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工人阶层的变迁及其政治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州市论文,阶层论文,工人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经历了两次重大历史变迁:第一次发生在建国初期,1956年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原来的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变成了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第二次大变迁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0多年来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因素为主导的社会分层,由原来的二个阶级一个阶层演变为若干个社会阶层。其中变化较大的是工人阶层,工人队伍无论在数量、素质上,还是在内部结构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州是我国华南最大的经济中心和重要工业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地区,工人阶层同样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地分析和把握这种变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对促进广州市政治文明建设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广州市工人阶层现状和变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发展迅猛,社会生产总值和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十大城市第三位。2004年广州市社会生产总值达4016.65亿元,广州以不到全国1%的人口,创造占全国近1/20的社会生产总值。2004年广州市工业总产值达亿元。因此,广州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经济能够取得如此骄绩,与广州300多万工人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
(一)发展状况
新中国建立后,广州的产业工人增长很快,1952年广州市产业工人人数达111.86万人,1982年达180多万人,2002年390.48万人,产业工人人数占广州市总人口(户籍人口)的48.6%左右。(注:涉及到的有关广州市工人阶层的统计数字,来源于半月谈杂志社与中国民意调查所1999年5月对广州、上海、沈阳三地工人的一项调查,及《广州年鉴》(2001年、2003年)等。)广州市目前工人阶层的基本情况如下:
1.性别及年龄方面。广州市工人的男女比例为56.9%和43.1%,广州女工比例略高于其他大城市(全国工人群体的男女比例为61.4%和38.6%)。目前全国工人群体平均年龄约为34.7岁,40岁以下的青年工人占到60%左右,“新”工人多于“老”工人,21岁至30岁是工人群体中人数最多的年龄段。可见工人队伍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新一代工人群体正在形成。(注:涉及到的有关广州市工人阶层的统计数字,来源于半月谈杂志社与中国民意调查所1999年5月对广州、上海、沈阳三地工人的一项调查,及《广州年鉴》(2001年、2003年)等。)广州市产业工人的平均年龄为33.8岁(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广州的工人出现了年轻化趋势。
2.文化程度方面。广州市工人的文化程度比20多年前普遍提高,具有高中、中专或中技文化程度的工人占55.4%;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达到11.8%,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只占35.5%,说明广州由于经济发展环境较好,对高学历的工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注:涉及到的有关广州市工人阶层的统计数字,来源于半月谈杂志社与中国民意调查所1999年5月对广州、上海、沈阳三地工人的一项调查,及《广州年鉴》(2001年、2003年)等。)
3.工资收入方面。广州市工人的工资呈现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广州工人的工资收入较高。在全国大城市中,广州工人工资收入水平居第三位(仅次于深圳与上海)。据统计,全国几个主要大城市工人群体月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和1001-1500元之间的工人人数居多(占工人总数的57.6%),而广州工人月收入在700-3000元之间的占工人总人数的95.5%,大大高于全国大城市工人月收入的水平。这表明广州工人已经摆脱了贫困,步入小康生活水平。二是广州工人的工资收入,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工资总量及增长速度均快于集体和其他经济单位职工。据广州市统计局统计,2002年,广州市国有、集体和其他经济单位工人人均工资分别为33124元、14169元和20805元;国有经济单位工人人均工资增幅分别高出集体和其他经济单位近12个百分点。三是广州工人收入水平与文化程度成正比,即年龄越低、文化程度越高的工人收入越高。据调查,广州市20至30岁这一年龄段的工人月均收入2230.8元,在所有年龄段中平均收入最高;41至50岁年龄段工人月平均收入最低,为1035.5元左右。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人工资一般论资排辈,年龄越大、资历越老,收入就越高。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竞争机制的逐步引入,教育程度较高、竞争力较强、对社会转型期比较适应的年轻工人在收入方面开始超过中老年工人。(注:涉及到的有关广州市工人阶层的统计数字,来源于半月谈杂志社与中国民意调查所1999年5月对广州、上海、沈阳三地工人的一项调查,及《广州年鉴》(2001年、2003年)等。)
(二)变迁特征
