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思想看儿童独立精神的培育_蒙台梭利论文

从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思想看儿童独立精神的培育_蒙台梭利论文

从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谈儿童独立精神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立精神论文,儿童教育论文,思想论文,儿童论文,蒙台梭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理论研究

现代化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意识、品质的人,独立、自主、开创精神则是现代人必备的重要品质。从幼小儿童开始,培养其独立、自主、开创精神是历史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当今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多年研究探索提出的一整套旨在促进儿童独立个性形成发展的教育思想、方法体系颇值得我们研究借鉴。本文就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谈谈儿童独立、自主精神的培养。

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1870-1952)是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她早年从事低能障碍儿童的研究,1907年建立第一个“儿童之家”,从事正常儿童教育研究,取得极大成功,在世界产生很大影响。《蒙台梭利方法》一书既是对“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也是其教育思想、方法的代表作。

有着浓厚的民主主义思想的蒙台梭利一生努力追求人类世界的和平统一。她认为,要建设和平统一的人类世界须着力于培养“新人”。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只有将注意力和精力用于对儿童的了解,并发展其从事建设工作的伟大潜力,才能解决人类的问题。“新人”的培养有赖于“新教育”。她提出,必须建立一种从婴儿开始的新教育,这种教育必须符合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而非出于成人的主观偏见。这种教育将提供给儿童适宜的环境,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让儿童在自由、独立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使其生命力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基于此,她提出了旨在促进儿童独立个性形成发展的教育思想。

一 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

“发展是以一种趋向更大的独立的形式出现的。个性的发展完全依赖于对外部指导和依赖的逐渐解放。”①儿童的发展必须靠其自我建设、自我教育和独立奋斗得以实现。因此,“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②。蒙台梭利这一“新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与传统观念截然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基础之上的。

长时期以来,人们往往从成人的思维定势出发,以成人为中心来看待儿童。把儿童看成一块泥团,成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将其捏成任何模样。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蒙台梭利批评了这种传统的、非科学的对待儿童的思想观念,指出:“不应把儿童当作物,而应当把他当作人来对待;不应当把他当作由成人灌注的器皿,而应该当作正在努力求得自身发展的人来对待;不应该把他当作由父母或教师来左右其个性的奴隶,而应该把他当作活生生的、主动的、独一无二的人来对待。”③在她看来,儿童不仅拥有生命肌体,而且“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拥有有吸收力的心理。儿童的发展既不是成人强加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跟环境的接触中,利用周围的一切,运用自己的意志,发展自己的各种功能,从而塑造了自己。蒙台梭利不无遗憾地感慨道,儿童的这种活跃的主动性、创造性,这种宝贵的精神生活几千年来一直未被人发现。“成人错误地认为是通过他们的照料和帮助,儿童才被奇妙地激发起来。他们把这种帮助视为一种个人的职责,把自己想象成儿童的塑造者和他精神生活的建立者。”④

