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论文

浅析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论文

浅析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

王海霞,陈华平

(江西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江西 赣州)

摘 要: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有政府、高校和社会主导型等三种社区服务模式。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对和谐社会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自身成长成才都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参与志愿社区服务,仍存在组织机制不健全、志愿者思想意识不到位和服务对象冷漠等问题。因此,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推进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事业常态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互联网+

从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发起,到2016年底,全国共有38.6万种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其中,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达到11.6万个[1],截至2017年12月31日,约有7900多万名志愿者在中国志愿服务系统注册,其中社区志愿者超过2025万人[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意味着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发展有了新的契机。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推进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事业常态化和规范化。

兰博基尼Huracán Performante的驾驶舱布局和其每一处细节都意在为驾驶者打造出无与伦比的极致体验。从脚垫到开关,兰博基尼标志性的六边形造型无处不在,却丝毫没有违和感。它的座椅如磐石般坚硬,方向盘由高摩擦力的材质包裹,电子液晶仪表的显示效果一流,拨动右侧的换挡拨片,踩下油门,我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一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

基于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发起组织标准,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可分为政府、高校和社会主导等三种模式。

地面自动观测站测量的气象要素主要有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总辐射、净辐射、蒸发。可完成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地温、雨雪量、总辐射、净辐射、气压的实时测量,空气的水蒸气压和露点温度则由相对湿度和温度计算获得,利用实测数据计算出气象要素平均量、阶段时间内的极值等。

(一) 政府主导型社区服务模式

政府主导型社区是指"在国家视野下,由政府发起、规划和推动,通过强化基层行政管理功能,以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其他力量参与的形式,主要运用单一的政府及其控制的资源进行自上而下的社会整合而建构起来的基层行政治理单元”[3]。政府主导型社区服务模式是指由政府发起、规划和推动,有关部门主办,向全社会招聘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人士,在校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参加此次志愿服务活动。这种模式下的社区服务活动是具有一定规模,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号召性,社会效益及影响大。

我国政府主导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体现在大型赛事、国际性活动方面。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招聘志愿者时,大学生被选为志愿者招募的主体,并根据奥运会组委会的资格对高校进行了授权,分阶段招募志愿者并建立相应的培训、组织管理体系, 以学校为单位接受奥组委分配的任务[4]。除大型赛事、国际性活动之外,政府主导型社区志愿服务还体现在各个地区内的中小型活动。如,成立于2000年12月的南宁市X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就是政府在推动社区服务过程中有意识地组织的,曾在2005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向社会和高校招募了一大批的青年志愿者,在各个社区内开展清理墙壁地面上的小广告、维护交通秩序、清理楼道垃圾等等活动。

(二) 高校主导型社区服务模式

在近十多年的志愿活动中,团中央带领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在全国各地发起了“关爱行动”“西部计划”“阳光行动”“暖冬行动”等多项志愿项目。西部计划实施15年来,已累计选派27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到中西部2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100多个县市区旗基层服务。如,某大学医学院将“社区行”志愿活动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在暑期内深入芦山县思延乡开展“感恩回报,服务灾区”灾后健康促进志愿服务,深入阿坝州马尔康地区开展农村健康促进志愿服务,深入成都市9区、4市、6县及市属养老机构开展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调研及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

EVA是基于剩余收益理论发展而来,其关键驱动因素为税后净营业利润、平均资本占用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高校主导型社区服务模式是指团中央发起和规划,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政府提供政策资金的支持,在高校内设立相应的志愿服务性组织或团体,学生自我领导、自我管理,如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志部等,定期到附近街道和周边社区内开展志愿性服务活动。这种模式下的社区服务活动是有一定的考核指标,并且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相应的综合素质学分。

社会主导型社区服务模式是指在非政府组织(NGO)领导下,由一群热爱社会公益、具有奉献精神的社会公益团体所开展的志愿社区服务活动。该志愿组织通过与高校联系与合作,在高校内和各大网络社交平台招聘志愿者,以大学生志愿者为参与主体,以社区作为服务地点,以社区居民作为服务对象。社区志愿服务模式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民间性的,其活动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社会各界捐赠或政府政策支持。