1.广州工人阶层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广州市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工人群体逐渐缩小,而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工人群体逐渐增大。目前广州工人群体中,国有企业工人占工人群体的33.4%(低于全国42.5%的平均水平);私营企业雇工的比例为23.8%(高于全国21.9%的平均水平);私营企业工人人数已经超过集体企业人数。据统计,“八五”时期,广州市国有经济单位工人年平均人数为1370663人;“九五”时期,这个平均人数下降为1157115人,10年来,国有单位职工人数减少了213248人。集体经济单位的人数也逐年减少,1990年广州市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在岗工人人数为399901人,2000年增少到245160人,2002年则减少到167100人;而与此同时,私营企业职工(从业人员)人数则呈快速增长趋势,如“八五”期间,广州市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由1990年的109000人发展到1995年的293000人,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的15.5%。“九五”期间,这个数目则由1996年的329800人发展到2000年的562700人,2002年则发展到711400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8%)。(注:涉及到的有关广州市工人阶层的统计数字,来源于半月谈杂志社与中国民意调查所1999年5月对广州、上海、沈阳三地工人的一项调查,及《广州年鉴》(2001年、2003年)等。)这些变化反映了广州市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现实,也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州市工人群体的所有制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工人群体逐渐增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2.广州工人阶层的身份发生了变化。随着我国劳动合同制的实施,工人群体的身份界限逐步被打破,职工“全民所有”、“集体所有”、“临时工”等从业身份及所有制概念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合同制职工身份。目前合同制工人已经占了广州工人群体的大部分,工人群体中固定职工只占21.5%,合同制职工已占到57.5%,临时性职工占了从业人员的18.5%。另外,目前广州工人群体中,属于在岗人员占86.2%,属于离退休后再工作的在岗人员占2.5%左右。有11.5%的人虽然仍有工人身份,但却是长期病休在家、停薪留职或已经下岗。(注:涉及到的有关广州市工人阶层的统计数字,来源于半月谈杂志社与中国民意调查所1999年5月对广州、上海、沈阳三地工人的一项调查,及《广州年鉴》(2001年、2003年)等。)
3.广州工人阶层突破了传统的非农业户口范畴。在目前的广州工人阶层中,非农业户口工人比例为70.1%,农业户口工人即“农民工”占了29.9%,工人阶层中每三人就有一个“农民工”。(注:涉及到的有关广州市工人阶层的统计数字,来源于半月谈杂志社与中国民意调查所1999年5月对广州、上海、沈阳三地工人的一项调查,及《广州年鉴》(2001年、2003年)等。)这表明,“农民工”已逐步成为广州在岗工人阶层的重要成员,产业工人的概念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非农业户口的范畴,这反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第二、三产业转移的大趋势。
4.在社会地位方面,虽然大部分广州工人(占55%左右)认为工人阶层是领导阶层,但十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相当部分工人(约占35%)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有所降低,入党、提干较难。
二、广州市工人阶层变迁的政治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结构在较大程度上由原来的政治分层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以经济分层为主的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公民从而有了主动进行利益表达的愿望;而由于社会政治资源日益由高层向低层、由政府向社会流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力度和效能也有所提高,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公民的政治参与作为衡量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已成为研究社会阶层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的重要指标之一。下面结合相关实际调查和问卷统计结果,对广州市工人阶层的变迁及其对广州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作一些分析。
(一)工人阶层的政治态度
从政治学角度来看,政治态度是公民在主观方面所具有的政治特征,主要包括政治关心、政治效能感、政治信任感等。改革开放前,无论从理论宣传上,还是在社会实际生活中,产业工人与其他劳动阶层相比,其经济、政治地位都比较高,但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无论是作为传统职工队伍主干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人,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职工,在整个社会从业人员中,其职业声望有所降低,部分工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表现出对政治不同的甚至矛盾的复杂心态。