从儿童是一个活生生的、自主的、独立的人这一命题出发,蒙台梭利积极探索童年的秘密,提出儿童拥有他自己的世界,并就儿童——成人两个世界的不同做了比较。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和成人都对他们的环境进行一种直接的、有意识的和自主的活动。她将其称之为“工作”。“人是通过工作构造自己的”。然而,儿童的工作与成人的工作是截然不同的。她曾经描述在公园里看到的一幕:一个小男孩往小桶里捡放石子,一旁的保姆便想帮忙,用铁锨把小桶装满,然而却遭到孩子的激烈反对。蒙台梭利以非凡的洞察力观察到儿童与成人工作目的不同,而且看到精神与物质在孩子那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一般来说,成人工作驱动力来自于某些外在的目的。“成人会被某些外在的目标所迷住,以至不惜任何代价去追求它们,有时达到损害健康乃至丧失生命的地步”。⑤成人工作遵循以最小的支出获取最大利益的经济规律,讲求效益,注重的是工作的结果。儿童工作则全然不同。儿童工作驱动力来自于他自身的需求,自身发展的要求。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在工作中并不寻求获利或帮助,注重的是工作过程,他“把大量的精力消耗在工作中,并在完成每个细节时运用了他所有的潜能”⑥。成人工作旨在创造某些外在产品,而儿童工作意在创造他自身。公园里的男孩无意识的目标是自我发展,而不是填满石子的小桶这样一个外在事实和结果。将石子一粒一粒放进桶里的工作过程,满足了他生机勃勃的机体的需要,使他在精神上体验到独立完成工作的成就感和尊严感。蒙台梭利批评成人往往不理解这个“秘密”,往往在儿童工作范围设置“障碍”。他们要为儿童做每一件事,以其更有经验更为敏捷的动作给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车带着孩子到处转,重新整理孩子的房间和玩具而不让孩子插手。结果如何呢?“一个成人如此行动,即使可以确信他是充满着激情、爱和对儿童的牺牲精神,他也会无意识地压抑儿童个性的发展。”⑦殊不知,在正常情况下,儿童都有一种独立活动的欲望,他要自己拿东西,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活动、工作对于正在求得自身发展的人——儿童来说,是其获得发展的源泉,是其潜在生命力发展的唯一途径。“活动,活动,活动,我请你把这个思想当作关键和指南:作为关键,它给你揭示了儿童发展的秘密,作为指南,它给你指出了应该遵循的道路。”⑧

二 儿童独立精神的培养与发展

怎样发展儿童的独立个性?蒙台梭利指出,帮助儿童发展的途径有二:一是自由,二是有组织的工作。

发展儿童独立个性必须给儿童以自主活动的自由。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这里所讲的“自由”,是指使人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的自由,是使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然表现的自由,绝非放任的、无规则的活动。她对旧学校压抑学生自由活动的做法给予了猛烈抨击:“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每个人被束缚在一个地方——课桌椅上”⑨。教师为了把知识塞进儿童的头脑,用奖励和惩罚强迫儿童服从纪律。这一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真正的纪律对儿童来说必须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真正的纪律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之上。当儿童能自由从事活动并按自己内部需要发展的速度和节奏来行动时,他就会表现出严肃认真、遵守秩序、长时间集中注意、尽最大努力反复进行操作而不感到疲倦等优秀品质和惊人的智慧。

儿童的自主活动必须是有组织的。只有在有组织的工作中,儿童的“自我”才能得到自由发展。蒙台梭利深刻揭示了自由与有组织的工作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有组织的“工作”自由是无用的。仅仅放任儿童“自由”,而没有工作的组织,就像一个新生儿,如果不加抚养任其自由,他就会死于饥饿。但是,如果不能使儿童自由地运用他的机能,没有充分发挥他因积极活动而产生的精力,那种组织也是无效的。自由和纪律似乎是很难调和的两个概念,通过有组织的工作就联系起来了。蒙台梭利为儿童设置了以感觉教育为基础的、多种多样的、系列的、有组织的活动——工作。各种有组织的工作,不仅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而且有利于儿童道德方面的发展。

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儿童有目的地、自愿地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他们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并按自己的速度、程度进行练习。儿童在无数次的重复和练习中进行观察、比较、判断、推理和决定,从而真正地促进自身的智力发展。与此同时,有组织的自愿的工作又促进了儿童品格的发展。蒙台梭利指出,在自由的有组织的工作中,儿童表现出的持续的注意便是意志产生和建立的开始。她根据观察将儿童意志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重复练习阶段,这种重复是儿童对某种活动集中注意之后的重复。儿童经过多次重复练习之后,不仅使他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也使他获得独立的能力。这时便进入意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他开始自然地选择“自治”的生活方式,表现出自由、自知、自我克制。在这个阶段,儿童会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能力,承担责任,遵守实际生活中的种种规则,开始成为“自己的主人”。第三个阶段产生较复杂的诸如关心社会秩序,注意尊重别人的工作,考虑到别人的权利,使自己的行动符合客观要求,以及儿童之间相互尊重、爱护等道德品质。儿童独立、自主地自由从事有组织的工作过程,是儿童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儿童自我建设、独立奋斗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在感知,在操作,在观察,在分析,在探索。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智力、品德得到发展,同时获得高度的首创精神。

三 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在儿童独立自由地从事有组织的工作、以自我教有为主的新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呢?

