅游感受存在差异性,较之于白天的旅游活动,夜间旅游以其独有的神秘性吸引了大量游客又因其夜间旅游文化的特殊性,往往更能刺激游客的购买欲望,从而增加旅游收益。
1.3 社会效益
乡村夜间旅游的开发不仅仅只作用于旅游者,更多的时候受益方是乡村居民本身。开发乡村夜间旅游可以丰富居民的夜间生活,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同时有利于乡村居民生活基础设施的改进与提高。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乡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使民众享受旅游经济发展的成果。
2 乡村夜间旅游开发现状
近年来夜间旅游已成为旅游的新风尚,城市夜间旅游的发展迅速,极大地丰富了旅游者和城镇居民的夜间生活,但乡村夜间旅游的开发却非常缓慢,乡村居民没有意识到夜间旅游的重要性。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乡村夜间旅游是创新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同时也是丰富游客体验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乡村夜间旅游开发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探索过程中也暴露出一部分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夜间旅游产品单一,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往往一个景区试点成功后会引起其他相同类型景区的竞相模仿,而这种模仿多半是生搬硬套,缺乏了管理者对旅游景区自身的思考,这种情况在乡村夜间旅游的发展中屡见不鲜。随处可见的商业小吃街伴随着垃圾处理的问题一起涌出,不仅无法吸引旅游者,更使得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陷入瓶颈。究其根本是对自身发展认识的不足,缺乏创新理念。新时代的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夜间活动逐步成为游客体验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乡村夜间旅游在特色民族村寨景区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开发,开发现状类型主要以观光型、民俗文化型、生活型及综合型等四个方面来开展。发展乡村夜间旅游是提高游客旅游时间利用率的重要方法。乡村夜间旅游发展缓慢这与乡村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规划策划不深入、营销力度不够也有一定关系。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阶段,全面推进乡村精品夜间旅游项目势在必行。
不少年轻父母的“父母角色”意识不够,对家庭教育不重视,因而忽略对家庭教育问题的关注。更多年轻父母是重视家庭教育的,但对家庭教育问题也未必能很好地把握。
3 乡村夜间旅游发展对策
3.1 打造夜间旅游吸引物,丰富游客夜间旅游活动
现个各个乡村旅游景区的夜间旅游产品的开发大都是白天旅游产品的简单衍生,缺乏特色性与差异性,旅游形式缺乏特色,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打造乡村旅游夜间吸引物的主要方式可以是打造特色乡村,给乡村赋予主题,可以是农作物也可以是传统文化也可以是具有奇幻主题的形象,形式不限。确定主题后根据乡村主题开展夜游项目,例如江浙地区的板凳龙,再依据主项目开发衍生品。创新性的旅游活动是夜间旅游的核心吸引产品,夜游市场的开发要结合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开发创新产品,夜间旅游的开发形式和模式要创新,结合旅游目的地资源和旅游者心理,设计与白天完全不同的旅游方式,完善产品要素,延长旅游活动的商业链条,刺激夜间消费需求,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增加夜晚的神秘感,让人流连忘返。顺应开发特色民宿,抛却传统民俗的经营运行模式,在民宿内部装修和外观设计上进行合理创新。可适当借鉴挪威山妖木屋的建造经营经验。
发展乡村夜间旅游项目要实现做好科学谋划与规划,理念要超前,避免同周围景区同质化发展,雷同发展只会增加市场竞争难度。乡村旅游景区在开发时不仅要注重空间上的设计,同时也要讲究时间上的设计,挖掘夜间消费产品,凸显乡村旅游独具吸引力、标志性、影响力的旅游产品。
夜间旅游与日间旅游相比更需要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开发夜间旅游市场延长景区开发时间,就需要在人才物等方面对景区的设施进行安排。突出表现在完备的交通、安全和公共服务等体系,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确保夜间的交通、活动、住宿等,保障夜间旅游活动的服务质量与安全。无形的服务更需要提高质量,将服务的特色化、专业化摆在重要的位置。
3.1.2 深化游客体验,融合乡村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休闲和文化作为发展乡村夜间旅游的抓手,夜间旅游吸引物要融入景区人民的生活,发展传统夜市,将有文化底蕴的特色吸引物整合起来,丰富夜文化内涵,例如手扎灯笼、皮影戏法、曲艺表演等,体验夜市文化带来的新鲜感,深化游客体验。在发展乡村夜间旅游项目中注重旅游产品丰富性的同时,还应注意打造特色主体旅游产品,为绕特色开发体验性好、互动性强的旅游产品。[2]