1.广州市工人阶层的主体意识较强,但多数在岗工人存在普遍较低的政治认知水平,部分在岗工人对主人翁地位缺少认同。广州市在岗工人阶层的劳动目的明确,劳动态度端正,对自己的职业有一定的认同感,集体意识强,对企业的依赖感也较强。但与此同时,不能不看到,工人在政治认知水平上却表现出相当复杂的情况。广州工人阶层对政治体制,对自己享有权利与义务,对政治运动规则以及对个人政治的了解大都处于以政治常识为主的层次。另外,大部分工人对我国的政治参与程序也缺乏了解,对政治体系运行规则的认识比较薄弱,对民主制度建设内容的了解也较少。同时,调查也显示部分在岗工人对“主人翁”问题不感兴趣。据广州市总工会2002年对广州部分国有企业职工的调查,有22%的人认为工人阶层是主人翁的提法已经过时,57.6%的职工认为目前工人阶层的社会地位下降了。在社会改革过程中,困难企业工人日益感到自己地位下降,利益受损。部分工人认为现在“当工人似乎最没出息”,私营企业职工和部分国有、集体企业职工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属于下等。
2.在广州整个社会就业群体中,工人阶层是最具有就业危机感的,而且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问题表现出较多的忧虑,对社会上存在的收入差距表现出较强烈的不平衡心理。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广州市产业工人对家庭生活的评价,满意的只达到58.45%,在7个不同的职业群体中名列位于倒数第二。这种情况导致了他们收入差距表现出强烈的不平衡心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非法暴富议论纷纷。在岗工人对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并不反对,问题是现实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忠厚本分、勤劳苦干的,往往不如投机钻营的,更不如偷税漏税,搞歪门邪道的。二是对有些特殊行业、垄断性行业收入奇高现象颇有意见。普遍认为“第一产业不如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不如第三产业”,特别是一些垄断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职工的收入明显高于一般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三是对部分企业的厂长经理及部分管理者与生产工人年终收入差距过大感到无法承受。部分困难企业的工人反映,现在有些经营者包盈不包亏,企业亏损了,管理者“车照跑,舞照跳”,挥霍无度,出现“穷庙富方丈”的怪事。同时工人对企业改制、改革、减员增效操作中出现的腐败现象表示强烈不满。普通工人阶层痛恨一切社会腐败,尤其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腐败行为。
(二)工人阶层的政治参与情况
政治参与是指公众为了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和途径参与政治生活以试图影响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工人阶层在政治参与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为促进广州市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以下从2002-2003年对广州市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珠江钢琴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双鱼集团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561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当前广州市工人阶层的政治参与进行一些分析。
广州市工人阶层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不过实际的政治参与程度并不高。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广州市国企职工比较关心企业的命运、企业的改革政策、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调查统计表明,55%的工人积极参与企业党政团组织的政治活动,认为政治与自己无关、被迫参加政治活动,对政治反感的人不到总数的1/10;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33.5%的工人表示非常关心,58.5%的工人表示比较关心,表示“厌倦”或“与我无关”分别只有1.2%和6.8%。在回答“你每天最关心的社会新闻是什么”这一问题时,62.6%的人表示“最关心国内外政治新闻”,远远多于“关心文化和生活娱乐新闻”(26.6%)和“财经消息”(9.3%);在回答“如果你受到严重的不公正对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解决问题”时,69.7%的人表示要“通过法律途径”,表明广州工人的法律意识较强;当被问到“你对参政议政有兴趣吗?”时,回答“很有兴趣”的占23.7%,“有点兴趣”的占50.6%,“没有兴趣”的占35.7%,表明部分广州工人的参政议政意识仍不够强;在回答“你了解人大代表或者党代表的候选人”问题上,回答“了解”的占20.1%,回答“了解一点”的占56.9%,回答“不了解”的占23%;在回答“你积极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活动吗?”问题时,回答“积极参加”的占45.1%,回答“比较积极”的占32.6%,回答“不太积极”的占18%。上述几项调查结果表明:(1)广州工人阶层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参与热情,关心国家大事,积极维护国家利益的政治行为倾向。广州市或区的人代会上,每次都有来自工人代表的提案。广州的工人也经常利用“市长热线”、“羊城论坛”等渠道对政府的决策施加影响。(2)广州工人阶层的法律、平等、合作等现代意识较强,广州有80%左右的工人已与单位签定劳动合同。
尽管广州市工人阶层有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但由于对自己的政治参与行使影响力的主观评价缺乏信心,因此实际的政治参与程度并不高。
(三)工人阶层对政治生活的了解程度
