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该具有现代的教师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振兴民族的素质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这将大大地激发广大中小学校长对做好教师管理工作的主体感、现实感和生命感。
一所学校的兴衰成败,最重要的是师资条件。因为教师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育人者,他要根据国家的要求,通过对人类文化和社会行为的选择和重组。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把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学习的过程,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培养工作。在教师的传授、启迪等教育活动指导下,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的社会行为,逐步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实现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为了办好学校,校长要充分认识教师劳动的价值,通过管理工作建设一支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的教师队伍,依靠教师实现办学的价值观。其中关键在于校长要树立起正确的、现代的教师观。
观念是一种观点体系,它支配着人的行动。就像一根红线把与行动有关的因素和事务联系起来,形成一套认识方式和工作方式,那么什么是教师观,如何确立现代的教师观呢?
学校管理的全部工作贯穿着一个怎样看待教师的问题。教师观是指导管理者对教师的基本看法,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套教师管理的观念体系,采取相应的管理态度和管理行为,成为进行教师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式。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态度和方法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教师观反映了校长的管理观和教育观,表明校长对理想教师形象的勾勒和追求,依靠什么样的教师,办什么样的学校,实现自己的办学观。不同的观念导致不同的行为结果。所以树立现代教师观和确立现代教育思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及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现代教师观应该含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校长要把教师看成是学校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主体
学校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的两方面的主体构成的,教师主体活动是帮助学生主体的认知与发展的活动。他对教学活动要进行创造性、完美的调计,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在认识世界与自我中获得发展。校长们对于教师是创造性教育劳动的主体的看法,似乎是一个没有争议的命题。但是,从学校反映出来的实际,确实又是一个没有解决好的观念问题。试看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的师生被捆绑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战斗上,受着“分数”的奴役,教师“厌教”的状况,包括教师从事第二职业上的“隐性流失”,这里除了经济待遇上直接原因之外,恐怕还有一个教师劳动价值的扭曲和尊严失落的原因,让教师成年累月地应付着各种各样考试、测验、陷落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师生都是被动地进入教学过程,失去了追求知识、选择人生的创造性劳动的乐趣,这种状况极大地压抑了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及参与管理的自主性。真正把教师看成创造性劳动主体的校长,会发动群众,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依靠教师的聪明才智,把教学设计成创造人生智慧和人生价值的活动,使师生教育教学活动注入创造的活力,把理想的办学价值观转化为现实。
2.校长要把教师看成是现代教育意识和行为的载体
教育意识是教育工作者对自身从事教育劳动的认识、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活动达到自觉“能动”的程度。教师对教育劳动的意义认识越深刻,就越能强烈意识到国家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使命。这种教育意识支配着教师的工作,产生具有教育功能的行为。人们只要踏上教师的岗位,就会产生对教育工作怎么认识,用什么思想和方法教育学生的教育行为。不同时代的教师其教育思想和行为不尽相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某种教育思想和行为的载体。
当今,我国教师正处在面临21世纪的崭新时代。跨世纪的人才要适应日新月异的世界,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极大创造力和对事业和社会的奉献精神。他们应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创造开拓的精神,自主与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因此校长要帮助指导教师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树立起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要求教师的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批判陈腐的教育观念,不断调整师生关系,采用启发疏导的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健康的发展。校长要帮助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作出新的努力,创造新的成就,首先要重视增强教师的现代意识,例如要求教师既有科学意识,又有人文意识;既有民主意识又有责任意识;既有市场意识,又有风险意识;既有国家意识,又有国际意识;以及讲时间、效率、变革、开拓,能机敏地适应时代发展等现代人的素质特征,成为一名现代教育的实践者和开拓者。
3.校长要把教师看成是学生成长、社会化过程的导体
