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亮大蜗牛的生活习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蜗牛论文,光亮论文,生活习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喜钻土栖息
光亮大蜗牛喜钻土栖息,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矿物质,可作为蜗牛的营养物质,供给机体需要。尤其是蜗牛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需钙质,这些钙质除从饲料中得到外,尚需从泥土中补充,以满足其需要。如果蜗牛长期在含钙质低的土壤中生存,则会造成螺壳薄、且易碎的现象。因此,人工饲养蜗牛应注意钙质的补充。
(2)外界环境不适宜时,蜗牛便钻入土中栖息,以躲避不良环境的影响,达到调节温度和湿度、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存的目的。冬季,外界气温低,蜗牛就钻入土中,其深度一般为15~25厘米。夏季,温度过高,蜗牛同样也钻入土中。在气候干燥的条件下,蜗牛也常钻入土中。在一天中,蜗
牛常在黄昏、夜间、早晨地表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外出活动,而在中午则钻入土壤中。温度越低,蜗牛钻土越深;蜗牛越大,钻土越深。在外界环境比较适宜时,蜗牛虽有钻土的习惯,但不常见。所以在人工养殖蜗牛时,一定要掌握住所需要的温度,且温差不要太大。
(3)蜗牛在产卵期间,常爱钻入土壤中,一般钻土2厘米深,以便于产卵和使卵不受侵害。
(4)遇到敌害时,钻入土中。蜗牛的天敌很多,而本身的御敌能力又差。遇到敌害时,只有钻入土中躲避。
(5)蜗牛患病时,常卧在地上,或稍钻入表面的土层中。
蜗牛在钻土时先用腹足粘附地面,用以支持躯体,然后头颈部伸长作左右扭转活动,大、小触角挺伸并作左右摆动收缩,唇瓣作左右收张以探索土壤的疏松部分。其后头颈部先深入土中,腹足随即有节奏的移动,最后头颈部的肌肉不断向右扭转,借壳口边缘刮土之助,使躯体顺利地向右旋转而钻入土层中。蜗牛出土时动作与进土情况相反,螺体慢慢向左旋转,当头颈部快要接触地面时,便作较大的弯曲而钻出地面活动。
2昼伏夜出
蜗牛有一对眼睛,虽可感光,但视觉能力差,对光刺激的反映特别敏感,害怕直射阳光。即使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白天,蜗牛的活动也没有夜间多,可见蜗牛适于在光线微弱的条件下活动。有人试验表明,蜗牛在微弱的光线下能看6厘米远;而在强阳光下只能看4~5毫米远,这是蜗牛喜暗畏光的习性。蜗牛在白天常躲藏在阴暗潮湿的杂草丛中、菜叶下面、墙缝或石块间隙的阴暗处,以及疏松的土壤中不动。
3喜温
温度是决定蜗牛活动和生存的最重要因素。光亮大蜗牛一般适应5~32℃的温度,以16~24℃为佳。温度低于5℃,进入冬眠;高于32℃夏眠。而温度低于0℃或高于38℃,则有被冻死或热死的可能。
蜗牛在冬眠或夏眠时,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除大都钻入土中外,常分泌出乳白色半透明的膜厣,封闭壳口,使之与外界隔绝。此时停止活动与采食,这样蜗牛可忍受寒冷和高温。
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蜗牛的新陈代谢,如温度在20~25℃时,蜗牛的心脏跳动每分钟为30~40次;在休眠的状态下,温度在375℃时,心跳每分钟为6次,在0℃时每分钟为2次。
4喜湿
湿度是决定蜗牛生长发育极为重要的因素,空气和土壤中的湿度直接影响蜗牛的健康。
光亮大蜗牛对水分需要量很大,体内脱水30%时就会死亡。所以保持蜗牛的水分很重要。它需要的水分可分为两个方面:空气湿度和表土湿度。空气湿度要求在85%~95%;表土湿度要求在25%~35%。
蜗牛体内水分来源于空气、土壤和食物,用于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和活动。如果空气和土壤中缺少水分,则活动、采食减少,卵粒也不能孵化或发生爆裂现象。长期缺水,还会造成蜗牛死亡。如果长期生活在湿度过大的霉变土壤中,则易引起结核病,而卵粒也会因其湿度过大而发生霉烂。人工养殖时,应掌握室内和饲养箱内的空间及土壤中的相对湿度,以保证蜗牛的正常活动和生长发育。
5食性
光亮大蜗牛一般以食绿色植物为主,辅以精料。幼蜗牛以食土壤中的腐植质为主;成蜗牛喜食幼嫩的各种野草叶、甘薯叶、丝瓜叶、苦麻叶、蔬菜叶、南瓜叶、西瓜叶及农作物的幼苗,还喜食动物的尸体、米糠、剩饭等。蜗牛在饥饿的状态下,也摄取猪粪、牛粪和废纸,还会出现相互残食的现象。蜗牛又具有选择摄食的偏食性,不食含有刺激性或芳香味道的植物,如葱、蒜、韭菜、芹菜、白萝卜叶等。而对酢浆草之类含酸度较高的青草也不喜欢摄取。蜗牛最怕盐和盐类食物。含碱的植物也很少摄取。即使平常喜欢摄食的植物,也挑选幼嫩新鲜的菜叶吃。如果能因地制宜地在当地当时利用最便宜的青菜叶(推荐莴苣科植物)晒干或烤干磨成粉状,储备起来,可供蜗牛整年食用。这不但经济上合算,而且喂养方便省工。蜗牛因视觉器官不发达,摄食主要靠嗅觉器官和小触角。在温度、湿度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蜗牛可昼夜不停地采食,但以夜间8~12时为高峰,以后逐渐减少,以至白天休息。
标签:土壤湿度论文;