蒙台梭利指出:“促进生命——让它自由地发展,展开——这便是教育家的首要任务。”⑩教师的工作就是提供创设一个儿童通过自我活动促进其生命自由发展的环境,指导儿童获得最佳发展。她认为,儿童身上所蕴含的生命潜力、精神胚胎,就像人的胚胎需要母亲的子宫一样,也需要一种良好的环境。所谓良好的环境包括:有利于儿童自由活动的教室,根据儿童的爱好以及适应儿童力量和体形而设计的桌椅及教室的摆设,促进儿童感官发展和运动协调的各种教具,以及不断观察并及时给予指导的教师。

要为儿童提供促进生命自由发展的环境,教师必须善于观察。蒙台梭利强调一个真正的教师应当是一个科学的工作者,要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观察。“儿童从最初的不协调活动到自发的协调活动,对这些方面进行观察就是教师的书本。”(11)教师必须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仔细观察儿童的内心,儿童的真实生活,儿童的精神状态,以及他们的每一种欲望,每一种表现。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应当向儿童提出怎样的任务,才能为儿童提供适宜其发展的良好环境。

但教师的这种指导同传统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它不是直接教授儿童观念和方法,也不允许对儿童有过多的、不适当的干涉。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身体的发展,因此她将教师改称为“指导员”。指导的关键就在于对儿童的成熟程度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选择相应的作业;指导的另一个含义是维持良好的纪律和阻止不良行为。但她强调指出,“指导员的作用比一般人所理解的重要得多,她不仅是一个教师,还应是个心理学家,因为她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12),要为儿童准备学习、发展的环境,成为儿童的观察者和引路人,而不仅仅是教会儿童一些知识。“教师永远不能忘记她是一位教师以及她的使命就是教育。”(13)

四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蒙台梭利的新教育冲击了传统的儿童教育思想观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将人类的儿童教育事业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当然,由于蒙台梭利方法脱胎于早期的低能儿童的特殊教育,就使得她的方法不免带有一定的局限,因而也曾受到一些教育家的批评。然而,瑕不掩瑜。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蒙台梭利学说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又再度复起,重新引起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和一般公众的注意和重视。康内尔在《20世纪世界教育史》中指出:“玛利亚·蒙台梭利对20世纪教育的主要贡献不在于她的建议之便于实行,而在于她的思想更普遍地影响了教育界对儿童和对教育过程的态度。”(14)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学习研究蒙台梭利学说的主旨所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特别是她有关发展儿童独立个性的思想,对我们更具借鉴意义。

(一)还儿童以尊严,使儿童独立自主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象所有别的人一样,儿童有着他自己的人格。他自身具有创造的美和尊严。这种美和尊严是永远不能磨灭的。”(15)

还儿童以尊严,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从儿童是被领导、被教育、被填充的对象,成人是儿童的创造者,并从自己跟儿童的关系角度来判断儿童好坏的传统误区中走出来,真正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独一无二的人来对待,在教育过程中真正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

还儿童以尊严,就要变儿童被动“要我做”为积极主动“我要做”,要给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需要程度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的自由,给儿童“尝试——错误”的机会。