1.对人大代表(或党代表)选举制度的了解程度评价。在回答“你对人大代表选举怎样评价?”问题上,在对“候选人(代表)推举公正性”的评价方面,回答“一般”的占33%,回答“较好”的占16.9%,回答“好”的占28.7%;在对“选举过程规范程度”评价上,回答“好”的占31.7%,回答“一般”的占29.1%,回答“差”的占8.6%;在对“人大代表的代表性”评价上,回答“一般”的占34.2%,回答“好”的占31.6%,回答“较好”的占18.5%。这表明广州工人阶层对广州市人大代表选举的总体评价较好,但也应该注意到有近4成工人对人大代表的选举缺乏积极性,主要原因在于认为“候选人”透明度不高,选民“不了解”候选人;近3成工人表示“不清楚”目前广州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能否代表人民的意愿;对人大代表(或政协代表)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有近7成的工人认为“一般”,只有两成多的人认为“作用很大”。
2.对政治生活存在问题的看法评价。在对“你认为广州市政治生活存在的下列问题严重程度如何?”问题的回答上,对第一项“干部制度不合理”的回答,认为“不严重”的占33%,认为“比较严重”的占18.4%,认为“不存在”的占12.8%;对第二项“工作效率低下”的回答,认为“不严重”的占24.6%,认为“比较严重”的占21%,认为“不存在”的占10.3%;对“第三项“以权谋私”问题的回答,认为“不严重”的与“比较严重”的人均为25.1%,认为“不存在”的占12.5%;对第四项“法制不健全”问题的回答,认出“较健全”的占30.8%,认为“不健全”的占15.7%;对第五项“监督不力”问题的回答,认为“还可以”的占25%,认为“不力”的占23.4%。这表明在广州工人眼里,当前广州市的政治生活中仍存在不少不尽人意的问题,仍然需要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监督,提高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广州市政治文明建设水平。
3.对执政党的认知、情感和态度评价。对执政党的认知、情感和态度是在岗工人社会政治心理的重要方面,涉及他们对党的领导的评价、判断,内心体验诸方面。调查表明:在岗工人阶层对党的领导比较认同,认为坚持党的领导对中华民族“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分别占33.7%和35.3%。同时,对执政党的党风现状满意偏低,但对其执政地位很有信心。被调查者中认为党风“一般”和“较差”的分别是39.1%和13.2%,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分别为10.2%和25.2%;在“你认为所在单位党组织作用如何”的问题上,认为“作用不大”的占45.1%,认为“作用一般”的为40.3%;在“你对自己身边的共产党员总体评价怎么样?”问题上,有55.3%的工人认为“比一般群众强”,而回答“跟群众差不多”、“不如一般群众”的分别为38.7%和6.1%。这几组数据表明,在岗工人阶层对党风建设的现状满意度偏低,对单位党组织及党员作用的评价不太高,但另一方面在问及对党执政的看法时,表示“很有信心”、“较有信心”和“有些信心”的分别是24.5%、32.1%和21.5%,表示“没有信心”只有11.5%。这说明,工人阶层对党建工作充满了信任。
4.对参与政治活动的渠道的看法。在回答“你经常参加的社会活动是什么?”的问题上,被调查的560名(在岗)工人中,回答经常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占46.8%,回答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占32.9%,而经常参加“政治活动”的只排第三位,只占5.5%,说明工人参加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在回答“如果你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你最希望通过什么渠道?”问题上,占第一位的是“给有关部门写信”(42.4%),占第二位的是“通过大众传媒”(25.3%),第三位的是“通过互联网”(占17.3%)。在回答“请拓宽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和机会”的问题时,回答“迫切”的占30.3%,回答“非常迫切”的占21.9%,回答“不迫切”的占17.6%。在回答“你作为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主要障碍是什么?”问题上,反映“渠道不畅通”的高达51.2%(287人),回答“感觉没有用”的占26.4%,回答“不想参与”的占19.3%。在对“新闻舆论对权利部门的监督作用有多大”问题的认识上,回答“作用一般”的占52.9%,回答“作用很大”的占28%,回答“很少”的占15.2%。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广州工人参与政治活动反映意见的渠道不多,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大众传媒舆论监督和互联网的重要,而仍以传统的“信访”途径为主。因此,在进一步提高工人的民主政治素质的同时,必须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并增加他们表达社情民意的途径。
5.对党风廉政建设及民主选举等政治活动的看法评价。问卷调查表明,在回答“有人说,本市的领导干部多数是‘廉洁’的,你同意吗?”问题上,回答“同意”的占36.2%,回答“不同意”的占30.5%;在“对目前广州的执法状况满意吗?”的问题上,回答“基本满意”的占71.7%,回答“不满意”的占20.1%;在回答“你赞成由公民直接选举(镇)长县(市)长吗?”的问题时,回答“赞成”的占75.4%,回答“不赞成”的则只占9.4%,说明大多数工人赞成由公民直接选举各级地方政府首脑(官员)。
三、扩大工人阶层政治参与的对策
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是政治发展的核心要素。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对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选择扩大广州工人阶层政治参与的策略,对广州市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积极拓宽工人参政议政渠道