(三) 社会主导型社区服务模式

很多发达国家都设立了有关食物链环节以及不同类别的法律体系,制定了完善的质量体系、监管体系以及检测标准等,这些都可以为标准的制定与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为了避免工作中发生的冲突,还需要提供操作性更强、水平更高的食品技术标准,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针对食品安全制定有效标准时,基于国际化的建设形成标准。中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也需要加强对具体情况的分析,确保形成的标准存在更高的标准性和可操作性。

在我国,这种由社会主导型的公益组织的规模在逐渐地扩大,数量稳步增长。如,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原北京志愿者之家)成立于1993年12月5日,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市共登记了 413.7万名志愿者,注册志愿组织超过 6.1 万个,志愿服务项目17 万个,备案服务时间超过 2.25 亿小时。社会主导型社区服务模式也包括社区自行组织开展志愿性活动,如社区内举办一些大型的文艺娱乐活动。

二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的功效

高校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意见》指出,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科学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做到全方位育人,同时也要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学生需求与个性,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社区服务,实现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缺乏有效沟通机制。政府、高校和社会作为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三大发起组织,对我国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之前,三大发起机构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导致一些地区的一些节日出现了“扎堆”“爱心泛滥”等现象,影响志愿服务效果。

(二) 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志愿性、奉献性及服务社会的特征,在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建设、思想教育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

(三) 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大学生是社区服务模式参与主体。在高校主导型的社区服务模式中,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者协会与社区联系,策划方案,招募志愿者,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过程,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前适应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角色,为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政府或社会主导的社区志愿活动中,大学生或参与志愿服务,或成为发起人,或加入一个志愿团队,为开展志愿活动出谋划策、构想方案、推动组织活动顺利开展。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实践经验,而且还能锻炼组织、管理、沟通与协调等多方面能力,提升了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三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存在的不足

缺乏评价激励及监督机制。一是对志愿者的评价与激励没有统一、明确的考核与奖惩标准;二是事先没有对志愿者的基本情况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也没有对志愿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三是对上级组织对志愿者组织的监督力度不够,下级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也没有及时与上级汇报,存在供需不对称的问题。

(一) 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不健全

政府、高校和社会等组织通过整合志愿服务的资源,既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志愿活动的平台,又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一方面,社会各界人士对高校培养的优质人才给予赞美,无形之中会增加社会对高校的声誉、威信和信任程度;另一方面,志愿者作为除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力量”,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水平的高低,以及该国家和地区所蕴藏的公共价值资源的厚与薄[5],能够充分体现国家对人民的关怀与关心,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能够在社会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吸引更多社会人士与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参与公益事业,营造一个友好、互利、和谐的社区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由企业所做出来的造价调控,只有在经过了高层管理人员的仔细检查之后才能进行执行。在一开始的决定的过程中,就应该强调调控和日常的管理,在选定决策时,企业应该对该工程有一个非常全面的认识,让所选择出来的决策与项目相适合,因为这样才可以确保决策能够得以落实。当决策选择出来后,应该保证这个决策是非常准确的,要反复的去审查估算结果,并且检查和验证估算,要确保所设定出来的预算是有效的,这样才能选出最佳的方案来进行后期的投资。不管是在设计还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都应该有一个非常可靠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协助施工的企业,让施工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

缺乏服务支持机制。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物质支持、人力与技术支持等。如,政策不够明确,社会所提供的物质资金不足,社会人员对活动不够重视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增加了志愿服务活动难度。

2个月规培结束后,对PBL组及SBME-PBL组学员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成绩考核,实践考核主要包括病例分析与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的评估。并由学员填写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是否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的系统性掌握、临床实践的适应操作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团队协作能力等。各项调查回答为同意或不同意,两组问卷结果以百分比形式呈现。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如下。

(二) 志愿者思想意识不到位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意识薄弱。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常态化,需要志愿者有耐性,可以经常性地参与其中。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缘于繁重的课程压力,他们很难将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作为一种日常性的习惯。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动机不纯。在高校内,志愿服务活动一般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学分或者各种评优评先相关,并且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但是这样会导致很多学生为了获得学分或荣誉而去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志愿服务。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能力不足。高校大一大二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数量占多数,高年级学生参与数占比较少。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摸索阶段,与社会接触较少甚至为零,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低,导致他们在社会实践经验这方面比较缺乏,在活动中就很容易发现他们在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方面能力的不足。