要正确对待儿童的“我要做”。我们承认儿童“我要做”有不合“情”、不合“理”、不“正确”、甚至有时有“破坏”性之处,但也必须承认儿童的“我要做”有许多合情、合理、正确和有利的因素。要善于把儿童“我要做”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这种“转化”恰恰是教育应起作用之处,正是需教师悉心指导之处。务必不要忽视这种“转化”,使儿童最终良莠不分、任意任性、个性畸型,更不能粗暴地、简单地、错误地否定儿童“我要做”的合理性、积极性,从根本上挫伤、甚至泯灭儿童的“我要做”。如此,发展儿童的独立意识、自主精神便是一句空话。

(二)激发兴趣,让儿童在兴趣中自主地发展。蒙台梭利指出:“人类所有的胜利,人类所有的进步都是在于内在力量之上的。”(16)教育家的技巧在于能使这一内在力量产生并运转起来。唤起儿童求知、求学、求教的内在动机则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自主发展的最佳手段。

兴趣意味着自我主动,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告诫我们:教育的最高最终目标寄于美德这一概念之中。但是,为了达到这一最终目的,教育要为自己确立一个较近的目标,这可以称之为“多方面的兴趣”。这是教育应该去唤起的。一切用强迫手段达到的目的均毫无价值,若兴趣本身尚未被当作教育宗旨,那我们应该考虑把它作为取得永久性成果的唯一手段(17)。

唤起儿童兴趣的“秘诀”,在于教育者善于鼓励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在于教育者善于提供带有冲突性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积极创设有利于儿童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发展的良好环境。

良好环境既包括“硬件”——必要的、良好的物质设备条件,更包括“软件”——民主、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传统的以成人为中心的不利于儿童独立自主发展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标准必须变革。单一的集体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应为集体、分组、个别有机结合的教育组织形式所代替;成人一切“包教”、“包办”的大一统的说教方法,应为引导儿童独立地探索、发现、在活动中学的方法所取代;以成人的标准为标准,让孩子呆板机械模仿的评价方法应为充分发挥儿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观察指导和突出儿童个性特点的评价方法所替代。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儿童积极发展。在幼儿园和学校教育中,儿童的独立自主精神能否得到充分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的思想、文化、道德素养水平,在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在于教师教育教学的艺术,还在于教师与儿童建立的关系。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而是建立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关系的具体表现。儿童是发展的主体,要达到良好的发展结果,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活动,不可能由他人包办代替。然而,在二者的相互关系上,毫无疑问,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的主动权体现在恰当处理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在于诱发和培养儿童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教育的作用就在于顺应客观规律,发挥儿童本身和周围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引导儿童向着社会要求的目标发展。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儿童的独立自主精神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必须在儿童与成人之间建立一种充满仁爱的、民主平等的、相互尊重信任的新型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新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首先要克服成人的权威和骄傲这一障碍,真正做到尊重儿童,深入了解儿童,虚心向教育对象——儿童学习,时时想到儿童的愿望;要求教师以仁爱之心对儿童,积极热情,富有吸引力,使儿童乐于接近并接受指导;要求教师对每一位儿童有信心有耐心,即使对各种“不正常”的儿童也不动摇信心,耐心引导教育,相信当他被有兴趣的“工作”吸引时,他会转变为正常的孩子;要求教师深谙“教的艺术”,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今日之儿童乃21世纪的主人。中国未来的发展、命运与今日儿童的发展息息相关。因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8)

注释:

①②蒙台梭利:《儿童的发现》,1962年英文版,第85、87页。

③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1936年英文版,第13页。

④-⑦(13)《童年的秘密》,1990年中文版,第44、193、193、27、154页。

⑧ 转引自斯坦丁:《蒙台梭利:生平与著作》,1962年英文版,第230页。

⑨-(12)(16)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方法》,1964年英文版,第14、105、94、173、24页。

(14)康内尔:《20世纪世界教育史》,第297页。

(15)转引自《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第90页。

(17)转引自伊丽莎白·劳伦斯:《现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第203页。

(18)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标签:;  ;  

从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思想看儿童独立精神的培育_蒙台梭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