工人阶层作为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和骨干,发挥在岗工人参政议政的作用,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开拓工人政治参与渠道的重要体现。当前,要建立和健全工人阶层参政议政的渠道,具体应做到:一是要提高工人在市人代会、政协两会中的地位,增加“两会”中的工人代表的人数,“两会”中工人的名额至少要占产业工人阶级代表的1/3,改变现在工人代表既少又不易表达意见的状况。工人代表产生的办法,可直接由市总工会统一安排,直接在在岗工人中选举产生。二是建立党和政府直接与在岗工人民主协商的渠道和制度。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召开在岗工人代表座谈会,在党和政府的有关重大决策酝酿过程和出台前后,直接听取工人的意见。这种形式不但能听取在岗工人的愿望和声音,而且可以起到智囊和参谋的作用。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得到在岗工人的支持,就有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有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三是在国家管理和城市管理中,组织工人代表参与社会监督和城市管理,对党和政府的一些“热点”工作(如物价、廉政、治安、社会保障、医改等),应多听取工人(代表)的意向和反映,使党和政府的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防止滥用权力发生腐败,保持社会稳定。三是在社会生活中扩大工人的影响力。在整个思想战线和宣传舆论上要加大对工人的宣传力度,要把工人艰苦奋斗、勤劳朴实、顾全大局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广为宣传,以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增强工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如前一段时间,对全国劳模、广州南洋电器厂职工刘铁儿的先进事迹的报道就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同时要关心在岗工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改善文化设施,这也是创造在岗工人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条件。四是制定工人参政议政的相关监督措施和保证措施。要把推进工人参政议政的要求,体现在党和政府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执行过程之中;要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研究和制订工人参政议政的有关地方法规和制度,可由各级工会作为监督机构,行使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推进工人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注意提高和改进工会在参政议政中的质量和作用,这也是推进工人参政议政的重要因素。
(二)大力培养和提高广州市工人阶层政治参与的素质
调查表明,受教育度、收入水平越高的公民对政治的关注、对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越高。这也就是说,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素质,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需要。就工人来说,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培养和提高工人的政治素质。要通过塑造全新的政治文化,加强对工人的政治教育,向他们灌输政治参与的价值及参政知识和技能,让工人掌握一定的政治知识,提高参政技巧和技能,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并在此指导下运用已有的政治知识、参与技术和技巧,正确地进行参与活动。调查表明,当前广州部分工人(尤其是外来工的政治参与)能力较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水平较低,掌握政治参与的技术较少。因此,加强对工人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激励他们关心政治并参与政治,是扩大他们参与政治的需要。二是要提高工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工人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的主力军的重大责任,必然对其思想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每一个成员都应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爱集体(企业)思想。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富有使命感,责任心和进取精神。要有奉献精神、竞争意识、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严格的纪律观念,必须遵守社会道德,遵纪守法。三是要提高工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提高他们掌握科学知识技术的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等),从根本上提高产业工人价值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
(三)发挥工会的维权与参与等职能,加强企业民主制度建设