(三) 服务对象对志愿服务活动冷漠

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低。社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由聚集在某一地方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小社会群体组成的一个群体。但因社会阶层阻隔,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居民之间实质性交流少,更具有陌生社会特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感,从而削弱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内容主要在青少年成长成才、社区环保、科普法律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组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也主要在一些节日里,如,在端午节、九九重阳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类似于陪老人聊天、辅导小学功课等常见形式,社区居民的认可度低。

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低。大学生志愿者到社区内开展服务活动,流于形式化,难以真正地做到符合社区居民的需求,甚至会给社区居民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加上社区居民对社区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就更不愿意参与到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历朝统治者为了自身及国家安全,往往对海路采取过于谨慎的态度,大规模的商贸大多难以正常进行。但即使是在这种较为封闭的环境下,海上贸易因其便捷性仍然缓慢发展着。例如古代胶东半岛,作为南方沿海与京城联系的海上枢纽,长久以来广东、福建等地商人乘船在此贩运,商贾云集,之后更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胶东传统民居具有浓厚的南北交融特色,山墙与潮汕地区类似,墙面抹灰与闽粤民居雷同,而硬山顶屋面屋脊处理则又具有北方民居风格。明清以来,随着沿海口岸的开放,不止闽粤沿海,通商口岸从宁波开始不断扩散,海外贸易逐渐发展。沿海聚落中最为有统一特色的就是妈祖文化,通过每村设置的公共建筑进行祭祀可以看出其同源性。

四 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

大学生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大学生志愿队伍的发展对社区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志愿服务应合理运用"互联网+”模式,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推进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常态化和规范化。

(一) 构建“政府+社会+高校+社区”的信息互动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背影下,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应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功能,构建“政府+社会+高校+社区”的信息互动平台。政府、社会和高校应用平台,发布社区服务活动的招聘信息,拓宽大学生获取社区服务活动信息的渠道,增强社区服务活动的多样性。充分利用“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对社区服务的数据进行梳理,建立供需双方对接平台,实现精确有效供给、资源充分利用和高效服务。

(二) 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运行机制

大学生志愿社区服务,首先,应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并在其中明确规定奖励标准,这可以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其次,健全志愿服务沟通机制。高校应引导号召鼓励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实名注册,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提高社区服务模式的质量,增强社区居民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认同感,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最后,健全监管机制。政府要加大对志愿者社区服务平台的监管,对社区服务平台的运营管理应遵循公开化、透明化的原则,保障志愿者的权益。

(三) 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充分体现了大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积极的社会正能量传播能力。在大数据时代,应该利用好新媒体,将一些比较有创意有实质性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各大网站进行报道,宣传社区志愿服务典型事例,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志愿服务既要注重服务活动的实质性,也要注重活动前后期的宣传,不断改进社区服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力争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应该关注社会反响,促进社会人士、高校师生对志愿服务进一步了解,促进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认同感,引导更多有爱心、公益心的大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创造出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7-8-3[EB/OL].[2018-5-10].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708/20170815005382.shtml.

[2]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部.关于印发《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2017年工作总结》的通知:中志联发〔2018〕2号2018-2-16[A/OL].[2018-5-10].http://www.cvf.org.cn/show/7777.html.

[3] 郭亚星,吕晓朦.政府主导型社区的治理路径探寻研究—以重庆市L社区的社会工作实践为例[J].社会工作研究,2017:4-10.

[4] 方千华.北京奥运对高等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93-96.

[5] 罗明霞,黄翠瑶.自上而下的社区志愿服务——以南宁市X社区为个案的调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63-165.

本文引用格式: 王海霞,等.浅析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J]. 教育现代化,2019,6(56):189-19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6.078

基金项目: 江西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研究》(DC2017-040)。

作者简介: 陈华平,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公共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社区治理与公共管理;王海霞,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标签:;  ;  ;  ;  ;  

浅析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