照明是发展夜间旅游的基础,没有照明乡村夜间旅游无从谈起。规划夜间照明灯光时,安全首先排在第一位,同时兼顾美学,环保局,艺术等专业性工作,设计不同用途的灯光,将灯光的照明方式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将灯光与文化与生活与夜间演艺节目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视觉享受。除现代照明工艺外,乡村夜间旅游可以借助传统的灯笼照明艺术,营造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传统中国乡村生活情境。古代中国传统的灯笼设计别具一格,可在灯笼灯身处绘制乡村生活情景,打造古典灯市,推出迷你灯笼系列旅游商品,在将传统文化与乡村夜游相结合的同时兼顾了旅游收益。旅游景区乡村夜景照明设计应特色鲜明,烘托景区的氛围,展现景区的文脉,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吸引旅游者。突出人文特色和生活艺术,将灯市、灯展和乡村民俗文化相融合,演绎祥和自然温馨的新农村夜景。现代光影技术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可以调高游客夜间游玩的体验度。突出人文特色和生活艺术,将灯市、灯展和乡村民俗文化相融合,演绎祥和自然温馨的新农村夜景。
综上所述,小测验不仅可以作为PBL课堂的一种可以接受的考察形式,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学习成绩和提高课堂表现的一种简单方法。
3.2 完善夜间旅游配套设施
3.1.1 灯光照明设计
交通是基础,乡村的道路普遍存在道路狭窄、缺乏照明、路况复杂等情况,这样就限制了游客夜间的出入。改善交通条件提升道路交通质量,从便捷性和实用性来考虑他设置停车场,构建便捷、高效、舒适的夜间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3.3 科学谋划,创新营销方式,提高乡村夜间旅游景区的知名度
结构化单据结算模式基于移动互联,通过移动APP、PC端与物资需求单和供应商协同,运用电子签章实现结算单据结构化。通过省级ESB通道、ODS数据中心与ERP集成,结合定时推送数据及根据关键字进行实时抽取的方式,进行合同签订及合同履约等全流程数据同步。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移动协同办公、海量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内存计算技术、流数据处理技术,构架图如下:
完善营销体系,对客源市场进行充分的分析,通过客源需求确定旅游发展定位,把我旅客的旅游行为,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营销,拓宽营销渠道,创新营销方式,强化旅游形象。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开发系列旅游产品,打造极具竞争力的新型乡村夜间旅游产品,塑造旅游形象,树立良好的口碑。
3.4 提升夜游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由于作息时间的体制管理滞后,大部分部门还未入夜便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夜间旅游在管理者的思想上得不到认可和重视,大部分景区仅做了光彩工程,夜间的服务跟不上。服务水平体现在服务管理体系、服务设施、服务人员素质等,服务质量是乡村夜游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景区管理者、经营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使游客得到多元化的优质体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获得潜在消费者的好感,做好口碑宣传,得到游客的认可与认同,促进乡村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对患者年龄、体质指数等计量资料采用组间方差分析;将宫腔残留内膜面积、月经改善情况及宫腔再粘连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语
现学者对城市的夜间旅游的研究较多,对乡村夜间旅游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乡村夜间旅游开发对开发者、消费者、当地社区居民是合作共赢的,有助于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自己的品牌。但开展乡村夜间旅游工作难度较大,对开发建设的要求较高,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通过本研究延长乡村旅游发展的时间,对乡村夜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27-0104-02
作者简介: 李小蒙(1988-),男,山东淄博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旅游规划研究;房京辰(1985-),男,山东泰安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智慧旅游研究;张明雪(1997-),女,山东济南人。本科在读,主要从事旅游规划研究;徐晓伟(1989-),男,陕西渭南人,硕士,干部,主要从事园林绿化项目建设管理;张媛媛(1987-),女,河南新乡人,硕士,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设计。
标签:乡村旅游论文; 旅游创新论文; 旅游产业论文; 山东女子学院论文;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论文; 山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