教育是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的互相影响的过程;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才华、品德、智慧在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施加影响;是通过教师个人的知识权威和人格权威的力量引导学生个体向符合社会期待的价值观、规范行为转化中发展自我个性的社会化过程。所以,教师的全部责任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成长,社会化过程起着定音导向的作用,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一个聪明、善良、学识渊博的人,他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的一盏指路明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进入成人世界。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更是有赖于教育。教师是育人过程中教育居败的关键。校长要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具有科学的、现代教师观,充分认识教师是学生发展中最具体、最生动、最形象、最容易领会和模仿的榜样。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真正把教师看成是学校中创造性劳动的主体、是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的载体、是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导体,才能摆正角色位置,为教师搭建舞台,让教师表演出各自教育风格,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潜能,扎扎实实地积聚教育能量,使教师在工作中逐渐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使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得以优化。
成功的经验表明,正确的观念来自管理实践和不断学习,是领导管理水平提高的结果。因此校长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管理科学,并在管理实践中确立现代教师观,使实践经验升华为规律性的认识。
校长的教师观实际上是领导者的人性观、管理观的反映。在管理科学中关于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怎样看待人的工作行为表现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归为管理者的人性假设,它受一定的管理哲学支配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属性和人在社会系统中的管理活动作了科学的阐述。认为在阶级社会中人性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不同阶级,不同哲学对人性认识不尽相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意识属性统一的生命实体,而劳动创造和意识能动性是人的最本质的属性。即从事每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有一种创造的潜能。因此校长要认识到每个教师都具有创造的品质,蕴藏着勤奋工作的潜能,只是各人情况不同导致表现的程度差异。在管理工作中要运用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的方法,以矛盾确立统一的观点,在处理好各种人际冲突、观念冲突和行为冲突中确立起正确的现代教师观。现代管理学家麦格雷戈(D.Mcgregor)根据管理者的各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概括为x和y两套人性假设,在管理工作中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性管理”的工作方式。他认为持X人性观的领导者,把人看成都是好逸恶劳、逃避责任、没有进取心、只顾个人的利益和安全。管理者只能运用严格的奖惩制和各种纪律、制度、物质刺激等措施进行管理。持Y人性观的领导者认为人人都是天生喜欢工作的,都是富有理想的,人的本性就是追求自我实现,寻求挑战和自觉工作的。管理者要善于了解人的成就需要,为他们创造工作条件,于以满足自我呈现的需要。人性假设理论反映了对人的本质属性的不同认识,及不同的管理和工作方式,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结果。
综观当前教师管理的实际,不难发现在校长中也存在两种对立的教师观。来自校长对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作用的不同认识、不同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式,导致教师管理工作中不同的工作气氛和工作结果。
一种把教师看成是自己的合作者,是实现校长办学价值观的依靠力量,是学校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主体。管理上充分发扬民主,激发教师主人翁精神和工作中的自主意识,鼓励教师在正确地教育思想指导下,破除因循守旧,不断开拓创新,要求教师追求成功,形成个人的教育魅力,在教育态度、教育艺术、教育成效方面,对学生产生心理吸引力。在教学各环节上能控制多种变量,达到最优教学效果。校长则为他们创造条件,让教师在教育舞台上开展公平竞争,做到既尊重信任教师、又要高标准、严要求,不失时机地促进教师努力工作;既有统一要求,又要发挥个人特长,让教师明确职责标准,力求使每项责任者意味着创造和成功,使个人目标和学校组织目标整合一致,使学校组织气氛充满活力、凝聚力和吸引力,结果是带来教师个人的成功,学校整体的成功。
另一种把教师看成是自己的管辖者,是学校进行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机器。管理上追求权威化、程式化、统一化,要求教师无条件服从安排,以命令式、指令性取代教师的自主性。长而久之,使教师习惯于一种被动的,你说我做,拨一拨动一动的工作状态,极大压抑了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由于领导和被领导之间缺乏平等的经常性沟通,结果造成组织气氛压抑、工作关系紧张、互相埋怨,校长与教师之间不断扩大着距离感。学校工作没有乐趣、没有追求,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工作目标的实现。
在我们既将迈进21世纪的伟大时代时,广大中小学校长在新旧观念冲突中,要尽快完成观念的转变、思维方式的转换,不断端正管理观、教师观,改进领导作风,提高领导素养,在学校教师群体中形成敬业、乐业、专业的氛围,提倡公平竞争,支持人才合理流动,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保证师资队伍的优化组合,把学校建设成充满活力和压力的集合体,以校长的人格魅力吸引教师群体,不断开拓前进,在教改实践中带出一支现代教育的实践者和开拓者的队伍。
标签:工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