1.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的职能。我国工会具有维护、参与、教育、建设等社会职能;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即维护职能,是工会是重要最基本的职能,是工会之所以存在的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说,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目标,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果,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全国人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不断满足的表现。但在整个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中,工人阶层的利益提高程度相对要小,利益受侵害情况相对要多,社会地位相对要低,法律对他们的保护程度相对要弱。这一状况,如长期得不到解决,会动摇改革的基础,使改革偏离应有的方向,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从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充分履行维护职能,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努力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
2.充分发挥工会的参与职能,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工会的参与职能,是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和机关的民主管理。中央([1998]712号)文件明确指出,工会应当成为广大职工群众有组织、有纪律、有领导地参政议政的民主渠道。各级政府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会对政府工作民间参与的制度,要积极为工会代表职工参政议政,发挥民主渠道作用,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基层,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重要途径。要继续在国有集体企业和公有资产控股的企业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凡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召开职代会讨论。工会要积极参与研究、制定、出台涉及职工利益的各项改革方案,要配合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对经营管理者的民主监督机制,发动和组织职工进行民主监督。近几年来,广州市总工会及全市各级工会加大了参与地方立法的力度,积极参与群众性的检查监督工作。如广州市总工会参与了广州市医疗制度改革和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企业职工困难补助制度等方面内容的研究和制定;参与了市人大、市政府法制、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关于清理地方性法规》、《广州市社会保障条例》、《处理突发事件预案》等文本的修订;参与市人大开展的《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执法大检查。在组织职工参与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工作方面,广州市各级工会做了大量的工作。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市已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单位有3575家,坚持每年召开1至2次职代会的单位有3120家;实行民主评议企业行政领导干部的单位有2950家;建立平等协商制度的单位有3356家;已签订集体合同的单位有3350家,集体合同覆盖的企业职工数为535683人。各级工会通过民主参与,有效地保护了广大职工在教育、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物价、住房以及其他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为一些弱势群体争取了权益保障。
3、充分发挥工会的建设职能和教育职能,提高职工的素质,引导企业职工为企业改革与发展献计出力。首先,在实现建设职能方面,广州市各级工会积极配合各级党政,开展各种不甘落的活动,引导职工主动为祖国建设、社会繁荣,为企业改革和促进企业发展献计出国力。如在开展合理化建设活动方面,据统计,1998年至2003年期间,广州市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基层工会有20893个;提建议的职工有846959人次,提建议总件数为851138件,已实施达287325件,可计算经济效益约10亿元。这些合理化建议的提出,为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推进技术进步、扭亏为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其次,在实现工会的教育职能方面,广州市各级工会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活动,寓提高职工思想政治觉悟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职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厂如家、爱岗敬业,主动当好主人翁的精神,正确对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积极支持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为广州市的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献谋划策。
标签:政治论文; 政治参与论文; 公民权利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广州发展论文; 广州活动论文; 群体行为论文; 统计调查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参政议政论文; 社会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